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客观看待历史人物? 第1页

  

user avatar   Orz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个人喜欢把史书当做材料(数据),然后借助其他学科知识判断历史人物的决策。

比如随着个人阅历的增长,借助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相关知识,我越来越佩服刘邦和诸葛亮,因为我发现他们处理实务细节克服了许多人性非理性的一面。比如刘邦进入关中达到人生小高潮的时候,能听得进去张良、樊哙等人的劝阻,没有陷入纸醉金迷。亦或者如诸葛亮和隔代的刘备关系处理的非常好。我觉得自己大概可以评价他们的就是这些细节,过于宏达的决策则很难判断,比如典型就是北伐。

对历史人物一生或者过于宏大的决策进行判断,我们往往没有相关决策经验,所以要借助以史书,但历史学家并不是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军事家、财政学家、政治学家,所以我常常觉得史书针砭历史人物和历史走向有许多不靠谱。现代管理学家掌握丰富数据、文献,甚至可以借助随机对照组试验,然而很多管理手段还是存在争议,很多咨询建议对公司和组织的发展影响非常有限。还有很多人会借助各领域名人评价,但即便是行业天才,也不一定明白自己成功的秘诀。比如根据研究巴菲特成功之道就和其宣传的价值投资多少有些出入。

所以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是帝王将相,指点以往人物成败时都会有很大问题,他们的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清代由于资料比较全,相关人物研究比较扎实、可信,但再往前准确度就很低了。以评价崇祯的决策为例。如今财政研究资料之丰富,然而学界还会就具体研究课题产生很多争论,所以我们很容易明白判断崇祯年间大明财政到底有多少回旋余地非常困难。同样,看看如今的政府各层组织运行的理论研究,你也会明白理解崇祯当年的大明管理结构、思考其决策可行性是多么困难。可如果连这些都很难搞明白,很多分析崇祯自挂景山的原因,其实连事后诸葛亮都很难称得上。

历史学家不具备其他社科知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合理性肯定不足。比如即便当代史资料也很丰富,我读苏联解体的相关文献,也觉得许多作者对戈尔巴乔决策的评价不着边际,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细节,其关键原因就是作者根本不了解政治学常识。典型就是苏联解体前,苏共对立陶宛事件中军队的态度,对此后苏联解体过程中军队行为有多大影响。再比如苏联的解体的原因中,民族自决、民主化这些历史趋势占多大比重,苏联的计划体制又占多大比重。

总之,评价历史人物仅仅依据史书是不够的。历史文献更多是材料(数据),理解人物决策需要其他社科知识。同时,如果材料(数据)非常少,那么对人物做评价自然非常困难。


user avatar   TPLINK-64-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




  

相关话题

  为什么说列强侵略是中国近代中国一切的灾难和祸根的总根源? 
  开个脑洞,如果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国是汉人政权会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历史走向如何? 
  如何直观地说明古罗马到底强大到什么程度? 
  文学专业要对历史了解到什么程度? 
  为什么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会被世人唾骂? 
  古代的人对弓箭和暗器进行回收么? 
  为什么部分历史爱好者认为吃人不屠城的刘备是汉末三国道德水平最好的统治者? 
  为什么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里会把大理段氏写成一个江湖味十足的皇权,难道历史上这个政权真的很江湖么? 
  中国究竟应该如何走出兴亡周期率? 
  “隆万盛世”要远超“康乾盛世”,对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吴秀波「出轨门」女主被拘捕?
下一个讨论
戈尔巴乔夫下台以后都做了什么工作,成绩如何?现在他老人家又在忙啥呢?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