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外国人能学好几门语言,却学不好中文?

回答
汉语,一个让许多外国人心生敬畏的语言

汉语,凭借其古老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对世界文化充满好奇的外国人。然而,在许多外国人眼中,汉语却如同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即使他们精通数门西方语言,在汉语面前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汉语本身过于复杂,还是学习者在方法上存在误区?

声音的迷宫:声调的挑战

对于以字母文字为主的语言体系学习者来说,汉语最显著的挑战之一便是声调。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同一个音节,不同的声调会赋予它完全不同的意义。例如,“ma”这个音节,声调不同,可以是“妈”(第一声)、“麻”(第二声)、“马”(第三声)、“骂”(第四声),甚至还有一个轻声。这种细微的声音差异,对于习惯了语调起伏而非固定声调来表达意义的外国人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想象一下,当你想要表达“妈妈”时,如果发错了声调,可能就变成了“粗糙的马”或者“侮辱”,这其中的尴尬可想而知。初学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辨别和模仿这些声调,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沟通上的误解,甚至闹出笑话。

文字的艺术:方块字的奥秘

除了声音,汉语的文字系统更是让许多外国人望而却步。与拼音文字不同,汉语的汉字是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的结合体,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含义。一个汉字可能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又可能代表着独立的意义。例如,“好”字,上面是“女”,下面是“子”,合起来就表示“好”。学习者不仅要记住每个字的形状,还要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演变过程。更令人头疼的是,汉字的数量庞大,常用汉字就有数千个,这对于习惯了字母数量有限的外国人来说,学习量是惊人的。而且,汉字的书写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练习,从笔画顺序到结构布局,都需要细心揣摩。

语法与逻辑:东方思维的独特之处

虽然有人认为汉语语法相对简单,但对于习惯了其他语言语序和逻辑的外国人来说,汉语的语法也存在着一些不易察觉的挑战。例如,汉语的语序通常是主谓宾,这与许多西方语言一致,但汉语中很多时候并不需要使用时态、语态的变化,而是通过副词、时间词等来表达。此外,汉语的量词系统也非常发达,不同的名词需要搭配不同的量词,比如“一本书”vs“一本杂志”,这在许多语言中是不存在的。这种“意合”而非“形合”的表达方式,也需要学习者去适应和理解汉语背后的思维逻辑。有时,一个简单的句子,在外国人看来,可能缺少了某个“必须”的连接词或者时态标记,但恰恰是这种“留白”和“省略”,构成了汉语的韵味。

文化与语境:理解的深层维度

语言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文化紧密相连。汉语作为一种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语言,其词汇、表达方式、习语典故,都深深地烙印着中国文化的痕迹。许多词语的意义,需要结合中国的历史背景、哲学思想、风俗习惯才能真正理解。例如,“关系”这个词,在汉语中不仅仅是“relation”的简单翻译,它可能包含着人情、利益、信任等更复杂的层面的含义。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更需要去了解和融入中国的文化语境,才能真正掌握汉语的精髓。

学习者的心理因素与策略

除了语言本身的挑战,学习者自身的心理因素和学习策略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外国人可能因为对汉语的“难”的固有印象而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同时,一些传统的语言学习方法,例如过度依赖机械记忆和语法规则,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汉语的学习。汉语的学习更需要注重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结合,并且要勇于开口实践,不怕犯错。 immersion(沉浸式学习)和与母语人士的交流,是克服汉语学习障碍的有效途径。

总结:一条充满挑战但值得探索的道路

总而言之,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困难并非源于单一因素,而是声调、文字、语法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挑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汉语是不可逾越的。无数成功的例子证明,只要有足够的毅力、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外国人同样能够学好汉语,甚至达到精通的程度。汉语的学习,与其说是一场与语言的搏斗,不如说是一次对另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世界的深度探索,而这条探索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其背后所能收获的,是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和对世界更广阔的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这个外国人是英语母语国家的人,你大概率可以理解他们在放p,他们一般所谓会说一些“西班牙语”“法语”什么的,真的就是“只会一些”。大概率估计连这些语言里的时态都没有学完,只会点日常句子罢了。

因为我在澳洲留学,我深刻体会到英语国家他们学外语的过程有多低效和煞笔。按理说英语里那么多罗曼借词,他们学法语之类的应该是得心应手,但是事实是他们高中学3年,可能外语维基百科都看不懂。这些英语国家的人反正一辈子又不需要强行学好一门外语所以就随心所欲。但是也不排除他们中真有外语很吊的,这些人要是真的认真学法语西语之类的,理应上都该比我们中国人更容易,所以他们吊的那部分人是真的吊,菜的那部分人是真的菜,比较两极分化。因为要不就是在学校水了几年课啥都没学会,要不就是靠自身母语优势自学突飞猛进。

(说到这个澳洲外语教学,我真是最近越来越想吐槽了。我在一个叫莫纳什的野鸡大学,这里我前年报了个西班牙语课想试试,然后大学是怎么上课的呢?同学们起立,围成一个圈,互相抛球球,接球的人问“你好,你叫啥?”然后抛给另一个人,被抛到的就回答然后又问同样的问题。一群大学生了,我的个天。然后,一周一共才四小时的课,只有两小时用来抛球球学语言,另外两小时干嘛?用英语学南美洲的政变史。。。所以学了一学期下来p的语言没学会,南美洲哪一年哪一个国家谁政变了倒是清楚得不得了。我学了几周,受不了这愚蠢的课程安排,退了退了。

我们大学还有旁边好一点的墨尔本大学,学外语你可以在网上做一个“定级”测试,然后可以依据你的成绩帮你跳过一些课,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是零基础。当时我进入大学前,已经自学了一年意大利语,我就做了这个测试,直接给我定到大三的水平了,可以跳两年的课。然后最近学了几周法语,我就试了试做法语定级,ojbk,直接定到大二了,然后我又借朋友墨大的账号试了试墨尔本大学的法语定级,我直接定到了大二下半学期,也就是可以跳一年半。学几周当澳洲大学学一年了,可以可以,不愧是抛球球抛出来的教学水平。)

如果你说的是欧洲人,那么他们不是装,他们可能是真的吊,因为就你提到的法语西班牙语,加上葡萄牙语意大利语这4门语言究极相似,对一个意大利人来说,学法语差不多就像是官话母语的人学粤语,但是法语资料多,所以对他们来说更容易。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更是超级接近,差不多可以理解成会普通话了然后学四川话。所以欧洲人说自己懂多门外语,你可以理解成“方言大佬”,而他们学校一般又会强制教英语,甚至拉丁语和希腊语这些更难的语言,所以对他们来说,学领国相似的语言是相当容易的。

我这么说吧,我自学了三年意大利语,大概在C1的水平,然后最近我买了本法语语法教材,一周之内就把动词时态刷完了,现在借助词典连小说新闻都能勉强读了。因为他俩语言逻辑基本是一样的,语序只有点小差别,动词时态用法几乎是一致的,那么只需要花点时间记住动词具体怎么变形即可,所以阅读体验有点像会了普通话然后读繁体粤语的体验。我都姑且能这样,他们本地人不更是要上天?我现在这个法语水平在澳洲能跳一年的课,在意大利大学学法语恐怕连一周都跳不了,就是这么残暴。

而中文就不行,差异过大。你想想咱自己小学学拼音学汉字怎么写,都经过了多长的时间训练,我们好歹还是母语,声调这些发音难点对我们来说都不是事儿,一个外国人要学还要加上发音的难点,他们程度达不到很高是很正常的。对他们来说考日语N1相当困难,对中国人来说反而因为汉字很多比较简单,汉字就是他们迈不过去坎,你幻想一下你要是外语母语,你的字母表只有几十来个,你要学一门字母表有几千个的语言,那撞墙的心都有了。

其次,现在欧美对东亚语言的话,都比较流行学日语,毕竟文化输出摆在那里,汉语文化输出不行,然后又因为一些国际间你懂的问题,他们没那么好奇去学,而且中文对他们来说很难听。如果你觉得越南语很难听,那么对他们来说普通话听起来就是越南语多加了一些j q x ong ang的音,一样很难听。我们自己是母语所以听不出来,这正常。你要是因为觉得越南语难听就不想学越南语,他们一样会因为这个不想学汉语。

都正常,不要太过于幻想中文的国际流行趋势,也不要妄自菲薄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