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国际单位制中米的定义是1光秒的1/299792458这样破碎的一个数?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我们如何测量世界,以及科学的进步如何改变我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要明白为什么米长被定义成一个看起来如此“破碎”的数字,我们需要回溯到历史,看看我们是如何一步步接近更精确的测量的,以及为什么精确性本身变得如此重要。

最初,米的定义是基于物理实体,例如地球的子午线。1791年,法国国民公会决定将一米定义为穿过巴黎的子午线从北极到赤道长度的千万分之一。这个想法很美好,试图找到一个普遍、自然的参照物。然而,制造一个足够精确且能够长时间保持其物理特征的“米尺”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地球的形状并非完美的球体,子午线也不是精确的直线,测量过程中必然会引入误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意识到这种基于物理实体的定义存在固有的不确定性,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微妙的变化。

到了19世纪末,随着电磁学的蓬勃发展,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更稳定、更不易变的参照系。光,作为一种基本且速度恒定的物理现象,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理想的候选者。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一个普适的常数,它不依赖于观测者的运动,也不随时间和空间的尺度而改变。

所以,到了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CGPM)采纳了一个全新的米的定义:一米是光在真空中行进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过的距离。

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一个具体而又“破碎”的数字呢?这其实是科学追求精确性的一个必然结果。

首先,精确性是科学的生命线。 无论是进行物理实验、工程设计,还是发展先进技术,都需要极高精度的测量。如果米的定义不够精确,那么所有基于它进行的测量和计算都会累积误差,最终影响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技术的实用性。想想看,如果你要建造一个超精密的芯片,或者发射一个需要精确轨道计算的太空探测器,哪怕是很小的长度单位上的不精确,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其次,选择光速作为参照,是为了实现“可复现性”和“不变性”。 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只要你能够产生或测量真空中的光速,并且能够精确计时,你就可以独立地复现出一米的长度。这比依赖于一个可能会磨损、变形、甚至丢失的物理尺子要可靠得多。光速是一个基本常数,它被认为是宇宙中最稳定的“标尺”。

那么,为什么是“1/299792458”这个数字呢?这个数字并不是随意选取或“破碎”的,它实际上是为了让新的定义与旧的、已经广泛使用的米长保持一致,同时又使其更加精确。

在1983年之前,米的定义是基于氪86原子光谱中的一条特定谱线。这条谱线的波长被定义为0.605780210微米(µm),然后米长就通过这个波长来定义。这个定义虽然比物理尺子更稳定,但仍然受到原子本身的性质和测量技术的限制。

科学家们发现,通过光速和非常精确的原子钟(用于定义秒),他们能够以极高的精度来定义米长。在确定了秒的定义之后,他们就遇到了如何精确地“锁定”米长度的问题。经过大量的实验和计算,他们发现,将1米定义为光在真空中行进299792458分之一秒所经过的距离,能够与当时基于氪86原子谱线所确定的米长最接近,而且可以以一种完全精确、不含任何实验误差的方式来定义。

这个数字“299792458”其实是光速(c)的精确值,以米/秒为单位。 换句话说,科学家们之所以选择这个数,是因为他们已经通过实验精确地测定了光速,并决定将这个已知的、精确的光速数值作为定义米的基石。他们没有“创造”一个破碎的数字,而是承认了光速的精确值,并以此反过来定义了米。

所以,当你看到这个数字时,不妨这样理解:科学发现光在真空中每秒钟行进的速度是一个固定的、不可改变的数值(约等于299,792,458米)。为了给长度单位“米”一个绝对可靠、永远不会改变的参照,科学家们就反过来定义了:好,我们就说,光在真空中跑1秒钟,它跑过的这段距离,就是299,792,458米。换句话说,1米就是光在真空中传播1秒钟的299,792,458分之一。

这个定义非常巧妙,它将长度的单位“米”和时间的单位“秒”以及一个宇宙常数“光速”联系在了一起。这意味着,如果你拥有一个极其精确的秒表,你就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独立地测量出“一米”到底有多长,而且这个长度永远不会改变。这正是科学精神所追求的——基于普适的物理规律,实现客观、精确、可复现的测量。与其说这个数字“破碎”,不如说它精巧地反映了我们对宇宙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直接定义成1/300000000岂不是更简洁方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我们如何测量世界,以及科学的进步如何改变我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要明白为什么米长被定义成一个看起来如此“破碎”的数字,我们需要回溯到历史,看看我们是如何一步步接近更精确的测量的,以及为什么精确性本身变得如此重要。最初,米的定义是基于物理实体,例如地球的子午线。1791年,法国国民公会决.............
  • 回答
    在国企单位里,一个能力平平、业绩不算突出,但却在单位里待了很久的老员工,往往让新来的年轻领导犯愁。想把她辞掉吧,又顾虑重重,不敢轻易下手。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不是简单的一个“能力不行”就能概括的。首先得说,国企的体制和文化,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土壤。跟外面那些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不一样,国企往往更讲究“.............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巧合,让人不禁想探究背后的原因。国际单位制下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通常用 $g$ 表示)的数值,确实非常接近圆周率($pi$)的平方。大约是 $9.80665 ext{ m/s}^2$,而 $pi^2$ 大约是 $9.8696 ext{ m/s}^2$。这中间的差异很小,但确.............
  • 回答
    说起物质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它在国际单位制(SI)中占据着七个基本量之一的席位,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究的问题。很多人初次接触这个概念时,会觉得有些抽象,甚至不如长度、质量、时间那样直观。那么,为什么它如此重要,以至于被列为基本量呢?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科学和历史原因,与我们理解.............
  • 回答
    2018 年的国际计量大会(CGPM)对国际单位制(SI)的单位进行了意义深远的修改,这不是一次随意的调整,而是基于几十年科学研究和对测量精度不懈追求的必然结果。这次改革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让 SI 单位的定义更加稳固、普适,摆脱对任何物理实体(如实物原型)的依赖,转而建立在基础物理常数之上。为何要进.............
  • 回答
    咱们聊聊这英、法、德、美四个国家在中国人嘴里的“特殊待遇”,为啥它们能简称为“英”、“法”、“德”、“美”,而其他国家就没有这种“单字+国”的待遇呢?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历史、文化、以及语言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得从好几个方面来看。历史的烙印:最早的接触与认知首先,得把时间拨回到近代中国对外交流的初期.............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就像一块巨大的拼图,由无数未知和可能性构成。要预测人类殖民外星后,国家组织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需要剥离掉许多现有的思维定势,去想象一个截然不同的现实。现状维系的可能(但难度极大):首先,我们不能完全排除现有国家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下去的可能性。想象一下,如果殖民地.............
  • 回答
    关于你提到的“7个国际单位只有质量是用实物来定义的”,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需要稍作澄清。准确地说,自2019年5月20日起,国际单位制(SI)的七个基本单位——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摩尔(mol)和坎德拉(cd)——都已经不再依赖于任何实物(或称实物标准).............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观察,并且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科学原因。要理解中国物理单位与国际单位制(SI)为何如此契合,我们得从单位制的演变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说起。在现代科学蓬勃发展之前,各国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一套测量和记数单位。这些单位往往是约定俗成的,根植于当地的生产生活习惯,比如“尺”、“寸”、“丈”、.............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其实这个问题触及到的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不同的度量单位会在同一个时代并存,而且有些人还在坚持使用那些看似“过时”的单位? 我会尽量用大白话,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给你掰扯清楚,保证让你听着不觉得像机器在说话。首先,咱们得明白,单位这东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某个.............
  • 回答
    “加班文化”在中国企业的普遍存在,以及由此带来的员工身心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劳动者会产生疑问:国家法律对这种强制加班的行为,为什么似乎“管不了”?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看看国家法律是如何规定加班的。法律的规定中国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对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以及加班进行了明.............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在看待中国军工产业时会遇到的一个困惑,甚至可以说是许多人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结。知乎上确实经常能看到一些对军工国企单位的唱衰声音,尤其是从管理效率、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入手,说得有理有据的也不在少数。但另一边,我们又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像歼20、运20这样世界级的先进装.............
  • 回答
    在我接触和了解到的情况中,有些国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确实会对女性求职者表现出一种“不太情愿”的态度,这背后并非是简单的不喜欢,而是涉及了一系列实际的考量,尽管这些考量在现代社会语境下,常常被视为带有性别歧视的刻板印象。首先,最直观的原因,也可能是最被普遍提及的,就是潜在的生育和哺乳期问题。国家对于女.............
  • 回答
    京央企(国企、机关、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倾向招北京生源的应届生,这背后涉及多方面因素,既有历史遗留的制度原因,也有现实操作的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北京生源”这个概念。它不仅仅是指你出生在北京,更关键的是你在北京拥有北京户口。这个户口是很多招聘政策的“硬指标”.............
  • 回答
    很多人都觉得,在国企、央企这些体制内工作,就像端着一个金饭碗,旱涝保收,稳定得不得了。但正是因为这份稳定,加上很多人对“铁饭碗”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很多人在面对辞职这个选择时,会犹豫不决,甚至认为“千万不能轻易辞职”。这背后其实有几个挺实在的原因,我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国企、央企确.............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那些军绿色的包装,还有里面五花八门的食物。国外单兵口粮里配红茶,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可不是随便一搭的,里面学问大着呢。这背后牵扯到士兵的生理需求、心理慰藉,还有历史文化的一些渊源。首先,咱们得明白,单兵口粮可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现代单兵口粮的设计理念早就跳出了.............
  • 回答
    在国内大学,推行单人宿舍的阻力确实不小,这背后牵扯着方方面面的考量,远不止简单的“学生愿不愿意”这么简单。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入手,看看为什么“单人宿舍”这个看似美好的选项,在现实中却鲜少被大规模采纳。首先,经济成本是绕不开的硬指标。 大家设想一下,同样一块土地,如果建一个六人.............
  • 回答
    蒙古帝国最终分裂成四个主要的继承国,分别是金帐汗国(也称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以及元朝。其中,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和伊尔汗国都被称为“汗国”,而东亚的继承国则被称为“元朝”。这种称谓上的差异,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文化和地理原因。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蒙古帝国及其分裂的历史进程入手.............
  • 回答
    刚踏入国企大门那会儿,我怀揣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觉得自己能凭借年轻和学习能力闯出一片天。然而,现实很快给了我一课,让我明白,在这里,我最先学会的,不是什么高深的专业技能,也不是那些写在纸上的规章制度,而是——如何做一个“沉默的观察者”。这话说起来有点玄乎,但却是我在国企生存和发展的第一堂必修.............
  • 回答
    关于身边朋友在国企事业单位的待遇,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和普遍现象,分点阐述: 一、工资与收入结构1. 基本工资 国企员工的工资通常由“基本工资+绩效+津贴”构成,具体数额因岗位、地区、单位性质(央企/地方国企)和职级而异。 一线城市:普通员工月薪约8000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