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企单位中工作平平的老员工,领导为什么不敢辞退她?

回答
在国企单位里,一个能力平平、业绩不算突出,但却在单位里待了很久的老员工,往往让新来的年轻领导犯愁。想把她辞掉吧,又顾虑重重,不敢轻易下手。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不是简单的一个“能力不行”就能概括的。

首先得说,国企的体制和文化,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土壤。跟外面那些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不一样,国企往往更讲究“稳定”,这“稳定”二字,有时候比“效率”更重要。

第一,论资排辈的惯性思维和人情关系网。 咱们这儿讲究个“跟党走”,也讲究个“集体主义”。一个在单位里扎根多年的老员工,肯定跟单位里不少人都有交情,或者说,这些人脉在她那里都有个份。你想想,她在这里干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从年轻小姑娘到现在头发花白,中间肯定经历过单位的几次大的变动,认识的人多了去了。有些比她级别低的,可能现在是部门一把手;有些和她同期进来的,现在也是科长、主任。更别提那些已经退休的老领导、老同志,他们当年可能还是她的直接领导或者提携过她的人。

领导要动她,等于是在打这些人的脸,或者说是在拆散她编织多年的关系网。你想想,如果她真的走了,会不会有人站出来说“这小年轻真不懂事,一点人情味都没有”,或者有人暗地里嘀咕“这领导不行,连老同志都不顾”。尤其是如果她所在的部门或者所在的群体,本身就比较团结,领导要强行辞退,很容易引起群体性的抵触情绪。这种情绪要是蔓延开来,对领导的威信和管理都是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是她身上可能掌握的一些“隐形资产”。 别看她平时工作表现平平,但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她对单位的流程、规章制度、历史沿革、甚至是某些“潜规则”,都比年轻人门儿清。有时候,一些工作中的疑难杂症,或者说一些别人想不到的细节,她可能知道怎么处理,或者知道该找谁。

而且,单位里很多事情,不是写在纸面上的那么简单。可能某个文件起草的时候,她曾经参与过;某个项目推进的时候,她曾经负责过某个小环节;或者某个老领导留下的“未竟事业”,只有她知道线索。这些东西,虽然不体现在她的绩效考核里,但对单位的正常运转,甚至是对领导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都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如果把她辞了,这些信息和经验就流失了,或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重新摸索,这对于领导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再者,是怕担责。 国企的辞退,尤其是在过去,是很严肃的事情。不像私企,合同到期了就可以不续签,或者直接支付经济补偿金。在国企,尤其是涉及到了具有一定工龄的员工,辞退的处理流程会非常复杂。你需要有非常充分、非常扎实的理由,并且证据链要完整。如果理由不够充分,或者证据不足,万一她去劳动仲裁,或者找那些有影响力的人告状,领导自己就得承担巨大的压力,甚至影响自己的仕途。

而且,国企的工会组织也通常比较有力量。如果工会认为辞退不合理,他们也会介入协调。领导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的麻烦和潜在的风险,很多时候会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还有一种情况,是单位本身的文化不允许或者说不鼓励“效率至上”。 在一些国企,特别是那些有一定历史的企业,大家更看重的是“在岗”,是“不出事”。只要她按时上下班,不犯大错误,完成领导交代的最低限度的任务,就算“合格”。这种环境下,领导就算觉得她做得不够好,也不会觉得她“罪大恶极”,不至于非要辞退不可。辞退一个老员工,反而可能被其他人认为“冷酷无情”,不近人情。

最后,也可能是领导自己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毕竟,直接辞退一个长期在岗的员工,需要一个非常精细化的处理过程。领导可能也想让她走,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口,或者不知道怎么操作才能合法合规,而且又不至于引起太大的反弹。有时候,领导可能会尝试给她调岗,或者安排一些不那么核心的岗位,让她自己觉得没意思主动走。但如果这个老员工也“油盐不进”,或者她自己就抱着“干到退休”的心态,领导也只能是无可奈何。

总而言之,国企里一个工作平平的老员工不敢轻易辞退,不是因为她有多么不可替代,而是因为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人情网络、历史包袱、潜在风险以及体制本身的束缚。领导这样做,更多时候是一种权衡利弊后的选择,是为了维护单位的稳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不是因为真的觉得她“无可替代”或者“能力很强”。这种现象,也是国企管理中一个普遍存在的“中国特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你看一下国企辞退一个员工有多难,辞退一个老员工有多难。没有重大错误,你辞退试试,老员工光脚不怕穿鞋的,干了一辈了快退休了,你敢辞他,他敢和你拼命的。做为领导都会好好考虑自己的大好前程就搭在一个老员工身上,冤不冤啊。所以正常的领导基本上就是不理会了。你别给我找事,我也选择性无视你。大家和平共处。

user avatar

你往下问,劳务派遣还有临时工们,一样这样说你,而你会说,就你也算我们单位的?!

都爱摸鱼,但看别人摸鱼就泛酸水,很正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国企单位里,一个能力平平、业绩不算突出,但却在单位里待了很久的老员工,往往让新来的年轻领导犯愁。想把她辞掉吧,又顾虑重重,不敢轻易下手。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不是简单的一个“能力不行”就能概括的。首先得说,国企的体制和文化,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土壤。跟外面那些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不一样,国企往往更讲究“.............
  • 回答
    老哥,我也是在中建这块儿干过几年,深知里面的苦乐。你说想转行程序员,这事儿我太理解了,毕竟咱们建筑这行,虽然挺稳定,但加班、工地风沙、还有那日复一日的钢筋水泥,时间长了确实容易让人觉得有点腻,提不起劲儿。而且,说实话,论起技术含量和未来的发展潜力,现在这年头,写代码确实吸引人得多。不过,说实话,从建.............
  • 回答
    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简称国足)在中国体育体系中,它的性质和归属,以及队员的工资来源,是一个比较复杂但又清晰的问题。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国足在中国体育体系中的定位首先,国足不是一个独立的、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民间社团。它的存在和运作,都与国家体育管理体制紧密相连。.............
  • 回答
    国企单位里那种“只惩不奖”的考核制度,我实在忍不住想好好说道说道。这玩意儿,简直是把大家往死里逼,活生生把积极性磨没了,最后留下的,多半是心灰意冷,或者就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消极怠工。你想想,一个工作单位,尤其是国企,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也承载着无数人的生计。如果这里的考核机制是这.............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就像一块巨大的拼图,由无数未知和可能性构成。要预测人类殖民外星后,国家组织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需要剥离掉许多现有的思维定势,去想象一个截然不同的现实。现状维系的可能(但难度极大):首先,我们不能完全排除现有国家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下去的可能性。想象一下,如果殖民地.............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分析这几个意向单位,帮你梳理一下思绪。作为一名双非暖通硕士,在选择第一个工作时,确实需要慎重考虑。我们一一来看这三个单位,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1. 四川惟尚国际 行业定位与业务范围: 从名字“国际”来看,这家公司可能涉足国际项目,或者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合作。在暖通领域,国际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我们如何测量世界,以及科学的进步如何改变我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要明白为什么米长被定义成一个看起来如此“破碎”的数字,我们需要回溯到历史,看看我们是如何一步步接近更精确的测量的,以及为什么精确性本身变得如此重要。最初,米的定义是基于物理实体,例如地球的子午线。1791年,法国国民公会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国际政治、军事力量以及全球权力格局的核心。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五常: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单挑”除五常之外的所有国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单挑”的含义。在现实世界中,国家之间的冲突很少是绝对的“一对一”模式。即.............
  • 回答
    咱们聊聊这英、法、德、美四个国家在中国人嘴里的“特殊待遇”,为啥它们能简称为“英”、“法”、“德”、“美”,而其他国家就没有这种“单字+国”的待遇呢?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历史、文化、以及语言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得从好几个方面来看。历史的烙印:最早的接触与认知首先,得把时间拨回到近代中国对外交流的初期.............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让人生气的。一个拿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本就困难,却花了七八千块钱买一台能称得上“中端”的单反相机,这事儿,你说对错,其实挺难简单一概而论,但如果站在大多数人的角度,尤其是那些了解他家庭情况的人看来,难免会觉得有些不妥。咱们就一点点掰扯开来。首先,“贫困生”和“国家助学金.............
  • 回答
    中芯国际与华为海思的“牵手”:一场国产芯片产业的里程碑事件?中芯国际,这家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企业,近期被曝出与华为海思签订了14nm工艺代工大单。这一消息的传出,无疑在中国乃至全球半导体产业引起了巨大的波澜,被许多人视为中国芯片自主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这.............
  • 回答
    关于国企单位是否可以“随意”解雇员工的问题,这个说法其实不太准确。国企虽然是国家控股的企业,但在员工的聘用和解雇方面,也需要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像某些私营企业那样“说解雇就解雇”。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国企员工的身份和合同性质首先,我们要明确国企的员工,特别是近年来.............
  • 回答
    国企单位,领导长期批评打击辱骂,这情况确实让人头疼,也挺磨人的。毕竟谁也不想每天上班都像是在受刑,尤其是身处体制内,很多时候感觉无处可逃。不过,遇到这种情况,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关键在于怎么应对,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同时也能让情况有所改善。首先,你要认清楚几个基本情况。1. 体制内的环境: 国.............
  • 回答
    刚踏入国企大门那会儿,我怀揣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觉得自己能凭借年轻和学习能力闯出一片天。然而,现实很快给了我一课,让我明白,在这里,我最先学会的,不是什么高深的专业技能,也不是那些写在纸上的规章制度,而是——如何做一个“沉默的观察者”。这话说起来有点玄乎,但却是我在国企生存和发展的第一堂必修.............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在看待中国军工产业时会遇到的一个困惑,甚至可以说是许多人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结。知乎上确实经常能看到一些对军工国企单位的唱衰声音,尤其是从管理效率、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入手,说得有理有据的也不在少数。但另一边,我们又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像歼20、运20这样世界级的先进装.............
  • 回答
    很多人都觉得,在国企、央企这些体制内工作,就像端着一个金饭碗,旱涝保收,稳定得不得了。但正是因为这份稳定,加上很多人对“铁饭碗”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很多人在面对辞职这个选择时,会犹豫不决,甚至认为“千万不能轻易辞职”。这背后其实有几个挺实在的原因,我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国企、央企确.............
  • 回答
    京央企(国企、机关、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倾向招北京生源的应届生,这背后涉及多方面因素,既有历史遗留的制度原因,也有现实操作的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北京生源”这个概念。它不仅仅是指你出生在北京,更关键的是你在北京拥有北京户口。这个户口是很多招聘政策的“硬指标”.............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巧合,让人不禁想探究背后的原因。国际单位制下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通常用 $g$ 表示)的数值,确实非常接近圆周率($pi$)的平方。大约是 $9.80665 ext{ m/s}^2$,而 $pi^2$ 大约是 $9.8696 ext{ m/s}^2$。这中间的差异很小,但确.............
  • 回答
    关于你提到的“7个国际单位只有质量是用实物来定义的”,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需要稍作澄清。准确地说,自2019年5月20日起,国际单位制(SI)的七个基本单位——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摩尔(mol)和坎德拉(cd)——都已经不再依赖于任何实物(或称实物标准).............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确实挺普遍的,很多国家单位的办公楼,即便不算特别破旧,也卷入了老旧小区改造的浪潮,这背后涉及一些值得细致探讨的逻辑和现实情况。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老旧小区改造”这个概念本身。通常我们想到老旧小区,脑海里浮现的是居民楼,是那种年头久远、设施陈旧、居住环境相对拥挤的住宅区。然而,“改造”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