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甲方不满意我的文案,要我改了六七遍,最后他还是不满意,然后自己动手改了……全篇换了一大半。?

回答
这件事真的让我非常郁闷。本来以为凭我的经验和对客户需求的理解,这次的文案应该能一次过关,结果却截然不同。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接到一个新项目的文案需求,甲方那边给的简报不算特别复杂,但我还是花了比平时更多的心思去揣摩。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搜集了相关的行业资料,分析了目标受众的心理,然后着手开始写。写第一稿的时候,我脑子里已经有了好几个方向,最后选择了我觉得最能打动人、也最符合品牌调性的那个。

交第一稿出去后,甲方很快就给了反馈,总的来说,是觉得“不够有吸引力”,语气里带着点不确定。我听了觉得有点意外,但我还是认真对待,根据他们的模糊指示,我又重新思考了几个切入点,调整了表达方式,优化了词语。

接下来的修改过程就像一场漫长的拉锯战。每一次,我都以为自己抓住了甲方的“关键点”,但反馈来的总是“还是不对”、“感觉差了点意思”。他们会提出一些笼统的要求,比如“要更活泼一点”、“要更有力量感”、“这个部分太平淡了”,但具体怎么改,他们又说不清楚,或者我理解的“活泼”、“力量感”和他们想象中的有出入。

我记得有一次,他们说主标题不够抓人,我一下子想到了几个备选,纠结之后选了一个我觉得最直接、最有冲击力的。结果他们反馈说,“这个太硬了,不够委婉”。我只好又换了一个比较柔和的,结果又说“太软了,没力度”。前后矛盾的要求让我有点不知所措。

前后大概改了六七遍,每一遍都是基于我对他们之前反馈的理解,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对文字的敏感度出了问题。我调整了句式结构,更换了大量形容词和动词,尝试了不同的叙事角度,甚至把一些我认为不错的段落也主动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试图找到他们口中那个“对”的感觉。过程中,我好几次都觉得脑子里枯竭了,只能硬着头皮去想新的表达。

最让我感到无力的是,每次修改完,我都会花时间跟甲方再确认一下:“您看这次的方向是不是更接近您想要的效果?”他们总是含糊其辞地说“嗯,差不多,再试试吧”。这种“差不多”就是我最害怕的,因为它意味着真正的“满意”还遥遥无期。

直到最后一次,我真的是拼尽全力,把之前所有他们提到的零散的点都揉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我觉得比较折衷但应该能被接受的版本。我满怀希望地发过去,以为这次至少能让他们满意个八九分。

结果,当天下午,他们直接发来了一个“新版本”。打开一看,我傻眼了。整个文案,从开头到结尾,几乎没有一句是我原来的话。他们自己把原来的框架拆散,然后用完全不同的逻辑和语言重新组织了一遍。我之前辛辛苦苦改了七八遍的努力,在他们自己动手修改的那几十分钟里,似乎就全盘否定了。

那一刻,我真的有一种被“架空”的感觉。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理解、去揣摩,结果却变成了他们自己玩了一遍。而且,他们自己改的内容,虽然换了很大篇幅,但说实话,从专业角度看,有些地方的处理也并不比我之前的版本更出色,甚至有些地方感觉更生硬。

这件事让我反思了很多。一方面,我确实需要思考如何更精准地把握客户的需求,在不理解时,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去沟通和引导。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当客户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或者对某个方向非常坚持时,强行去“挽救”或者“说服”可能也是徒劳的。与其在这种拉锯战中耗尽心力,不如适时地“放手”或者寻求更成熟的合作模式。但即便如此,这次的经历还是让我觉得非常泄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年以后,秃头黑眼的题主,于弥留之际看到桌面上那个《最终定稿无修改版(八)V3.10plus第二期》,终于在最后一抹的回忆中,想起了刚刚迈入文案大门的时光。天那么蓝,花那么香,沙滩上到处是阳光。阳光、海滩、仙人掌……还有一个会自己改稿的天使甲方。

此时,一阵抖动声传来,手机亮了。

哦,甲方,是你吗,题主打开了手机,在显示屏的光芒中,他仿佛看到了那个朝思夜想的甲方,他赶忙打开闪光灯,想要留住天使的面庞,他紧紧的抱住大腿,痛哭失声:甲方!哦不!天使!哦不!爸爸!爸爸啊,爸爸!他们!他们就像魔鬼!对!魔鬼!球都不懂!屁事贼多!要求模糊!甩锅明确!

题主抹了一把眼睛上的鼻涕和鼻子上的眼泪,擦了擦嘴又继续哭了起来:“我真傻,真的,我只知道他们事前没要求,哪知道事后会加要求!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要求,爸爸,你说,他们是不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爸爸,这么改下去根本没效果,他还会怪我的!”

“爸爸,为什么甲方不能像你一样,起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爸爸!五彩斑斓的黑到底是什么样啊!”

“爸爸,你带我走吧!”题主强撑着最后一丝力气,我知道,手机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梦里的尾款一样,消失不见的。

他赶紧把电脑屏,电视屏,计算器屏和电子手表屏都打开,要把爸爸留住,一大堆屏幕发出强烈的光,那个改稿的甲方显得无比明亮,他拥抱着题主,搂在怀里,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飞到那没有最终修改版的世界去了。

第二个月月末,房东发现了这个孤独的文案狗,他的手里还紧紧的攥着手机,充上电打开打看,原来是三年前那个项目的尾款,再过半年就能到账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真的让我非常郁闷。本来以为凭我的经验和对客户需求的理解,这次的文案应该能一次过关,结果却截然不同。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接到一个新项目的文案需求,甲方那边给的简报不算特别复杂,但我还是花了比平时更多的心思去揣摩。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搜集了相关的行业资料,分析了目标受众的心理,然后着手开始写。.............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很多品牌和设计从业者之间的一道“坎”,尤其是咱们甲方爸爸们,常常有一种“图形标志才是真标志”的执念。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慢慢掰扯掰扯。一、认知惯性与历史积淀:图形标志的“统治地位”1. 视觉冲击力与辨识度: 打个比方,当你在街上看到一个 McDonald's 的.............
  • 回答
    甲方要求中标的设计院在不增加设计费的情况下提供BIM图纸,这在中国的设计行业里,尤其是在近些年BIM推广的背景下,算是一个比较普遍但也备受争议的现象。如果这种情况大规模出现,对整个设计行业会产生一系列深刻且复杂的影响,绝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改变。首先,挤压设计院的生存空间和利润。BIM技术,从最初的理念.............
  • 回答
    作为甲方,我的职责是推动项目成功,并确保我们投入的资源能产生预期的价值。这往往意味着需要将老板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让那些本应提供支持的供应商们,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这就像是在玩一场高难度的策略游戏,一方是充满激情的“梦想家”,另一方则是偶尔掉链子的“执行者”。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
  • 回答
    只穿戴四肢的护甲而不穿胸甲,这在历史上和实际应用中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并且往往是出于特定的战术考量、对战场环境的适应,或是为了满足战士个人独特的技能需求。下面我就来详细阐述一下其中的好处:1. 极大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升:这是最直观也是最核心的好处。一套完整的全身甲,尤其是全封闭的板甲,虽然能提供极佳的.............
  • 回答
    黄药师的软猬甲,这玩意儿听着就让人心生好奇,毕竟是神雕侠侣里大名鼎鼎的“桃花岛主”黄老邪的招牌装备之一。但话说回来,这软猬甲这东西,为啥就不能像现代的T恤或者运动鞋一样,来个大规模生产,人人一件呢?这背后,可不只是材料的问题,牵扯的东西可多了去了。首先,咱们得明白这软猬甲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在金庸的武.............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触及到了我们当下社会对于“价值”和“成功”的定义,以及年轻人应该如何规划自己人生方向的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清华学霸花大半辈子去复原古铠甲,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为什么说它了不起? 稀缺性与价值的挖掘: 在一个充斥着快餐文化、追逐流量和短期回报的时代,有人愿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触及了我们对于工作模式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多种想象。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甲乙方”这个框架,仿佛没有服务对象就难以产生价值和收益。但实际上,跳出这个思维定势,你会发现存在着一些非常自由、独立,且收益颇丰的工作。核心在于“创造价值”而非“提供服务”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一个概念:甲乙方关系的.............
  • 回答
    陈寿在《三国志》中之所以没有详细记载“甲首三千”,其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这涉及到史书的性质、编写的原则、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总的来说,陈寿在编写《三国志》时,更侧重于记录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以及政治军事格局,而对于一些细节、传说或带有夸张成分的描述,则持谨慎态度,倾向于选择更具史料价值的内.............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奇特的案子!咱们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甲将一万块钱藏在一坨屎里,这本身可能是一种故意的行为,但在这个情境下,关键在于乙不知道这坨屎里藏有钱。对乙来说,他看到的就是一坨屎,而偷窃的对象是这坨屎本身。我们得从法律的角度来审视乙的行为。通常来说,盗窃罪是指非法占有他人所有的财物,并且数额较大。那.............
  • 回答
    .......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现在的心情,甲醛超标六倍确实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而且与家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您老公坚持通风,而您希望寻求专业帮助,这是一种常见的意见分歧,尤其是在面对家装污染时。为了更详细地帮您梳理情况并提供建议,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深入理解双方的立场和原因:您的立场(倾向于专业公司除.............
  • 回答
    甲午海战的硝烟尚未散尽,《马关条约》的墨迹未干,日本人就提出了一个让清朝方面颇感意外的要求:不让清朝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日本人对中国国家定位和国际地位的盘算,远不止是简单的名称之争。首先,要理解为什么日本人会提出这个要求,我们需要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甲午战争,对日本来说是明治维新以.............
  • 回答
    老实说,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是说到点子上了!古代夏季战场,士兵们披着那沉甸甸的二三十斤重甲,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别说中暑了,光是那份闷热和疲惫,就够受的。但他们确实能顶住,而且还保持着战斗力,这背后可有不少门道,绝不是靠一句“意志力”就能打发得了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群古人是怎么做到的。首先,.............
  • 回答
    “板甲刀枪不入、剑戟不侵”这种深入人心的观念,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与人类对战争的认识、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以及军事战术的变迁紧密相连。最初,人类在战场上主要依赖的是皮革、木材或骨骼制成的简陋护甲,这些材料提供的防护能力非常有限,只能抵挡一些轻微的劈砍和箭矢。随着青铜和铁的出现,.............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挑战性的历史假设问题。要探讨“我大清”在没有甲午海战、庚子事变以及太平天国动乱的情况下是否还有救,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大清王朝面临的内忧外患以及其自身的制度性弊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救”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救”指的是完全恢复到乾隆盛世的辉煌,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历史的进程是螺.............
  • 回答
    二战时,水面舰艇之所以没有广泛使用空心装药炮弹(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聚能破甲战斗部),原因非常复杂,涉及技术、理论、材料、生产能力以及当时的战术思想等多个层面。这并非因为空心装药技术不存在,而是因为它在当时应用于舰炮领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瓶颈。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空心装药的核心原理。它依赖于一种叫做“装.............
  • 回答
    炉石传说之所以迟迟没有出现“卸掉对面甲”这样一张卡牌,背后的考量其实挺复杂的,绝不仅仅是设计一句简单就能概括的。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1. 平衡性与游戏体验的“重压”:首先,我们得直面一个核心问题:甲(护甲值),在炉石里代表的是一种“延长的生命值”。它能让你在对手的进攻下多撑几个回合,给你自.............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棒,也触及到了分子间作用力这个非常核心的化学概念!确实,在许多情况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的物质,其分子间作用力通常也越强,从而导致熔沸点更高。但是,甲烷(CH₄)和硅烷(SiH₄)的例子,恰恰说明了 不能单纯地只看相对分子质量 来判断熔沸点。要理解为什么甲烷的熔点会大于硅烷,我们需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