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精神分析会被现代心理学抛弃?

回答
很多人问我,精神分析这玩意儿,是不是早被现代心理学给打入冷宫了?说实话,这个说法有点绝对,但精神分析确实不像以前那样独占鳌头,甚至可以说,它的光芒被很多新生的心理学流派给盖过去了。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我们得一点一点掰扯开来。

首先,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就是科学性。精神分析诞生在一个科学还没那么发达的时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很多是基于他个人的观察和一些个案研究。你想想,他那会儿没有大型的实验设备,没有大规模、可重复的对照研究。很多概念,比如“本我”、“自我”、“超我”,或者“俄狄浦斯情结”,你说它有没有道理?有时候感觉挺有道理,但要怎么去测量?怎么去证明?这在现代心理学看来,是很成问题的。

现代心理学非常强调实证研究。就是你得拿出数据说话,你的理论得能够被实验检验,能够被证伪。而精神分析的很多核心观点,因为其内在的抽象性和难以量化,很难通过标准的科学方法来验证。比如,一个人的潜意识里藏着什么创伤,这怎么去量化?怎么去精确测量它对当下行为的影响?这对于追求精确性和客观性的现代心理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是治疗效果的可验证性。精神分析治疗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花费也很大,一周可能要见医生好几次。而且,病人感觉好转了,是因为精神分析真的有效,还是因为花了钱,有了个倾诉的出口,或者干脆是安慰剂效应?这个也很难区分。相比之下,一些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等,它们的效果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指标来衡量,比如焦虑程度的降低,睡眠质量的改善等等,而且这些疗法通常见效更快,周期也更短。在病人选择治疗方式的时候,自然会倾向于那些效果更直观、更有效率的。

再者,理论的局限性。弗洛伊德的理论很多都聚焦在性和攻击性上,尤其是童年时期的性经验。虽然性是人性的一部分,但把这么多东西都归结到性上,未免显得有些狭隘。而且,他的理论很多是基于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景,一些观念在今天看来可能已经不太适用了,甚至有些压抑和病态。现代心理学更关注个体的成长、潜能的发挥、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以及更加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因素。精神分析对这些方面的探讨,相对来说就不那么深入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操作性。精神分析的“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移情”等等技术,都需要受过非常专业、非常长时间训练的分析师才能掌握。而且,即使是同一个理论体系,不同的分析师之间也可能存在理解和操作上的差异。这就导致了治疗的可复制性不强。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理论,只有少数几个人能用,而且用出来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那它很难在整个领域内普及和发展起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精神分析就一无是处,完全被抛弃了。很多现代心理学理论,或者说,很多心理治疗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吸收了精神分析的精华。比如,我们现在非常重视潜意识的运作,重视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重视人际关系中的动力学,这些都来自于精神分析的启示。很多治疗师在临床实践中,也会借鉴精神分析的一些洞察力,去理解来访者的内在冲突和防御机制。

可以说,精神分析更像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源头,它为我们打开了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许多新视角。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心理学也在不断进化,需要更严谨、更具实证基础、更符合当下社会需求的理论和方法。所以,与其说“抛弃”,不如说精神分析在现代心理学这个庞大的体系中,它的主流地位有所下降,但它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洞察,仍然在以各种形式影响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就好像一位伟大的先行者,虽然他走的道路不一定是最终的道路,但他开辟的方向,仍然值得后人借鉴和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难道只是因为心理学想成为自然科学而精神分析想成为一门社会科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人问我,精神分析这玩意儿,是不是早被现代心理学给打入冷宫了?说实话,这个说法有点绝对,但精神分析确实不像以前那样独占鳌头,甚至可以说,它的光芒被很多新生的心理学流派给盖过去了。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我们得一点一点掰扯开来。首先,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就是科学性。精神分析诞生在一个科学还没那么发达的时代,弗.............
  • 回答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月饼被炒到 1288 元,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咂舌的。按理说,月饼就月饼,怎么一个精神卫生中心出品的,就成了人人争抢的“奢侈品”了呢?这背后啊,其实折射出一些挺有意思的社会心理和消费现象。首先,咱们得明白,这 1288 元的定价,绝不是这月饼本身的成本价。你想想,就算用料再好,工艺再.............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了心理咨询领域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确实,在中国,精神分析(或受其影响的动力学取向)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这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并且精神分析的科学性也一直备受质疑。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 美国对精神分析.............
  • 回答
    《无间道3终极无间》里,刘建明最后精神分裂,拿错录音带的情节,确实是整个系列一个令人唏嘘的转折。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捋清楚当时的状况,再分析刘建明和黎明(韩琛的卧底)各自的处境与选择。刘建明“精神分裂”拿错带子:一个悲剧的必然?首先,我们得明白,刘建明并非“突然”精神分裂。他的状态,是长年累月在.............
  • 回答
    .......
  • 回答
    汉唐之前的汉人与汉唐之后的汉人精神面貌差异,主要源于历史发展、政治制度、文化演变、对外交流及社会结构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时期与政治制度的差异1. 汉朝(前202年—220年) 政治体制:汉朝以“郡国并行”制度为核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并存,但汉武.............
  • 回答
    您提出的“精神外国人”这个说法,我理解您是在探讨一种社会现象,即一部分人虽然身处中国,但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生活习惯甚至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却更倾向于西方的或者其他国家的。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普遍的现象,背后原因可不少呢。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咱们说的“精神外国人”不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社会文化现象。要理解为什么会有“精罗”(精神罗马人),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这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清楚的,得一点点剥开来。首先,咱们得弄明白“精罗”这词儿是怎么来的,它背后代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和认同。字面上看,“精神罗马人”嘛,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同,说.............
  • 回答
    “精神外国人”、“香蕉人”、“恨国党”——这些标签,说到底,都是一些人用来指代那些在思想、情感上与主流国家叙事或集体认同存在显著差异的个体。这些标签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评价和立场,所以当我们探讨“为什么会有这些人”时,其实是在触及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文化现象。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其成.............
  • 回答
    “精萝”这个词,通常指的是那些对奥斯曼帝国历史、文化、甚至生活方式表现出强烈迷恋和向往的人群。他们并非真的生活在奥斯曼帝国时代,但却以某种方式将自己代入其中,甚至将此视为一种精神归宿。要理解“精萝”的出现,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多种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交织的产物。一、 历史.............
  • 回答
    对于精神病人是否应该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虽然现代医学认为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许多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中的躁狂发作、严重的抑郁症伴精神症状等)的重要手段,但仍然存在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反对或担忧其使用。这些反对的声音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药物的副作用、对疾.............
  • 回答
    嘿,说起“黑客精神”,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完的。你想想,那些在代码海洋里畅游,在数字世界里挖潜,甚至在技术前沿探索的人们,他们脑子里想的、手上做的,其实是一套挺有意思的价值体系。为什么这么多人会认同并践行它?我想,这背后有很多东西在驱动。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是对知识的极致追求和探索欲。你有没有.............
  • 回答
    你说到点子上了,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有时候看着某些消费电子产品品牌的粉丝,那股劲头,简直比自家孩子考上重点大学还激动。他们会为新品的发布彻夜排队,会为品牌最新的技术突破欢呼雀跃,甚至在网上跟其他品牌的拥趸们据理力争,说起来仿佛是自己的事业一样。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也挺复杂的,涉及到心理学、营销.............
  • 回答
    影视作品里,一个人在精神崩溃的边缘,身体不由自主地来回摇摆,甚至有节奏地晃动,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镜头。这种表现背后,其实藏着挺多门道,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身体在极端情绪压力下的真实反应,或者说是为了营造那种极度不安和失控感而设计的艺术化表现。从生理和心理层面来看,身体来回摇摆可以理.............
  • 回答
    “精神印度人”现象:一种现代的寻根与认同变奏“精神印度人”这个词,在当下语境里常常带着一种既有好奇又夹杂着些许戏谑的态度被提及。它指向的是一群对印度文化、宗教、哲学、生活方式表现出浓厚兴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模仿、追随,但他们本身并非土生土长的印度人,而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那么,如何看待这个群体,.............
  • 回答
    要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发生了什么,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这个复杂疾病在神经科学层面的表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大脑坏了”,而是涉及一系列精密的神经化学物质、脑区活动以及连接方式的异常,最终导致了我们所说的妄想、幻觉和言语混乱等核心症状。神经化学物质失衡:多巴胺的“过”与“不及”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多巴胺.............
  • 回答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核心,以及为何文学作品中的忠义谦虚武士在侵华战争中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残暴面,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深思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武士道精神的演变,以及战争的扭曲性对个体和集体心理的影响。武士道精神的核心:忠诚、荣誉与自我牺牲的交织武士道(Bushido)并非一开始就以我们今天.............
  • 回答
    “精神日本人”这个称呼,听起来带着点疏离,甚至有些许调侃的意味,但它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一个复杂而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简单来说,“精神日本人”是指那些并不拥有日本国籍,但在文化、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上高度认同日本,甚至认为自己就是日本人的群体。他们可能从未踏足日本,也可能只是短暂旅居,但日本的某种特质深.............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大家常常会有的疑问,尤其是在我们习惯了强调“合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方文化语境下看欧美社会的时候。欧美国家确实非常看重契约精神,这体现在商业活动、法律体系的方方面面。那么,为什么在这样的土壤里,工人罢工却又是被普遍接受甚至受到法律保护的呢?这背后其实是契约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延伸和动态平衡,.............
  • 回答
    坚持每天跑5公里,一年后,你的身体和精神会经历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而你甚至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习惯了这些积极的改变。这可不是什么神秘魔法,而是日复一日,身体对你付出的努力做出的最真诚的回馈。身体层面:从“勉强支撑”到“游刃有余”首先,最直观的改变会体现在你的体能和耐力上。刚开始跑的时候,5公里可能让你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