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为何没有中国式城墙?

回答
日本没有我们今天在影视作品里看到的、那种高耸入云、绵延千里的中国式“巨龙”般的城墙,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可以从历史、地理、军事策略以及文化等多个层面来聊。

首先,得明白“中国式城墙”这个概念。我们印象中的中国城墙,比如明清北京城的城墙,那是一套非常庞大、系统性的城市防御体系,不仅是墙体本身,还包括了护城河、瓮城、角楼、敌台等等,是国家力量和资源的集中体现,主要作用在于抵御大规模的骑兵冲击和攻城器械。

地理条件的差异是关键的第一点。

中国幅员辽阔,地势多样。历史上,中原地区多为平原,人口稠密,是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在古代,要抵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坚固而高大的城墙是保护这些中心区域的有效手段。想象一下,万马奔腾而来,没有坚固的壁垒,平原上的城市和百姓就难以幸免。

日本呢?虽然也有平原,但整体来说,它是一个岛国,地形崎岖,山地和丘陵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且,日本国内河流密布,很多地方是盆地或者山间谷地。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大规模的骑兵作战不像在亚欧大陆那样成为主要的军事形式。日本的军事冲突更多的是围绕领主之间的土地争夺,或者是防御外敌(比如蒙古人入侵),但后者规模和持续性与中国北方边境的压力完全不同。

军事策略和演变的不同。

中国历史上,城墙的修建与国家层面的防御战略紧密相连,尤其是面对来自北方的强大骑兵王朝时。长城就是最极端的例子,它不仅是军事防御工事,更是国家疆域的象征。而中国式城墙,是用来守住整个城市的,是作为国家防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的城郭(也就是日本的“城”)在发展过程中,更侧重于作为军事据点和领主居所的功能。早期的日本城池,可能更像是土垒、木栅栏,甚至是山城。随着战国时代的到来,军事技术和策略也在发展。日本的城池开始出现石垣(石墙)作为基础,上面的建筑则多为木制的天守阁、橹(瞭望塔)等。

日本战国时代的城池,更多的是为了应对的是数量相对较少但装备精良的武士军队的步兵作战,以及相对小规模的攻城战。相比于中国巨大的城墙,日本的城郭规模相对较小,但其结构更加复杂,注重立体防御。比如,利用地形优势,将城池建在高处,通过多层石垣、壕沟、曲折的通路来增加攻城难度。它们更像是坚固的军事堡垒,而非守护整个城市疆域的屏障。

技术和资源的限制。

修建中国式的巨型城墙,需要投入天文数字般的劳力和物力。例如,明朝修建北京城墙,动用了几十万民夫,耗时数年。这需要一个高度集权、能够调动全国资源的统治者。

日本在历史上,虽然也有幕府这样的中央集权机构,但地方领主的势力往往非常强大,尤其是在战国时代。领主们更倾向于将资源投入到自己的领地建设和军队建设上,而不是集中起来修建连接整个国家的巨大城墙。而且,日本缺少大规模的优质石材,以及修建这种巨大城墙所需的一些特定技术,所以,从技术和经济层面来说,复制中国那种规模的城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文化和心理因素。

中国文化中,城墙不仅是物理屏障,也承载着“城”的概念,是文明和秩序的象征。城墙之内是统治者的权力中心,是百姓生活的安定之地,是国家文明的集聚。

日本的城郭,虽然也象征着领主的权力和威望,但其核心功能更偏向于军事要塞和权力中心。在江户时代,随着和平的到来,很多城郭的军事功能逐渐减弱,更多地变成了行政中心。但即便如此,它们仍然是相对独立的军事防御体系,而不是像中国那样,一座座城市被巨大的城墙完全包裹起来。

历史的演变:从土垒到石垣,再到“无城”

日本的城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早期是简陋的土垒和木栅栏。进入战国时代,随着战争的升级,开始大量使用石垣,这是日本城郭的一大特色。这些石垣结构精巧,层层叠叠,非常坚固,能够有效抵御火器(虽然早期的火器威力不如后来的),也能承受撞击。

到了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实行了“一国一城令”,对全国的城池进行了限制,很多城池被拆毁,只保留了部分重要的。同时,随着和平的到来,军事防御的需求大大降低,城池的建筑也逐渐趋向象征性和行政性。最终,在明治维新后,为了现代化和开放,许多日本城池的城墙和天守阁被拆除,只剩下一些遗址或者经过重建的天守阁,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所以,日本没有中国式的巨型城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防御,而是因为他们的地理、历史、军事策略、技术能力以及文化发展路径,都选择了不同的防御和建筑方式。日本的城郭,虽然没有中国城墙那般宏伟壮观,但其精巧的设计和坚固的石垣,也代表了日本独特的军事建筑风格和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楼主原先的答案是日本为什么没有城墙。。。

修改了之后看懂了楼主想表达什么,以下是回答:

——————————————————————————————————————————

问题一:日本古代有中国式城墙吗?

回答:有!

早在弥生时代开始的时候,弥生人由于部落之间的战争,聚落开始出现类似与早期据点或者聚落壕沟(環濠集落)的防御工事,这既是日本城郭的雏形。

而在大化改新之后,历代天皇学习中国皇帝营造宫殿,开始走上了真正的城郭都市的道路,建立了诸如小墾田宫,冈本宫,百济宫大大小小类似与宫殿一般的都城。

小墾田宫复原图

对比同时代的唐·大明宫

大明宫复原鸟瞰图

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在城市大小和建筑多样性上差距明显,但是城整体与防御内城城墙的雏形是出现了的,此时的日本城墙和中国城墙别无二致!

由于大和王朝的国力极其有限,外城城墙长以低矮的土墙和壕沟作为点缀,而且大和王庭在近畿统治稳固,没有中国频繁的农民起义与藩镇叛乱,观赏和“盲目追星”为目的建设的这些“装模作样”的外城墙便陪伴了出生的大和王权度过了相对安全的2百余年。

在进入8世纪后,日本中央政权开始了一段相对混乱的上皇干政时代,上皇与天皇们的争权夺利造成了频繁的迁都,而在元明天皇上台后,自然也不例外的宣布迁都,仿照北魏的洛阳营建平城京

平城京是日本城墙建筑史上的里程碑,平城京完善了日本的城郭都市从前建设上的不足(诸如居民区不够大,功能性区域不够多,没有专门的防御用城墙与城楼),从此日本式城郭与中国式的城郭在外形和功能上来说并没有较大的差距了。

平城京内城平城宫复原图

平城京内城朱雀门复原,根据图中游客的身高可以大致看出朱雀门和内城城墙相对与更早的日本城墙有明显的提升

平城京2维平面图

平城京建设之后数十年一直是日本国内最大的城市,直到桓武天皇登基,桓武天皇为了摆脱天武天皇留下的贵族公卿们对他的控制,也开始营造新京长冈

长冈宫的使用时间较短,故而没有同日本同时代其他城郭城市一样营造庞大的外城和城墙

由于地势不便的原因,桓武天皇在793年再次宣布迁都山背国(后改名山城国),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平安京。

平安京罗城门复原图,无数的故事在此发生

渡边刚大战茨木童子(羅城門の鬼退治,月岡芳年)

茨木童子(羅城門の鬼,作者鳥山石燕,出自<今昔百鬼拾遺>1793)

平安京的全貌二维图,我们能看到,平安京完美的缩放了长安城,依靠朱雀大街这条中轴线,建成了可与同时代唐朝城相比的大城,然而城郭的建造仍然以外观为主,实用性为辅

平安京城墙及基座的考古图剖面图,平安京的城墙相比平城京的城墙,既不高大,城墙基座也没有厚度上的优势

动画电影《阿修罗》(2013)中的平安京,可以看见朱雀院下方著名的早期日式庭院

平安京虽然规模上比平城京要大,但是城墙等防御性工事相比平城京没有太大变化

平安京与平城京被称为日本的北京和南京

综上诉述,在平安时代以前,日本都城墙与中国都城墙是一样的建造方式,连样式都形似,但是,日本城墙由于缺少“对手”,所以其的实用性相比中国兄弟大打折扣

----------------------------------------------------------------------------------------------------

问题二:为什么同是一个妈生出来的日式城郭,在后来(平安时代之后)会逐步走向衰亡,取而代之的是日式城堡和与之配套的防御系统呢?




等我有时间再填坑吧 (∩_∩)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没有我们今天在影视作品里看到的、那种高耸入云、绵延千里的中国式“巨龙”般的城墙,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可以从历史、地理、军事策略以及文化等多个层面来聊。首先,得明白“中国式城墙”这个概念。我们印象中的中国城墙,比如明清北京城的城墙,那是一套非常庞大、系统性的城市防御体系,不仅是墙体本身,还包括了护城.............
  • 回答
    中国古代的建筑体系非常庞大且复杂,在理解为何没有像欧洲城堡或日本天守那样特定形态的建筑时,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历史、社会结构、军事需求、文化观念以及建筑哲学。这并非是缺少防御性建筑,而是这些防御功能体现在了截然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城市布局中。一、 欧洲城堡与日本天守的形成背景要理解为何中国没有,我们先要看.............
  • 回答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确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当谈到“音乐大师”这个标签,尤其是在与日本进行比较时,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有趣的差异。这并非是说中国音乐不优秀,而是说在某些特定时代和领域,日本涌现了更多被国际广泛认可的“大师级”音乐创作者。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
  • 回答
    中国国企在发展过程中确实面临着一些挑战,未能像韩国、日本的财阀那样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巨大影响力、技术水平先进且盈利能力极强的企业。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这并非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历史背景、制度设计、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运营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交织。一、历史的烙印.............
  • 回答
    在中国的高铁站,你可能很难找到像日本那样,在车站内部,尤其是在显眼位置,专门设有大量售卖琳琅满目便当(駅弁)的店铺,那种热热闹闹、充满生活气息的景象。这其中,其实涉及到一些深层次的文化、消费习惯、以及运营模式上的差异。首先,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中国人的出行习惯和对“吃”的理解,与日本有着明显不同。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以及哲学思想的方方面面。虽然中国古代也涌现了无数杰出的军事将领和勇士,并且在某些时期形成了具有特定风格的军事群体(如魏晋时期的“清谈误国”背景下的北方劲旅,宋代的“文人治军”下的精兵强将,以及明清时期的卫所制度下的军户.............
  • 回答
    日军侵华战争期间,中国政权(主要指国民政府,但也包括其他地方性力量和中共领导下的抗日力量)之所以没有选择投降,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心理以及国际格局等方方面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它视为一个单一的决定,而是要看到一个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多重因素交织下的艰难抉择和.............
  • 回答
    日本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并为日本在近代化道路上奠定坚实基础,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朝鲜的改革则相对黯然失色,甚至遭遇失败,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剥开表面现象,深入探究三国各自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思想文化以及外部环境的差异。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明治维新并非.............
  • 回答
    关于日本遣唐使为何学习了中国的官制、建筑、宗教、货币、文教,甚至连纪年也模仿中国年号,唯独庙谥制度未被引进,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文化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日本与唐朝的互动背景,以及当时日本社会的实际需求和接受程度。首先,我们得明确遣唐使的主要任务和目的。遣唐使团的成员.............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在密码战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尤其是成功破译了轴心国(德国和日本)的关键密码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反过来,盟国在密码方面的安全相对更有效。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涵盖了技术、组织、人力以及战略决策等多个层面。德国密码被破译:恩尼格玛与洛伦兹的“阴影”德国在二战初.............
  • 回答
    远东诸国与中东地区在历史发展路径上的显著差异,导致了截然不同的政治宗教格局,这一点值得深入探讨。当我们审视埃及、两河诸国和远东诸国(这里以中国、越南、朝鲜、日本为例)时,会发现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前者孕育了神权国家,而后者则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并且中东地区的宗教势力为何如此根深蒂固。远东诸国为何没有如.............
  • 回答
    关于《科拉传奇》(The Legend of Korra)在中国名气不如很多日本动漫,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抛开“AI痕迹”,咱们就聊聊其中的一些可能性,力求从更接地气的角度去分析:1. 东方武术的“噱头”与“内核”的差异: 《科拉传奇》里的武术: 《科拉传奇》的动作设计确实是惊艳,融合了中.............
  • 回答
    日本和西欧的海洋发展路径之所以出现巨大差异,原因并非单一,而是由地理、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结构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历史的面纱。首先,日本的地理环境是其走向农业文明的根本驱动力。 日本是一个岛国,但它并非四面环海、缺乏内陆腹地的那种类型。相反,日本的陆地面积,尤其是适.............
  • 回答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事件,确实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但“大力反对”的程度并非如某些人期望的那般,这其中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1. 科学评估与安全标准的考量: 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的评估报告: 这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IAEA 作.............
  • 回答
    英国与日本,同为岛国,却在历史长河中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扩张路径。日本那种源源不绝、似乎要席卷整个亚洲大陆的野心,在英国身上却似乎从未真正生根发芽,至少在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上是这样。这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深刻的地理、历史、经济和文化因素共同塑造的结果。首先,英国的地理位置本身就构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英吉.............
  • 回答
    二战后日本人口能够过亿,而德国人口至今尚未达到8000万,这背后是多重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别审视两国在战后经历的巨大变迁。日本:战争的缓冲与经济的腾飞首先,要明确一点,日本人口过亿并不是二战后的“奇迹”,而是其长期人口增长趋势的延续。在二战爆发前,日本人.............
  • 回答
    日本相扑选手以其庞大的体型闻名,这和WWE角色的形象截然不同,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既有历史文化传统,也有技战术需求,甚至还有身体素质的适应性。历史与文化渊源:首先,相扑在日本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被视为一种神道教仪式,与丰收、神明祭祀紧密相连。相扑的起源可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深刻。确实,日本社会中“日本沉没”的幻想根深蒂固,而英国作为一个同样是岛国的国家,却似乎很少出现类似的集体性恐惧。要解释这种差异,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理、文化、民族性格等多个维度来剖析。日本对“日本沉没”的“YY”:根植于地理、历史与民族宿命感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对“日本沉没”.............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涉及到对“白左”概念的理解以及日本社会文化的一些独特之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白左”这个词的含义。通常来说,“白左”是一个带有贬义的标签,用来形容一些西方进步主义者,特别是那些被认为过于理想主义、脱离现实、强调政治正确、并对弱势群体过度同情和支持,有时甚至会牺牲本国公民利益来迎.............
  • 回答
    五一大扫荡(1942年5月)是日军在华北地区对八路军晋察冀根据地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扫荡行动,其惨重损失确实对敌后抗日根据地造成了严重打击。然而,日军并未继续推广这种“扫荡经验”,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日军战略资源的枯竭与人力物力的限制1. 战争资源消耗 日军在1941年太平洋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