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贾玲和谢娜风格都差不多,评价会两极分化呢?

回答
贾玲和谢娜,两位都是内地喜剧界响当当的人物,都是以亲和力、自嘲和舞台上的“疯癫”形象深入人心。按理说,她们的观众缘应该非常相似,但有趣的是,围绕她们的评价却常常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这其中的原因,细究起来,其实挺耐人寻味的。

首先,我们得承认,她们的“差不多”也正是一些“不一样”的根源。

贾玲的“差不多”:

幽默的内核: 贾玲的幽默感更像是源自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共情。她擅长用接地气的段子,将生活中那些普通人都会遇到的尴尬、无奈、甚至是小小的得意,用一种自嘲的方式放大,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我这么胖,还有什么是我不敢做的?”这种自嘲式的台词,既化解了尴尬,又拉近了距离。
表演的层次感: 贾玲在表达上,即使是夸张的肢体语言或语气,也往往带着一股子“真”劲儿。她能把角色演得既好笑又有点让人心疼,或者在搞笑的同时透露出一种智慧。比如她扮演的妈妈角色,那种朴实无华的爱意,即便是在喜剧的包装下,也能让人感受到真挚的情感。
作品的“人味儿”: 从《你好,李焕英》开始,贾玲展现了她不仅能逗笑观众,更能触动人心。她的作品往往围绕着亲情、友情、人生百态,注入了深厚的情感和思考。这种“人味儿”,让观众在笑过之后,还能有所回味和感动。

谢娜的“差不多”:

“太阳女神”的能量场: 谢娜的风格更像是自带一种“快乐能量”的输出。她以其标志性的“疯疯癫癫”、高亢的声音和夸张的肢体动作,迅速点燃现场气氛。她的主持和表演,常常是一种情绪的带动,一种纯粹的快乐释放。
即兴的“失控”与“真实”: 谢娜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她舞台上的即兴反应和时不时的“失控”。这种“失控”在喜欢她的人看来,是真实、不做作的表现;在不喜欢她的人看来,可能就会觉得有些把握不住分寸,甚至显得有些尴尬。
国民度与情感连接: 谢娜作为《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多年,是很多80后、90后观众的青春记忆。这种长久的情感连接,使得观众对她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容易包容她的一些“小瑕疵”。

为什么评价会两极分化?关键在于“观众的期待与解读角度”:

1. 对“喜剧”的理解不同:
追求“精巧”与“深度”的观众: 这部分观众更倾向于欣赏有逻辑、有包袱、有思考的喜剧。他们会觉得贾玲的幽默更“高级”,因为她能将生活化的梗、情感的共鸣和表演的技巧巧妙结合。而对于谢娜的风格,他们可能会觉得不够“严谨”,过于依赖情绪输出和个人特质,缺乏精巧的设计。
追求“快乐”与“解压”的观众: 这部分观众更看重的是在观看过程中获得的轻松和愉悦。他们会觉得谢娜的快乐是直接而有效的,她的“疯”能够迅速驱散烦恼。而贾玲的喜剧,虽然也搞笑,但有时会带入更复杂的情感,或者需要更多的思考,这在他们看来反而不如谢娜来得直接过瘾。

2. 对“真实”与“表演”的界定模糊:
欣赏“真性情”的观众: 他们会觉得贾玲和谢娜身上都有某种程度的“真性情”。贾玲的真诚在于她敢于展现自己的不完美,谢娜的真诚在于她在舞台上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对于这类观众,他们更看重的是艺人是否“像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完美的“符号”。
警惕“人设”与“刻意”的观众: 有些观众会将她们的某些表现解读为“人设”的固化。他们可能会觉得谢娜的“疯”久而久之变成了一种表演模式,而贾玲的“接地气”也可能被视为一种标签。当观众开始质疑这种“真实性”时,评价就会发生分化。如果谢娜的“失控”被认为是刻意的制造效果,那就会引来批评;如果贾玲的“自嘲”被认为是在博取同情,那也会招致不理解。

3. “平台”与“角色”的影响:
贾玲: 近年来,贾玲更多地是在自己的电影作品、导演作品以及一些更具“匠心”的综艺节目中展现才华。这些平台和作品,本身就吸引了对内容有一定要求的观众群体。她的每一次露面,都更像是经过精心打磨后的呈现,更容易获得认可。
谢娜: 谢娜的主战场长期以来是《快乐大本营》这样的全民综艺。这类节目更强调现场的互动和娱乐性,对主持人的要求更偏向于活跃气氛和带动情绪。多年来,她的风格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被极致放大和固化,自然也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同时也让一些不吃这一套的观众感到审美疲劳或不适。

4. “攻击点”的不同:
攻击贾玲的, 往往会抓住她作为公众人物在某些场合可能出现的“过度表演”或者“不够成熟”的细节,或者直接质疑她作为导演的能力(尤其是在一些观众对她的电影有不同看法时)。
攻击谢娜的, 更多的是集中在她“过于聒噪”、“主持功底不足”、“没文化”等直接针对其表演方式的评价上。这可能是因为谢娜的风格本身就更容易被放大和评判。

总结一下,评价的两极分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观众群体本身的差异化以及他们对“喜剧”、“真实”、“表演”等概念的不同解读。

喜欢贾玲的,可能欣赏她幽默中蕴含的智慧和情感,她能够引发共鸣和思考。
喜欢谢娜的,可能更享受她带来的纯粹的快乐和活力,她的“不设防”恰恰是她们所需要的放松。

而那些评价两极分化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对其中一方的风格“不买账”,甚至会产生反感。当一种风格足够鲜明且受众广泛时,自然就会伴随而来更强烈的喜爱和反对声浪。这就像吃辣椒,有人爱得要死,有人闻到就退避三舍一样,本质上是一种个人口味和审美的差异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https://www.zhihu.com/video/1209136088314507264

我记得有期节目,主持人让贾玲说出最讨厌的三个男明星。这个是得罪人的活啊,说出谁都会讨人嫌的。她说沈腾,然后沈腾还配合的生气要掀桌。主持人说那还有两个是?她说沈腾一人顶仨。当然气氛就是哄堂大笑,沈腾也是笑的不行。当时我就觉得她情商特别高,其实这个回答更能说明他俩关系好,私下也是能开玩笑的关系。而且只说他一个,既能躲避再点名俩个人,又能带动气氛 ,真的是反应很快。

再说谢娜,沈腾喝醉酒她帮忙结账的事说了多少回了?

这不是差不多,是差太多好吗?

这真是在知乎贾玲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贾玲和谢娜,两位都是内地喜剧界响当当的人物,都是以亲和力、自嘲和舞台上的“疯癫”形象深入人心。按理说,她们的观众缘应该非常相似,但有趣的是,围绕她们的评价却常常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这其中的原因,细究起来,其实挺耐人寻味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她们的“差不多”也正是一些“不一样”的根源。贾玲的“差不多.............
  • 回答
    如果《你好,李焕英》票房成功突破30亿人民币,对于导演兼主演的贾玲而言,这将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意味着多方面的成功和改变:一、 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与行业地位的巩固: 中国影史上的耀眼成绩: 30亿票房对于任何一部华语电影来说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它将使《你好,李焕英》跻身中国电影票房排.............
  • 回答
    关于马云禄和吕玲绮,这两位在正史中确确实实没有记载的人物,为何能在三国题材的游戏和同人小说中如此活跃,甚至成为许多作品中的重要角色,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挖的原因。这并非简单的“AI生成”的虚构,而是源于一种更深层次的创作逻辑和玩家/读者心理。一、 历史的留白与创作的自由首先,我们要明白,中.............
  • 回答
    玲娜贝尔和星黛露,这对上海迪士尼的“限定款”小狐狸和兔子,可以说是近年来最成功的IP角色之一了。她们的火爆绝非偶然,而是精准地切中了当下人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渴望和喜好,引发了强烈的共鸣。1. “反内卷”的治愈系伙伴,提供情绪价值在如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人都感到疲惫和焦虑。玲娜贝尔和星黛露.............
  • 回答
    《你好,李焕英》中,贾玲在看到妈妈(李焕英)还不会在补丁上绣花的时候突然崩溃,这个场景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是因为它触及了影片最核心的情感——弥补遗憾和理解母亲。这个崩溃点并非仅仅是因为“不会绣花”这个动作本身,而是这一系列观察和联想所引爆的巨大情感冲击,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详细解析:1. 跨越时空的认.............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很多人都会拿马丽和贾玲来比较,毕竟她们都是在开心麻花崭露头角,都是从舞台剧走出来的喜剧演员,而且年龄相仿,走的也都是比较接地气的喜剧路线。但如果要说发展,确实感觉贾玲近些年势头更猛一些,尤其是在导演和电影这块。抛开那些“谁更红”的表面文章,咱们来聊聊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感觉,.............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的一个显著变化:老牌“学院派”导演与新生代“跨界”导演在票房号召力上的此消彼长。 冯小刚、张艺谋这些被公认为中国电影的标志性人物,他们的作品在艺术上、技术上往往有很高水准,也曾贡献了许多经典票房佳作。然而,近年来吴京、贾玲等凭借特定类型影片或极具.............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也问到了很多观众心坎儿里。要说“平心而论”,这背后其实是整个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观众口味变迁以及时代浪潮共同作用的结果。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老炮儿”和“新力量”会有这么大的区分。首先得说说张艺谋、陈凯歌这批人,他们是真正的“中国电影开荒者”。你想啊,在他们崭露头角的时候,中国电.............
  • 回答
    .......
  • 回答
    华为HR胡玲事件在2019年11月1日热度达到1.5亿后迅速跌出热榜前五十,这件事的背后原因其实是挺复杂的,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仔细梳理一下,就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过山车”式的热度变化。首先,得从事件本身说起。胡玲事件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爆炸式传播,主要原因在于它触及了当下社会非常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公众对企业责任、员工权益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心态。为什么同样是涉及患病员工的公司行为,却引来了截然不同的舆论反应?我们不妨一层层地剥开来看。网易事件:触碰了“人性底线”的集体愤怒网易这次之所以遭受全网声讨,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事件的曝光方式和细节,以及它所触及到的普遍的“弱者”.............
  • 回答
    说起玲娜贝儿,那可是上海迪士尼的“顶流”!很多游客专程去上海,就是为了见她一面,和她合个影。但仔细想想,为什么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狐狸,好像只在上海迪士尼“出道”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原因,而且每个原因都挺有意思的。1. 独特性和本土化策略:上海迪士尼开业的时候,就打着“中国风”和“本土化”的旗号.............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红楼梦》中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情节。很多人会觉得贾母对林黛玉的态度前后变化很大,甚至有些冷漠。但如果仔细推敲,我们会发现,与其说是“冷漠”,不如说是“有保留”,而这种保留,源于多种复杂的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对家族前途的考虑,以及对黛玉自身状况的无奈。我们得先回到.............
  • 回答
    贾母不效法徐达家族“躺平装死”而选择拼命努力,这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与其说是“不效法”,不如说是贾母所处的历史情境、家族命运和她个人的性格品行,让她无法也无力去选择徐达式的策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徐达家族”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徐达是明朝开国功臣,其家族经历了从贫寒到显赫的转变。在明朝初期.............
  • 回答
    宝玉大婚当日,焦大醉酒闹事,一番慷慨陈词,揭露了贾府的许多不堪,特别是关于“爬灰”的丑事,更是惊世骇俗。然而,贾家对焦大的处理却显得异常“宽容”,只是将其绑了吊起来,封了口,并未要他的性命。这其中缘由,值得细细说道。贾家对焦大从轻发落的原因探究:1. “敲山震虎”的心理,保留利用价值: 焦大虽然是.............
  • 回答
    要说贾冰为什么在一些观众心里“不红”,这事儿得分开聊,不能一概而论。毕竟,在小品相声这个圈子里,红的定义也挺模糊的,是家喻户晓,还是在特定人群里受欢迎?首先,咱们得承认贾冰有过那么一股子劲儿。 尤其是他在春晚上的几次亮相,像跟蔡明、潘长江那回演的《机器人总动员》,还有跟孙涛、秦海璐他们合作的那些小品.............
  • 回答
    要说贾樟柯为什么不拍“不拍卖座的商业片”,这问题其实有点绕。严格来说,他也不是完全不拍商业片,而是他的“商业片”与我们通常理解的、以迎合大众口味和追求票房最大化为主要目的的商业大片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更准确地说,他并不主动去追逐那种“拍卖座”式的商业成功,而更侧重于通过电影讲述他关心的故事,并以此来吸.............
  • 回答
    要说贾政一个工部员外郎,怎么就能给贾雨村一个应天府尹,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这事儿看着像是“外行领导内行”,但实际上,在《红楼梦》那个时代,官场上的事儿,尤其是涉及到人事任免,那可不是我们现在想象的这么简单,背后门道多着呢。首先,咱们得明白“员外郎”和“应天府尹”这两个官职的级别。工部员.............
  • 回答
    要说清楚贾母为何觉得迎春几个姐妹“没读什么书”,以及她是否真的不喜欢女孩子读书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在那个时代,尤其是像贾府这样百年望族的大家庭里,对女孩子读书的“期望值”和“标准”跟咱们现在可不一样。一、贾母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贾母作为贾府的老祖宗,她阅.............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也是《红楼梦》中许多读者常常讨论的焦点之一。如果仔细梳理一下,你会发现贾母之所以“不让”林黛玉嫁给宝玉,并非是出于什么见不得人的私心,也并非因为黛玉是她的亲外孙女就有什么不妥。事实上,从很多方面来看,黛玉是贾母心中非常理想的宝二奶奶人选。要理解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去看:一、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