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贾母不让林黛玉嫁给宝玉 亲外孙女啊?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也是《红楼梦》中许多读者常常讨论的焦点之一。如果仔细梳理一下,你会发现贾母之所以“不让”林黛玉嫁给宝玉,并非是出于什么见不得人的私心,也并非因为黛玉是她的亲外孙女就有什么不妥。事实上,从很多方面来看,黛玉是贾母心中非常理想的宝二奶奶人选。

要理解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去看:

一、 贾母心中宝玉的“好人家”标准:什么才是“门当户对”?

在那个时代,婚姻大事是极其看重“门当户对”的。而这种“门当户对”,绝不仅仅是财富上的匹配,更包括了家族的声望、地位、势力,以及最重要的——家族的未来继承和发展。

林黛玉的优势: 黛玉出身高贵,是巡盐御史林如海的独生女,母亲贾敏又是贾母的女儿。这层关系本身就保证了黛玉在出身和教养上都是顶尖的。她聪明伶俐,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性情也是贾母喜欢的,娇憨可爱,又有才情,与宝玉十分投契。在贾母眼中,黛玉的才情、品格、以及与宝玉之间深厚的感情基础,都是无可挑剔的。从这个角度看,黛玉绝对符合贾母对宝玉的许多理想标准。

林黛玉的劣势(在贾母眼中,这才是关键):
身体孱弱,子嗣艰难的隐忧: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贾母对宝玉的期望不仅仅是找一个喜欢的人,更是要他承宗接嗣,光耀门楣。黛玉从小体弱多病,即使后来进府,也常常生病,这在古代是极大的隐忧。古人非常重视子嗣的繁衍,如果黛玉身体不好,无法生育或者生育艰难,这对宝玉这个贾府唯一的男丁传承来说,是无法接受的风险。贾母作为过来人,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她不可能忽视这样一个现实问题。
孤苦无依,缺乏娘家支撑: 黛玉父母双亡,在贾府虽然是客人,但终究是寄人篱下。一旦嫁入宝玉房中,她就没有娘家作为坚实的后盾。虽然贾母疼爱她,但她的终身大事,需要考虑到的不仅仅是她个人的幸福,更是宝玉以及整个贾府的未来。如果宝玉将来有什么事,黛玉能够依靠谁?一个强大的娘家,在政治联姻和家族利益纠葛中,往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黛玉在这方面是缺失的。
性格敏感,易生事端: 虽然贾母喜欢黛玉的才情,但她也看到了黛玉的敏感、多疑和容易情绪化。在贾母看来,一个当家奶奶,需要的是沉稳、大度,能够处理好复杂的家族关系,维护家庭和谐。黛玉的这种性格,虽然惹人怜爱,但在管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家庭时,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她担心黛玉无法胜任“宝二奶奶”这个位置,无法承担起管理家务、稳定后宅的责任。

二、 薛宝钗的优势:为何宝钗更符合贾母的“世俗”考量?

与黛玉相比,薛宝钗的优势则更加“现实”和“实际”,也更符合贾母在那个时代对于“好媳妇”的期待:

身体健康,子嗣有望: 宝钗体态丰腴,健康良好,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副宜室宜家的样子。这意味着她更有可能顺利生育,为贾府延续香火。这是黛玉所不具备的,也是贾母最看重的一点。
家族背景和“世事洞明”: 薛家虽然不如林家那样显赫(林家有状元宰相之父),但薛家是皇商,经济实力雄厚,而且宝钗自己读书多,深谙“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之道。她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维护家族声望,如何在大观园这样复杂的环境中自处,而不惹是非。她行事稳妥,处事周全,是典型的大家闺秀,能够辅助宝玉,共同管理家业。
性格沉稳大气,能够担当: 宝钗性格沉静,举止端庄,待人接物都十分得体,而且善于笼络人心。她能得到王夫人、薛姨妈等人的喜爱,也能赢得下人的赞誉。在贾母看来,宝钗这样的人,才更适合做宝玉的妻子,更能担当起“宝二奶奶”的责任,管理好偌大的荣国府。

三、 贾母的“疼爱”与“现实”的权衡

贾母对黛玉的疼爱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可以说是疼到了骨子里。她将黛玉视为自己的“心肝肉”,时常在身边陪伴,为她安排住所,关心她的饮食起居。但这种疼爱,更多的是一种祖母对孙女的慈爱,一种对早逝女儿的牵挂。

然而,当涉及到宝玉的终身大事,涉及到贾府的未来时,贾母的考量就不得不趋向于“现实”。她必须为宝玉选择一个最有利的、最稳妥的伴侣,一个能够确保宝玉的未来和家族的延续的人。在这种权衡之下,黛玉虽然有情感上的优势,但在现实层面的劣势,尤其是子嗣和娘家支撑的缺失,使得贾母最终更倾向于宝钗。

所以,并非贾母“不让”黛玉嫁给宝玉,而是从整个家族的利益、宝玉的未来考虑,她认为宝钗比黛玉更适合做宝玉的正妻,更能够承担起“宝二奶奶”这个责任。 这种选择,固然充满了现实的无奈和世俗的考量,也正是《红楼梦》深刻反映时代局限性和人性挣扎的魅力所在。她疼爱黛玉,但她更要为宝玉的“命根子”着想,这是她作为一家之主,作为长辈的责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这件事不是贾母能够决定的

贾宝玉的婚事归根到底要由贾政拍板决定,贾母只是有比较大的建议权,但就是这个建议权,还要排在元春和王夫人后面。如果贾政,王夫人和元春达成一致,那贾母再爱林黛玉也是无可奈何的。

第二,贾母未必支持宝黛恋

贾母固然疼爱黛玉,但说到底黛玉也不过只是个外孙女罢了,外孙女和亲孙子孰轻孰重,贾母应该还是分得出来的。在贾母心中宝玉始终是第一位的,要是宝玉的婚事处理不好,贾母有何脸面见贾家的列祖列宗?

贾母不去撮合宝黛婚事,无非就是三点原因:

一、林家绝嗣

二、黛玉不劝宝玉读书,走仕途经济的正道

三、黛玉多病,不似福寿绵长,能传宗接代之人

贾家对贾宝玉的要求,绝非是做一个富贵闲人,更不希望贾家在宝玉一代,没有任何嫡子诞下。出于这两点,贾母要是一意孤行促成宝黛配,且不说贾政和王夫人,就连她自己心里这关也过不去。

贾母要想促成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就必须有下面这两件事情发生:

第一,林妹妹的身体有根本性的好转

第二,确定贾宝玉只能做个富贵闲人或者贾家彻底败落

如果未来几年内,贾宝玉能在读书举业这条路上做出点成绩,哪怕只是中个秀才;贾政和王夫人必然会寻求跟条件更好的家族联姻,贾宝玉的婚事一直没定下来,无非是因为贾宝玉疯疯癫癫,不上进又没有责任心。如果宝玉能证明了自己,那凭借他贵妃弟弟的身份,自然能在其他顶级权贵的家族中找到一门好亲事,和林妹妹的姻缘自然也就告吹了。

大家都说王夫人支持金玉良缘,这可把她看的太扁了,要不是贾家最后败落,宝玉无论如何也不会娶一个皇商家的女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也是《红楼梦》中许多读者常常讨论的焦点之一。如果仔细梳理一下,你会发现贾母之所以“不让”林黛玉嫁给宝玉,并非是出于什么见不得人的私心,也并非因为黛玉是她的亲外孙女就有什么不妥。事实上,从很多方面来看,黛玉是贾母心中非常理想的宝二奶奶人选。要理解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去看:一、 .............
  • 回答
    在《红楼梦》的众多续书中,贾母在宝玉娶亲的问题上,倾向于宝钗而非黛玉,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远非简单的个人喜好所能概括。究其根本,是家族的利益、现实的考量以及对孙子未来幸福的深层担忧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从家族的利益和现实考量来看,薛宝钗无疑是更符合当时社会对大家族联姻的期望的人选。 薛.............
  • 回答
    《红楼梦》中,贾母对薛宝琴和林黛玉的态度确实有所不同,尤其是在赠送贵重衣物这件事上。贾母将一件她自己曾经穿过的、珍贵的斗篷给了宝琴,而黛玉却未得此物,这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偏爱或冷落,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从年龄和亲疏远近来看,宝琴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是薛姨妈带着孩子们进京省亲时,.............
  • 回答
    说到这事儿,确实让人有些琢磨。贾母那是出了名的疼林丫头,从林丫头进荣国府起,就跟亲孙女似的,吃穿用度哪一样不比旁人强? 宝玉跟前的丫头们,待遇也比不上林丫头。可就是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到了冬天,一溜烟儿地给了宝琴披风,林丫头这边反倒是没动静了。这事儿吧,得拆开了细细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贾母疼林.............
  • 回答
    这背后,藏着《红楼梦》里错综复杂的主仆关系和不同性格的投射,绝非简单的一句“不敢说话”就能概括。莺儿和紫鹃、鸳鸯虽然都是丫鬟,但她们所处的环境、与主子的关系,乃至自身的性格,都存在着天壤之别。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一、 紫鹃与林黛玉:默契与怜惜,更像“半个主子” 深厚的情感基础: 紫鹃是林黛玉从扬州.............
  • 回答
    贾母不效法徐达家族“躺平装死”而选择拼命努力,这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与其说是“不效法”,不如说是贾母所处的历史情境、家族命运和她个人的性格品行,让她无法也无力去选择徐达式的策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徐达家族”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徐达是明朝开国功臣,其家族经历了从贫寒到显赫的转变。在明朝初期.............
  • 回答
    要说清楚贾母为何觉得迎春几个姐妹“没读什么书”,以及她是否真的不喜欢女孩子读书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在那个时代,尤其是像贾府这样百年望族的大家庭里,对女孩子读书的“期望值”和“标准”跟咱们现在可不一样。一、贾母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贾母作为贾府的老祖宗,她阅.............
  • 回答
    要说贾母不喜爱宝钗,这恐怕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误解,甚至可以说是误读。 사실, 贾母对薛宝钗的态度,用“不喜爱”来形容,未免过于简单粗暴,也与书中呈现的种种细节有所出入。从表面上看,贾母确实没有像对黛玉那样,对宝钗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和亲昵。宝钗到贾府后,贾母对她也算是客气周到,给了她不少体面。比如,宝.............
  • 回答
    《红楼梦》中,贾母和王熙凤这两位在贾府地位举足轻重、掌管内宅大小事务的女性,她们不识字这一情节,其实并非作者曹雪芹一时兴起,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映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古代社会背景下的女性教育:在曹雪芹所处的清代,尤其是在贵族阶层,对女性的教育主要围绕着她们.............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讲究的。在《红楼梦》里,贾母让贾琏送黛玉回扬州省亲,可不是一时兴起,里面夹杂着许多人情世故、家族利益和贾母自身的考量。咱们一件件掰开了说:一、 家族利益与“面子”的考量首先得说,贾府那时候虽然表面上看着光鲜,但实际上是内囊已空,靠着荣国公的爵位和太上皇的恩典在撑着。黛玉的父亲林如.............
  • 回答
    要说贾母为什么和贾政住在荣国府的正房,而不是和长子贾赦同住,这事儿在《红楼梦》里虽然不是明面上大书特书的重点,但细细品味一下,里面的门道可不少,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一些家族规矩和情感考量。首先,得说说这荣国府的房子怎么个分法。贾母作为一家之主,尤其是在贾代善(贾赦、贾政的父亲)去世后,她自然是掌握着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宝钗和凤姐在“八面玲珑”上都有独到之处,也都能在贾府这样一个人情复杂的大观园里游刃有余,但她们讨好贾母的方式和收到的效果却大不相同。要说宝钗为何不像凤姐那样得贾母的“心”,这背后牵涉到太多细节,远不是简单的“八面玲珑”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明白,贾母喜欢谁,喜欢的是什么样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涉及到《红楼梦》中人物命运的感知能力以及贾母在衰败预感上的缺位。要详细解释为何秦可卿和探春能预感到贾府的衰败,而贾母却似乎不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秦可卿:超越尘俗的敏感与超前预知秦可卿的预知能力是《红楼梦》中最为神秘和令人惊叹的,她能预感到贾府的衰败,主要有以下几.............
  • 回答
    晴雯落到那般凄惨的境地,最终被撵出大观园,病死途中,实在让人扼腕叹息。那么,作为那个曾一度在贾母身边得宠的丫鬟,她为何就没有想到向贾母求救呢?这背后,有几层原因交织在一起,让她的处境变得绝望。首先,晴雯自身性格的局限,是她求救之路上的第一道坎。晴雯是个什么样的人?书中对她的描绘是“水蛇腰,削肩膀,眉.............
  • 回答
    说起凤姐,那可是《红楼梦》里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泼辣、精明、口才一流,什么场面没见过?贾母、王夫人、王熙凤、史湘云、林黛玉……几乎《红楼梦》里有名有姓的,哪个她不敢说上两句,开个玩笑?甚至连贾赦、贾珍这样的老主子,她也照样顶得住,偶尔还拿他们逗个趣。可唯独到了自己的表妹薛宝钗,凤姐的嘴皮子仿佛就收住了.............
  • 回答
    《孔雀东南飞》里,焦仲卿的阿母之所以不喜欢刘兰芝,并非因为刘兰芝本身有什么大错,而是出自一系列根深蒂固的观念和现实考量,这些在她眼中,使得刘兰芝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儿媳。首先,刘兰芝出身贫寒,这是焦母最直接的不满。在那个时代,门第观念森严,父母之婚是极为看重门当户对的。刘兰芝虽然才貌双全,但娘家贫.............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确实,在很多我们熟悉的舰娘游戏里,正规空母这个定位,在反潜方面表现得相当“力不从心”。这可不是游戏设计者偷懒,而是背后有一套挺讲究的逻辑,得从现实中的海军作战和舰载机特性说起。首先,我们得明确“正规空母”和“反潜作战”各自的含义。正规空母,顾名思义,就是那种以搭载和起降飞机为.............
  • 回答
    母蚊子不吸公蚊子的血,这背后涉及到了几个关键的生物学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1. 生殖需求和营养来源的差异: 母蚊子的血液需求: 母蚊子需要血液中的蛋白质和铁质来发育卵子。卵子是它们繁殖的下一代,因此血液对母蚊子的生殖至关重要。没有血液中的营养,母蚊子就无法产下受精卵,也无法完成.............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语言的习惯、历史沿革,以及更深层次的关于“继承”概念的隐喻。虽然在中文语境中,“父”和“母”都代表了亲属关系和繁衍的源头,但在面向对象编程(OOP)领域,我们统一采用“父类”而非“母类”,这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我们得从“父类”这个词本身的来源说起。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多数男性不愿意孩子随母姓”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涉及到历史、文化、传统、家庭结构、性别角色以及个人情感等多种因素。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历史与传统根深蒂固的父系社会结构: 历史上的继承与传承: 在绝大多数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社会结构是以父系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