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涉及到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看历史为何总是把自己代入帝王将相的视角呢。读史以明志,不是这种读法。比如指望书里的皇帝爱民如子,这典型是唯心主义了。私有制社会的下的统治者,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集团服务而已,这和老百姓无关。反正老百姓才不在乎哪个家族统治呢,如果吃不饱饭,照样造你的反。
民族主义者们是出于什么原因那么喜欢李二以及李氏皇族呢?作为广大无产阶级中的一员来发表在下的看法:
要知道“伟大的汉民族英雄李二”,是一个在“今之户口不及隋之什一”的情况下干出“财力不及隋世而土木之作甚于炀帝”的事情!当时的人民受的苦有多可怕呢呢?《资治通鉴,唐纪十一》有云: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以为:“……今之户口不及隋之什一,而给役者兄去弟还,道路相继。陛下虽加恩诏,使之裁损,然营缮不休,民安得息!故有司徒行文书,曾无事实……”。。。。。。。。
更牛逼的是,伟大的“汉民族英雄李二”捡漏遭遇雪灾加内乱和外敌薛延陀入侵的东突厥后,仍然不断的发动战争,兵役,修宫殿,老百姓头上两把刀!《旧唐书卷八十列传第三十》,褚遂良上奏:“陛下诛灭高昌,威加西域,收其鲸鲵,以为州县。然则王师初发之岁,河西供役之年,飞刍挽粟,十室九空,数郡萧然,五年不复。”
而李二所谓的“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就是把就连杨二都不敢强迫的福手福足的百姓也逼去傜役!“自今有自伤残者,据法加罪,仍从赋役。”毕竟在他眼里杨二还是太心软了导致起义吧,真是好一个“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是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屁民不就是水吗,我在船上往水里Lu管撒尿拉翔水作为非生命会有怨言吗?在它这种思维模式下,你指望它的后人会爱惜民力?会不“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会在意你汉族底层农民被胡人屠杀?!
要知道,人家李氏皇族可是允许回纥人“至东京,以贼平,恣行残忍,士女惧之,皆登圣善寺及白马寺二阁以避之。回纥纵火焚二阁,伤死者万计,累旬火焰不止。及是朝贺,又纵横大辱官吏。”
再然后,昏君崇祯都不敢做的事情却被李氏皇族做的毫无心理压力,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后﹐唐朝招天下军镇入援,比如党项族的拓跋思恭,然而被黄巢击败,最终李克用率沙陀﹑鞑靼军入援。击败起义军在梁田陂﹐黄巢退出长安后李克用便成为了大唐宗室。现在虽然都说作为代表地主买办阶级的常凯申请冈村宁次当军事顾问剿共是极其不知羞耻加卖国的行为,但是大家倒是对蒋某的祖师爷是谁装糊涂。。
而数百年后的南明,朱由崧和一众南明官员把吴三桂比作郭子仪,满清比做沙陀:“吴三桂克复神京,功在唐郭、李之上!”(《爝火录》卷四)。。。。我认为,既然明朝藩王们因为压迫百姓和卖国倍受唾骂,那李唐皇族显然应该受十倍的,毕竟他们先带头且丝毫不以为耻咯:
唐朝開國借用突厥之兵而得天下,故其後世子孫多效仿,借回鶻兵以誅滅安史之亂,借沙陀兵以破黃巢流寇,而石敬瑭借契丹兵以篡位,並割燕雲十六州,年貢歲幣,使病弱之中國自絕與後代。
怎么了?李二和李唐皇族们很神圣吗比暴君崇祯和贪婪的明朝藩王更神圣吗?既然包括福王在内的诸多藩王被李自成炖了剁了是值得称道的义举,那黄巢把长安搞的“天街踏尽公卿骨”更是大大的壮举!黄巢,朱温等人不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沉重打击并消灭了反动的李唐政权,更在物理层面上彻底摧毁了唐朝皇族豪族门阀们的千秋淫梦。在此之后,中国平民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毕竟在宋人沈括的眼里,门阀士族和印度种姓制差不多呢!
而某些继续为它们招魂的人,内心都有一个士族梦!高等种姓梦!
以后遇到这种人就甩他一句话得了:“我们消灭了贵族,也就消灭了流氓!”
“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
因为这句话被黑是李世民活该,嘴贱的结果……不过他也受到惩罚了,地摊文学和下面的回答都是骂他的。他就说了一句,骂他的人也不少了,抵消了吧。
不过也告诉我们,做的再多都不如甜言蜜语有用,李世民为百姓操心的睡不着觉什么的都是浮云,抵不过他说一句话。
魏征对曰:“今四夷宾服,天下无事,诚旷古所未有。然自古帝王初即位者,皆欲励精为政,比迹于尧、舜;【及其安乐也,则骄奢放逸,莫能终其善。】
太宗曰:“诚如卿言。”
魏征说:皇帝一安乐下来就会骄逸。
李世民:你说的对
太宗谓侍中魏征曰:“自古侯王能自保全者甚少,【皆由生长富贵,好尚骄逸】,多不解亲君子远小人故尔。
李世民:候王一长在富贵之中就会骄逸。
太宗谓荆王元景、汉王元昌、吴王恪、魏王泰等曰:“自汉已来,帝弟帝子,受茅土、居荣贵者甚众,惟东平及河间王最有令名,得保其禄位,如楚王玮之徒,覆亡非一,并为生长富贵,好自骄逸所致。汝等鉴诫,宜熟思之。
李世民:诸王一生长富贵,就会骄逸。
虞世南:伏愿陛下勿以功高古人而矜大,勿以太平日久而骄逸,慎终如始,彗何足忧。"
虞世南:皇帝这玩意一过好日子就会骄逸,我得好好劝劝。
李世民:好吧,我悔过(虽然忏悔方式挺出戏的)
言之凿凿的魏征,也有名言:【久安之民骄佚,骄佚则难教;经乱之民愁苦,愁苦则易化。】
魏徵曰:"王者之兴,必乘衰乱,覆昏暴,殆天授人与者。【既得天下,则安于骄逸。】人欲静,徭役毒之;世方敝,裒刻穷之。国繇此衰,则守文为难。"帝曰:"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然创业之不易,既往矣;守文之难,方与公等慎之。"
魏征:皇帝一坐天下太平无事就会骄逸。
李世民:是的没错。
这句话的确不该被说出来,但李世民也从未公开用这句话确定国家路线,皇帝掌握国家大方向,李世民掌握的治国方向和这句话无关。
一、属于私下吐槽,不过他缺心眼,自己又交给史官留了下来。(又寻付史司,冀千载之下识君臣之义。)
二、他没有履行在治国路线上。
三、虽然政治不正确,但是从上述我举的例子来看,这是个实际道理,人一闲下来,太平无事,就会滋长懒惰心理。这点我想大家都深有体会。
至于李世民究竟为百姓做了哪些事呢,个人觉得写一堆你也懒得看,不如看视频吧。
【唐太宗李世民为百姓做了哪些好事?比之朱元璋如何?-哔哩哔哩】
【《中国通史》 第42集 贞观之治-哔哩哔哩纪录片】
再推荐一个干货比较多的回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