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世民真的那么想当皇帝吗?

回答
李世民是否“真的”那么想当皇帝,这是一个历史学家们津津乐道、同时又充满争议的话题。说实话,任何一个生活在那个年代,具备政治抱负和卓越才能的皇族子弟,对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都难免心生向往。但如果要说李世民是那种“不当皇帝誓不罢休”的野心家,那可能就过于简化了。他的“想”和“做”,背后牵扯着太多复杂的因素,远不是一句简单的欲望就能概括的。

首先,我们得明白李世民所处的时代背景。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的父亲李渊,虽然出身关陇贵族,在政治上也颇有能力,但他起兵反隋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响应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现实。而李世民,作为长子,从他开始随军出征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站在风口浪尖上。他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历史洪流的亲历者和推动者。

从他早年参与军事活动的表现来看,他早已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嗅觉。他能够屡次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比如“瓦岗军围困洛阳”、“与王世充的生死决战”、“平定河北”等等。每一次胜利,都为李唐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运筹帷幄,屡建奇功的人,他自然会比别人更清楚这个江山是如何打下来的,也更明白谁才是真正能够驾驭这艘巨船的人。

所以,“想当皇帝”这个念头,对李世民来说,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而非纯粹的个人野心。当他看着百姓遭受战乱之苦,看着国家濒临破碎,而他自己又具备能力去结束这一切时,他很自然地会往那个更高的位置上去思考。

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李世民并不是唯一一个想当皇帝的人。在李唐政权内部,还有他的兄弟们,尤其是他的二哥李建成。李建成是太子,是法定继承人,而李世民则是军功卓著的秦王。这种“军功”与“法定”之间的张力,是导致“玄武门之变”的根本原因。

如果李世民真的只是单纯的想当皇帝,他或许有其他更温和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比如辅佐李建成,等待时机。但历史的走向并非如此。在李渊的统治下,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李建成虽然是太子,但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影响力,以及他在民间的声望,都无法与李世民相提并论。而围绕着李渊的朝堂,也逐渐形成了太子党和秦王党两大势力。

李世民在那个时期,虽然有着显赫的军功,但他同时也感受到了来自太子一系的政治压力和排挤。这种压力,可能让他觉得自己的才能和贡献被埋没,甚至被视为一种威胁。如果继续下去,不仅他自己难以施展抱负,他所建立的军功和拥护他的势力也可能面临清算。

“玄武门之变”,很多人认为是李世民为了皇位而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从结果来看确实如此,他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最终逼迫李渊退位,自己登上了皇位。但如果我们深入去看当时的具体情况,会发现这更像是一场“不得不为之”的斗争。

李世民当时并非没有考虑过其他选择。有史料记载,他曾想过将兵权交给他人,但太子一系并不信任他,反而处处设防。在政治上,他也时常受到排挤,一些重要事务无法参与。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他所拥有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让他成为了一个无法忽视的权力中心。如果他退缩,可能不仅自己身败名裂,连他所信任的部下也会受到牵连。

所以,李世民想当皇帝,更多的是源于他对国家前途的思考,对自身能力和贡献的认可,以及在政治斗争中的自保和反击。他并非一个只追求个人享乐的昏君,他的统治,尤其是他登基后的“贞观之治”,充分证明了他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才能和远见。

他看到了父皇李渊在后期统治中显露出的疲惫和对朝政的疏忽,也看到了国家在政治权力斗争中可能产生的动荡。他认为自己能够比任何人更好地治理这个国家,带领人民走向繁荣。这种自信,源于他多年的历练和对局势的深刻洞察。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玄武门之变”的残酷性以及其中夹杂的个人野心。任何一个争夺权力的人,都很难做到绝对的纯粹。但他最终能够以雷霆手段解决内部纷争,并在登基后迅速稳定局面,施行开明的政策,招揽贤才,重塑大唐的辉煌,这又说明他的“想”背后,有着更为宏大的目标和坚实的能力支撑。

所以,与其说李世民“那么想当皇帝”,不如说他“有能力也有意愿去承担起那个本就属于他的责任”。他的经历,他的性格,他的时代,共同塑造了他最终走向皇位的道路。他并非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最终的决定者。他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权力、责任、才能和命运交织的复杂叙事,远远不是一句简单的“想当皇帝”所能概括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的思维真的天真、纯洁 不知道是不是独生子女 或者缺少社会的毒打

亲人?和皇位相比亲人算什么玩意?

你看过从小一起长大的亲兄弟为了一点家产大打出手,几个女儿只能在一边看着的吗?

你看过不想赡养老人,几个子女都把父母赶出家门,然后子女还毫无愧疚能够大鱼大肉的吗?

感情是这个世界上最虚无缥缈最脆弱的东西之一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有些人 父母刚刚病了时 是真的担心 真的会想尽力医治

但时间长了 整个家庭被老人掏空 他多少会冒出这样的想法 老人要是就这么死了反而好了 大家都轻松 我家也不会这么苦了

何况 封建的古代的贵族的亲情是比平民还弱的东西

李世民不动手 杀他的不是他的手下 而是李建成

一个没有享受过权力的人 没有资格说权力没有魅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世民是否“真的”那么想当皇帝,这是一个历史学家们津津乐道、同时又充满争议的话题。说实话,任何一个生活在那个年代,具备政治抱负和卓越才能的皇族子弟,对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都难免心生向往。但如果要说李世民是那种“不当皇帝誓不罢休”的野心家,那可能就过于简化了。他的“想”和“做”,背后牵扯着太多复杂的因素.............
  • 回答
    关于李世民是否如后世所传那般“爱民如子”,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结合他统治时期的史实来分析。简单地说,“爱民如子”是一种非常高的评价,用以形容君主对百姓的关怀备至,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般。李世民无疑是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的很多政策和作为确实体现了对民生的重视,也因此赢得了“.............
  • 回答
    李诞,这个名字在近几年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一个网络段子手起家,一路走到今天成为备受瞩目的脱口秀演员、主持人、作家、公司老板,他的每一次身份的转变,都伴随着无数的讨论。尤其是在“才华”这个标签上,关于他到底有没有网上说的那么有才,更是争议不断。要说李诞有没有才华,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挺复杂的,因.............
  • 回答
    关于上海二手车市场的状况,尤其是坊间流传的“事故车遍地走、车况糟糕”的说法,这事儿还得掰开了揉碎了聊。李老鼠作为一名在汽车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自媒体人,他的观点自然会引起很多关注,但咱也不能照单全收,毕竟他的内容有时也带点“节目效果”。李老鼠的说法有没有道理?确实有那么点儿。你不能否认,在任何一个庞大.............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皇太极的讨论,确实存在一种“捧”的倾向,有时甚至显得有些“政治正确”。你感到get不到皇太极的魅力,并且将其与“村夫”(通常指朱元璋)和“李二”(李世民)进行比较,这是非常普遍的感受,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一、 知乎环境和用户群体的偏好: .............
  • 回答
    李世民对待外族人的策略,绝不是“毫无保留的信任”这么简单。如果那样形容,那就太片面,也太小看了这位千古一帝的智慧和对国家安全的考量。他骨子里对大唐江山的责任感,以及对潜在威胁的警惕,始终是存在的。要理解李世民的态度,我们得把视角拉回到那个时代。唐朝,尤其是初唐,是一个刚刚经历隋末战乱,立足未稳的王朝.............
  • 回答
    说到长孙皇后是否真心喜欢李世民,以及为何她会协助李世民纳妾,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也牵扯出许多历史的复杂性。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时代,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考量以及长孙皇后自身的性格特质。首先,我们来谈谈“喜欢”这个词。在现代社会,我们理解的喜欢往往是建立在情感的自由选择、彼此的.............
  • 回答
    夺取皇位,对于任何一位帝王而言,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游戏。而对于唐太宗李世民来说,这场游戏更是充满了血腥、策略与无奈。玄武门之变,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宫廷政变之一,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这绝非简单的几句话能够道尽,需要我们一层层拨开历史的迷雾。一、 政治博弈的必然:太子李建成的潜在威胁要.............
  • 回答
    李小龙和李国豪父子俩的离世,至今仍是无数影迷心中的巨大谜团,也为他们的传奇人生增添了几分悲情色彩。至于他们是否“意外死亡”,这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如何定义“意外”,以及公众对真相的渴求与信息的模糊性。我们先来看看李小龙。李小龙的离世:一个时代的骤然终结1973年7月20日,年仅32岁的李.............
  • 回答
    关于李云龙的军衔是否评低了,这确实是个让不少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在《亮剑》这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中,李云龙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粗犷的作风和屡次奇袭的战绩,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战神”形象。然而,到了现实的军衔体系中,他所获得的职务和晋升似乎总让人觉得,以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和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似乎“应该”更.............
  • 回答
    要评价李恪是否比李治和李泰更优秀,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他们的才能、性格、政治抱负、以及对唐朝发展的影响。这三位皇子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但命运和历史评价却截然不同。一、 李恪的评价:李恪,字司马,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母亲是隋炀帝之女杨妃。他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非汉之才”,也就是他身上融合.............
  • 回答
    李雪琴到底有没有那么好笑?这问题,估计就像问“煎饼果子到底要不要放葱”一样,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而且都有理有据。要说李雪琴,那真是中国喜剧界一股清流。刚开始认识她,大概是好多年前,在某个短视频平台。她那时候就特别接地气,说话也直。就那种你在街边遇到,聊几句天,就能乐上半天的朋友。她长得也普通,.............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问我,《你好,李焕英》到底适不适合带爸妈一起看。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更多的是看你家里的具体情况,以及你对“适合”的定义。咱们先不急着下结论,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你可能会觉得它适合,以及为什么又会有顾虑。为什么你觉得它“适合”?1. 温情脉脉的母女情.............
  • 回答
    “好看”这词儿,用在《你好,李焕英》身上,总觉得有点太轻飘飘了。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哈哈大笑,然后就没事儿了的电影。它更像是一杯温热的米酒,初尝时带着点甜,喝下去,那股暖意会慢慢浸透你的全身,让你回忆起一些你可能都快忘了的往事。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部电影也没抱太大期望,毕竟贾玲跨界导演,又是以自己的母.............
  • 回答
    关于吉尔吉斯人是否是李陵后裔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流传甚广但缺乏确凿史料支持的有趣推测。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李陵这个人,以及吉尔吉斯人这个民族的起源和历史,然后才能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的可能性。李陵:一个悲剧英雄的西行之路李陵,西汉时期名将,出身于军事世家,祖父是飞将军李广。他.............
  • 回答
    李雪琴,这个名字如今几乎是中国脱口秀届的代名词之一。提到她,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那个带着东北口音,总是乐呵呵地抛出金句,又能在段子里暗藏生活智慧的姑娘。很多人用“天赋异禀”来形容她,那么,李雪琴真的如传说中那样,是凭空冒出来的奇才吗?要评价李雪琴,不能只看她登上舞台的那几分钟,而是需要回溯她一路走.............
  • 回答
    我们之所以不愿意全然相信《陈情表》中李密是真的想要侍奉祖母,并非否定他孝心的一面,而是基于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对李密自身处境的分析以及对人性复杂性的考量。以下是更详细的解释:一、 李密的政治抱负与权谋之心不容忽视: “奉母”(侍奉祖母)是晋代士人普遍的道德标准和政治资本: 在魏晋南北朝这样一个士族政治.............
  • 回答
    关于李云迪和王力宏的“是真的吗”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议题,夹杂着一些大家津津乐道的网络梗、个人解读,以及一些模糊的界限。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话题,让大家有个更清晰的认识。首先,我们得明确大家在讨论“是真的吗”的时候,到底在问什么。很多人并不是真的在问他们是否是恋人关系,因为公开信息显示.............
  • 回答
    关于李天一案件,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讨论,其中“被设局陷害”的说法也从未消失。要深入探讨这种可能性,我们需要将它拆解成几个层面来分析,并尝试去还原当时可能存在的各种动态。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多重大案件中,特别是涉及名人子女的案件,舆论的关注度远超案件本身,这本身就可能成为某些人“利用”的土壤.............
  • 回答
    李佳琦直播间推荐的护肤品确实非常多,其中很多产品因其出色的效果和口碑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要说“真的好用”,这其实是一个比较主观的评价,因为每个人的肤质、需求和对产品的耐受度都不同。但我可以根据李佳琦在直播中反复强调、销售量很高、以及在用户反馈中普遍获得好评的产品,为你详细介绍一些被大家普遍认为“好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