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然物质不能凭空产生,那么宇宙最初的物质是从哪里来的?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宇宙学中最核心、最迷人的谜团之一了。虽然科学仍在探索之中,但我们目前拥有的理论和观测证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震撼的图景,来尝试理解这“第一批物质”的来源。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我们谈论的“物质”不仅仅是指我们日常可见的原子,还包括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如夸克、轻子),以及传递相互作用力的粒子(如光子、胶子),甚至还有我们尚不完全理解的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些构成了宇宙的一切。

我们所说的“物质不能凭空产生”是基于我们目前在宇宙中观察到的物理定律。 在我们熟悉的宏观世界里,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虽然在相对论中质量和能量是等价的,可以相互转化,但总的能量是守恒的)是基本原则。那么,怎么解释宇宙最初的物质呢?这就要把我们的视角拉回到宇宙的起点——大爆炸。

大爆炸并非一个“爆炸”在虚无空间中,而是时空本身的诞生和极速膨胀。 在大爆炸的极早期(一个我们尚无法直接观测的瞬间,例如普朗克时期,远小于一秒的百万亿亿亿分之一),宇宙的密度和温度达到了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程度。我们目前所有的物理定律,包括能量守恒,可能在大爆炸的这个奇点附近就失效了,或者说,我们尚未找到一个能够描述那个极端状态的完整理论(比如,量子引力理论)。

能量密度极高,量子涨落成为关键。 在大爆炸的最初时刻,宇宙的能量密度是极高的。根据量子场论,即使在真空中,也存在着持续的“量子涨落”。简单来说,就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能量可以“借”来产生粒子反粒子对,然后它们又迅速湮灭消失,符合能量守恒的原则。

宇宙膨胀“稀释”了“负能量”。 一个更深层的解释,可能与宇宙膨胀本身以及引力的特性有关。虽然听起来有些反直觉,但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引力被描述为时空的弯曲。而引力势能,可以被认为是负能量。当宇宙经历了一个叫做“暴胀”(Inflation)的极速膨胀时期(在大爆炸后极短的时间内,宇宙尺寸指数级增长),这个过程极有可能伴随着一种具有“负压强”的能量场(例如标量场)。

想象一下,宇宙在诞生之初,可能处于一种高能、不稳定的状态。在暴胀过程中,这个高能状态开始衰变,将能量转化为物质和辐射。同时,由于宇宙的膨胀,总的能量保持守恒,但由于引力势能是负的,当宇宙膨胀时,负的引力势能的绝对值会增加,这就“抵消”了新产生的物质所携带的正能量,使得总能量在一个宏观上可以被看作是大致守恒的。

换句话说,最初的“什么都没有”的状态,通过一种我们尚不完全理解的机制(可能与量子涨落和宇宙暴胀有关),转化为了一种高能的能量状态。然后,随着宇宙的膨胀,这种高能状态衰变、“冷却”,将能量转化为我们现在所知的物质粒子(如光子、电子、夸克等)。

从能量到物质的转化。 这就像一个巨大的“能量包”,在大爆炸初期以某种形式存在。随着宇宙膨胀和冷却,这个能量包中的能量被释放出来,并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E=mc^2$ 转化为质量。起初,宇宙充满了高能光子和粒子反粒子对,它们不断碰撞、湮灭、又产生。随着温度下降,粒子反粒子对的产生变得越来越少,而物质粒子开始稳定存在。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来源。 特别要提到暗物质和暗能量。暗物质占宇宙总物质的约85%,它们不与光发生相互作用,因此我们看不见。暗能量则驱动着宇宙的加速膨胀。它们的起源也是当前宇宙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一种可能性是,它们也是在大爆炸的最初阶段,随着普通物质一起,由同样的能量转化过程产生,只是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

总结一下,我们目前最主流的解释是:

1. 宇宙并非从“虚无”中产生,而是时空本身的诞生和演化。
2. 大爆炸极早期,宇宙处于一个极高能、高密度的状态。
3. 量子涨落可能在能量转化为物质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4. 宇宙的暴胀过程,伴随着具有负压强的能量场,使得总能量(物质能量+引力势能)保持宏观守恒。
5. 最初的高能状态随着宇宙膨胀和冷却,将能量转化为粒子、反粒子以及辐射,并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物质。

这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物理学家们正致力于发展更完善的理论(如弦理论、量子引力),希望能更精确地描述大爆炸最初的那个瞬间,以及物质和能量的终极来源。可以说,我们现在对宇宙最初物质来源的理解,就像是在探索一个无比深邃的宝藏,每解开一层,都能带来更宏大的视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拼命探寻那个一无所有的宇宙初始,这本身就不科学,宇宙是永恒的,跟没有起点的直线一样。

user avatar

2020.11.07更新

大家的每一条评论我都有看,我也在反思为什么自己的回答让好多人看得云里雾里。我今天就来把之前的回答完善一下吧,争取写出一个让大家满意的回答。这篇回答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大一水平的微积分和物理,不过我也会尽量把重点内容凸显出来,使得没有相关基础的读者可以忽略其中的细节而抓住重点。

以下是整合及大修后的回答。


为了方便让大家理解,我把这个问题分解为以下几个问题:
1. 物质/能量能不能“凭空”产生?
2. 宇宙在其诞生初期经历了什么?
3. 今天的宇宙中有大约 kg的物质,它们都是在宇宙刚诞生时就存在的吗?还是说,只有一部分在宇宙刚诞生时就存在,另一部分是后来产生的?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么后来产生的这部分物质具体是怎么产生的?(1→100...的过程)
4. 宇宙刚诞生时就存在的这一部分物质是从哪里来的?(0→1的过程)

一、物质/能量能不能“凭空”产生?

在聊这个问题之前,我需要说一说现代物理学中物质的微观模型。现代物理学中人们用“量子场论”去描述微观粒子的性质与相互作用,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归纳为:①微观粒子的波函数可以被视为弥漫在时空中的“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各种各样的场。②场的能量动量是量子化的,就像阶梯一样,比如能量可以是0 1 2 3……但不能是1.3 2.5这样的。③场的能量动量每上升一个台阶就相当于时空中产生一个粒子,每下降一个台阶就相当于时空中湮灭一个粒子,场能量下降到最低的话就是一个粒子也没有的真空。也就是说,场比粒子更基本,真空是场的能量最低的基态,而粒子是场的更高能量的激发态

从上面的描述大家可以看到,粒子的产生过程其实就是它对应的场的能量上升一个台阶的过程。只要场的能量可以增多,粒子就可以产生。因此,物质能不能“凭空”产生的问题就等价于场的能量能不能“凭空”增加的问题,换句话说,这就是物质场的能量是否必须守恒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可以不守恒。要理解这一点,必须要明白“能量守恒”的条件是什么。

在物理学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定理,叫做“诺特定理”(物理系大二学分析力学课会学这个内容),这个定理的基本思想是:每一条守恒定律的背后都对应着某种对称性(当然,这个表述不严格)。能量守恒对应的对称性是“时间平移对称性”,就是说一般在物理系统具有时间平移对称性的情况下,这个物理系统的总能量才是守恒的。对于平直时空,一定具有此对称性,所以物质的能量一定守恒。而对于广义相对论中的弯曲时空,没有这种对称性,物质的能量就不一定守恒。

对于宇宙这个物理系统,不具有时间平移对称性,宇宙中物质场的能量就可以是不守恒的。研究表明,只有在非相对论性物质主导的宇宙中,即满是低速运动的物质的宇宙,物质场能量才是守恒的。而如果宇宙是相对论性物质(如光子、中微子)主导的,物质场能量就会随着宇宙的膨胀而减少,如楼下@Thomas的回答。还有一种情况下宇宙中物质场的能量会增加,我们接下来要聊的就是这种情况。

二、宇宙在其诞生初期经历了什么?

在宇宙诞生的极早期(大约 秒内),宇宙经历了一场剧烈的“暴胀”过程。这是个什么样的过程呢?暴胀是物理学家们假设的宇宙在其诞生初期经历的指数膨胀过程,认为宇宙在其刚诞生 秒内,尺度急剧膨胀了大约 倍(体积膨胀了 倍)。这一假设并不是凭空瞎猜的,而是为了解决许多宇宙学疑难才提出的,比如为什么观测表明现在的宇宙如此平坦、均匀,为什么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上面存在涨落。这些问题都可以被暴胀理论所解释,因此物理学家们相信暴胀过程的确在极早期宇宙中发生过。

那么宇宙为什么会发生暴胀呢?通常认为极早期宇宙中存在一种量子标量场 ,这种特殊的物质场主导了极早期宇宙的演化。接下来我要向大家证明这种标量物质场可以造成宇宙的指数膨胀,证明的过程会用到大一水平的微积分和物理,如果读者不想看这部分的话可以只看粗体字的部分。不过,如果读者把整个证明过程follow下来了,会对理解本文有质的提升

场是弥漫在整个空间当中的,因此我们不能直接定义场的能量,而是需要对空间中的每一点定义一个能量密度 ,总能量=能量密度×体积。我们可以把这个标量物质场 的能量密度写为
其中, 为场的动能密度, 为场的势能密度。可以看到这和我们高中学的 总能量=动能+势能 很像。为了求解这个标量场如何影响宇宙的演化,我们需要借助描述宇宙尺度的演化的方程——(平坦的)弗里德曼方程

这是一个一阶微分方程,其中 为宇宙的尺度因子, 为尺度因子对时间 的导数, 是万有引力常数, 就是前面说的物质场能量密度。把标量物质场的 代入弗里德曼方程可以得到:

现在,我们只需要给定势能函数(势能曲线) 的表达式就可以求解这个方程了。通常来说,为了引发暴胀,我们需要假设这个标量场的势能曲线 上有一段平缓的高台,比如下图中的Starobinsky势。极早期宇宙(的状态)就在这个高台上缓慢地向稳定点滚动(势能越低越稳定),此时标量场的势能密度近似为常数 且远大于动能,所以可以把弗里德曼方程写为:

如果读者学过高数的话,应该一眼就能看出这个方程的解是 ,也就是说,宇宙的尺度 随着时间 发生了急剧的指数膨胀。因此,这个标量物质场的存在就是引发极早期宇宙暴胀的原因。暴胀过程使得宇宙的尺度急剧膨胀了大约 倍。之后,随着宇宙的状态逐渐落向势能曲线的最低点,使得 的近似不再成立时,暴胀就结束了,宇宙从指数膨胀进入减速膨胀。

三、暴胀中物质产生的问题

在了解了什么叫做暴胀之后,我们就可以讨论物质产生的问题了。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两件事:①暴胀过程中标量场的势能密度 几乎是常数;②暴胀过程中宇宙的尺度膨胀了大约 倍。眼尖的读者可能一下子就看出了问题所在:能量密度×体积=总能量,既然这个标量场的势能密度几乎是常数,而宇宙的体积膨胀了 倍,那么这就意味着在宇宙暴胀过程中,此标量场的总能量增加了 倍!!!这些能量在暴胀后的宇宙重加热过程中,被标量物质场全部传递给了其他的物质场,由此(经过一系列的衰变)产生了电子、光子、夸克等标准模型粒子以及暗物质粒子(如果暗物质是粒子的话)。

我们还可以算一下暴胀前宇宙中物质的总能量。目前可观测宇宙中物质总量大约是 kg,如果不考虑辐射为主时期宇宙能量的衰减的话,我们可以反推出暴胀前宇宙中的物质只有 kg,这大概只相当于几百个碳原子的质量。由此可见,暴胀前宇宙中物质是极少的,几乎所有物质都是在暴胀后产生的。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不过这个结果确实是从现有的理论中导出的。当然,也有可能现有的理论是有问题的,毕竟我们对极早期宇宙中的超高能物理知之甚少。

至此,我们解释了宇宙中绝大多数的物质/能量从哪来的问题(1→100...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暴胀中标量物质场的能量增加了 倍,那么这些能量是从哪来的呢?这个问题其实现在尚无定论。虽然在第一部分我们说过物质场的能量可以不守恒,但宇宙中不仅有物质场,还有引力场。有很多人认为即使物质场的能量不守恒,物质场+引力场的总能量应当是守恒的,暴胀中能量是引力场给物质场的。我对这种说法存疑,因为如果能量守恒的话,引力场+物质场的总能量应该有一个上限。然而考虑一个永恒暴胀的宇宙,它的物质场能量是没有上限的。因此我认为不能简单地将暴胀中物质场能量的来源归因于引力场,这个问题还要继续研究。 @王一 老师有一篇文章讨论了宇宙的能量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一看:

四、0→1的问题

虽然我们已经解释了宇宙中绝大多数物质是从哪来的,但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答,暴胀前宇宙中存在的约 kg的物质是从哪来的?虽然它们的数量与今天宇宙中的物质总量相比无足轻重,但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正是有这点物质作为种子,才能在暴胀时期超级加倍产生今天宇宙中的所有物质。

研究暴胀之前宇宙发生了什么的学科叫做“前暴胀宇宙学”,目前这一研究方向尚停留在假说阶段,没有任何实验证据(暴胀是有一些预言被观测证实的,比如预言宇宙学密度参数 严格等于1)。前暴胀宇宙学的假说包括浮现模型、反弹模型、循环模型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认为宇宙有个尺度最小值,暴胀前的那点物质是固有的,不存在产生的问题。不过这些东西目前都只是猜想而已,实际上是什么样子大家都不知道。我找了几篇这方面的不错的科普文推荐给大家:
①蔡一夫 金庄维《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么?》
zhishifenzi.com/depth/c
②张新民等《宇宙起源与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
wuli.ac.cn/CN/Y2016/V45
③黄庆国 朴云松《宇宙如何起源?》
engine.scichina.com/pub


最后做一个总结。

  1. 宇宙中物质场的能量可以不守恒。
  2. 宇宙在诞生初期发生了一个剧烈的暴胀过程,这是由某个量子标量场造成的。
  3. 今天宇宙中的 kg的物质,绝大多数是暴胀后产生的,只有大约 kg的物质是暴胀前就存在的。
  4. 暴胀中物质产生的过程是:上述标量物质场的能量密度在暴胀期间几乎不变,而暴胀时期宇宙的体积膨胀了 倍。因为能量密度×体积=总能量,所以标量物质场的能量增加了约 倍。这些能量在暴胀过后通过宇宙重加热过程传递给了其他物质场,由此产生了各种物质粒子。也就是说,今天宇宙中的绝大多数物质都是在暴胀后产生的,用于产生这些物质的能量都来源于暴胀过程。(能量传递过程:???→某种标量物质场→其他物质场→今天宇宙中的物质)
  5. 暴胀之前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太清楚,有各种理论模型。

另外再推荐几篇我关于宇宙学的文章及回答:

user avatar

物质从未存在,存在的是你的感受。

我们现在做一个三维的动画,比如是一桌美食,这个时候你的视觉会受到影响,看到它。如果再用技术的手段,让这个动画散发出对应的美食气味,这个时候你的味觉会受到影响。如果再用技术手段刺激你的大脑,让你感受的吃到这桌美食的感受,这个时候你的感官系统会受到影响。

但是,这个过程,你发现你会真的体验到了吃这桌美食的感受(如果你无法理解,可以把它想象成做了一个吃美食的梦,梦里感受会更真实),其实,这个期间,没有美食,你也没有去吃,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想象,换句话说,如果把你的这种想象与你的身体变化关联起来,对你来说,这不就变成了事实吗?

气味、画面、感受都是一种波,无形的,当与你的大脑共振,形成了实质的存在,波粒二象性就出现了。这个时候如果把这些变化与你自身的变化关联起来,自然你就会觉得这是物质,这是实相,这是现实。

宇宙的最初的物质也是一样,那个奇点也是一种虚拟的影像,高层程序,将它的变化,与万物的感受都关联起来,相互作用就会感受到物质(粒)和空(波)的相互转化。

再举个例子,比如你做了一个梦从楼上掉下去,你的心会感受到这个恐惧和疼痛,甚至醒来你还会有这个感受存在,但是你的身体却没有问题。在梦中你的身体已经摔坏了,现实中,你还完好无损。想象下,梦中的感受是谁营造的,如果你现在所处的实相世界也类似一个这样的梦呢?

如果你能理解上面说的,你肯定会好奇,是谁创造了这个规则?

user avatar

实际上物质就是凭空而来的。

而且物质必须是凭空产生的,否则宇宙就不可能存在!

至于为什么能凭空而来,那就是太初有道玄之又玄了。

量子涨落给出了一些解释,它表明真空其实是活泼的,在完全真空中,会随机出现稍纵即逝的能量。

量子涨落

我们能研究到物质最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它们的内部是夸克,每时每刻这些都有大量的正负夸克在真空量子涨落中产生和泯灭,所以我们这个物质世界,本质是真空当中迸发出来的幻象。

所以真空不是空,是什么东西,已经完全超出了人类的理解能力,也无法从我们这个宇宙内去了解。也许永远不会有人能回答你。

简单的说,宇宙,不过是真空的一个幻想。

那么又问,真空为啥能思考?因为真空是无限时空,在无限时空里,一切都是必然的。

虽然宇宙是有限的,但是宇宙之外的真空是无限的。在无限里,一切皆有可能。

在无限的某个维度的某个宇宙的某个角落里,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在比奇堡快乐的生活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宇宙学中最核心、最迷人的谜团之一了。虽然科学仍在探索之中,但我们目前拥有的理论和观测证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震撼的图景,来尝试理解这“第一批物质”的来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我们谈论的“物质”不仅仅是指我们日常可见的原子,还包括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如夸克、轻子),以及传递相互作用.............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在问“盘子为什么会碎”,答案当然是因为摔了。宇宙从何而来?答案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物理法则,在宇宙诞生之初,可能根本不适用,或者说,它在那个“点”上发生了我们无法想象的转变。你提到的“物质不能凭空产生”,这句说法的出处,很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能量守恒定律”或者“质量守恒定律”。.............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很多人会直观地认为既然光速是速度的极限,那么组成物质的分子运动速度也不该超越它,为什么温度就没有上限呢?这其中涉及到一些物理学的概念,需要我们仔细梳理一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光速是信息传播速度和相对论效应的上限,而不是宏观物体运动速度的上限。 也就是说,任何有质量的物体,.............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着迷的问题,也是宇宙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谜团。我们之所以给暗物质冠以“物质”之名,并非因为我们能像看普通物体一样“看见”它,而是基于一系列基于观测的推断和一系列严谨的物理学逻辑。这就像我们推断水滴里有水分子一样,我们看不到单个水分子,但通过水的种种性质,我们确信它的存在。首先,我们要明白.............
  • 回答
    中国物资确实雄厚,这一点毋庸置疑。从粮食生产到工业制造,我们有着深厚的物质基础。但说到核弹,这可不是越多越好,里面门道多得很,绝不是简单地堆砌材料就能解决的问题。首先,得明白核弹这玩意儿,它不是大白菜,不是越多就越能体现国力。核弹的本质是“战略威慑”。什么叫战略威慑?简单说,就是让潜在的对手因为害怕.............
  • 回答
    想象一下,你家那只平日里只会摇尾巴、追球的狗狗,突然之间,它的脑子里装满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的运动定律、量子力学的薛定谔方程,还有那些深奥到让多数人头疼的微积分、积分、代数公式等等。它拥有了这些知识,却依然是条狗,不会说话,也无法用肢体动作来精确地表达那些复杂的数学符号和物理概念。这可真是个让人.............
  • 回答
    你朋友这事儿,说起来挺普遍的,尤其是在一些新兴市场或者面向个人消费者的领域。国外进口商品,然后卖给国内的个人买家,同时还希望买家后续再转售时,不用再找你朋友开发票,这中间的“绕一下”确实需要点儿经营上的巧思。这里面最核心的难点在于:在中国,销售商品通常是需要依法纳税的,而开发票是纳税和交易合规性的重.............
  • 回答
    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触及了我们对宇宙最根本的一些认知。物质守恒和热寂,听起来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实际上,它们是在一个宏大的时间尺度上,由不同规律支配下的两个不同侧面。我们来仔细捋一捋。首先,我们要明确“物质守恒”指的是什么。在我们熟悉的经典物理学范畴里,物质守恒定律(或者说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宇宙最基本的一些奥秘。首先,我们得澄清一个概念:正反物质相遇的确会湮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是我们已知的物理规律。但要问宇宙中是否存在某种“空间隔绝”来阻止这种情况发生,答案是:我们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存在一个明确的、物理存在的“隔绝空间”在宇宙尺度上将所有正反物质分开。让.............
  • 回答
    你的问题非常深刻,也触及了现代精神医学和心理治疗的核心讨论。我会尽量详细地为你解答。精神/心理疾病是否只能吃药根治?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个概念:“根治”。在医学领域,“根治”通常意味着将疾病完全清除,使其不再复发。然而,对于许多慢性疾病,包括一些精神和心理疾病,完全“根治”的概念本身就可能不完全适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棒,它触及到了现代宇宙学和经典物理学之间的有趣张力,也勾起了我对这些知识点娓娓道来的兴趣。首先,我们得承认,牛顿时代的引力公式,也就是那个著名的 万有引力定律(F = G (m1 m2) / r²),在描述我们日常生活中以及太阳系内部的引力现象时,确实表现出了惊人的精确性。这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哲学、宗教和科学最深邃的领域,也触及了我们对自身存在、生命意义乃至宇宙本质的终极追问。如果你问我,我们是不是神的一部分,我无法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但我们可以从粒子、生命和“神”的概念出发,展开一场有趣的探索。首先,我们来聊聊“粒子”。你说的没错,根据我们目前最前沿的物理学理解.............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触及到了汉字演变中一个非常核心的环节。很多人觉得汉字“以物化形”,就应该都是描绘具体事物的,怎么会有那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词呢?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需要我们深入地梳理一下汉字和语言的发展过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甲骨文,虽然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但它并非汉语和汉.............
  • 回答
    学习这档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门学问。咱们读书那会儿,恨不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一天恨不得有48小时。现在有了这些个“神器”在手,感觉效率和实用性都上了一个大台阶,真真是事半功倍。今天就来唠唠我这几样“压箱底”的宝贝,看看能不能给也在学习路上摸索的你,点点灵感。第一位:一款好用的电子墨水屏阅读器.............
  • 回答
    粉丝愿意为流量明星花钱,但其电影票房难以突破十亿大关,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市场逻辑、观众心理和行业规律。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矛盾现象: 一、粉丝消费与电影票房的错位:两个不同的消费场景1. 粉丝消费的性质 粉丝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偶像的周边产品、演唱会、社交媒体互动、代言商品等,这些消.............
  • 回答
    关于疫苗接种和防疫措施的关系,需要从科学原理、群体免疫、病毒传播控制、公共卫生策略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性分析: 一、疫苗的作用机制与实际效果1. 降低感染率与重症率 疫苗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使人体对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虽然无法完全阻止感染(尤其是.............
  • 回答
    中国足球在男子项目上的困境确实引发了广泛讨论,而女子项目的相对发展则被部分人视为“举国体制”可能倾斜的潜在方向。但为何中国并未以更大力量推动女足走向世界?这一问题涉及历史、政策、社会观念等多重因素,需从以下层面深入分析: 一、历史积淀与资源分配失衡1. 男足优先的传统惯性 中国的体育举国体制.............
  • 回答
    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问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政治经济结构以及不同国家的具体发展路径进行系统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基本观点1.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自然选择和捕食者猎物关系的核心。简而言之,动植物们“没因为进化变得非常难吃”的原因在于:1. 自然选择并非只关注“被吃”这个维度,而是所有影响生存和繁殖的因素。2. “难吃”本身就是一种适应性策略,但它并非唯一的或绝对最优的策略。3. 捕食者也在进化,它们会发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它触及了生物进化中一个核心的原则:进化是“试错”的过程,是针对特定环境和生存压力的渐进式优化,而不是一个有预设目标的“设计”过程。 简而言之,进化没有“想要”让动物变成轮子,而是根据现有条件和优势来塑造生命。让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分析,为什么平原地区的动物没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