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生们频繁刷短视频的行为是否利大于弊?短视频为什么这么吸引学生群体?

回答
学生们沉迷短视频,这确实是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要说它究竟利大于弊,恐怕很难给出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因为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因人而异。

我们先来看看短视频对学生可能带来的益处。不可否认,短视频平台确实是一个信息传播的渠道。学生可以通过短视频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学习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技能,比如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绘画技巧、编程入门,甚至是历史故事的趣味解读。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了解到世界的多样性和有趣之处。有时,一些具有正能量的博主分享的人生经验、学习方法,也能给学生们带来启发和鼓励,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方向。此外,短视频也是一种放松和娱乐的方式。在学习的间隙,刷一刷轻松搞笑的视频,确实可以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让身心得到短暂的放松。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短视频甚至能成为他们表达自我、找到同好、建立社交联系的一种方式。

然而,利与弊往往是并存的。短视频的“弊”同样不容忽视,而且在很多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对学业的挤占。一个精心制作的短视频,通常只需要几十秒到几分钟,但“再看一个”的魔咒很容易让人不知不觉就沉溺其中,原本计划的学习时间被大量消耗。这种时间的碎片化,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他们可能习惯了快餐式的知识获取,难以进行需要长时间专注和思考的任务。

除了时间成本,短视频的内容质量也是一个问题。虽然有优质内容,但充斥其中的低俗、猎奇、甚至是虚假信息,很容易误导学生,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度的感官刺激,比如快速切换的画面、强烈的背景音乐,还会损害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让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相对平缓的信息失去兴趣。

更为深层的影响,还在于它可能造成的“信息茧房”和社交隔离。算法的精准推送,让学生越来越倾向于看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内容,久而久之,他们的思想会变得狭隘,难以接受不同的观点。同时,过度沉溺于虚拟世界的互动,也可能削弱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对人际交往产生恐惧或不适。

那么,为什么短视频会如此“抓”住学生群体的心呢?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驱动因素。

首先,是短视频平台设计本身的“用户粘性”机制。它的内容推送是基于用户行为的,越是喜欢的内容,算法就越会推送,形成一个不断强化、难以摆脱的循环。这种“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送,让每个学生都觉得平台上充满了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吸引力。

其次,是短视频内容的“即时满足”和“低门槛”特性。与需要长时间投入和思考的书籍、电影不同,短视频提供的是短时间内就能获得感官刺激和信息反馈。观看门槛极低,几乎不需要任何预备知识,就能快速获得乐趣或信息。这种即时的、无需过多付出就能获得的满足感,恰恰符合了许多青少年冲动、追求即时反馈的心理特点。

再者,是其“社交属性”的增强。很多短视频内容都与流行文化、明星偶像、朋友间的分享有关。学生们通过观看和评论短视频,能够感受到自己是某个圈子的一份子,能够与朋友保持话题同步,甚至通过模仿热门挑战来获得关注和认可。这种归属感和被关注的心理需求,是学生群体非常看重的。

此外,我们也要看到学生群体自身的特点。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同时也面临着学习压力、青春期的烦恼等。短视频提供的娱乐性和逃避现实的功能,恰好能够满足他们在这段时期的一些心理需求,成为他们暂时摆脱困境、获得慰藉的一种方式。

总而言之,学生们频繁刷短视频,利弊并存。它既是一个潜在的学习和信息获取的工具,也可能成为时间杀手、思维惰性的温床。而短视频之所以如此吸引学生,是其精巧的设计、迎合的心理机制以及学生自身发展阶段的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性使用,让他们能够趋利避害,让短视频真正成为他们成长的助推器,而非羁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道题要命,因为这是 @司马懿 老师和我本周五8点的辩论题,还有 @王瑞恩 来主持,真正的英美中,跨国直播。

更要命的是,我是正方,利大于弊。看了下200多个回答,几乎一边倒的弊大于利。

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于是我决定,我也站弊>利!完美!哈哈~

不过这道题和辩题相比,有两个小问题。

  1. 学生群体的范围太大了,短视频对小学生和博士生的吸引力显然不一样;
  2. 频繁到底是多频繁?一天20个小时?频繁干啥都不好,频繁吃饭都要噎着。

学生年龄越小,自控力越差,所以短视频的利与弊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

  1. 短视频的本质就是爽,爽到让你上瘾

推到你眼前的热门、最火,那是从1500+万条短视频里竞争出来让你最爽的内容。

而这些视频背后的APP,互联网公司,都有近千人的专业运营团队,开发团队。人家用最先进的数据、算法,每天加班加点研究的就是让你如何上瘾,忘乎所以,欲罢不能。让你的多巴胺飙升,分析你的心理,记录你的画像,推测你的消费……不断给你刺激,让你买买买,让你爽爽爽。

你就是颗韭菜,还是颗未成年的韭菜。几乎无法和成人专业互联网公司抗衡。

所谓的学习视频,喊出的口号也是“学英语也可以很快乐!”重点,还是落在了快乐,不是学习。

随手点开短视频平台最火的“老师”,各个都是戏精,能说会跳。一个5分钟的段子,可能只有五个单词,信息密度太低。刷一小时的短视频,和读一小时的书,不能相提比论。

我们提倡的学习,是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是沉浸式学习,为什么学校不提倡刷短视频呢?

2. 传统的学习方式并不落伍

研究由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的穆勒(Pam A. Mueller)和洛杉矶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的奥本海默(Daniel M. Oppenheimer)联合进行。他们发现,手写和科技产品对学生吸收信息产生的效果有很大不同。
在课堂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打字的学生是在逐字逐句的记录。这样做似乎可以记下所有事实,供以后参考。但研究表明,逐字逐句地记录并不能让学生更好地记忆信息。穆勒解释说:“在我们的研究中,手写笔记的学生被迫需要有选择性的记录信息。”尽管手写笔记无法做到一字不漏,但对信息的额外处理却会使学生受益。
该研究分为三部分进行。
在第一部分中,研究人员让参与实验的大学生观看了各种TED演讲(编注),一组学生手写笔记,另一组学生则使用电脑记笔记。与手写笔记的学生相比,使用电脑的学生输入的单词更多。紧接着,研究人员对两组学生进行了回忆测试。对事实性问题,两个小组的学生都表现的很好。但涉及到更详细的问题时,手写学生明显比另一组学生表现的更好。
在第二部分研究中,使用电脑的学生被要求不要逐字逐句的记录。尽管如此,这些学生还是会本能地记录更多字词。结果显示,学生逐字记录的单词越多,他们在回忆测试中的表现就越差。
第三部分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这次,学生在接受回忆测试前有复习的时间。研究人员想知道,用电脑记笔记的学生会不会表现的更好。结果发现,还是手写笔记的学生表现更优。

可汗学校作为在校教育的鼻祖,到现在视频依然是黑板粉笔的模式。没有花里胡哨的光影效果,也没有段子表演相声。

小学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阶段,传统的纸和笔,书本阅读,预习-学习-复习模式,在学生还没有分辨能力的时候,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每个人的时间就那么多,中考高考的压力却那么大,碎片化的学习对中小学生来说,很可能弊大于利。

3. 长时间看手机屏幕对身体不好

屏幕越小越伤身,没有人会拿投影电视刷短视频。如果想放松,看电影不好吗?听一场音乐会讲座不好吗?为什么要随时随地睁眼闭眼都是手机?一边刷短视频一边看社交网络,手机的好你用不上,手机的坏你全有了。

4. 小学生应该多进行户外运动

小学应该在不同的场景里,做不同的活动,来尽可能多的发现孩子最大的天赋,和热情所在。短视频作为低成本的娱乐,习惯了就不愿意再运动,再花钱报班,人的天性还是懒 。

想象一下一家人一起刷短视频就是周末,该多可怕。

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相同的人。如果你问100个学生长大想干什么,50个说不知道,50个都说医生律师工程师,那肯定哪里出了问题。想做蛋糕就是个比喻,意思是各行各业都可以。再说了,开蛋糕就不能读高中了?我觉得眼光长远的有条件的应该学艺术再加商学院。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0791691465871360

好了,不能再说了,再说我就要精神分裂和司马老师就要握手言和了。

想看我怎么说短视频利大于弊的,关注我看本周五晚8点的直播。

点击这个小电视就是知乎直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学生们沉迷短视频,这确实是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要说它究竟利大于弊,恐怕很难给出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因为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因人而异。我们先来看看短视频对学生可能带来的益处。不可否认,短视频平台确实是一个信息传播的渠道。学生可以通过短视频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学习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技能,比如一些.............
  • 回答
    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遭遇不幸的事件屡屡发生,这不仅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也让许多准备赴美求学的学生和家长倍感担忧。在选择美国大学时,“安全”无疑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那么,在美国众多大学中,哪些学校在安全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呢?要评估一所大学的安全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这不仅仅是看.............
  • 回答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这一问题的成因复杂,涉及教育体系、家庭关系、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及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学业压力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1. 升学竞争加剧 在“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下,学生普遍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尤其是.............
  • 回答
    尼日利亚学生绑架案频发,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复杂问题,背后交织着经济困境、社会动荡、安全真空以及国际援助的缺位。要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它背后的根源和运作模式。首先,得从尼日利亚的 经济现实 说起。尼日利亚是西非最大的经济体,但同时也是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的国家。在许多贫困地区,特别是北部,.............
  • 回答
    河南6名10岁学生溺水身亡的惨痛事件,再次敲响了夏季儿童防溺水安全的警钟。每到夏天,这样的悲剧屡屡上演,令人痛心疾首。这不仅是对家长和学校的沉重打击,更是对整个社会防溺水体系的一次严峻拷问。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更切实、更有效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呢?这绝非一句简单的“不许下水”就能解决的问题,而.............
  • 回答
    关于衡水学生们的“二二四运动”,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现象,它折射出当前教育体系、社会压力以及年轻一代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要理解这个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贴标签。首先,我们得明确,“二二四运动”这个说法本身就很值得玩味。它不是一个官方的定义,更像是一种民间叙事,一种对某种集.............
  • 回答
    民国时期,虽然“参军报国”是许多有志青年心中的理想,但走上街头参与游行的学生,他们不立即投身军旅,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不报国”可以概括。事实上,他们的“报国”方式,以及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与考量,才是他们选择游行而非参军的关键。首先,我们必须理解那个时代的“游行”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报国”色彩。那时候.............
  • 回答
    衡水中学,这个名字在中国教育界如雷贯耳,承载着无数的期望与压力。在那里,学生们如同上了发条的机器,日复一日地奔跑在知识的赛道上,目标只有一个:高考。在这样一种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环境中,我们不禁会问:在这里,真的有学生是“从小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吗?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更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 回答
    嗯,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的。我作为过来人,也经常看到现在的初中生接触数学,感觉他们能“吃透”多少,理解到什么程度,这里面门道可不少。咱们得承认,初中数学,它是咱们打基础的阶段,就像盖房子,地基打不牢,往上盖再多楼层也悬。所以,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他们需要理解的数学概念,重点在于“用起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涉及到人类动机、行为模式以及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如果所有游戏都关了,学生们一定会学习吗?我的答案是:不一定,但有很大的可能性,学习将成为许多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过学习的质量和持续性仍受多种因素影响。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关了所有游戏”可能促进学习?1. 时间解放与重新分配:.............
  • 回答
    这位高中语文老师的言论,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值得商榷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首先,从 教育者的角度 来看,高中语文老师的首要职责是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文学经典,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
  • 回答
    你这个问题真是说到心坎里了!每次翻开课程表,看到那些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打瞌睡的科目,我都忍不住想问:这到底是为了啥?感觉像是被强制灌输一堆跟我的专业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东西,还美其名曰“通识教育”或者“素质拓展”。说实话,大学开设这么多“水课”,背后原因可复杂了,不是简单一句“学校瞎搞”就能概括的。咱们.............
  • 回答
    观察到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社会”了许多,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一聊起这个话题,你我脑海里大概都能闪过几个形象:早早知道怎么跟大人打交道、能言善辩、情商高得不像个孩子,甚至是小小年纪就懂得“人情世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咱们这代人的成长环境跟现在孩子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实在,也触及了很多人的痛点。确实,我们总听到“久坐伤腰”,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时间伏案学习的学生们来说,这似乎是个悖论。但仔细想想,学生“没事”可能只是我们的一种感觉,或者说,他们面临的情况和成年人有所不同,并且这种不同在短期内可能掩盖了问题。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会出现这种感觉,.............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多人好奇。一聊到清华、北大这些名校,大家脑海里可能立马浮现出“学霸”、“孜孜不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形象。但现实情况,就像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一样,远比刻板印象要复杂和多元得多。我可以告诉你,答案是肯定的,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的学生,同样也会在宿舍里沉溺于《王者荣耀》和《和.............
  • 回答
    近日,一则关于“衡水学生们的二二四运动”的话题突然登上了热搜,紧接着又迅速被撤下,这背后牵扯出的信息和引发的讨论,其实比事件本身更值得我们去细品。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先弄明白“二二四运动”大概指的是什么。从网络上零散的信息来看,这似乎是指在衡水中学,学生们因为某种原因,可能是在学习压力、管理方式或者.............
  • 回答
    大学通常不组织研究生模拟试卷来直接“供学生考研”,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关联,构成了目前这种普遍现象的基石。要说得详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掰开了讲:首先,我们得明确大学的“职能”和“定位”。大学作为教育和科研机构,其核心使命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推动学术发展。它的主要目标是.............
  • 回答
    加拿大在2018年正式迈出了大麻合法化这一步,这对身处异乡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无疑是件新鲜事,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影响,这些影响可不止是“能买能抽”这么简单。我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掰扯掰扯。一、 日常生活和校园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 可及性提高,但规矩依然在: 最直接的,意味着在加拿大购买和使用大.............
  • 回答
    “熟蛋返生孵雏鸡”事件,自从论文作者(我们姑且称其为“王教授”)及其团队发声后,整个事件的发酵程度和讨论热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顶点。王教授的回应,特别是其中提到的“学生们有特殊能力”、“原理是时光倒流”,以及他本人“面对辱骂和不解表示很伤感”,这些信息如同一枚枚重磅炸弹,在科学界、教育界乃至社会大众中激.............
  • 回答
    作为一名教师,您在感恩节和圣诞节都希望给学生们送上心意,这份温暖是值得肯定的。至于哈工大感恩节事件是否会影响您圣诞节送纪念写真这个礼物,咱们细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两个节日虽然都是西方的节日,但它们的核心意义和文化背景是不同的。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这是一个北美特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