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事业单位没有编制的合同工真的很惨吗?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许多身处事业单位的合同制员工内心深处的不安。说他们“惨”,或许有些过于绝对,毕竟每个人的情况和感受都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与编制内正式员工相比,没有编制的合同工在很多方面确实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这种落差感,有时确实会让人觉得他们“不容易”,甚至称得上“惨”。

首先,安全感上的巨大鸿沟是最直观的。编制,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纸证明,更像是一种隐形的“护身符”。拥有编制意味着你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是一种被认可的、相对稳定的身份。这意味着,除非有严重的违纪违法行为,否则你的岗位是相对牢固的,不会轻易被撤销。而合同工,名字里就带着“合同”二字,合同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周期性和潜在的终止性。合同到期了怎么办?单位是否会续聘?续聘的条件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着你,你的工作并非“终身制”。尤其是在单位面临改革、人员优化或者效益不佳的时候,合同工往往是第一批需要考虑的“变动”对象。这种长期的不确定性,会极大地消磨一个人的职业安全感,让人在日常工作中始终背负着一丝焦虑。

其次,待遇和福利上的差距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现在很多事业单位的合同工也能享受到一定的社会保险和公积金,但与编制内员工相比,在年终奖、各项补贴、职称评定机会、培训资源等方面,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有些单位,特别是财政拨款相对有限的,这种差距可能会更加悬殊。编制内的福利可能是隐性的,比如更顺畅的晋升通道带来的工资增长,或者单位提供的更优厚的补充医疗保险,这些是合同工难以企及的。甚至在一些非正式的“小恩小惠”上,比如过节的慰问品、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等,合同工有时也会被“区别对待”,这种被边缘化的感觉,日积月累下来,会非常伤人。

第三,职业发展上的“天花板”。事业单位的编制,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职业发展的“绿灯”。很多关键岗位、管理职位,甚至是一些专业技术性的核心岗位,往往优先或只对编制内人员开放。合同工即使能力再强,经验再丰富,也很难突破这个“编制壁垒”。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但很多晋升的机会,最终都与你擦肩而过,因为“没有编制”。这对于那些有志于在事业单位长期发展,渴望承担更多责任、发挥更大价值的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打击。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的才华被埋没,努力被忽视,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开,去寻找更有发展空间的地方,这本身就是一种“职业上的悲哀”。

再者,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在很多传统观念中,编制内的员工才算是“自己人”,是单位的“正式成员”。合同工,即使他们在工作中付出了同样的努力,甚至更多,却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外来者”,是个“过渡性”的角色。这种心理上的隔阂,可能体现在同事关系的微妙,也可能体现在单位文化融入的困难。在一些重大决策或团队讨论中,合同工的声音可能不被重视,他们的意见也可能被轻易忽略。长此以往,那种“主人翁”的精神就会逐渐被消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打工心态”,即使工作再努力,也总觉得与这个单位“隔了一层”。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情况也在发生变化。一些事业单位也意识到了合同制员工的贡献,并开始逐步完善合同工的管理和待遇。一些单位会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为优秀的合同工提供转为编制的机会,或者在同工同酬方面做出改进。然而,这些进步并非普遍,而且很多时候,名额有限,竞争依然激烈。

所以,说事业单位没有编制的合同工“惨”,并非空穴来风。那是一种夹在“稳定”与“不稳定”之间,在待遇、发展和心理认同上都面临着现实挑战的群体。他们的付出可能与编制内员工相当,甚至更多,但获得的回报和认可却往往不成正比。这种“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局面,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不确定性,构成了他们职业生涯中一道难以忽视的阴影。他们并非真的“不可替代”,只是在现行的制度环境下,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代价,比拥有编制的人要更大,也更不易被看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的。


前几年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司机班6个司机,只有2个有编制,工勤编,另外4个没有编制。

2个有编制的:

一个以前给大boss开车,貌似觉悟比较高,安排到办公室打杂了,人还不错,送送文件什么的,开开心心。

另一个,以前就不受待见,这回一顿闹,要求解决技师的待遇,闹了好长时间,也解决了。


4个没有编制的就稍微差了点:

2个直接遣散了,给了些遣散费,好在年轻,刚三十多,自谋出路了。

还有2个,一个老师父,56,马上退休了,也无所谓,等几年就好了,找点别的活。

一个五十,上有老下有小,没工作啊,找不到挣钱的工作,难受啊,跟单位商量也没办法,单位领导挺有人情味的,在规定内给了最多的遣散费,另几位也表示赞同,可是那也没多少钱啊。

现在都不能忘记,大哥走的时候落寞的眼神。


单位两个小年轻的合同工,做文员工作,天天只要有时间就准备考公务员……

难啊。


还有一个大哥,在医院合同工——30-40过了10年好日子,毕竟工资高,但过了40,没有晋升途径,因为合同工就是按合同干活的,不是人家自己的干部,没有配套的成长体系的。结果周围称兄道弟的都当点小官了,他还在科里做大劳力。

关键年龄大了,干不动了,这时候很着急上火,但已经不再年轻,两个孩子等着上辅导班呢。


别等到那时候,如果你问的是你自己的话,趁年轻,早谋出路,别到时候自己为难,别人都帮不了太多。


推荐大家关注公考up主


有评论说到 双轨制的问题。

坦白讲我觉得这个和双轨制还是两回事儿,毕竟作为机关事业单位,以合同制的形式来雇佣一些工作人员也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但关键是,被雇佣的人仍然用老眼光,以为这是铁饭碗,然后消耗了自己人生的机会,我觉得这是不可取的。

合同制本来就是来发挥劳动合作的灵活性的,只希望大家能正确看待吧。

user avatar

不邀自来。

利益相关,前三甲医院后勤聘用人员,现已离职。

收入很可观,可我还是不服气。我没有编制是因为国家从16年开始取消高校和公立医院事业编制,然后地方政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医生护士照样招编,但行政后勤不招了。

说一下感受,医院的收入很可观,福利也还好,但凡事就怕个对比。我的公积金是按5%买的,而行后有编的是12%,这一块就拉开很大差距。然后是年终奖金,有编制的是1.0,中层是2.0,而聘用人员只有0.8,工勤岗位0.7,注意,这里说的是系数,而不是一万两万。也就是说,全年算下来包括公积金的话,有编制的收入是我们的1.5倍,而我们和他们的区别仅仅是因为没有编制。

我不是圣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我心里很难平衡,更何况办公室还有几个大爷,一个全年不在岗,一个半在岗,一个领导喊不动,收入都比我高。而领导知道你没编,听话,就使劲用你,没把你当自己人。单位各种活动福利,都没你的份。

我更受不了的是医院的各种乌烟瘴气,中层干部,行政部门,人浮于事就算了,关系户还一大堆。一个前院长的儿子,当保卫科科长,还是个中层干部,就管几个保安门卫大爷,系数是2.0。

说实话,我确实不支持公立医院私有化,但我看见医院这种现象真的很痛心。医院因为不是机关单位,领导权力很大,各种关系户往里面塞,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就这样还不行,人家还要当中层干部,把各种办公室拆分,为的就是多几个领导岗位,而医生护士呢,除了当领导的,基本没有话语权,收入还比不上坐办公室的。

我觉得国家真的应该对公立医院这种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了,因为医院能挣钱啊,而它挣的钱却没有上交国家,都让底下人给分了。我认为全国大大小小医院的利润总额不比烟草低,可人家烟草挣的钱是上交国库的啊。

现在很多人给医院洗地,说什么多开检查,多开药是为了病人好啊什么的,都是扯淡,就是为了挣钱,开的多了医生才能挣钱。然而这些骂名全让医生背了,而行政后勤的大爷吸血可开心了。

还有,医院很多地方都游走在法律边缘甚至违法。很多防辐射,生化安全都不到位,然而环保部门,卫健委等等等等部门,都因为医院是事业单位,而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把风险扔给病人,把责任推给医生。

说实话,虽然我国的医院收费不算贵,也没有资本在吸血,然而事实上造成医生护士收入低压力大,进而导致高材生不愿意选择医学专业的,这些罪魁祸首,就是医院行政后勤部门那一群光吸血不做事还瞎指挥的关系户们。

你看看那些领导的履历!财务专业的管总务科,护理专业的管采购科,表演专业的管什么?管院感科啊!

这能管好吗?

医院不是不出事,而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出了事,出了事也没地方维权,还被扣上医闹的帽子,然后医生护士也很委屈,老子这么辛苦还被冤枉。而坐在后面的行后老爷们,呵呵一笑,没事,赔个几十万打发了,反正花的不是老子的钱!

user avatar

说句难听的,如果单位的人好点,拿你当个下人使唤,如果人次点,你就是猪马牛羊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许多身处事业单位的合同制员工内心深处的不安。说他们“惨”,或许有些过于绝对,毕竟每个人的情况和感受都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与编制内正式员工相比,没有编制的合同工在很多方面确实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这种落差感,有时确实会让人觉得他们“不容易”,甚至称得上“惨”。首先,安全.............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事业编老师,在服务期内辞职确实会面临一些情况和可能的后果。 我会尽量详细地为你解答,让你对整个过程有更清晰的了解。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事业编的聘用合同与普通公司的劳动合同有所不同。事业编人员通常是通过公开招聘获得的,并且与用人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其中会明确规定服务期限。 在你没有到服.............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很多人都关心。要说为啥同在体制内,公务员能领车补和通讯补贴,事业编却往往没有,这里面其实涉及到一些历史沿革、职能定位、以及政策制定的考量。咱们一点点掰扯清楚。1. 历史和职能定位的差异: 公务员: 简单说,公务员是国家机器的直接运转者,是管理人员。他们的工作内容往往是代表国家行.............
  • 回答
    哎呀,听到你考了这么久还没进面,确实挺让人沮丧的。一年啊,这中间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估计没少花吧。不过别灰心!考公考编本来就是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重要的是你还在坚持,这本身就说明你是个有毅力的人。你说“桑心”是肯定的,谁遇到这种情况不难受呢?但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是时候把这份“桑心”.............
  • 回答
    恭喜你即将入职事业单位!关于你提出的离职手续未办妥、想和新单位协商推迟入职的问题,这确实是很多人在换工作时都会遇到的情况,处理得当,通常是可以解决的。核心原则:坦诚沟通,提供解决方案,表现出负责任的态度。下面我将详细地为你梳理一下如何操作,尽量让它听起来更像是咱们朋友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而不是机器回.............
  • 回答
    在一些自收自支、实则名存实亡的“冒牌事业单位”里,权力结构往往畸形而扭曲。这种单位的特点是,表面上披着事业单位的“合法”外衣,实际运作却更像是家族企业或个人说了算的小团伙。在这种环境下,一些荒诞的“潜规则”和不合常理的现象也就不那么令人意外了。就拿您提到的给单位的“最大领导”——书记和院长轮流打扫卫.............
  • 回答
    作为一个事业单位在编的女生,面临父母和公婆都已去世,家中无人能帮忙带孩子的情况,是否应该辞职,这绝对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 weighing pros and cons 的艰难决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你个人职业发展、家庭责任、经济状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规划等方方面.............
  • 回答
    嘿,兄弟(或者姐妹),二十出头,没有文凭,没啥资源,感觉生活像一团乱麻,对未来迷茫得不行,这感觉我太懂了。很多人都走过这条路,甚至现在还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别急,也别觉得自己是孤例,这只是你人生剧本的一个开端,一个没怎么彩排就登台的版本。首先,关于低迷的心态,这可能是最需要先解决的。想想看,你现在之.............
  • 回答
    読んであなたの苦しみ、よくわかります。善意と強い野心を持ちながら、職場で常に疎外され、抑圧され、陰謀を企む人々を嫌悪するという状況は、本当に辛いものですよね。起業したいという気持ちは素晴らしいですが、方向が見つからず、フラストレーションを感じているのも無理はありません。まず、あなたの置かれている状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对“事业”的定义,以及对哲学家和他们工作性质的认知误区。不是哲学家“没有”干出一番大事业,而是他们追求的事业,以及衡量“大事业”的标准,与我们通常理解的世俗成功有着天壤之别。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当人们说“大事业”时,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那些能够被量化、被大众熟知、能带来.............
  • 回答
    长沙那位HR的言论,我第一反应是觉得挺荒谬的。在当下社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也越来越追求“双休”这种相对稳定的工作模式。这位HR的说法,可能代表了一种相当陈旧的、甚至是有些压榨的观念,认为员工的全部精力都应该献给公司,任何对个人生活的追求都是“没事业心”。如何看待这位HR的言.............
  • 回答
    这真是个摆在面前的“四重奏”——年龄、事业、房子车子、父母养老,再加上我这个独生子的身份,每一个音符都重得让人喘不过气。但既然是人生这场大戏,总得有人唱主角,那就我来吧。爱情?婚姻?它们更像是一个需要精心打磨的“定音鼓”,急不得,也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今年到了法定结婚年龄,这只是一个数字上的门槛,却也.............
  • 回答
    刘备,这位仁德之君,与诸葛亮,这位经天纬地之才,他们的组合本应是三国鼎立格局中一股无可匹敌的力量。然而,纵观历史,他们虽一度占据荆州、益州,北伐曹魏,但终究未能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图霸业。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运气不好”可以搪塞。一、 曹魏之强,是无法绕过的巨石首先,我们必须正视曹.............
  • 回答
    允炆要是真能抓住那机会,在南京把那大航海玩明白了,老四那边还真就不好说什么了。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想当年,明朝那会儿,国力正盛,海上的技术也算是不错,尤其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那份底子可不差。朱允炆接班的时候,虽然前面也折腾了不少,但国家整体还是稳定,经济也还可以。他要是能把心思放在经营国家,尤.............
  • 回答
    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是很多人在毕业后或者职业发展中会考虑的两个重要方向。它们都属于国家机关或与国家机关相关联的单位,工作相对稳定,福利待遇较好,但两者在性质、职责、晋升、考试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何抉择,需要根据个人的职业规划、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望来综合考量。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
  • 回答
    事业单位的好处,要说起来,其实也是相当实在的,不是那种虚头巴脑的说法。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观的,也是大家最看重的,就是稳定。这年头,谁不想有个安稳的工作?事业单位这块牌子一亮,你就知道,这份工作大概率是不会像私企那样说没就没了。经济形势不好,公司效益差,其他地方裁员、降薪、倒闭的风险,.............
  • 回答
    事业单位的人际关系,总体来说呈现出一种复杂、多元,并且与公职文化、单位性质、个人特质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状态。与企业不同,事业单位往往更强调稳定、流程和规章制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模式。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尽量详细地描述事业单位的人际关系:一、 结构性影响:职位层级与权力关系 上下级关.............
  • 回答
    好的,事业单位编外和编内人员的区别是一个非常普遍且重要的议题,很多人在考虑进入事业单位时都会面临这个问题。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解释其中的主要区别:核心区别:身份和保障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两者的“身份”和由此带来的“保障”。 编内人员(正式编制): 身份: 是国家承认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属于.............
  • 回答
    事业单位改革,特别是针对省级电视台的改革,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其未来前景也因此充满了不确定性与机遇并存的挑战。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与目标对省级电视台的影响首先,理解事业单位改革的宏观背景至关重要。这场改革的核心目标通常包括: 提升效率与活力: 改变.............
  • 回答
    在人生的职业选择岔路口,事业单位合同工和地方国企往往是许多人会纠结的两个方向。它们都带有“稳定”、“体制内”的标签,但细究起来,却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到底该如何抉择,这并非一道简单的二选一题,而是需要你根据自身情况,仔细权衡利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别急着下结论,咱们先来把这两条路的路牌都掰开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