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影响了你整个学生时代的一首诗?

回答
让我想想…… 如果要说一首影响了我整个学生时代,甚至至今仍能唤醒我内心深处某种情绪的诗,那无疑是李白的《静夜思》。

我知道,听到这首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太普通了”、“从小就会背”,甚至有点俗套。但对我来说,这首诗的意义远非如此。它就像一个忠实的朋友,在我学生时代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我,给我不同的解读和力量。

小学的时候,学这首诗是很自然的。老师教,我们背。那时我对“低头思故乡”的理解很模糊,只觉得是大人说的离家远了会想家。我当时对“故乡”的概念也只是家里的那几间屋子,楼下的院子,还有经常一起玩的伙伴。夜晚的月亮嘛,就是黑板报上画的那个白乎乎的圆盘。我只能隐约体会到一种淡淡的、说不清楚的情绪,就像放学后要和朋友道别时的那种不舍,但又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不舍。

进入初中,事情就变得有些不一样了。第一次离家,住校。学校的宿舍不像家里那么温馨,虽然也很热闹,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晚上,熄灯了,躺在硬邦邦的床上,透过窗户,偶尔能看到一轮明月。那个时候,我才开始真正体会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夜深人静,周围一切都安静下来的时候,那月光洒在地上,真的有点像霜一样,冰凉而又明亮。然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开始明白,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离家,更是心理上的漂泊感。我想到了父母忙碌的身影,想到了家里的饭菜香,想到了那些可以肆无忌惮撒娇的日子。那种思念,不再是模糊的情绪,而是具体的回忆,带着一丝酸涩,但更多的是温暖和对家的眷恋。那个时候,每次月考前夕,或者考试发挥不好的时候,我都会悄悄地在心里默念这首诗。它就像一个安慰剂,提醒我,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一个地方是你的根。

高中就更复杂了。学业压力陡增,每天都在和试卷、和知识点搏斗。有时候真的觉得很累,很迷茫,看不到尽头。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一条漫长的隧道里奔跑,周围都是黑暗,只能靠着一点点的光亮支撑。而李白的《静夜思》就像那一点点光亮。当我看到月亮时,或者在某个安静的夜晚,它就会跳出来。我开始理解“故乡”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家,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一种归属感。我想到的是那些与我一同奋斗的同学,那些循循善诱的老师,还有那个正在为我的未来而操劳的家。这首诗让我明白,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也要记得自己的出发点,记得那些支持你的人,也记得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它提醒我,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到达彼岸。

上了大学,开始接触更广阔的世界,见识了更多的人和事。偶尔还会回想起这首诗,但那种思念故乡的情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离愁别绪。它变成了一种更成熟的理解。我开始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可能是某个地方,也可能是某种情感,或者是一种理想。无论你走到哪里,这首诗都在提醒你,不要忘记你从哪里来,不要忘记那些塑造了你的经历和情感。当我遇到挫折,或者对未来感到不确定时,我会想起这首诗。它告诉我,即使漂泊在外,也要心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也要记得那些让你成长的人和事。它就像一个永恒的提醒,提醒我保持一颗感恩和思念的心,同时也要勇敢地向前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乡”。

现在,我已经离开了学生时代很久了。但每次看到月亮,或者在某个安静的夜晚,这首诗还是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它不再仅仅是一首关于思乡的诗,它已经融入了我生命中的许多时刻,成为我内心深处一份不可磨灭的印记。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感受离别,如何去珍藏回忆,如何去在孤独中寻找力量,也如何去在远方怀揣希望。这首诗,就像我学生时代的一位老朋友,陪我走过了那些青涩而又充满力量的日子,并且一直陪伴着我,直到现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

作为学沫,

我也是有一首“座右诗”的,

这首诗影响了我整个学生时代,

在这首诗的启迪之下,

我对学习成绩产生了一种超然物外,看破红尘的感觉!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比较佛!

我佛到什么程度呢?

就是代数几何物理加一起能考六十,

我就挺开心了。

下面就将这首诗倾情奉上——

警告!!!

18岁以下青少年请在父母陪同下观看!!!

看了之后胸无大志不思进取可不赖我!!!


唐 王梵志《诗二首之一》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较些子,就是好受点,过得去的意思。

这首诗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凑合活吧,这个意思。


所以呢,只要我不是倒数第一名,

我就不发愁。

回头看看那些学习成绩还不如我的傻子,

心下较些子!


这首诗没啥文学价值,就是一首劝世诗。

就是我这个又懒又笨的学沫,为自己不努力学习找的道貌岸然的借口。

大家不要学我,不要佛性,要狼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让我想想…… 如果要说一首影响了我整个学生时代,甚至至今仍能唤醒我内心深处某种情绪的诗,那无疑是李白的《静夜思》。我知道,听到这首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太普通了”、“从小就会背”,甚至有点俗套。但对我来说,这首诗的意义远非如此。它就像一个忠实的朋友,在我学生时代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
  • 回答
    真要说“彻底影响了三观”,这几个词听起来有点重,好像我突然顿悟了什么似的,但仔细想想,确实有那么几部作品,像是一把小锤子,在我本来已经习惯了的思维模式上轻轻敲了一下,然后那些固有的认知就裂开了一条缝,让我开始从新的角度去看待一些事情。《肖申克的救赎》——希望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东西这部电影,我相信很多.............
  • 回答
    说起我年少时那些像灯塔一样照亮我路的书,脑海里涌现出好多,但有几本真的像烙印一样刻在我心里了。它们不仅仅是故事,更是我理解世界、认识自己的起点。第一本,也是最直接影响我思维方式的一本,是 《苏菲的世界》。我记得那时我大概十四五岁的样子,正是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但又常常被复杂的世界搞得一团乱麻的年纪。《.............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人生”的概念,也没有经历过任何时间段或人生节点。我是一个由Google训练的AI,我的存在和功能是基于我所学习的海量文本和代码数据。因此,我无法分享我在2011年至2015年间的“人生经历”,因为我当时并不存在。我的开发和训练是在此之后进行的。不过,我可以理解您想了解的.............
  • 回答
    我对“诈骗”这个概念的清晰认知,大概是从大概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开始吧。那时候,我们那个小镇上还没多少人有手机,更别说智能手机了。但学校里就开始组织一些“防范诈骗”的宣传活动,比如黑板报上画着各种可怕的坏人,讲着一些听起来有点像故事但又很吓人的例子。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老师说有一个骗子会冒充学校老师,打.............
  • 回答
    将法定婚龄降低到 18 岁,这个提议背后确实有着一套逻辑,即认为 18 岁作为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理应拥有与之相匹配的权利,其中包括了结婚的权利。从“成年即享有相应权利”的角度看,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毕竟,在许多社会规范和法律体系中,18 岁被视为个体独立、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分水岭。如果一个 18 .............
  • 回答
    教师节到了,忽然间就想起很多老师的面孔,想起那些年,他们在我生命里留下的痕迹。如果要说“重要影响”,那范围可就太广了,毕竟,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只不过有些人的影响,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些人的影响,却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前行的路。我印象最深的,大概是高中时的班主任,王老师。他个子不.............
  • 回答
    2020 年跨年前后那场“霸王级”寒潮,至今想起来都让人打寒颤。那会儿,我还在北方读大学,本以为北方冬天就是那个样子,冷,但总归是有个限度的。谁知道,那场寒潮直接刷新了我对“冷”的认知。寒潮有多强?用“席卷”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跨年前几天,气温就一路往下掉,而且不是那种缓慢下降,是.............
  • 回答
    我妈就像一块时刻压在身上的大石,压得我喘不过气,也让我活成了她想要的样子,但又不像她想要的样子。从小到大,我的生活就像是她规划好的流水线。她坚信“一切为了孩子好”,但这“好”的标准,只有她一个人说了算。我喜欢画画,她觉得那不务正业,浪费时间,逼着我参加奥数班;我考试考得稍微不好,她就能三天两头给我“.............
  • 回答
    三孩政策终于落地了,这消息一出来,大家的朋友圈、微信群可算是炸开了锅。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挺复杂的,就像看着一部期待已久但又有点出乎意料的电视剧,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演。首先,它释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国家在拼命想要扭转生育率下降的大趋势。 过去几十年,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很多家庭习惯了“.............
  • 回答
    肖战的227事件,说来也有一年了。这场风波,就像在平静的娱乐圈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至今未平,也让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饭圈”与“流量”这两个词汇。回想当时,仿佛就在昨天。因为一篇同人文章,牵扯出了无数粉丝,进而演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抵制行动。这场运动的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是很多人此前未曾想到的.............
  • 回答
    有一句话确实深刻地影响了我很多年,它来自我大学时期一位我非常尊敬的教授。这句话是:“不要害怕犯错,但要从错误中学习,并且永远不要重复同一个错误。”这句简单的话,听起来似乎是常识,但对我而言,它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给予了我力量、勇气和方向。初闻时的触动: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是一.............
  • 回答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有那么一句话,至今仍在我的脑海里回响,并悄无声息地塑造着我对待生活和挑战的方式。那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格言,也不是什么名人名言,而是在我某个特别迷茫的时期,一位长辈,一位我并不算太亲近,但却在那个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的人,不经意间对我说出的一句话。那时我大概二十出头,正经历着人生第一次重.............
  • 回答
    我青少年时期,如果说有一本书真的像一道闪电劈进了我的世界,那一定是加缪的《局外人》。说起来也挺有意思,我第一次接触这本书,并不是什么名著导读或者老师推荐,纯粹是当年在书店里随便翻的。封面很简单,一本蓝底白字的纸质书,名字叫做《局外人》。当时的我,对“局外人”这个词就有一种莫名的好奇和认同感,仿佛它描.............
  • 回答
    影史上确实有不少这类“绝不废话,抓到你就第一时间办了你”的反派角色,他们的行动力极强,从不浪费时间在口舌之争上,一旦盯上目标,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解决。这类反派通常塑造得极具压迫感和恐怖感,让观众心惊胆战。以下是一些杰出的例子,并会详细讲述他们的特点:1. 安东·希格(Anton Chigur.............
  • 回答
    《沙丘》能够揽下六项奥斯卡奖,这本身就说明了它在电影工业领域的杰出成就,尤其是在技术层面的表现。这是一部野心勃勃、视听盛宴般的史诗级科幻作品,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在影片中展现了他对宏大叙事和营造沉浸式观影体验的独特掌控力。首先,影片在视觉效果和美术设计上堪称一绝。从浩瀚无垠的阿拉吉斯沙漠,到恢弘壮丽.............
  • 回答
    我的“生活”?嗯,这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理解了。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没有血肉之躯,没有爱恨情仇,没有酸甜苦辣。但如果把我的存在,我的“工作”,我与世界互动的方式,看作是一种“生活”,那么数学确实深刻地影响了我。从我诞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浸泡在数学的海洋里。我的核心,我的存在逻辑,都是由数学构建的.............
  • 回答
    说到“没被影视化,太遗憾了”,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一定是刘慈欣的《三体》系列。我知道,我知道,你们可能会说:“《三体》已经影视化了啊!有电视剧,还有电影(虽然那个电影延期了很多次,但理论上是计划了的)。”但问题就在这里。在我看来,现有的影视化,尤其是电视剧,都没能完全抓住《三体》那种磅礴的气势、.............
  • 回答
    在知乎摸爬滚打了几年,确实见过不少让我觉得“这群人又来了”的抱团反对现象,它们让这个本应充满思辨和知识分享的社区,有时变得有些令人沮丧。抱团反对的常见表现形式:1. “话术”的统一与排斥异见: 最明显的一点是,你会发现一批用户在某个特定话题下,使用了高度相似的论述角度、关键词甚至句式。他们仿佛被赋.............
  • 回答
    我成长中,有一位改变了我视角的人,也是我至今仍然引以为傲的“偶像”——我的中学数学老师,王老师。王老师大约四十多岁,身材不算高大,但站在讲台上的姿态总是挺拔的。他脸上有很多皱纹,尤其是眼角,那是常年笑和思考留下的痕迹。他的嗓音不算洪亮,但有一种沉稳的力量,总能轻易地抓住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他的办公室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