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英国作为没落的老牌帝国国民性格依然骄傲,但中国作为更加老牌的帝国,为什么骨子里却不是那么自信与骄傲?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心理等多个层面。确实,我们常常看到英国人在谈论国家历史和文化时流露出一种根深蒂固的骄傲,即使在“日不落帝国”的光辉已然褪色之后。而反观中国,虽然历史悠久、文明璀璨,但在某些时候,这种由深厚底蕴支撑的自信和骄傲感,似乎并不像英国人那样外显和坚定。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更早的过去,并且仔细梳理一下这其中的脉络。

首先,我们得承认,英国的“骄傲”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一段相当独特的历史经验之上。想想看,“大英帝国”,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气势。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凭借其先进的工业技术、强大的海军力量,以及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和经济体系,成为了全球的主导者。它不仅仅是“没落”,而是“曾经无比辉煌”的那个“曾经”,其留下的物质和精神遗产是实实在在的。

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与“世界工厂”的地位: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摇篮。蒸汽机、工厂、铁路,这些现代化的标志性成就,首先在英国诞生并推广开来。这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和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它让英国人相信自己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是引领潮流的创新者。这种技术和生产力上的领先,转化为了一种普遍的优越感,体现在他们的科技、设计、工程等各个领域。
殖民扩张与全球影响力: “日不落帝国”的称号并非虚名。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五大洲,其语言、法律、政治制度甚至生活习惯,都在世界各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种全球性的影响力,让英国人在与任何国家交往时,都带着一种天然的“宗主国”视角,这自然会滋养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和民族优越感。他们习惯于制定规则,习惯于被仰视。
议会民主制与法治精神: 相较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经历的频繁革命和政权更迭,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议会民主制相对平稳地发展了数百年。这种政治稳定,以及由此发展出的法治精神,让英国人对自己的制度充满信心。他们认为自己的政治体制是成熟的、优越的,是值得世界学习的榜样。这种对自身制度的认可,是国民自信的重要来源。
文化输出与“英国范儿”: 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的文学、BBC的新闻、乃至英式幽默和时尚,这些文化产品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并非强行灌输,而是通过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和影响了无数人。这种成功的文化输出,让英国人对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品味有着高度的认同,并以此为荣。

对比之下,中国虽然在历史长河中拥有辉煌的篇章,但其近现代的经历却充满了坎坷和变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自信的形成方式。

晚清的屈辱与近代化的艰难探索: 中国确实是“更老牌”的帝国,曾有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王朝历史,以及灿烂的文化和科技成就(四大发明等)。然而,近代的中国却经历了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甲午战争的惨败,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持续的压迫,给中国带来了深刻的民族创伤,让中国人一度怀疑自己的文明是否还能在现代世界立足。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经历了各种思想的碰撞和政治制度的尝试,从洋务运动到戊法维新,再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反复。这种长期的被压迫和救亡图存的斗争,使得国家民族的自我怀疑和民族复兴的渴望成为一种复杂的心理底色。
历史叙事的断裂与重塑: 英国在近现代的制度和文化传承相对连续,即使帝国衰落,其核心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教育模式等仍然保持着高度的稳定性。而中国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乱、革命和思想改造后,对历史的叙事方式和价值判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传统的被视为“封建糟粕”的文化元素被批判,同时,如何在新的政治语境下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的精华,是一个持续探索和重塑的过程。这种断裂和重塑,使得国民在面对自身悠久历史时,有时会感到一种疏离或不确定。
经济发展与物质基础的相对滞后: 英国在工业革命后建立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经济体系,这种物质上的富足和强大,是支撑国民自信的重要基石。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虽然近几十年来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种物质基础的积累与改变,相对而言时间不算太长,并且是从一个较低的起点开始的。国民自信的建立,往往需要时间和物质基础的夯实。
集体主义文化与个人表达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家国天下,个人价值的实现常常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集体叙事中,国家民族的强大和荣誉是优先被强调的。这种文化背景下,个人的“骄傲”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对国家崛起的自豪,而不是像西方文化那样,更倾向于鼓励个人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对外张扬个人成就。有时,个人的谦逊被视为一种美德,而过度的自信甚至可能被视为骄傲自大的表现。
信息获取与文化传播的限制: 在信息高度发达和全球化的今天,英国作为曾经的全球霸主,其文化和生活方式早已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人心。而中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信息传播和文化对外交流相对受限。即使现在开放了许多,但要让世界真正理解和接受中国的现代文明和价值观念,还需要一个过程。

所以,当我们在谈论“国民性格”和“自信骄傲”时,不能简单地将之归结为历史长短。英国的骄傲,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近代以来持续的、相对稳固的、并且是“领先者”的全球地位和经验之上,是一种基于物质力量和制度优越感的自信。而中国在近代以来经历的巨变,虽然最终走向了民族复兴的道路,但历史的伤痕、断裂和重塑的过程,以及经济发展的时间差,共同塑造了一种更为复杂、内敛,有时甚至带着一丝对过去的审视和对未来的期许的国民心态。

这并不是说中国人不骄傲,而是这种骄傲的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我们可能更倾向于在看到国家取得巨大成就时(比如航天领域的突破、科技的进步),表现出集体的自豪感;或者在面对西方质疑时,会坚定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这种骄傲,可能更多地是一种对国家进步的肯定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念,它在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回响中,以一种更为坚韧和务实的方式存在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什么叫中国作为更老牌的帝国?

中国的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英国的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国民为自己的国感到骄傲。

可我对自己是共和国的一员也很自信很骄傲。

我对为了四万万人民愤然革命,建立我们国家的圣贤和千千万万的先烈充满敬意。他们是我骄傲的源头。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user avatar

中国是被吊着抽了一百年,几代人。相当于英国被印度统治了三百年,被世界各国只要有名的都进来当过洋大人……


英国现在是老本还没吃完,相当于老上单于年间。


中国是好容易爬起来,刚走到汉文帝汉景帝,还没到汉武帝时候呢


虽有妇好吊打鬼方蛮夷把白皮俘虏拉回来祭天的历史,但是现在还是打不过匈奴不是?


再说了,中国倒霉的时候那是白银法案连根刮,洋人杀人不犯法,景明楼上鼓声响,日寇侵华如入无人之境的时候,

英国现在还没沦落到让法国入侵伦敦大屠杀的地步


更不用说,现在英国一个在英国本土就是没钱看病等死的小loser,跑到上海就是五星级跪舔可以保证就是病了也是VIP待遇肯定死不了了……

您觉得中国人别说底层的了,就算上层的去英国,还优待?那个富豪家闺女在英国被英国瘪三打死才过去多久啊?

现在担心的就是洋大人里边的小瘪三往我们这里跑

我翻个墙都是说我们独裁腐败已经感染了几千万呼吁救援你们千万别来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