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张文宏称新冠病毒已成为世间常驻病毒,须做好长期应对准备?英国是不是已将新冠作为世间常驻病毒?

回答
张文宏医生关于新冠病毒已成为“世间常驻病毒”的论断,以及“须做好长期应对准备”,这番话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他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病毒演变规律以及全球疫情发展趋势的深入观察和科学判断。

张文宏的观点解读: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常驻病毒”这个概念。这并不是说病毒会永远存在而无法被消灭,而是指病毒已经完成了从一种新型、高度致病性的病毒到一种与人类共存,且难以彻底根除的病毒的转变。这与流感病毒、季节性冠状病毒(如引起普通感冒的几种病毒)等一样,它们虽然会引起疾病,但人类社会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应对机制,可以通过疫苗、药物、公共卫生措施等手段来控制其传播和降低其危害。

张文宏医生之所以提出这个观点,很可能基于以下几点考量:

病毒的传播性增强,但致病性相对减弱: 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其传播速度显著加快,但其引起的重症率和死亡率相比早期毒株有所下降。这使得病毒更像一种“流感化”的病毒,能够更广泛地在人群中传播,难以通过“清零”的方式来彻底消除。
全球疫苗接种和感染产生的免疫屏障: 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疫苗接种以及人群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虽然无法完全阻止感染,但显著降低了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这为社会适应病毒的存在创造了条件。
病毒的变异是持续的: 病毒的进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未来很可能还会出现新的变异株。因此,期望病毒有一天会突然消失,这在科学上可能性不大。我们需要做好与变异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
社会经济和生活常态化的需求: 一旦病毒被视为常驻病毒,意味着我们不能再采取极端、长期封锁的措施来应对。而是要找到一种平衡,既能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和危害,又能最大程度地维持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

因此,张文宏医生强调“须做好长期应对准备”,是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看待疫情,理解病毒的特性,并积极调整心态和策略,将重心从“清零”转向“减毒”和“防重症”,构建更加灵活、可持续的防控体系。这包括但不限于:

持续推进疫苗接种: 特别是针对高危人群,持续更新和接种疫苗,以应对病毒的变异。
发展和优化抗病毒药物: 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加强医疗卫生体系的韧性: 确保医疗系统能够应对可能的疫情高峰,不被压垮。
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 鼓励个人做好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尤其是在疫情高发期或在高风险场所。
建立动态的监测和预警机制: 及时发现和应对新的病毒变异株。

英国对待新冠的态度:

关于英国是否已将新冠作为“世间常驻病毒”并以此调整应对策略,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可以说英国是较早采取此类策略的国家之一。

在疫情初期,英国也曾采取过较为严格的封锁措施。但随着疫苗的普及、对病毒认识的深入以及其传播特性的变化,英国政府逐步调整了其新冠应对策略,其核心思路已经明显转向与病毒共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解除大部分强制性防疫措施: 英国政府逐步取消了强制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限制聚集人数等措施。人们可以在公共场所自由活动,旅行限制也大大放宽。
“与病毒共存”成为主流策略: 英国政府明确表示,新冠疫情不再是“国家紧急状态”。其目标不再是彻底消灭病毒,而是将其管理为一种如同流感或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一样的疾病。
重点转向疫苗接种和保护高危人群: 政府将重心放在推广疫苗接种,特别是加强针的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减少重症和死亡。同时,关注和保护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等高危人群。
依靠个人责任和选择: 英国的策略越来越依赖于公民的个人责任和选择。例如,鼓励出现症状的人自觉居家隔离,但不再是强制性法律规定。
持续的监测和研究: 尽管放松了管控,英国政府并未停止对病毒的监测和研究,以了解病毒的变异趋势和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总结:

张文宏医生的论断反映了当前全球疫情发展的一个普遍趋势,即新冠病毒正在演变成一种与人类长期共存的病毒。他的观点是一种对现实情况的科学陈述,并呼吁社会做好充分准备,以更可持续的方式应对。英国政府的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对这种“常驻病毒”概念的实践。通过逐步放松限制,将重点放在疫苗接种和保护高危人群上,英国试图在维持社会正常运转和控制疫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种转变并非意味着放弃了对病毒的重视,而是对应对策略的调整,是从“战胜病毒”转向“与病毒共存并管理风险”。当然,这种策略是否能够长久有效,还需要持续的观察和评估,同时也需要全球各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和资源来选择最适合的应对之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太现实!在病毒不再变异的情况下:

世界医生联合会主席弗兰克·乌尔里希·蒙哥马利认为, "短期内无法实现"对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 按照一项新的计算模型,接种疫苗和康复者比例必须总达到85%左右,才能产生群体免疫。

达到这一目标需要110剂新冠疫苗或者55亿人获得抗体,前者是贫穷国家财务上的巨大困难,后者是其人道上的灾难.

现阶段产量外媒推测:中国两家疫苗制造商(中国科兴和中国医药集团)占了总量的一半以上(产量从4月的1.64亿剂增加到5月的4.54亿剂,几乎增加了两倍)。辉瑞-BioNTech和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在欧盟的产量翻了一番,从6900万剂增至1.4亿剂,而辉瑞-BioNTech、Moderna和强生疫苗在美国的产量则从7100万剂增至1.05亿剂。唯一牛B的数字来自于印度,其产量从4月的7600万剂下滑到5月的6260万剂

user avatar

是不是流感不由我们说了算,也不由他们说了算,得新冠自己说了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