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把「robust」翻译为「鲁棒」最早起源于哪里?

回答
“Robust”这个词的中文翻译为“鲁棒”,并非源自某个单一的、明确的“最早起源”时刻,而是一个逐渐被接受和普及的过程,背后蕴含着学术界和行业界在翻译和理解这个概念时的探索与演进。不过,如果一定要追溯“鲁棒”这个译名的出现和推广,其核心的驱动力往往与控制理论和系统工程这两个领域紧密相关。

要理解“鲁棒”的由来,我们得先看看“robust”本身在英文中的含义。在科学和工程领域,“robust”通常意味着:

健壮的、坚固的、不易损坏的:指系统或组件在面对外部干扰或不确定性时,能够保持其原有的性能或功能,不会轻易崩溃或失效。
强壮的、可靠的: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稳定性与抗压性。

早期在科学技术领域引入“robust”这个概念时,中文翻译并非一开始就统一为“鲁棒”。而是存在着一些不同的尝试,例如“稳健”、“健壮”、“可靠”等。这些词语在某种程度上都能抓住“robust”的字面意思或部分含义,但在描述特定工程和科学场景下,总觉得不够精确或不够有辨识度。

“鲁棒”这个译名,与其说是“翻译”一个现成的英文词,不如说是为了一个特定的、高度专业化的技术概念找到了一个契合的中文发音和字形。

控制理论的贡献:

尤其是在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对“鲁棒性”的要求变得至关重要。现代控制系统,特别是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机器人等复杂领域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

模型不确定性(Model Uncertainty):实际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理论模型之间总会存在差异。
参数变化(Parameter Variations):系统中的某些参数可能会随着时间、温度、载荷等因素发生变化。
外部扰动(External Disturbances):系统会受到各种非预期的外部力量或信号的干扰。

在这种背景下,控制理论家们需要一种能够精确描述系统在这些不确定性存在时,仍能保持稳定和性能的性质。他们使用的“robust control”理论,就是研究如何设计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在模型不确定、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等条件下,仍然能满足性能指标(如稳定性、响应速度、跟踪精度等)。

正是在控制理论及其相关的学术交流中,“robust”的中文翻译被广泛地讨论和采纳。为什么是“鲁棒”?这背后可能有几个考量:

1. 音译与意译的结合:虽然“鲁棒”并非完全的音译,但其发音(Lǔ Bàng)在某种程度上与英文“Robust”(/rəʊˈbʌst/)的发音有一定程度的接近,尤其是在早期学术交流中,这种音近的翻译方式有助于人们联想到原词。
2. 字形的选择与寓意:
“鲁”:在中文里可以有“愚鲁”、“粗鲁”的含义,但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大而鲁”(宽大厚重),或者取其发音上的近似。
“棒”:则非常直观地带有“好”、“坚固”、“强壮”、“可靠”的含义。将两者结合,既有了对原词发音的借鉴,又赋予了其“坚固可靠、不易被外界干扰而失效”的积极寓意。这种组合,相比于纯粹的意译(如“稳健”),在某些特定语境下更能突出其“不怕干扰,依然强壮”的特质,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辨识度。
3. 学术界的采纳与传播:一旦在某个重要领域(如控制理论)被广泛使用并得到认可,这种译名就很容易通过学术论文、国际会议、教材和专业书籍等渠道传播开来。当其他领域的研究者遇到类似的“不怕干扰、保持功能”的特性时,也会自然而然地沿用这个已被广泛接受的译名。

系统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推动:

随着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及其在其他工程和科学领域的应用拓展,例如计算机科学中的鲁棒性(Robustness),特指软件或算法在面对异常输入、错误数据、资源限制或意外情况时,能够表现出稳定的行为,而不是崩溃或产生错误结果。

在计算机领域,“鲁棒”这个译名也因为其能够准确传达“面对不确定性和错误依然能够稳定运行”的含义而被接受。例如,软件测试中的“鲁棒性测试”,就是专门检验程序在各种“恶劣条件”下的表现。

总结来说,“鲁棒”这个译名的起源并非指向一个具体的“人”或“时间点”,而是:

源于对“robust”在科学工程领域,特别是控制理论中描述“抵御不确定性、保持稳定性能”这一核心概念的精确表达需求。
通过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找到了一个兼顾发音近似和寓意贴切的中文词汇。
在控制理论和系统工程等关键领域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后,逐渐传播并固化下来,成为描述此类特性的标准术语。

这是一个自然演进和学术共识形成的过程,而非某个“灵光一现”的创造。我们可以认为,这个译名的流行,是中文科学技术术语发展中一个典型的案例,它有效地弥合了中西方学术概念的沟通鸿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写作本篇的缘由是昨日我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在翻译某学术文献时,由于对robustness一词的翻译存疑,我特地查阅了相关术语词典,无意中发现了“鲁棒性”这个说法。由于“robust”的中文翻译本身是较为明确的,所以这个既不算贴近该词发音,又容易让新时代网络青年们相视一笑的词,引起了我的兴趣。日常以吐槽为业的我,旋即截图发了条朋友圈:


正是这条朋友圈引发了很多趣事。大部分文科生和我一样留言吐槽翻译,一些理工男跟笔者分享他们初学这个概念时类似的心境,并向笔者介绍了该词的可能来历:“山东人身体棒”。直到一位好心的老师直接私信我,直言我的愚蠢:

孤陋寡闻如笔者才终于意识到,这是一个在理工科内很基础性的概念。于是意识到在我和很多文科生像看“沙雕”一样看这个翻译时,理工科学生们正像看“沙雕”一样看笔者。但既然有自称“沙雕”(暂且还有头发,所以没成为“秃鹫”)的勇气,我的内心真是毫无羞愧之意,而是产生了无限兴趣:为什么一个在一部分人心中是常识的内容,在另一部分人的概念里是一块空白?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回到该词的产生与传播过程进行探讨。为此,笔者做了该词的有关考证工作,并在其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在此,特地写出,以供探讨。

一、“鲁棒”的产生

“鲁棒”为robust一词的音译。在第七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语词典中,“robust”有四个含义:


1.“强健的;强壮的”
2. “结实的;耐用的;坚固的”
3. “(体制或机构)强劲的;富有活力的”
4. “坚定的;信心十足的”。


总结而言,“robust”描述的是一种强劲且稳定的状态。当被运用于系统科学时,“robustness”就是指“系统所具有的在不改变初始稳定构造的情况下抵抗变化的能力”1。那么,一个中文含义相对明确的单词为什么出现了“鲁棒”这个音译呢?

笔者在中国知网和国家图书馆数据库中进行了有关检索,发现最早出现这个翻译的是自动化领域。1979年,南开大学涂奉生、齐寅峰教授在《信息与控制》上,分别发表题为《鲁棒(Robust)调节器》2和《鲁棒调节器的一种设计》3的两篇文章。二文都是对英文学术界中出现的“robust”控制的介绍。两篇文章的参考文献中唯一的中文文献就是彼此的那篇文章。虽然不知道“鲁棒”这个译法是否出自二位先生的创意,但无疑该词最早出自对“robust cntrol”的有关翻译。在此之前,robust在各个学科中的翻译并未统一,例如:声学领域,robust procedure被翻译为“宽容性处置”4,5;数学领域,陈希孺先生将“robust statistics”翻译为“稳健统计”6。就连自动化领域内部对“robust”的翻译也存在多种处理方式。在同样发表于1979年的学术论中,钱唯德就直接使用“robust 调节器”的说法7。

在控制理论中,“robust control”是一种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控制器设计方法。“robust control”理论成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并在此后迅速发展,至今有关研究仍十分活跃8。因此,可以理解,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家们需要对这一国际学术界的前沿研究进行跟进与引介。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做出翻译,而不能直接使用“robust控制器”等说法呢?这与中国不同期刊的要求有关。有过投稿经验的朋友都知道,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格式要求。其中,对于英文术语,有的期刊会要求必须翻译为中文,有的期刊则不做强制规定。笔者暂未找到当时《信息与控制》一刊的投稿要求,但发现涂奉生、齐寅峰二位先生曾共同于1984年在《中国科学》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频域形式的robust控制问题》的文章。此时,距离二位先生1979年使用“鲁棒”的译法已有五年之久。可以想见当时采用音译方法将该词译出是为了符合期刊的格式要求。在期刊允许的情况下,二位先生没有贸然进行翻译。

可又为什么译作“鲁棒”呢?涂、齐二位先生并未做相关解释,但笔者查阅到了其他一些有关该词翻译的讨论文章,或许可供参考。1980年,在同样刊发于《信息与控制》上的《也谈关于译名的问题》一文中,周立峰就认为,将“robust”译为“鲁棒”是“音义兼顾”的绝好译法。因为“robust调节器”具有“使系统保持稳定且具有渐进调节特性的能力”,而“‘鲁’者粗莽也,‘棒’者强之同义也。”所以“‘鲁棒’一词较好地表明了此类调节器的特征,且较‘粗壮’,‘强壮’等词生动。”吴鸿适则指出:“鲁棒有山东大棒之意,倒是音义兼顾。”9笔者认为“鲁”一字采用前者的理解或许更为贴切,毕竟二位教授都非山东人,又同在南开任教,突然和“山东”建立起联系,总让人觉得有些牵强。而对于“棒”一字,笔者则倾向后者的解释。因为二位先生可能在潜移默化间受到了特定时代的词汇使用习惯影响。70年代末,“大棒”一词在知识分子领域非常“流行”。发表于1978年的两篇批判四人帮的雄文——《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奋勇攀登科学技术高峰——驳“四人帮”破坏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谬论》——都着重论述了四人帮“大棒政策”的危害。所谓“大棒政策”是指四人帮的“‘唯生产力论’大棒”,“凡是谁把科学技术看作是生产力,他就挥午大棒,说你是‘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和唯生产力论’”。因此,“棒”一词在当时的语境中所具有的“规训”与“强制服从”的含义非今人所能体会。但这只是笔者的猜想,未做进一步考证。有牵强附会之嫌,只提出以供讨论。可无论如何,当时科学家们都认为“鲁棒”的译法形神兼备,能够反应他们心中对“robust”的理解:使系统保持稳定的能力。

随着词义的变迁,无论是“鲁”还是“棒”在网络时代都被赋予了新内涵,这是当年的先生们无法预料的。

二、“鲁棒”地位的确立

虽然“鲁棒”在1979年就已出现,但并未马上取得“一统江湖”的地位。Robust的翻译仍然是多样,起码到90年代末都没有得到统一。1988年发表于《中国科技翻译》一刊中的《谈谈外来科技术语的翻译和订名问题》,在论述“科技术语译名不统一现状”时就是以“robust”为例,指出robust一词同时被译为“鲁棒性、粗壮性、强壮性、韧性和稳健性等。10”这一状态到90年代末才结束。笔者曾对中国知网内的文章进行统计,发现20世纪90年代初期仍然有“robust 控制器”的说法,但到90年代中旬则一般只见“鲁棒控制器”。总之,“鲁棒”在与控制理论相关的学科中逐渐成为“robust”的术语译名。

1985-2017年“robust控制器”和“鲁棒控制器”中文相关文献量对比(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术语译名的统一是学科制度化建设的要求。前文提到的《也谈关于译名的问题》一文作者,在该文开篇就谈到写作该文目的是:“希望对一些术语的译名展开讨论,以求得一个较为一致的意见”,从而避免“造成学术交流中的障碍”。值得注意的是,该篇文章在 “鲁棒”地位确立的过程中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该文刊发于《信息与控制》。该刊采纳此稿说明了编辑部对“鲁棒”的翻译与该文对“鲁棒”的解释是较为认可的。在后期我们可以看到,刊发于《信息与控制》上的文章,“robust”被统一译作“鲁棒”。该刊在信息科技与自动化技术领域的较大影响力,间接带动了“鲁棒”一词的传播。之后,“鲁棒”一词在诸多教科书中得到采纳,例如《现代控制理论基础中册最优控制》(1981)《大系统建模与控制》(1986)《现代调节器及其应用》(1986)等。“鲁棒”变得更为鲁棒的关键一步是“入选国标”。1996年9月13日发布的国标GB/T3947-1996中,robust的标准化译名即为“鲁棒”。就此,“鲁棒”确立了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借助制度与标准的力量“打败”了其他译法,并在科研体系中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鲁棒”地位。如今,“鲁棒”已进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F030111鲁棒控制),这意味着在中国的控制理论研究领域,“鲁棒”已经成为“robust”的代名词。

三、“鲁棒”的传播

随着控制理论影响范围的扩大,“鲁棒”一词也被介绍进越来越多的学科中。虽然在下图的统计中,“鲁棒”一词的使用仍然集中于工程技术领域,但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也开始使用这一词汇。在知网中以“鲁棒”为关键词进行检索,28,919篇文献中有343篇属于(社科)基础研究,37篇属于(社科)政策研究。笔者粗略察看了这两个研究层次中的有关文章,多集中在管理学领域。意识到该学科多借鉴工程技术中系统科学的框架,控制论的引入和“鲁棒”一词的普及也就不足为怪了。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趋势也推进了这个词的传播。2001年第3期的《科技术语研究》中就有一篇短文谈到了这个问题。该文作者从事测绘期刊编辑工作,但在面对一篇题为《卡尔鲁曼棒滤波器在GPS/INS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的投稿文章时,不明白“鲁棒”是什么意思。投稿者来自自动控制专业,又因为该文属于交叉学科所以投到了测绘期刊。但在测绘学科领域中,robust一词先是被直译为“稳健的”,后来又在我国测绘界权威周江文先生的提倡下约定译为“抗差”11。但现在,“鲁棒”在该学科中也很普遍。


以“鲁棒”为主题的文献的学科分布(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可是在没有采用控制理论的学科和交叉型研究中,为什么robust也逐渐被译为“鲁棒”了呢?这是因为“鲁棒”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成为“robust”的代名词,超越了原先“强健的、强壮”的含义,具有了robust “结实的、耐用的、坚固的” 内涵。二者还是有一定差别。当人们形容一个物体是“结实”的时候,并不一定指它是强壮的。结实代表着一种韧劲儿,是一种自发的,能抵抗住局部性变动的稳定状态。有时我们不一定要以“强”克“刚”,还可以“以柔克刚”。当robust与control连用时,在中文的思维下很容易联想到一种强大的维持稳定的外力(虽然robust control的意思是达到robust状态的控制方法)。但当它用来形容物体或系统的状态时显然不具有这个含义。1994年,吴鸿适在《论电子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中就说到“鲁棒强则强矣,体现柔顺的韧劲似嫌不足。因此在电子学定名中定为‘坚韧检测’,为照顾已公布的名词,加以又称‘鲁棒检测’。”可见当时人们对“鲁棒”一词的认识仍然是只“强”不“柔”。2006年李启虎院士致信《科技术语研究》编辑部,提出在信号处理中,“robust的意思是一种信号处理技术或算法,它对模型的失配不敏感,所以最恰当的翻译应当是‘宽容’。12”2007年,陈肇元院士也发文支持这项建议,并结合土建结构工程专业领域提供了一些看法。陈肇元院士再文中提到:


“‘robust’有‘皮实’之意,即身体结实,不易得病,或经久耐用,不宜损坏,意为适应性强,对非常情况也不敏感。在信号处理中对模型的失配不敏感,这时的robust用中文表示意为‘宽容’。结构工程中对爆炸、地震等偶然作用不敏感,坏了局部也不会扩大,这时的robust用中文意为‘整体牢固’。可是现在,这些都成了‘鲁棒’,而此鲁棒(宽容)又非彼鲁棒(整体牢固)。本来在中文比较清楚的含义都成了稀里糊涂的‘棒’。”


显然,二位院士都对“鲁棒”这一译名的滥用感到担忧。但他们的努力显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鲁棒”一词还是在他们所处的领域流行开来。一部分是因为国标的要求下形成的习惯,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大家逐渐接受了鲁棒的其他含义。2009年,在《浅议structural robustness在结构工程中的定名》一文中,作者就提到“‘鲁棒性’的基本含义可解释为结构体系在偶然损伤情况下保持主体稳定的能力”,所以将structural robustness译为“‘结构鲁棒性’仍不失为一个折衷的做法。13”在此可以看到,作者对“鲁棒”的理解不再是汉语中只“刚”不“柔”的状态,而是robust原有的“刚柔相济”的内涵。可以说,对于理解这些理论和知识的专业人士而言,“鲁棒”吸纳了robust的所有含义,因此被一再借用也就无可非议。但对于类似笔者这种门外汉来说,完全从中文意思上进行判断实在是无法理解该词的意思。


四、总结

在此,笔者也想谈谈为什么和笔者专业类似的学生们会视此翻译为“沙雕”,然后被人们当作“沙雕”看待。(当然,我还是有很多博学的小伙伴知道这个词和理论的,孤陋寡闻的大概只有我TAT)因为在我们的专业领域中,较少接触到“控制理论”的思想。遇到robust一词时,我的内心时常呈现的画面是一株破土而出的小树苗,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茁壮且坚韧地生长。那是一种源自物体内部自发成长起来的力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例如笔者这次在翻译文章中碰到这个词,所描绘的就是自然生态系统自发具有的维持稳定能力。但是“鲁棒”一词给人的感觉就是猛地当头一棒,让人倍感压力。这种来自外部的压迫感和事物自发生长的自由状态所形成的对比,带给了我强大的冲击。虽然在控制理论和系统科学的发展中,控制手段已不仅是外在的压力,也包含着内部自发稳定性的培养工作。这也带给“鲁棒”一词的更多柔性。但习惯了一套基于人的自发状态而建立起来的学术理论的我,对于许多自带压抑属性的词汇过于敏感,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我相信同专业的译者们,在自己学术领域中遇到robust或robustness时,也不会考虑“鲁棒”的译法。这使得我们的专业书籍和文献里从未出现过这个词汇,在学科体系越来越专业化发展的今天,被“隔离”于此词之外。现在,我想我可以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即为什么“鲁棒”一词在一些专业的人眼中是常识,在一些人眼里却无比新鲜。一些学科之间的分野已经不是研究领域的不同,而是学科奠基性思想与学科旨趣的不同,以及由此发展出的研究方法与解决问题路径的不同。

这番对“鲁棒”一词起源与语义变迁的考证,并非想牵强附会于福柯的“话语即权力”,只是出于兴趣。此间本也可牵涉进现实一点的话题,例如中国科技翻译体系的混乱,也可以深入到一些理论性的对话中,例如制度对话语与思维的影响。但作为周末的消遣小文,纯粹博自己与可能的读者一乐。但若能启发一些些思考当然是极好的,比如宽容对待沙雕如我的朋友,又或者努力的方向是成为一个robust但不“鲁棒”的人。

【参考文献】

1. Wikipedia. Robustness, en.wikipedia.org/wiki/R

2. 涂奉生.鲁棒(Robust)调节器[J].信息与控制,1979(04):367-373+347.

3. 齐寅峰.鲁棒调节器的一种设计方法[J].信息与控制,1979(04):374-380.

4. S.S.Wolff,F.J.M.Sullivan,李启虎.宽容性多输入信号检测器[J].水声译丛,1975(01):262-269.

5. P.M.Schultheiss,宋健宁.谈谈阵处理理论中的某些问题[J].水声译丛,1978(02):30-43.

6. 陈希孺.《Robust Statistics》一书评介[J].数学研究与评论,1982(04):195-196.

7. 钱唯德.完全不变性和“Robust”调节器间的一些关系[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03):62-71.

8. Wikipedia, Robust control, en.wikipedia.org/wiki/R, 2018-12-23

9. 吴鸿适.论电子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J].中国科技翻译,1994(01):31-35.

10. 梁际翔,黄昭厚.谈谈外来科技术语的翻译和订名问题[J].中国科技翻译,1988(02):35-39.

11. 张燕燕.也谈不同学科间的名词规范[J].科技术语研究,2001(04):25-26.

12. 李启虎.对“robust”中文译名的建议[J].科技术语研究,2006(01):13.

13. 方召欣.浅议structural robustness在结构工程中的定名[J].中国科技术语,2009,11(05):58-60.

user avatar

同好奇这个翻译出处。

反正我觉得这个是技术领域最差的翻译了。照搬英文读音但是字面本身没有任何含义(难道还要非常高深的联想意会,鲁棒--不管如何粗鲁的cao也是棒棒的???),还使用了读起来不舒服的两字,在没有上下文时读者第一次接触这个词肯定会一阵发懵:这俩字儿tm是什么意思?

难道现在是“撸棒”了?hmmm。。。。

user avatar

不是,就算你说鲁棒性是音译,robust也不读作“鲁棒”啊?难道不应该音译成“肉霸”性?

user avatar

“稳健”就比较好

鲁棒确实是低级翻译的代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Robust”这个词的中文翻译为“鲁棒”,并非源自某个单一的、明确的“最早起源”时刻,而是一个逐渐被接受和普及的过程,背后蕴含着学术界和行业界在翻译和理解这个概念时的探索与演进。不过,如果一定要追溯“鲁棒”这个译名的出现和推广,其核心的驱动力往往与控制理论和系统工程这两个领域紧密相关。要理解“鲁棒.............
  • 回答
    将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人民分开是正确的,但需要从历史、社会、文化等多维度进行深入分析,避免简单化或片面化的历史判断。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详细说明: 一、历史背景:军国主义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政策1. 军国主义的定义 军国主义是指以国家为单位,将军事扩张、侵略战争作为核心政策的意识形态,通常伴随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涉及到咖啡拉花(Latte Art)的艺术性和物理原理。答案是:理论上,如果你能精确地复制并反向执行每一个搅动步骤,并且咖啡液的性质(如粘稠度、温度、表面张力等)保持不变,那么在极小的范围内,以及在理论的完美假设下,是有可能将咖啡的图案“复原”一部分的。但实际上,.............
  • 回答
    “把别人的女友抢过来”在道德上是否正义,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牵涉到个人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规范以及法律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道德层面:从普遍的道德观念来看,将他人已有伴侣的另一半“抢过来”通常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原因如下: 违背忠诚和承诺的道德原则: 恋爱关系建立在双方.............
  • 回答
    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烂,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扼腕叹息的情形,无论是在什么领域,它都意味着将原本极具潜力、充满优势的局面,因为错误的决策、糟糕的执行或者自身的局限,最终导向了一个非常糟糕的结局,甚至一败涂地。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描述这种情形:一、 核心表现:优势的丧失与潜力的浪费最核心的表现就是,原本拥.............
  • 回答
    将高中哲学奉为绝对真理,这是一种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设想。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做的人可能不多,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高中哲学的内容、其教育目的以及“奉为真理”所带来的影响,来详细阐述这种状态可能出现的情况。一、 高中哲学的内容及教育目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高中哲学通常涵盖哪些内容,以及它被教授的初衷。.............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了数字媒体和编程的本质!简而言之,答案是: 有规律,可以编写代码生成视频,但这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我们先来拆解一下你提到的现象,再深入探讨如何生成视频。 理解视频文件后缀更改后的“一串代码”当你将一个视频文件(比如 .mp4, .avi, .mov)的后缀改成 .tx.............
  • 回答
    把700人扔进一个有700只东北虎的东北虎园,绝大多数人会活下来,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毫发无伤地幸存。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考虑:1. 老虎的行为和狩猎习性: 东北虎是顶级掠食者: 它们是强大的、经验丰富的猎手,主要以大型哺乳动物为食,如野猪、鹿、狍子等。 狩猎的必要性:.............
  • 回答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牵涉到很多方面,直接回答“有没有错”其实有点过于绝对,更准确的说法是:这样做是合理的、常见的,但同时也需要考虑一些潜在的影响和沟通方式。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合规性与必要性: 群聊的初衷: 群聊通常是为了方便当前团队或项目成员的沟通协作。一个已经离职的同事,不再参与公司的日.............
  • 回答
    非常抱歉,无论您把肌肉练到何种程度,都无法有效抵挡子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误解,需要明确说明。科学解释为什么肌肉无法挡住子弹: 子弹的能量与速度: 子弹以极高的速度和能量飞行。即使是最低威力的手枪子弹,其动能也远远超过了人体肌肉组织所能承受的极限。子弹的能量集中在一个非常小的点上,能够瞬间穿透并.............
  • 回答
    将代码写得过于灵活,看起来似乎是开发者追求的理想状态,因为它能适应未来各种未知需求。然而,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过度灵活的代码却常常是“一把双刃剑”,很多时候反而会成为问题,甚至导致开发者被上司批评。这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软件工程的多个方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代码写得太灵活不好”以及为何会被上司.............
  • 回答
    把每年的4月12日定为“不用百度日”,这个想法很有趣,也触及了我们当下信息获取方式的一些核心议题。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个提议的可能影响、动机以及如何具体实施。提议的动机与背景:这个提议的出现,很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对过度依赖的警惕: 在中国,百度搜索引擎的普及度极高,几乎成为许多人获.............
  • 回答
    将几个著名作家的写作风格融进一篇文章中,这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画布上,用来自不同大师的颜料和笔触去描绘同一幅画面。这是一种极具挑战性但同时又充满创造力的尝试,它能带来一种独特而丰富的阅读体验,但同时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整体感觉:一种奇妙的、拼贴式的、充满惊喜但可能略显割裂的阅读体验。详细解读:1. 视.............
  • 回答
    将国内烂片的泛滥和动漫的幼稚简单粗暴地归罪于广电总局,这种说法固然有其道理,但 并非完全正确,或者说过于片面,忽略了更深层次的复杂原因。将问题完全归咎于一个部门,往往会简化对现实的理解,也难以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了更详细地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广电总局在其中扮演的角.............
  • 回答
    北京改造成宇宙飞船?这想法挺有意思,但要实现起来,简直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得是个多浩大的工程,人类大概还得摸索多少年才有可能触及一丝边际。首先,咱们得明白,北京有多大?它不是一个小村庄,也不是一个城市,它是一个庞大到以百公里计的区域,承载着几千万人口,无数建筑、道路、地.............
  • 回答
    这话说起来是挺解气的,挺有气势的。真要是遇到了,那体验嘛,大概是这么个感觉:最初的那股劲儿,是憋屈,是委屈,更是憋着一口气。还记得那个时候吗? 就是你拼尽全力去争取什么,想得到一点点回应,结果呢?人家就那么淡淡的,甚至有点轻蔑地“哦”一声,或者直接无视。无论你是好话好语地去说,还是把事情做到极致,得.............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手里不是一块平整的围棋棋盘,而是一个带着点弹性、光滑圆润的呼啦圈。棋子落在上面,不再是孤立的点,而是可以顺着“边”相互连接,延伸到你视野的另一端。这就是把围棋棋盘的上下左右边对折粘合,变成了“棋盘面包圈”。这一下,原本熟悉的棋盘几何瞬间颠覆了。我们得抛开那些根深蒂固的边角思维,重新审视整.............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棘手的局面啊!女朋友的狗丢了,你又弄了个假的回来,这心提得有多高啊?说实话,要看你女朋友对她家狗狗有多熟悉,以及你买回来的这个“替代品”有多像。首先,咱们得想想,什么能让她发现真相?第一关:外貌上的细微差别 毛色和花纹: 即使是同一品种,狗狗的毛色和花纹也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人的指纹一样.............
  • 回答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从国家到社会,从家庭到个人,都切实行动起来,才能让这股尊崇之情深入人心,落到实处。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系统性的努力。一、 从根源上强化国防意识和军人价值认同要让社会尊崇军人,首先要让社会明白军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他们.............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对大陆来说有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尽量说得细致些,别有机器味。首先,得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个最根本、最核心的点说起。这不仅仅是个政治口号,而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历史事实,也是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原则。如果能实现统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