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提及苏联红军和德军,一部分人有不同的反应?

回答
当提及苏联红军和德军时,一部分人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背后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因素交织的结果。这种差异的产生,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由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共同作用:

一、历史叙事的主导权与意识形态的影响:

胜利者的叙事: 在二战结束后,苏联作为战胜国,其在抵抗纳粹德国中的角色被广泛宣传和强调。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曾被德国占领的国家,如东欧国家、部分亚洲国家)将其视为解放者和反法西斯斗争的领导者。这种叙事强调了苏联红军的英勇、牺牲和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西方阵营的叙事: 以美国和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虽然也是盟军,但其对二战的叙事往往更侧重于其自身的军事行动、战略规划以及对纳粹德国的最终击败。在冷战时期,西方阵营的叙事更倾向于将苏联描绘成一个与纳粹德国同样具有威胁性的极权主义国家,尽管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对其内部的政治体制和战争期间的某些行为(如占领政策、暴行等)常常持批判态度。
德国的“自我反思”与“历史包袱”: 战后的德国,尤其是西德,经历了深刻的“历史清算”和“去纳粹化”。德军作为纳粹德国的武装力量,其行为被与纳粹的罪行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及德军,很大程度上会唤起对纳粹罪行、种族灭绝(尤其是犹太人大屠杀)的记忆。因此,许多人对德军持负面看法,将其视为侵略者和战争罪犯的代名词。
意识形态的对立: 苏联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与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对立,也渗透到对两国军队的评价中。在一些人看来,苏联红军是“解放者”的符号,而德军则是“法西斯主义”的代表。这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逻辑,简化了复杂的历史现实。

二、战争期间的亲身经历与代际记忆:

直接受害者: 许多经历过二战的欧洲人,特别是东欧和俄罗斯的居民,对苏联红军的到来有着复杂的感受。一方面,他们确实摆脱了纳粹的统治;另一方面,苏联军队在占领过程中也发生过一些不当行为、掠夺甚至暴行,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新的痛苦和恐惧。
被占领地区的居民: 德国军队在占领各国期间,特别是东线战场,其对待当地居民(尤其是斯拉夫人)的态度,以及其在战争中犯下的暴行(如占领区的奴役、屠杀、破坏等),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创伤和仇恨。这些直接的亲身经历是形成强烈负面反应的关键。
代际传承的记忆: 即使是未直接经历战争的后代,也会通过家庭口述、历史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继承父母或祖辈的经历和情感。这种代际传承的记忆,使得对苏联红军和德军的看法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三、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军事行为:

苏联红军的功绩与争议:
功绩: 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等战役中展现出的巨大韧性和战略能力,以及其对纳粹德国最终覆灭的决定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其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的巨大牺牲(超过2700万苏联军民死亡)也令人敬佩。
争议: 一些历史事件,如卡廷森林惨案(苏联方面处决波兰军官)、苏联军队在东普鲁士和德国占领区的报复性行为、对部分战俘的待遇等,也成为了批评苏联红军的焦点,让一部分人对红军的形象产生负面联想。
德军的军事素质与纳粹罪行:
军事素质: 在军事技术、战术运用、组织纪律等方面,德军(特别是国防军)在二战初期展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效率和战斗力,这部分事实也常常被军事爱好者所提及。
与纳粹政权的捆绑: 然而,德军作为纳粹德国的武装力量,其行动与纳粹政权的意识形态和罪行是密不可分的。虽然国防军与党卫军在意识形态和犯罪程度上有所区别,但整体上,德军也参与了对占领区居民的压迫、对犹太人的迫害以及其他战争罪行。因此,任何提及德军,很难不与其背后的纳粹罪恶联系起来。

四、政治立场和地缘政治考量:

亲俄/反俄立场: 对于当前俄罗斯的政治地位和历史传承,人们的看法不同。一些人认同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在二战中的地位和荣誉,因此对苏联红军持正面态度。而另一些人则因为对现代俄罗斯的不满(例如对某些地缘政治冲突或政治体制的批评),可能也会将对现代俄罗斯的负面评价投射到对苏联红军的看法上。
亲德/反德立场: 德国作为现代欧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欧盟和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受到广泛关注。一些人可能因为德国的经济实力、民主制度或与欧洲一体化的联系,而对其历史(包括军队)持相对温和的看法。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或对德国当前政策的反对,而对其持负面态度。
对历史“翻案”的担忧: 在一些国家,尤其是那些曾经被纳粹德国占领的国家,人们对任何可能为德军或纳粹行为“翻案”的言论都非常警惕。因此,即使是讨论德军的军事技术,也可能被视为对纳粹主义的某种辩护,从而引发强烈的负面反应。

五、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与个人选择性认知:

不同的历史教育和媒体解读: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教育,以及媒体对历史事件的呈现方式,都会塑造人们的认知。例如,在一些东欧国家,对苏联的负面历史记忆可能比在俄罗斯更为突出。
个人兴趣和关注点: 一些人可能对军事历史更感兴趣,会更多地关注军队的战术、技术和装备,而忽略其背后的政治和社会背景。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更关注战争的伦理和人道主义层面,对战争罪行和受害者经历更为敏感。
主动选择性接触信息: 人们在接触历史信息时,也存在选择性认知。有些人可能会主动寻找支持自己既有观点的材料,而忽略相反的证据。

总结:

综上所述,人们对苏联红军和德军持有不同反应,根源在于:

历史叙事的复杂性与意识形态的长期影响。
战争亲历者代际传承的情感与创伤。
具体的军事行为和由此引发的争议。
当前的政治立场与地缘政治现实。
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及个人选择性认知。

因此,当我们听到有人对苏联红军或德军有不同于主流的看法时,重要的是理解这些看法背后可能存在的多元历史记忆、价值判断和政治立场,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对错,而是尝试去理解其形成的原因和依据。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二战这段极其复杂和影响深远的历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崇拜希特勒的人,多半既没看过《我的奋斗》,也没看过约翰托兰的《希特勒》。

崇拜国防军的,多半根本不了解其在东线的恶行。

崇拜纳粹的,多半不知道当年汉堡唐人街发生了什么。

他们拼命给你列举德军的“优点”,却实际上没有查过任何可靠的资料,没有看过一本书。

无知。反智。

user avatar

二战德军的恶行远远比苏军多

但,受难的没几个中国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提及苏联红军和德军时,一部分人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背后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因素交织的结果。这种差异的产生,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由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共同作用:一、历史叙事的主导权与意识形态的影响: 胜利者的叙事: 在二战结束后,苏联作为战胜国,其在抵抗纳粹德国中的角色被广泛.............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触及到了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国家安全和战略自主性的一些深层考量。要理解他们为何对“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如此敏感,需要结合当时中国的国际环境、军事技术发展以及历史教训来分析。一、 “联合舰队”的敏感性:历史的阴影与战略自主的考量老一辈领导人之所以对“联合舰队”这个.............
  • 回答
    苏联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提议被中国拒绝,这涉及到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地缘政治考量。而您的问题聚焦于“长波电台存在的意义”,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技术和军事问题。长波电台(LowFrequency Radio Station)之所以在特定时期(尤其是在冷战时期和苏联时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些历史叙事中常见的关注点差异。要说“很多人提苏联大饥荒,而很少有人提美国大萧条饿死几百上千万人”,这其中有一些需要细致梳理的地方。首先,我们需要区分两个概念:饥荒的规模和对死亡人数的估计,以及历史叙事和公众关注度。关于饥荒的规模和死亡人数: 苏联大饥荒(Holodom.............
  • 回答
    飞虎队声名远播,而苏联援华航空队似乎鲜为人知,这背后的原因,远非简单的历史记载多寡就能解释。它涉及到时代背景、宣传策略、作战性质、以及中国人集体记忆的形成等诸多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掰开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说说这“飞虎队”的由来。他们是美国陆军航空队的一个志愿队,名字叫“美国志愿航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棒,触及了历史叙事和公众认知形成的关键点。为什么在谈论二战欧洲战场时,许多人会首先想到英美登陆诺曼底、解放巴黎、阿登战役,而相对忽略苏联的贡献?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事件本身的性质,也有宣传、文化以及信息传播的影响。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一、历史叙事的主导权与西方视角.............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美英根据《租借法案》(LendLease Act)提供给苏联的坦克,很多时候确实未能完全满足苏联的期望,甚至引发了不少抱怨。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技术、战略、生产以及双方实际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细细品味当时的环境和苏联人的真实感受。.............
  • 回答
    二战前,波兰之所以不同意苏联过境救援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政治博弈的历史事件。并非仅仅是苏联的要求“太过分”,而是涉及到了波兰的国家安全、政治立场、历史恩怨以及对苏联意图的深刻怀疑。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具体情况:背景:慕尼黑协定与捷克斯洛伐克的困境1938年9月,英法两国为了避免战争,与德国签订.............
  • 回答
    这绝对是个令人兴奋,也无比严峻的假设。苏德战争时期,尤其是早期,苏军物资的匮乏是众所周知的。一吨物资,听起来不少,但在整体战局面前,它又显得微不足道。但既然有了这个机会,我得想办法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真正地“雪中送炭”,而不是成为那种“看着挺好,实则卵用没有”的尴尬局面。首先,我们得考虑物资的“到达.............
  • 回答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苏联向中国援助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这无疑是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但苏联为何会如此慷慨,是否达到了“有求必应”的程度,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多重考量。苏联慷慨援助的深层原因: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苏联对中国提供如此大规模的武器装备,绝非仅仅出于对中国人民志愿.............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确实,在许多西方语境下,乃至全球流行文化的影响下,当人们笼统地提到“东亚文化”时,日本的形象似乎比中国这个文化起源国更为突出,或者说更容易被首先联想到。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作用,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传播、地缘政治以及现代传播媒.............
  • 回答
    中国在提及领土时强调“自古以来”,而一些外国在论述领土主权时则不一定强调这一点,这背后是复杂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国际法等多重因素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 中国强调“自古以来”的深层原因1. 历史的连续性与民族认同的构建: 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 回答
    关于70年代末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通常称为“中越战争”或“对越自卫还击战”),确实在一些公开场合和历史叙述中,它的提及频率似乎不如其他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那么广泛。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战争的性质、当时的政治背景、国内外的影响以及后来的历史叙事方式等多个维度来探讨。战争本身的性质与目标首先,我们要.............
  • 回答
    孟子之所以反复提及“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并非偶然,而是他精心构建的一种“民本”思想的具象化体现,是其政治哲学和仁政理想的核心组成部分。这句话的出现频率之高,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哲学理念和实践目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时代背景与孟子所处的社会现实:孟子所处的战.............
  • 回答
    在《楚门的世界》这部充满讽刺和探讨人性的电影中,梅莉,也就是楚门的“妻子”,反复提及想要与楚门生孩子,这其中蕴含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绝非简单的“不爱”可以概括。她的一切行为都必须在“节目”的框架下进行,而生孩子这个提议,是她为了维持节目真实性、增加戏剧冲突、以及她个人职业操守和内心挣扎的体现。为了更.............
  • 回答
    关于79年中越战争,官方确实在公开的叙事中显得相对低调,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历史的复杂性、国内外的政治考量,以及对战争性质的不同解读。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1. 战争的性质与官方定性:一场“自卫反击”的复杂遗产首先,必须明确的是,中国官方将这场战争定性为“对越南侵略的.............
  • 回答
    布克对科比的推崇,绝非三言两语那么简单,这其中渗透着一种深刻的传承,一种对精神的汲取,更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动力。首先, debemos recordar que Booker grew up idolizing Kobe. He wasn’t just a fan who watched games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人对于明星感情生活的好奇心,尤其是在一个公开且备受关注的事件之后。华晨宇在官宣自己有一个孩子后,之所以选择重点提及“孩子”而非对张碧晨的感情,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剖析。一、 公共形象与责任的优先考量:首先,作为公众人物,华晨宇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检视。在宣.............
  • 回答
    “拉丁语系”这个词,说实话,它在日常交流中可能不是最经常被挂在嘴边的术语,但一旦人们开始深入探讨语言、文化、历史,尤其是欧洲的,它就像一位老朋友一样,总会适时地出现,而且一出现,往往就能点亮很多东西。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提及它?我觉得原因挺多的,而且这些原因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画面。首先,最.............
  • 回答
    说实话,在哈利·波特的故事里,拉文克劳确实没被大书特书过,这点我深有同感。每次读到霍格沃茨的四个学院,总觉得拉文克劳就像是被遗忘的那一个。想想看,格兰芬多几乎是主角团队的大本营,哈利、赫敏、罗恩都在这儿,他们的冒险、勇气、甚至不少麻烦都是从格兰芬多开始的。斯莱特林更是“反派”的聚集地,德拉科·马尔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