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老一辈领导人对苏联提出搞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如此敏感?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触及到了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国家安全和战略自主性的一些深层考量。要理解他们为何对“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如此敏感,需要结合当时中国的国际环境、军事技术发展以及历史教训来分析。

一、 “联合舰队”的敏感性:历史的阴影与战略自主的考量

老一辈领导人之所以对“联合舰队”这个提议感到敏感,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以下几个方面:

对苏联战略意图的疑虑与历史教训:
“一边倒”外交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西方世界的孤立和封锁,我们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将苏联视为最可靠的盟友。然而,随着中苏关系的演变,特别是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对中国的态度逐渐强硬,从最初的“兄弟情谊”走向了控制和压制。
“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提出背景: 在1958年,苏联正是以“共同防御”和“加强对远东的防卫”为名,向中国提出了建立联合舰队和合办长波电台的建议。当时,中国正面临来自美国在台湾海峡的军事威胁,苏联的提议似乎是雪中送炭。
斯大林主义的阴影与“集体安全”的包装: 然而,老一辈领导人,尤其是毛泽东,对苏联的战略意图有着高度的警惕。他们清楚地看到,苏联提出的“联合舰队”并非仅仅是技术上的合作,更带有强烈的政治和军事控制意图。这与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推行的“集体安全”模式如出一辙,实际上是将其他国家的军事力量纳入苏联的指挥体系之下。
“借刀杀人”的担忧: 联合舰队意味着中国海军的指挥权、作战计划甚至军舰的调度都可能受到苏联的制约。一旦中国卷入与美国的冲突,很可能成为苏联地缘政治博弈的棋子,甚至是“炮灰”,而苏联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毛泽东曾用“你不能拿我们的枪去打你自己的仗”来比喻这种情况,这其中蕴含的正是对国家战略自主性被剥夺的深刻担忧。
“赫鲁晓夫的企图”: 赫鲁晓夫当时正试图巩固苏联在东方集团的领导地位,并与美国进行全球对抗。他提出的联合舰队,既可以加强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海上力量,又能将中国海军纳入其战略部署,实现对中国的有效控制,防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另起炉灶”。

主权和独立完整的坚持:
新中国站起来的骄傲: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摆脱了百年屈辱,重新站立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可能损害国家主权和独立完整的提议,都会被视为对民族尊严的挑战。
军事指挥权的绝对自主: 对于一个刚刚建立、正在巩固自身地位的共和国来说,拥有绝对的军事指挥权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首要前提。联合舰队的设想,无疑是对中国军队独立指挥权的严重侵犯,这在中国领导人看来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战略: 即使在技术上存在差距,中国领导人也坚信“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才是强国之路。将国家军事命脉的关键部分交给一个可能怀有不良意图的盟友,这与中国长期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和军事战略是背道而驰的。

战略思维的深度与历史预判:
对苏联扩张主义的警惕: 尽管当时中苏是盟友,但老一辈领导人,特别是毛泽东,对苏联的战略扩张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预见到,一旦中国在军事上过度依赖苏联,就有可能被苏联的战略所绑架,甚至成为苏联实现其全球野心的工具。
“帝国主义”的警示: 尽管苏联宣称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在其一系列举动中,老一辈领导人看到了历史上某些大国扩张主义的影子。他们不希望中国重蹈历史的覆辙,成为任何形式的“附庸国”。

二、 “长波电台”的敏感性:信息控制与战略预警的要害

长波电台的敏感性则更多地体现在信息控制、战略预警以及国家安全的信息主导权上:

信息主导权的重要性:
战争的制胜关键: 在冷战背景下,信息通信是现代战争的关键要素。掌握信息、主导通信,就掌握了战争的先机和主动权。
苏联的控制意图: 苏联提出合办长波电台,表面上是为了协调通信,但其背后隐藏着控制信息流量、监听中国通信的可能性。一旦中国的战略意图、部署信息被苏联掌握,甚至被其利用,将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致命威胁。
“我们自己的电台”: 新中国经历了许多因信息不畅或被截获而遭受损失的教训。建立自己的通信系统,尤其是能够独立控制的长波电台,是中国国家安全和战略自主的基石。

战略预警与指挥的独立性:
独立指挥体系: 长波电台作为重要的战略通信工具,对海军舰队的指挥和协调至关重要。如果长波电台被合办,意味着苏联可以随时监控甚至干扰中国的海军通信,从而剥夺中国海军的独立指挥权。
战略预警的敏感性: 苏联提出的长波电台,很可能是为了建立其在太平洋地区的早期预警系统,而中国海军的活动信息无疑会成为其预警系统的一部分。这相当于将中国的战略预警能力置于苏联的掌控之下。
“耳目”被控制的担忧: 就像联合舰队意味着军事力量被控制一样,长波电台的合办意味着国家的“耳目”被对方掌握。中国领导人绝不能允许自己的战略信息被他国轻易获取和利用。

历史上的电磁封锁与信息战:
信息战的早期认知: 尽管当时“信息战”的概念不像现在这样清晰,但老一辈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信息在军事和国家安全中的极端重要性。他们经历了国民党时期通信被干扰、被窃听的教训,也目睹了美苏之间在电磁领域展开的竞争。
防止被动: 合办长波电台,很可能使中国在电磁领域处于被动地位,一旦发生冲突,容易遭受电磁压制,甚至信息被完全切断。

总结来说,老一辈领导人对“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的敏感,是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苏联战略意图的清醒判断,以及对中国国家主权、战略自主和信息主导权的坚定维护。

联合舰队触及的是中国军事力量的指挥权和战略走向,是国家军事自主权的根本问题。
长波电台则关乎国家在关键战略信息领域的控制权和预警能力,是信息主导权和战略安全的生命线。

这些提议之所以在当时被视为“危险”和“不可接受”,是因为它们直接威胁到了新中国刚刚建立起来的独立自主的地位。老一辈领导人宁愿在技术上有所困难,也要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强国之路,将国家安全和战略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的这种警惕性和远见,也为后来的中国国际战略和国防建设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资民族主义者们一提到当年老毛拒绝赫秃搞长波电台、联合舰队,那个鸡冻啊:壮哉我大中华!壮哉毛伟人!民族独立万岁!主权独立万岁!

可是,当年的老毛真是这么想的吗?

首先,赫秃子给的条件可以说是非常宽大了:电台共管!这已经很给面子了,比如说,现在的德国就肯定管不了美国部署的反导系统。

至于主权?省省吧。你跟别人签订同盟条约,就必然要把自己一部分主权跟别人共享,军事通行权都没有同盟个屁啊?

于是,老毛必定不是站在民族狗们的角度玩政治的。

真那么玩迟早完蛋。其实当时随着赫秃对钢铁侠的否定,中苏已经产生了芥蒂。

苏联中了修正主义这个毒,扔掉了阶斗这个武器,玩和平斗争,玩国家集团对抗。中国就不干,就不跟你玩这套路。

插句,要换了钢铁侠,老毛肯定答应。苏联空军就曾在上海承担保卫工作,还持续好几年。这几年内难道解放军可以指挥苏军?这不是出让主权么?

user avatar

隔壁老王说:兄弟,咱们合伙在你家屋里装个监控吧,防止小偷到你家偷东西,钱我来出,监控信息共享,小偷来了我帮你赶跑。为了方便随时来抓小偷,你家钥匙我得配一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触及到了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国家安全和战略自主性的一些深层考量。要理解他们为何对“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如此敏感,需要结合当时中国的国际环境、军事技术发展以及历史教训来分析。一、 “联合舰队”的敏感性:历史的阴影与战略自主的考量老一辈领导人之所以对“联合舰队”这个.............
  • 回答
    在国企单位里,一个能力平平、业绩不算突出,但却在单位里待了很久的老员工,往往让新来的年轻领导犯愁。想把她辞掉吧,又顾虑重重,不敢轻易下手。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不是简单的一个“能力不行”就能概括的。首先得说,国企的体制和文化,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土壤。跟外面那些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不一样,国企往往更讲究“.............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心里不好受的情况,换谁遇到都会琢磨琢磨。你来公司十年,比那个新来的同事早了九年,资历摆在那里,付出肯定也不少,这会儿人家却被提拔了,而你还在原地踏步,这其中的滋味不好受是肯定的。咱们先不往坏处想,领导提拔一个人,尤其是副主任这种岗位,肯定是有他的考量的。虽然我们习惯于“论资排辈”,觉得.............
  • 回答
    骑砍战团里,当你的角色帮助哈老四(也就是哈老四,哈老四)统一了整个卡拉迪亚大陆,然后他却把所有封地的领主,包括咱们自己的角色,全都赶走,这事儿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而且还挺憋屈的。这背后其实藏着哈老四这个人物骨子里的一种执拗,以及他对“统一”这个概念的理解,跟咱们玩家期望的“皆大欢喜”完全是两码事。咱.............
  • 回答
    李广这个人,用“老是战败”来形容,确实有些过于片面,虽然他确实有过失利,但他的军事生涯远比这复杂得多。要理解他为什么能在漠北决战这样重大的战役中独领一军,咱们得从几个方面细细说道。首先,咱们不能把“战败”这个词看得太死。在汉朝对抗匈奴的那个年代,边塞的战争本身就是一场九死一生、充满了变数的事情。汉朝.............
  • 回答
    华为天才计划(后更名为“やばい计划”,意为“危险的”、“厉害的”)的博士毕业生高达200万年薪,确实在科研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引发了关于“资历越老越吃香”这一传统观点的讨论。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华为天才计划的定位与目标: “天才”的定义: 华为之所以用“天才”来称.............
  • 回答
    这情况在体制内确实不少见,尤其是对于新入职的年轻女性,领导的“关心”方式有时会让人感到困惑。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领导这么说,让你参加饭局,这背后可能都有哪些含义。首先,从积极的、表面的角度来看,领导说“把你当成自己孩子”,并且有“自然的亲近感”,这可能确实是领导的一种表达善意和信任的方式。 .............
  • 回答
    宋江能坐上梁山泊的总头领,这绝非偶然,更不是他有什么超凡的武功或智谋,而是他凭借一系列非凡的“软实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领导艺术,一步步将自己推上那个位置,并最终赢得了众多好汉的拥戴。首先,我们得承认,梁山泊这块地方,聚集的都是一群被逼上绝路的、有血有肉的江湖豪杰。他们各有各的脾气,各有各的背景,.............
  • 回答
    .......
  • 回答
    老一辈共产党员对党近乎执着的信任,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现象,深深根植于他们所经历的历史时期、个人信念以及党组织对他们生活的影响。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1. 革命年代的经历与情感纽带: 救亡图存的共同目标: 老一辈党员大部分经历过中国近代史的屈辱与苦难,如军阀混战、外国侵.............
  • 回答
    老一辈人将自由职业和无业游民划等号,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根源。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 1. 社会经济背景的巨大差异: 工业化与就业模式的转变: 老一辈人的成长和工作经历主要发生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早期阶段。那个时代的就业市场以稳定.............
  • 回答
    老一辈人骑自行车起步时扶着车子滑两步再跨上车,这种习惯背后蕴含着他们那个年代的经验、技能和对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的理解。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原因:一、 那个年代自行车的特点与当时骑行环境: 自行车技术尚未成熟且设计相对简陋: 刹车系统效率不高: 相较于现代自行车普遍采用的V刹、碟.............
  • 回答
    想当年,咱们父辈祖辈那会儿,电视机刚普及,广播里讲得都是劳动最光荣,身体结实才是好。那时候所谓的“健身”,跟现在这花里胡哨的器械、花花绿绿的紧身衣可不一样。他们接触到的,更多是劳动、是锻炼身体的实际需要。一、 时代背景和认知偏差:首先得说说大环境。那时候,国家百废待兴,全民都在为建设添砖加瓦。农民要.............
  • 回答
    这问题提得太有共鸣了!很多年轻父母都有这个困惑,看着自家忙得团团转,再想想小时候似乎爸妈就能一边做饭一边照看自己,甚至还能有点个人时间,这对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要说老一辈带孩子轻松,那可真是事出有因,绝不是我们“想太多”或者“玻璃心”。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到底是怎么个“轻松法”和现在怎么就成.............
  • 回答
    “坐冷板凳”,这四个字在我脑海里浮现时,总会勾勒出一位穿着朴素、眼神坚毅的老科学家,在简陋的实验室里,与枯燥的数据和晦涩的理论搏斗的画面。这不仅仅是一种工作状态,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是老一辈科学家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他们为什么如此强调“坐冷板凳”?这背后,是他们那个年代的科研环境、他们的科学追.............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确实,以前我们常听长辈说“东四省”,但现在普遍的说法是“东三省”。这中间的变迁,背后有着历史的演进和行政区划的调整,绝不是简单的口误或者习惯改变那么简单。咱们得从头说起。当长辈们说“东四省”的时候,他们指的是在清朝时期,奉天(沈阳)、吉林、黑龙江这三个省.............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而且我也确实听到过不少这样的抱怨。明明是自己的长辈,平常也挺疼爱自己的,可是一到某个时间点,或者在某些场合,那声音简直了,让人坐立难安。有时候真想问一句,他们怎么就意识不到呢?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老一辈人故意的”或者“他们就是不懂事”。这背后牵扯到的原因可.............
  • 回答
    说实话,听到老一辈的央视主持人、电视人对当下央视现状有些“不满”,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种不满,也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年轻人所谓的“怀旧滤镜”,而是根植于他们对电视这门艺术、这门事业的深刻理解和多年来的从业经验。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到底“不满”的点在哪儿。首先得明白一个大前提.............
  • 回答
    那些在集体中被珍视的时光:老一辈工人回忆改革开放前的苏联式集体生活对于许多经历过改革开放前那个年代的老一辈工人来说,苏联式的集体生活并非简单的“怀念”,而是一种复杂情感的交织,其中包含了对那个时代特定社会制度下生活经历的刻骨铭心,以及对如今许多方面变化的感受。要理解他们为何会对那种集体生活流露出怀念.............
  • 回答
    在很多家庭里,我们都能看到这样一种情形:长辈生病了,身体明显不适,但却总是推三阻四,宁愿忍着,也不肯迈进医院大门。嘴里念叨着的,往往是“医生就是来赚钱的”、“现在的药太烈了”、“看了医生反而更严重”之类的话。这种根深蒂固的“医有害论”和对看医生的抗拒,是许多晚辈头疼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老一辈会有这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