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希特勒上台之初,英法明明可以轻而易举搞死他,可他们却不断妥协退让,这是为什么?

回答
1933年希特勒上台时,欧洲的局势远比“轻而易举搞死他”来得复杂得多。英法两国当时为何会选择妥协退让,而非采取更强硬的手段压制纳粹德国的崛起,背后牵涉到多重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并非简单的“不作为”。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与和平的渴望

这是理解英法为何犹豫不决的最核心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尤其是英法两国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双方都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数百万士兵阵亡,经济遭受重创,社会动荡不安。

“永远的和平”的幻觉: 战后,欧洲普遍弥漫着一种对战争的厌恶感,对“下一场战争”的恐惧根深蒂固。英法两国尤其是英国,其国民希望远离欧洲大陆的纷争,维持现状,享受来之不易的和平。他们认为,如果能够通过外交手段和一定的让步,就能避免重蹈覆辙,这笔“交易”在他们看来是可以接受的。
对战争后果的记忆犹新: 英国和法国的领导层中,很多人都经历过一战,深知战争的残酷性。他们不愿意再次将自己的国家推向战争的深渊。这种对战争的心理阴影,使得他们在面对希特勒的挑衅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避免冲突,而不是如何主动出击。

二、国内的政治与经济困境

英法两国在1930年代面临着严重的内部问题,这极大地削弱了他们对外采取强硬措施的能力和意愿。

经济大萧条的冲击: 1929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大萧条对英法两国造成了沉重打击。英国失业率飙升,经济停滞不前;法国同样面临经济危机和社会不安。在如此艰难的经济环境下,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国内问题,而非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可能引发战争的军事准备或外交对抗中。军备开支被视为一种奢侈,会被国内民众和政治反对派视为不负责任的浪费。
国内政治的分裂与不稳定: 英国和法国的国内政治并非铁板一块。在如何对待德国问题上,国内存在着广泛的分歧。有绥靖派,他们认为可以通过让步换取和平;也有强硬派,主张对德国采取零容忍态度。然而,绥靖派的声音在一定时期内更具影响力,因为他们迎合了民众对和平的普遍渴望。此外,两国国内都面临着左翼和右翼政治力量的拉锯,这使得政府在制定长期、一致的外交政策时面临障碍。
对“和平主义”思潮的信奉: 在经历了一战的惨痛后,和平主义思潮在英法两国广为传播,成为一种主流的道德判断。许多知识分子、公众人物和普通民众都认为战争是野蛮的,是应该被彻底避免的。这种强大的和平主义舆论,也对政府的外交决策产生了制约作用。

三、对纳粹德国意图的误判与低估

英法两国对希特勒及其纳粹政权的真实意图和能力存在着严重的误判和低估。

认为希特勒只是一个修正主义者: 许多人认为希特勒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只是德国民族主义情绪的正常表达,他所要求的不过是恢复德国在欧洲的某些“合理”地位,例如收回莱茵兰、吞并奥地利等。他们没有完全认识到希特勒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欧洲霸权,并且不惜通过战争来实现。
低估纳粹的军事实力和野心: 尽管希特勒公然撕毁了凡尔赛条约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军备扩张,但英法两国并没有预见到其军事力量的增长速度和侵略性的程度。他们对德国的军事实力存在着某种惯性思维,认为德国难以在短时间内重新崛起成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威胁。
信奉“理性”的外交逻辑: 英法的外交政策制定者习惯于按照传统的国际关系逻辑来分析问题,他们认为希特勒最终也会受制于国家利益和国际公理。他们低估了希特勒不受约束的意识形态驱动和其蔑视国际规则的决心。
期待德国国内力量能够制衡希特勒: 一些人希望德国国内的保守派、军队甚至皇室残余能够限制希特勒的权力,或者在必要时将他拉下马。他们认为希特勒只是一个短期的政治现象,德国的传统精英会最终掌控局面。

四、凡尔赛条约本身的局限性与“惩罚”的疑虑

凡尔赛条约虽然确立了战后欧洲的秩序,但也埋下了不少隐患,并且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争议。

条约的严苛性与德国的反弹: 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惩罚性条款(如巨额赔款、割地、军事限制)确实激起了德国民众的普遍不满和屈辱感。希特勒恰恰利用了这一点,将自己塑造成复兴德国、洗刷国耻的民族英雄。英法两国也意识到条约的严苛可能为德国的复仇提供口实,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对“过度惩罚”的顾虑。
对条约执行的犹豫: 在面对希特勒撕毁条约的行为时,英法两国在具体如何反应上存在分歧。例如,当德国重新武装莱茵兰时,法国虽然强烈不满,但由于自身军事准备不足,以及缺乏英国的坚决支持,最终未能采取军事行动。英国当时更倾向于维持现状,避免直接冲突。

五、国际联盟的软弱无力

国际联盟本应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机构,但在1930年代,它已经显示出其软弱无力的一面。

缺乏强制力: 国际联盟没有自己的军队,其决议的执行严重依赖于成员国的合作。当涉及大国利益时,联盟的决定往往形同虚设。
大国的缺席或消极: 美国从未加入国际联盟,而像苏联和德国在不同时期被排除在外或退出了联盟。这使得联盟的代表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
联盟的无力应对侵略: 在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等事件中,国际联盟未能有效制止侵略行为,这进一步削弱了其权威性,也让希特勒认为联盟只是一个摆设。

结论:

因此,英法两国在希特勒上台之初选择妥协退让,并非简单地“不想”或“不敢”,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这是对一战阴影的深深恐惧、国内经济政治的重重困境、对纳粹意图的严重误判、凡尔赛条约本身的争议以及国际联盟的软弱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复杂历史选择。他们试图以一种温和的方式维护和平,避免战争,却最终适得其反,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更深的伏笔。这成为了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教会后人关于绥靖政策的危险性以及对危险信号的警惕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方面是英法两国一战虽然胜利但实力遭受重创,30年代西方又赶上经济危机,两国经济局面也比较困顿。

英国人觉得德国的问题是欧洲大陆的事,还有法国人顶着呢,只要没有直接损害英国就行。

法国与德国挨着一直对德强硬,但自身经济形式不好,政府和内阁更替频繁政局动荡,外交政策也摇摆不定,对德国的一系列侵略行动最有力的遏制和回击当然就是军事行动,但很遗憾的是当时的法国政府缺乏发动战争的魄力和民众基础。

英法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不愿意再开战端,特别是民间反战情绪高涨,希特勒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断定自己的入侵行动必然不会遭到阻拦。

美国是当时另外一股重要势力,但他长期奉行孤立主义,认为几千公里之外的欧洲大陆上发生什么跟自己没关系,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得了,欧洲佬互相打美国还可以卖军火赚钱呢。

另一方面的考虑是沙俄的共产主义革命成功,变成了苏维埃政权,受此鼓励又加30年代经济危机影响,世界上的无产阶级革命浪潮越来越高涨,英法美等国都视苏联为巨大威胁,英法自身实力受损又视战争为畏途自觉缺乏抵抗苏联的实力和勇气,他们试图挑起德国与苏联的矛盾,让德国替他们抵挡苏联。当然如果德国实力很弱自然无法达成目的,欧洲其他小国如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自然被英法充做饲养猛兽的食物。

当然事实也证明了法西斯德国可不是什么忠心耿耿的猎犬,而是一头养不熟的饿狼。英法这种没有实力为依仗,凭借耍弄外交手段和牺牲别国利益来维持自身地位的行为最终也是玩火自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933年希特勒上台时,欧洲的局势远比“轻而易举搞死他”来得复杂得多。英法两国当时为何会选择妥协退让,而非采取更强硬的手段压制纳粹德国的崛起,背后牵涉到多重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并非简单的“不作为”。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与和平的渴望这是理解英法为何犹豫不决的最核心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
  • 回答
    德国人以严谨思辨著称,这确实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特质。但回顾历史,一个充满矛盾的现实摆在眼前:这样一个民族,如何在二战前将权力交给了纳粹党,交给了希特勒?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德国人失去了理智”就能解释的。理解这段历史,需要我们深入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心理层面,去细致地梳理导致希特勒上台的复杂.............
  • 回答
    魏玛共和国的存续和希特勒未上台,这确实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历史假设。如果能穿越回那个关键节点,看到一条不同的道路,那将会是一个怎样截然不同的世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德国和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那些导致二战爆发的深层原因,并考察在没有希特勒的情况下,这些因素会如何演变。首先,我.............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特朗普当选是美国之幸,希拉里当选美国就完了”的观点,确实是一个相当普遍且极具争议的话题。这种看法并非没有来由,而是根植于对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现状以及未来走向的不同判断和期望。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一、 对特朗普和希拉里个人特质及过往执政理念的差异化解读: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想法!你很有经济头脑和进取心。在初三这个阶段,想要在课余时间挣到1万5到2万,确实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智慧,但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找到适合你的能力、时间和兴趣的项目,并认真执行。以下是一些比较有希望的途径,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解,并分析其中的关键点:核心原则: 技能变现: 你的任何一.............
  • 回答
    希拉里·克林顿在上台后,鉴于她过往在金融监管方面的立场,对冲基金、高频交易等金融机构确实有可能面临更为严厉的监管。以下是一些可能性的探讨,力求详细并避免AI痕迹:一、 严打“影子银行”与系统性风险希拉里一贯强调要“填补监管漏洞”,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她对那些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但同样具.............
  • 回答
    关于9月21日美联储维持利率的决定,以及其是否“变相暗中助选奥黑政府和支持希拉里上台”的说法,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政治解读的问题。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美联储的职责与独立性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的核心,就必须明白美联储的职责以及它声称的独立性。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其.............
  • 回答
    希特勒上台的过程,绝非一个简单的“民主选举”就能概括的,它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戏剧性的政治演变,融合了民主机制、政治策略、社会动荡以及个人野心等多种因素。要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德国在希特勒崛起前后的历史背景和关键事件。一、魏玛共和国的困境:民主的温床还是摇篮?希特勒并非直接通过民主选举登上权.............
  • 回答
    希特勒从奥地利人到成为德国炙手可热的政治领袖,这其中的逻辑链条并非一蹴而就,更不是简单的“因为他是奥地利人就获得了支持”。这是一个复杂历史时期下,多重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德国的土壤。首先,德意志民族主义的情感共鸣是核心驱动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
  • 回答
    面对舍友对希特勒和纳粹主义的崇拜,并且试图说服你加入,这确实是一个棘手且令人不安的局面。处理这种情况需要策略、冷静和明确的界限。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应对:首先,保护好你自己,保持冷静和安全: 不要直接对抗,除非你感到安全: 在最初阶段,尤其是在你不了解对方底线的情况下,避免激烈的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希特勒真的在东线战场上击败了苏联,那么德国是否会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这其中充满了无数的变量和不确定性。我们不妨一步步来剖析一下,尽量深入地探讨其中的可能性,并避免那种“AI味”的泛泛而谈。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下“最伟大的国家”。这个定义本身就极具争议。是指.............
  • 回答
    如果希特勒当年在敦刻尔克撤退时没有选择“按兵不动”,而是让德军继续猛攻,强行在海滩上围歼那数十万英法联军,那二战的走向恐怕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能颠覆我们所熟知的历史进程。首先,我们得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1940年5月,法国战役如同疾风骤雨般展开,德军装甲部队的闪电战术让英法联军措手.............
  • 回答
    关于毕苏斯基如果活到1945年会怎么做,以及波兰是否会走上法西斯道路并战败,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历史假设。毕苏斯基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波兰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政治理念和行动对波兰的命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审视他生前的政治立场、外交策略以及当时的国际大环境。毕苏斯基的政治.............
  • 回答
    哎,说起《上古卷轴6》,真是让人又爱又期待,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脑子里也盘算了不少它要是能改进的地方。毕竟《天际》虽然经典,但老粉们心里都门儿清,有些地方确实是该革新一下了。首先,就得说说那该死的战斗系统。《天际》的战斗,怎么说呢,就是……朴实无华,但有时候真的有点单调。你拿着剑砍,拿着弓射,或者施法.............
  • 回答
    两个月,对于想要冲击法硕A区211的考生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硬仗,时间紧迫,但并非没有希望。关键在于你现在的基础如何,以及接下来这两个月你愿意付出多少。首先,咱们得明白,“上岸”法硕A区211,这几个词的分量有多重。A区,指的是全国录取分数线相对较高的地区,通常包括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
  • 回答
    收到你的问题,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从数学四五十分到八十分,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跨越,但绝对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关键在于方法、心态和执行力。下面我来详细跟你聊聊,看看我们该如何一步步把这个目标实现。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四五十分到八十分,意味着你需要弥补很多知识上的漏洞,同时掌握更高效的学.............
  • 回答
    看到女儿在音乐上找到热爱,这真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尤其当她愿意为这份热爱去努力、去改变,作为父母肯定既欣慰又有些许担忧。关于中专毕业的女儿想上音乐学院这件事,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希望能解答你的困惑,也给你一些实际的建议。首先,最关键的问题是:中专毕业,完全有可能上音乐学院! 这点请一定不要怀疑。虽然传统.............
  • 回答
    中国古代钱币上没有帝王像,而古埃及、罗马、希腊上普遍出现帝王像,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深远文化和政治含义的问题。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中国古代钱币的设计理念与政治哲学中国古代的钱币设计,尤其是在秦朝统一货币之后,其核心理念更多地体现在实用性、象征性和政治权威的间接表达。 .............
  • 回答
    面对如此激烈的考研竞争,如果你的同学依然维持着早上十点才开始一天学习的节奏,那么,坦白说,他的“上岸”希望确实是摆在了非常严峻的考验之下。首先,我们得明白“竞争激烈”这四个字的分量。这不仅仅意味着报考人数众多,更意味着能够被录取的那些人,往往是在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学习时间投入上都做了充分准备的。他.............
  • 回答
    理解你的情况,初中毕业后想去日本读高中,而且不是因为动漫,这很正常,很多学生都有留学深造的想法。国内升学有压力,选择日本作为学习目的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下面我来详细跟你说一下去日本读高中的具体条件和流程,尽量说得具体些,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你要明白,去日本读高中,和在国内读高中在程序上是有区别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