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于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回答
谈起唐朝,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无非是盛世繁华、诗歌如潮、女性开放,或者是安史之乱后的衰败。但如果深入挖掘一下,会发现这个辉煌的朝代里,藏着不少让人忍俊不禁,或是细思极恐的“冷知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不常被提及,却足够有趣的唐朝八卦。

1. 皇帝也愁钱,唐朝的“月饼券”和“年终奖”

谁说皇帝都是坐拥万贯家财?其实,唐朝皇帝也时常为国库发愁。特别是到了年节,赏赐、福利那可都是一笔巨款。为了“开源节流”,朝廷也是想了不少办法。

比如,到了中秋节,皇帝会赏赐官员月饼。但一开始,这月饼可不是现在这样馅料丰富的样子,更像是一种点心。更关键的是,这赏赐并不是直接发月饼,而是发放一种叫“时果券”或“点心券”的东西。官员拿到券后,可以根据券上的额度去宫廷的御膳房领取相应的水果、点心,甚至是月饼。这有点像咱们现在的“购物卡”或者“提货券”,非常实在,也很能体现当时物资分配的特点。

再比如,年终岁末,官员们也期待着来自皇帝的“年终奖”。这奖金当然不会是铜钱,而是绫罗绸缎、金银器皿,甚至是良马。但数量有限,僧多粥少是常态。这就催生了一种有趣的现象:一些官员会把皇帝赏赐的物品拿到市面上换成他们更需要的金钱或物品。想象一下,一件精美的丝绸被拿去当了“货款”,是不是有点穿越感?

2. 唐朝的“私人定制”时尚和“网红”造型师

唐朝的开放和自信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服饰。当时对于服装的款式、颜色,甚至搭配都有着极大的自由度。不像后世那样等级森严,唐朝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服饰界限并没有那么模糊,而且流行的速度非常快。

你想想,当时的消息传播方式主要靠口耳相传和驿站信件,但唐朝人的时尚潮流却能迅速席卷全国。这背后少不了“造型师”和“时尚买手”的功劳。这些角色可能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那种专业人士,但他们往往是宫廷中的侍女、贵族中的佼佼者,或是技艺精湛的裁缝。

一些特别会打扮的女性,比如像太平公主那样,可能会直接向宫廷的工匠提出自己的想法,要求制作独一无二的服饰。甚至会指定某种特殊的刺绣工艺,或者某种稀有的染料。而那些见过世面、懂时尚的裁缝,则会根据主顾的身材、气质,以及当时的流行元素,提供“私人定制”服务。甚至有专门的“妆镜匠”,负责为女子提供各种发型、妆容的建议,堪称古代的“美妆博主”和“造型顾问”。

当时流行的“披帛”就是个例子。一块长长的丝绸,搭在肩膀上,随风飘动,立刻增添了几分飘逸灵动。不同的披帛颜色、材质、搭配方式,都能呈现出不同的气质,而这些搭配的灵感,往往就来自于一些走在时尚前沿的贵族小姐。

3. “宠物经济”已现雏形,唐朝人的“铲屎官”生活

说到宠物,我们可能会想到猫狗。但在唐朝,宠物的种类可就丰富多了。不仅有猫狗,还有各种鸟类、兔子,甚至还有一些外来的珍禽异兽。

李隆基就特别喜欢各种鸟类,他的宫廷里养着不少珍贵的鸟,据说他还会亲自训练这些鸟儿表演节目。而一些贵族小姐,则喜欢养小狗,甚至给它们穿上精美的衣服,系上小铃铛,带着它们一起出游。

更值得一提的是,唐朝已经出现了相对成熟的“宠物服务”和“宠物用品”市场。比如,如果你想养一只名贵的鹦鹉,可以去专门的鸟市购买,价格不菲。如果你家狗狗生病了,也有专门的“兽医”可以看诊。甚至还有专门的“宠物粮”供应,虽然不像现在这样五花八门,但基本的鸟食、狗粮还是有的。

最有趣的是,当时的人们也会给宠物取名字,有些名字还相当有意思。比如唐朝诗人元稹养的猫就叫“白公”。这些细节都显示出,宠物在唐朝人的生活中,已经不仅仅是动物,更是家庭的一份子,甚至是一种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4. 厕所的“等级制度”和厕纸的选择

别以为上厕所是件小事,在唐朝,这事儿也挺有讲究,甚至带着点“阶级感”。

皇宫里的厕所,那是相当讲究的。不仅干净,而且可能还有专门的侍者负责打扫和提供“厕筹”(也就是早期的厕纸)。这些厕筹通常是用竹子或木头削成的薄片,用完即弃。据说,皇帝上厕所时,身边也会有专门的人递送更柔软的纸张。

而到了民间,厕所的情况就千差万别了。有些富裕家庭会有独立的茅厕,但很多人还是共用公共厕所。至于厕纸的选择,那可就五花八门了。除了上面提到的厕筹,还有用树叶、麻叶、甚至稻草来清洁的。想想这画面,再看看现在卫生纸的发明,真觉得科技进步太伟大了!

不过,也有些地方的厕所设计得相当有智慧,比如会有专门的沟渠将排泄物排到远处的田地,充当肥料。这倒是挺符合当时对环保和循环利用的朴素认识。

5. 唐朝的“外卖小哥”和“跑腿代购”

在大城市如长安,你想要什么东西,可能不需要自己跑腿,有人能帮你搞定。没错,唐朝就已经有了雏形“外卖”和“跑腿代购”服务。

想象一下,你在家里接到一个朋友的邀请,要去某个酒楼吃饭,但自己又没时间去。这时候,你可以派一个仆人,或者雇佣一个“跑腿”的人,让他去酒楼点好菜,然后送到你家里。这种服务在当时并不罕见,尤其是在一些富贵人家。

再比如,你想要买某个地方特产的香料或药材,如果当地没有,你可以委托外地的亲友,或者通过商队,让他们帮你带回来。甚至还有一些专门的“代购商”,他们会根据你的需求,帮你搜罗各种稀奇古怪的商品,然后通过陆路或水路送到你手里。

这些“跑腿”和“代购”服务,虽然不像现在这样通过APP下单,但他们提供了一种跨越空间的服务,满足了人们便利化生活的需求,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创新了。

这些零零碎碎的细节,就像唐朝盛世繁华背后那些细密的纹理,虽然不那么宏大,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思维方式和社会的运转逻辑。唐朝之所以能成为我们心中那个辉煌的朝代,正是因为有这些鲜活而有趣的“小事”,构成了它丰富而立体的历史画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随便讲几个,权当一笑。


李渊有三个奶子,比周文王少了一个。怎么解释「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

李渊又称之为大唐的钱德勒。当然这个可能是虚写,也可能李渊真有多乳症。


李渊是弹琵琶的高手。

《资治通鉴》记载:“上皇自弹琵琶,上起舞。” 而白居易的琵琶行流传千古,这说明当时弹琵琶很流行。

民间有说法,李渊的琵琶是姜子牙收服的琵琶精转化而来。叫铁板琵琶。


李世民叫秦王。但是之前有一个秦王。

具体可以看下面演绎的对话。

“秦王,浅水原之战中薛举的儿子叫薛仁什么来着?”
“薛仁杲xue,ren,gao”
“想起来了,是叫薛仁杲,我总以为他是一个呆瓜,一个万人敌的呆瓜,最后你打得他投降,后来我说你已经会了什么剑来着?”
“诸侯之剑”
“对,诸侯之剑,可是你为什么就不杀了那个凶残的薛仁呆瓜呢?”
“杀降不祥”
“哼,秦王,你真这么想的,我看未必吧!你是心不够硬,不够狠。我帮你杀了那个呆瓜,不是为父够狠,是我看不惯那个薛举居然自称秦王、还什么西秦霸王、还他妈的秦帝,他都敢叫秦王,你这个秦王的脸往哪里搁呀……”

唐朝的骑兵秒杀草原军队的骑兵。

李世民的铁骑叫玄甲军。800人在虎牢关前可以对穿杀个来回。打东突厥、薛延陀等等切菜一样。

韩国电影说,只有高句丽才能克制住唐军,并且射瞎了李世民的一只眼睛。蓝翔表示非常愤慨。


天策上将有铸币权。

这个重点讲下。开元通宝是唐代第一种货币。由于其质量合理,通货控制得当,钱币做工比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爱。开元通宝已经成为大五帝钱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财的功效。

另外,许多人都认为开元通宝是年号钱,理由是唐玄宗李隆基有个年号是开元,这是错误的。开元通宝是非年号钱,在唐代初年就已经铸造,是由欧阳询亲自题字,欧阳询是初唐人物,而李隆基生于盛唐,二人生活年代相差百余年,从年代上讲,欧阳询就不可能给李隆基的铸钱题字。而李隆基将年号定为开元,纯属巧合。

李世民开府,他比太子李建成多有的一项权利就是他可以自行铸币。而李建成没有这个权利的。


上面第四篇,李二穿越成康王,可以说是知乎最热血的爽文。我不知道充了多少次会员了。极力推荐。

那篇文章设定非常的好。对很多细节展现得非常好,也很合理。

"归义军!"康王眼神明亮。
"守汴梁必守河洛,守河洛必守关中,守关中河西为必占之地,西域之地,归义军孤守百年,存一日异族便阻一日,归义军不可不复。"
"复西域,马政自解。"
……
康王说了很多理由,唯独藏着最重要的一个。
归义军为唐守土五十年,我便保你张家百年富贵平安。
张家必须有人活着,哪怕是废物,也会做二十年的西域都护。
至于甘州回鹘,待到北疆事了,本王亲赴西北,以回鹘覆灭,祭张议潮。
酒至半酣,大学士汪博彦悄然离去,集英殿内,钦宗已等候多时。"他要什么?"
"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
"我朝绝无此官!"
"康王说……他在,就可以有。"

比如上面的归义军,张议潮。

user avatar

李姓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的政权最多,称帝称王者达60多人,所以李姓声威显赫。但也正因为如此,给老百姓也带来很多麻烦。根据《酉阳杂俎》记载,由于李姓是国姓,所以在唐朝是禁食鲤鱼的,抓到鲤鱼以后,必须放掉,如果胆敢贩卖鲤鱼,重打60大板。这个禁忌还算是比较高雅的,还有一件事,可能就不太雅了。唐高祖李渊的父亲叫什么?李虎。所以,老虎当然是不许吃的,当然一般也吃不着。这还不算,还不许人说“虎”字,得用别的字代替。哪个字呢?马。这个“马”字不是重点,重点是一个过去咱们都常用的物件——马桶。其实早在汉朝的时候,马桶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一直以来不叫“马桶”,叫“虎子”。到了唐朝,由于要避讳李虎的名字,虎子就改叫马子了。再到了后来,这物件又改叫马桶。你看,李姓的威风,甚至改变了我们的风俗习惯。

李姓的来源相当复杂,其中最浪漫的一种说法是出自皋陶。皋陶是虞舜时的司法官,当时这个职务叫理官,他的后代一直世袭这一职务,便以“理”为姓。商纣王时,皋陶后人理征,因执法如山惹恼了纣王,招来杀身之祸,理征的妻子契和氏便携幼子理利贞出逃。逃难途中几乎饿死,到了一棵李子树下,靠食李子得以存活。后来为了表达对李子树的感恩之情,就由“理”改成了“李”。

另外一个说法,没有李子什么事儿。根据《姓氏考略》,周以前没有李姓。李最早见于史籍姓名的,是老子李耳。李耳或许也是理利贞的后裔,不知道为什么,到他这儿就由“理”改成“李”了。

李姓的族源相当复杂。唐朝时,李成了国姓,有很多人就被赐姓为李。比如徐、安、杜、郭、麻、鲜于,这些姓氏中很多人都被赐姓为李。李姓当中有一支非常重要的洛阳李氏,其实是鲜卑族之后。鲜卑族被赐姓为李不仅发生在唐朝,更早的时候也有过。还有,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南方蛮族叛乱后,因为当地的民族都没有姓,就赐了很多姓给他们,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改姓李。所以,李姓的血缘很复杂。尤其让人称奇的是,在李姓当中,还有一部分是犹太人,这个可能连姓李的朋友都不知道。犹太人进入中国始于唐朝,这是中外文化史上非常重大的事件。到北宋中叶,进入中国的犹太人越来越多,主要散居在洛阳、南京、杭州、宁波、泉州,其中以河南开封人数最多。开封的犹太人当中,姓李的居多,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姓李,反正姓了一千多年了。

李姓发源于今天河南鹿邑一带,这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后来,其中一支迁到了陇西一带,又分出三十九房。三十九房中的一房后来迁到了赵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邯郸一带,再后来这一房又分成东、南、西三支。所以李姓分得非常厉害。到了西汉,李姓开始迁往山东、江西,东汉时,迁往西南,其中有很多原本是汉族的李姓,甚至加入到白族、苗族、壮族、彝族等兄弟民族中。三国以后,李姓就已经分布全国了。

user avatar

说一个其实也不算冷知识,但至少也是很多人有意遗忘、很多人不愿面对的现实。

唐朝的新疆吐哈地区,也就是东疆,和中原没啥区别,居民基本都是汉人。

金庸先生在《白马啸西风》中描述的高昌人反对汉化的情景,说实话真的很让人无语。本来就是汉人,反对个毛啊。

吐哈地区是汉人的居住地?

很多人可能就疑惑了,然而这是确实存在的。

首先我们说伊州。

伊州,就是如今的新疆哈密周边,这里位于新疆、甘肃、蒙古的三处中间,最初这里只存在一个叫蒲类的小城邦,统治范围也只限于巴里坤湖一带,依附汉朝,大略是操吐火罗语的。

东汉年间,哈密地区被北匈奴侵入,北匈奴呼衍王在此驻军,汉朝派窦固、耿忠击败呼衍王,开始在伊吾筑城,并设置宜禾都尉管理。

此后该地一直作为军屯所,为中原王朝统治,到了五胡十六国晚期,汉人在甘肃建立的西凉国(就是李唐祖宗那支)被匈奴人的北凉国击败,西凉宗室李宝率领民众逃到伊吾,建立了后西凉国,这里从一个军屯,逐渐发展成为定居地。

然而后西凉国太弱了,需要抱一个大腿。于是李宝就臣服于柔然汗国,柔然汗国开始染指伊吾了。到了北魏进军西域的年代,后西凉国已经没了,历史上只留下了柔然汗国在伊吾的戍主高羔子率众三千投靠北魏的记载。

无论是戍主这个官职,还是高羔子这个人名,都极富北朝色彩,当地已经成了汉人世居的土地,一直到隋朝时期,隋朝干脆就在这里设了伊吾郡。

然而隋朝灭亡到唐代初期,由于突厥势力庞大,唐朝暂时放弃对伊吾的统辖权,伊吾暂时出于三不管的处境。到了东突厥统治末期,出了这样的大事:

就是从薛延陀人在夷男的带领下进攻东突厥,东突厥名将阿史那社尔被夷男击败,没脸回去见刚愎自用的颉利可汗。于是阿史那社尔率领残军逃到伊吾一带,自此伊吾为阿史那社尔所有,而哈密也因此迁入了突厥人。

然而阿史那社尔没多久就降唐了,他带着部众内迁,又放弃了伊吾。

伊吾又来了新的主人:

对,就是乙毗咄陆可汗,他本是东突厥的“设”,在东突厥灭亡后逃奔西突厥,发现西突厥此时也内乱了,于是趁机夺取汗位。并在路过伊吾、高昌的时候,将伊吾纳为己有,并迫使高昌国臣服。

由于唐朝不承认他是西突厥可汗,所以唐朝称他为欲谷设,也就是在东突厥时期的爵位。

由于伊吾局面多数是汉人和已经在汉化过程中的龙家人(龙家人,是半汉化的焉耆人,也就是吐火罗人),这里的居民肯定心向唐朝,所以乙毗咄陆可汗向伊吾移民,迁来了大批粟特人。

唐僧去西天取经时,遇到的款待他的所谓“伊吾国王”其实就是西突厥汗国下属的伊吾城主,是个粟特人。而且还有中文名字,叫石万年。

然而这个粟特人很快就降唐了, 唐朝便在此地设置了伊州。


然后再说西州。

西州,即吐鲁番。不同于伊州,伊州一直是战乱之地,定居居民并不多,而西州的情况就大不同了。西州的交河城自古以来便是定居城邑,曾是车师国的首都。匈奴进入西域后,车师国被匈奴控制。在汉匈战争中,汉朝和匈奴对车师的宗主权经过数度更易。后来控制车师的匈奴日逐王投降汉朝,汉朝派郑吉在车师国开府设政,建立了西域都护府。从此吐鲁番地区成为汉朝在西域的行政中心。

到了西晋时期,吐鲁番地区仍然存在着车师国和中原王朝驻军共存的局面,西晋的戍己校尉就设在高昌。甚至在永嘉之乱时期,西晋戍己校尉赵贞野心勃勃,还欲图有一番作为。然而很快就被甘肃的张氏前凉王朝吞并,而张氏前凉王朝看到高昌城人口众多,便首次在这里设郡了。

也就是说,哈密设郡还是在隋朝,吐鲁番地区设郡要早得多了。

而高昌之所以人口众多,也是因为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战乱的缘故,中原人逃难到甘肃,甘肃在后凉灭亡后也战乱不休,难民纷纷西逃,使得高昌的汉人数量到达了绝对优势。

到了匈奴人统治的北凉时期,柔然汗国入侵北凉,攻陷高昌。并册封当地人阚伯周为高昌王,高昌这个新疆历史上著名的汉人王国诞生。随后麴氏取代阚氏,并征服焉耆国。焉耆人开始了汉化进程,最后发展到隋唐时期,焉耆后裔被称为龙家人,已经和汉人无异了。

高昌国在唐朝与突厥作战的过程中,被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控制,被迫走上了与唐朝对抗的道路,后被唐朝消灭,唐朝就在此地设置西州。

最后说庭州。

庭州,大略是新疆昌吉和乌鲁木齐一带。与已经是汉人世居地的伊州和西州不同,从突厥人征服新疆后,庭州便成为西突厥汗国主要经营的地区,西突厥在此筑了可汗浮图城,并长期派遣叶护管辖,叶护是西突厥的重爵,意义非同小可。

由于乙毗咄陆可汗是东突厥人,所以西突厥贵族不服他,可汗浮图城的叶护阿史那步真降唐。唐军便开进了昌吉,随着西突厥贵族的不断投降,和唐朝在西域设置的伊州、西州的安定。唐朝就迈大了步子,在几乎就没几颗汉人的可汗浮图城周围设立了庭州。

随后西突厥接连叛乱,庭州也数度失陷,可见庭州确实不存在设州郡的基础。

然而,唐朝统治者是不可能承认其决策失败的。

于是唐朝统治者将庭州作为了罪人流放的去所,而在武则天统治期间,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冤案频出,庭州的流放汉人也越来越多。

宰相裴炎的侄子裴伷就在流放庭州期间,娶了同样是流放汉人的卢家姑娘,还结交当地突厥贵族、做生意赚钱,最后形成了一股黑社会性质也可以说是侠客性质的团体,阴谋颠覆武周,最后武周政府来镇压,杀死的裴伷一党流放汉人达三百余人。

在流放政策的贯彻下,庭州的人口最终超越了伊州。

于是在唐朝时期,吐鲁番哈密地区,是一个以汉人为主、龙家人(其实按唐人看法已经和汉人无异了)为辅,杂居少数突厥人和粟特人的纯行政区划了。跟内地无甚两样,当然口说无凭,还的看文物:

对,就是吐鲁番文书。

其中不单有佛经、文学作品,更具价值的是海量的私人之间的诉讼文书、契约、账簿,而其中汉文文书占绝对优势,文书中记载的告状的、立约的也绝大多数是汉人,少量的龙家人(基本上都姓龙)和粟特人、突厥人。


然而,吐哈地区汉族占绝对优势的情况,后来怎么消失的呢?

对,安史之乱后,吐蕃占领了西域,吐哈地区为吐蕃占据。然而当时的汉人心目中,庭州虽然也是州府,但到底不是世居地,吐哈的伊西二州到底不同了。

所以在归义军收复河西走廊后,归义军派遣了军队去收复伊西二州:

这时候正好处于回鹘汗国崩溃之际,大量回鹘难民投靠唐朝,归义军反抗吐蕃时也有不少回鹘人参加。而收复伊西二州的归义军将领,也正是回鹘人仆固俊。

然而……

唐朝很快就灭亡了。

归义军政权也被甘州回鹘打败了。

伊西二州已经被吐蕃统治超过了半个世纪,接着又迎来了高昌回鹘的统治时期。

而代表中原正朔的铁血强宋,连河西走廊和河套也放弃给了西夏。

伊州和西州也就被中原遗忘了。

我弱宋时期,宋使王延德在出使高昌回鹘,曾遇到伊州的领主,领主自称姓陈,还拿出了唐代的诏敕,说陈家已经在伊州十几代。而这个世袭统治伊州的汉人陈氏家族,在元朝时期,已经完全回鹘化,自称“的斛迭林”了。

吐哈的汉人和龙家人,逐渐就被回鹘同化了。

所以到了蒙古时期,新疆被视为三块文化区域:

北疆这个草原民族角逐的场所,成了蒙古人的牧地,被称为蒙兀尔斯坦。

南疆这个曾经城邦辈出的吐火罗人之乡,成为伊斯兰教黑突厥后裔的居所,被称为七城之地。

而吐哈一带的东疆,这个曾经是汉人居所的土地,名字成了畏兀儿斯坦。

而现代的维吾尔族,便是七城的突厥后裔和吐哈的回鹘融合而来。说到底,他们身上也留着从汉魏时期到隋唐时期开拓西域的汉人的血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起唐朝,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无非是盛世繁华、诗歌如潮、女性开放,或者是安史之乱后的衰败。但如果深入挖掘一下,会发现这个辉煌的朝代里,藏着不少让人忍俊不禁,或是细思极恐的“冷知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不常被提及,却足够有趣的唐朝八卦。1. 皇帝也愁钱,唐朝的“月饼券”和“年终奖”谁说皇帝都是坐拥.............
  • 回答
    唐朝,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璀璨夺目的时代,它承载了盛世的辉煌,也孕育了文化的繁荣。想要深入了解这个时期,阅读相关的历史著作是绝佳的途径。下面,我将为你细细道来几本我认为非常值得一读的唐朝历史书籍,希望能让你如同穿越时空,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1. 《旧唐书》与《新唐书》:史学典籍的基石首先,任何对唐朝.............
  • 回答
    成龙和唐季礼,这两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动作电影界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们不仅是合作默契的黄金搭档,更是多年的挚友,这份情谊可以说是在一次次汗水、火花和欢笑中,一步步沉淀下来的。他们的缘分,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那时,唐季礼还是一个初出茅庐、怀揣着电影梦想的年轻导演,而成龙已经是声名鹊起的.............
  • 回答
    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与唐朝和丝绸之路的千丝万缕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如同燎原之火,迅速席卷中东、北非乃至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与同时期东方强大的唐朝,以及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理解阿拉伯帝国的兴衰,就不能不深入探讨这些相互作.............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也触及了历史的关键节点。如果唐朝不是李家,而是由关陇贵族中的鲜卑人建立,那么历史的轨迹,尤其是后世对“盛唐”的歌颂以及“唐”作为中华王朝的属性,很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让我们试着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一、 盛唐歌颂的根基:李唐政权的文化与政治遗产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后世为何如.............
  • 回答
    唐朝中后期,宦官与皇帝之间的制衡关系,与其说是相互制约,不如说是一种复杂且时常失衡的权力共生体。宦官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数代皇帝纵容、制度漏洞以及自身不断钻营的结果。到了中后期,这种关系更是演变成了一种难以摆脱的“毒瘤”,既依附于皇权,又侵蚀着皇权。话说回来,我们得从宦官是如何一步步爬到如.............
  • 回答
    唐朝与波斯萨珊王朝之间的关系,可谓是那个时代东西方文明碰撞与交融的生动写照。这种关系复杂而多面,既有官方层面的外交与贸易,也有民间层面的文化交流与军事冲突,贯穿了从唐朝初年到萨珊王朝灭亡的近一个半世纪。一、 早期接触与初步往来:相互的尊称与好奇唐朝建立之初,萨珊王朝已是西方世界的一个重要力量,拥有悠.............
  • 回答
    这事儿一出,可真是搅得一池浑水,尤其是赶在陌陌上市前这么个关键节点,网易这番操作,背后门道可多了,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网易的声明核心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网易指控唐岩在任职期间存在“不法行为”,尽管具体细节描述得比较模糊,但“侵占公司财产”和“不正当的利益输送”这些词眼,足以让人联.............
  • 回答
    唐家三少关于起点新合同的言论,以及他呼吁网文作者相信腾讯的这番话,可以说是最近网络文学圈里一件相当有分量的事情。要理解他的观点,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唐家三少是谁? 他是网络文学界毋庸置疑的头部作家,可以说是“现象级”的代表。他的作品销量、影响力都达到了一个普通作者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意味着他的话语.............
  • 回答
    唐家三少作为国内网络文学的头部作家,拥有一大批忠实粉丝,他的创作风格和影响力毋庸置疑。当他对《魔戒》这样的经典奇幻IP发表看法时,自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尤其是他的粉丝群体,更会对他的观点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我们得理解唐家三少《魔戒》言论的背景。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言论会出现在他自己的社交媒体.............
  • 回答
    唐宋时期,东方天朝以其繁华的都城、开放的姿态和发达的经济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外国人。这些人,或是怀揣着宗教信仰的僧侣,或是投身贸易的商人,或是奉命出使的使者,他们在中国的见闻,经过他们的笔触记录下来,成为了我们今天窥探那个时代最宝贵的窗口。这些外国人留下的文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充满异域视角和个.............
  • 回答
    .......
  • 回答
    关于陈元光为何在《唐书》中不见记载,这是一个在研究闽南历史和陈元光事迹时经常被提及的有趣问题。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出发,结合历史背景、史书编纂的原则以及陈元光事迹本身的特点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唐书》指的是哪一部。通常我们说《唐书》,是指宋代欧阳修等人奉敕编纂的《新唐书》,也有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佛教教义的根本,也牵涉到我们对唐僧这个角色的理解。我明白你想刨根问底,想把事情说得透彻,也想听到更自然的、不那么“机器人”的回答。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个。首先,得明确一个前提,那就是“不能和人发生关系”,这在佛教里,特别是对于像唐僧这样的修行者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戒律,是一种对情欲的克制和.............
  • 回答
    关于唐僧师徒四人之间究竟是劳动合同关系还是劳务关系,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且值得细细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工作”和“雇佣”的理解,而且套用到《西游记》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会产生许多有趣的解读。首先,我们不妨从劳动合同关系的基本特征来审视。劳动合同关系通常具备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主体适.............
  • 回答
    唐朝的中央军事体制,是一个既有传承又有革新的复杂体系。我们今天来聊聊唐朝的南衙诸卫与北衙禁军,以及三卫五府它们到底在哪儿,又有着怎样的关系。首先,要理解唐朝的军事制度,得先知道它经历了哪些变化。唐朝的军事制度,尤其是禁军,经历了从“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转变,而南衙诸卫和北衙禁军正是这一演变过程中的.............
  • 回答
    要从唐朝统一战争的过程来论证诸葛亮“先在巴蜀、关中站稳,再图晋豫鲁三省”战略设想的可行性,我们需要审视唐朝统一战争与诸葛亮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战略目标有何异同,并通过具体战役、地理形势以及政治经济因素来做对比分析。首先,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诸葛亮的战略设想及其背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战略,核心在于“.............
  • 回答
    河南发现唐太平公主豪宅,这绝对是个石破天惊的大消息!这可不是普通的考古发现,它承载的意义远不止“一座古宅”那么简单,更是打开了一扇窥探唐朝社会、政治、女性地位,乃至太平公主本人真实面貌的绝佳窗口。这发现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如此重要?首先,直接实证了太平公主在河南的活动和影响力。长期以来,我们对太平公主.............
  • 回答
    多益网络董事长徐波的一纸诉状,将前CEO唐忆鲁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不仅仅是一场公司内部的权力斗争,更是围绕着贪污、纵容游戏外挂等一系列严重指控展开的博弈。这件事之所以值得我们深入关注,是因为它牵涉到的层面和细节都非常丰富,不仅仅是商业利益,更涉及到职业道德、法律责任,甚至是整个游戏行业的生态健康。徐波.............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社会观念、个人魅力、时代背景以及情感力量等多重维度。在男同性恋不被广泛接受甚至是被压抑的大环境下,张国荣(哥哥)和唐鹤德(德德)的爱情故事之所以能被如此深情地歌颂,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张国荣本人巨大的个人魅力和艺术成就,是这一切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