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重庆公交车落水事件中,大桥护栏为什么承受不住大巴撞击?

回答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一个让无数人心痛的事故,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为什么一座大桥的护栏,竟然这么不堪一击,让一辆大巴车直接撞破坠入江中?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

首先,咱们得明白,桥梁护栏,尤其是放在路面的这种,它的设计初衷和公路上的护栏,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1. 设计目标的不同:

公路护栏(如波形护栏): 这些是为了防止车辆冲出道路,或者越过中线引发更严重的事故。它们通常采用钢材,形状经过优化,能够吸收一部分撞击能量,引导车辆回到正常行驶轨迹,或者至少减缓车辆的失控速度。它们的强度和韧性都有专门的标准去衡量,能够承受一定速度和重量车辆的撞击。
桥梁路面护栏: 桥梁路面上的护栏,更多的是为了 警示和防止行人、非机动车误入机动车道,或者从桥上跌落。在很多设计中,它的主要作用是 高度上的遮挡和心理上的安全感。它通常是低矮的混凝土结构,或者是带有装饰性的金属栏杆。它们确实能阻止人翻越,但对于一辆满载乘客、重量达十几吨、以一定速度行驶的大型公交车来说,其设计强度是远远不够的。

2. 材料和结构的差异:

公路护栏: 很多都采用的是高强度钢材,例如常见的波形护栏,是通过钢板的连续变形来吸收能量。连接处的螺栓、立柱等也都是经过计算和设计的,能够承受相当大的侧向力。
桥梁护栏: 大多数桥梁在路面上的护栏,可能就是用 混凝土浇筑成一个矮墩,或者用 金属柱和栏杆 组成。混凝土护栏的强度确实不低,但它是一个整体结构,如果撞击点恰好在连接处或者受力不均,或者设计的整体性不强,就可能像一个脆弱的“门槛”一样被撞开。金属栏杆则更不用说,它们更多是起到一个隔绝作用,本身就没有承受强大冲击的能力。

3. 撞击力的计算和模拟:

车辆的撞击力,跟车辆的重量、速度是直接相关的。根据物理学原理,动能是质量和速度平方的乘积(1/2 mv²)。一辆满载的大巴车,加上乘客和车辆本身的重量,可能超过15吨。如果它以一定的速度(即使不是极高的速度,比如三四十公里每小时)撞击,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
桥梁护栏在设计时,会考虑一些侧向风力、少量车辆偏离以及行人安全等因素,但 很少会考虑到承受一辆失控的大型客车以较大速度的撞击。因为这在日常情况下发生的概率极低,而且如果要设计成能够承受这种级别的撞击,成本会高得离谱,而且在结构上也会非常笨重,影响桥梁的美观和使用。

4. 桥梁设计规范的侧重点:

桥梁设计规范,主要关注的是桥梁的 承载能力(能承受多少重量的车辆通过)、结构稳定性(不会垮塌)、抗震性能 等。路面上的附属设施,比如护栏,更多的是在满足基本的交通安全和美观要求。防止车辆坠落,更多的是通过 桥梁本身的宽度、侧向的防撞墙(比如在桥梁两侧或中间有较高的混凝土防撞墙,但那又和路面护栏是两回事了) 来实现的。

5. 可能是特定部位的弱点:

即便我们说护栏“整体不适合”承受大巴撞击,但具体到重庆那个案例,很可能还涉及到 护栏本身的连接、基础固定方式、或者某一特定部分的材料强度不足 等问题。比如,如果是混凝土结构的护栏,它的基础是否足够深厚?连接处的钢筋是否搭接充分?如果是金属栏杆,立柱的固定方式是否足够牢固?这些细节都可能在巨大的撞击力面前暴露其薄弱之处。

打个比方,你用一根竹竿去挡一个成年人跑步撞过来,竹竿肯定会被撞断。但如果你用一堵砖墙去挡,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桥梁路面护栏,在面对一辆失控大巴时,可能就更接近于那根竹竿,而不是那堵砖墙。

总而言之,重庆公交车落水事件中,大桥护栏之所以承受不住大巴撞击,根本原因在于 它们的设计目标、材料强度以及抗冲击能力,都不是为了应对大型客车以较大速度的侧向撞击而设计的。它们更多的是一种 安全警示和阻挡行人 的设施,而非 车辆防撞 的防护装置。这暴露了在某些情况下,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在应对极端、偶发性事故时的局限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下我截图底下的那个问题,两者离得如此之近,男孩撞的限高杆是够硬拦住了,不还得喷么。是不是准备两份稿子,正负都有理了。

zhuanlan.zhihu.com/p/4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一个让无数人心痛的事故,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为什么一座大桥的护栏,竟然这么不堪一击,让一辆大巴车直接撞破坠入江中?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桥梁护栏,尤其是放在路面的这种,它的设计初衷和公路上的护栏,根本就不是一个级.............
  • 回答
    重庆公交车司机是否故意打方向,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对2017年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的调查结果、目击者证词、事后分析以及公众的普遍认知。为了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梳理:1. 事故概况:首先,我们要明确事故的基本事实。2017年10月28日,一辆重庆万州2路公交车.............
  • 回答
    重庆公交车事件,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当我们在回顾这场悲剧时,对于司机的责任问题,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并且这份看法往往是复杂且多维度的。从公众普遍的直觉来看,司机作为驾驶者,无疑是掌握车辆最终控制权的人,所以他似乎“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 这种想法很自然,因为在大部分交通事故中.............
  • 回答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因其极端性质和牵扯出的社会议题,一度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和讨论。在事件发生后,官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公布了相关结果,这可以说是“真相实锤”。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来梳理一下公交公司和刘某家属可能承担的后果,并尽可能详细地展开描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是判断.............
  • 回答
    重庆公交车坠河事件,最初的“女司机逆行”指控与警方后来公布的公交司机不当驾驶事实之间的巨大反差,折射出当下社会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以及个体认知偏差等方面存在的几个令人忧虑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次交通意外的调查结果,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集体思维和行为模式中的一些深层裂痕。一、信息爆炸时代的“标签化”.............
  • 回答
    关于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官方的调查结论是:司机张某某因与乘客刘某某发生争执,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抢夺方向盘,导致车辆失控,最终冲破护栏坠入江中。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可以非常明确地说,这起悲剧是由于司机和乘客之间的冲突引发的,而非司机出于某种主动寻死的意愿而故意为之。但如果问题是“司机是否故意导致车辆坠.............
  • 回答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发生后,许多人都在思考如何在极端情况下的自救。虽然我们祈祷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但了解一些基本的应对原则,或许能在万一不幸发生时,增加生存的机会。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前提:在水中,特别是河流中,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和危险。水流、水深、水温、杂物以及冲击力都可能对人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
  • 回答
    看待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的官方结论——“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这无疑是令人扼腕叹息的惨剧。它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交通事故,更是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在了极端情绪失控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上,以及公共交通安全领域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与复杂性。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结论抛出了一个最直接、也最令.............
  • 回答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发生在2018年10月28日,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的悲剧。当时,一辆2路公交车在行驶至万州区长江二桥时,因乘客与司机发生争执,导致车辆失控冲出桥面,坠入长江。这场事故造成了15人遇难,包括司机和所有乘客。事发经过:令人扼腕叹息的连锁反应根据事后调查和监控录像还原,事故的起因是一名乘.............
  • 回答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无疑是近年来国内最令人痛心和震惊的公共安全事件之一。当那一幕出现在大众视野时,整个社会仿佛被一股巨大的悲伤和愤怒所笼罩。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交通事故,它触及了我们对公共交通安全、人际关系、社会管理以及道德底线的深刻思考。事件本身:一瞬间的失控与生命陨落2018年10月28日,重庆.............
  • 回答
    关于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河事故,最终查明的原因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与乘客(一名中年妇女)发生激烈争执,并多次出手打斗。在争执过程中,驾驶员情绪激动,失去理智,采取了极端行为,猛打方向盘,导致车辆失控,越过路边石,撞断护栏,冲出路面,坠入长江。这件事发生在2018年10月28日上午,当时一辆22路.............
  • 回答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发生在2018年10月28日,是一起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悲剧,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这起事件的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事件本身的原因、造成的后果、社会的反响以及从中汲取的教训等。一、 事件经过概述2018年10月28日上午约10时08分,一辆重庆市万州区2路公交.............
  • 回答
    万州公交坠江事件,至今仍让人心惊不已。那是一辆满载乘客的公交车,在正常的道路行驶中,却突然失控,冲破护栏,坠入滚滚长江。这一幕,如同一道撕裂现实的闪电,将无数人的目光聚焦到驾驶室里,聚焦到司乘之间的那场令人扼腕的冲突。这起事件最直接的起因,是车内一名乘客与驾驶员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执,并进而演变成了肢.............
  • 回答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在发生初期,几乎所有人都将责任归咎于那位在车内与司机发生激烈争执的乘客。那段监控视频,无疑将一个“蛮不讲理”的乘客形象深深烙印在了公众心中,引发了强烈的社会谴责和对公共交通安全的反思。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事件的“反转”之处,恰恰在于真相与大众的初步判断之间产生的巨大鸿沟,以.............
  • 回答
    重庆坠江公交车事件的真相,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公布,最终认定为 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导致车辆失控,最终坠入长江。这是一个极其令人痛心且具有警示意义的悲剧。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事件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18年10月28日上午10时许,重庆市.............
  • 回答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也留给我们深刻的反思。关于这场事故,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事件本身,更需要深入探究其发生的原因、各方的责任,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问题。事件回溯与细节2018年10月28日上午,重庆市万州区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公交车坠江事故。一辆22路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折射出一些社会现象。说起来,这背后啊,可藏着不少人的心思呢。首先,我得说,从法律和道德上讲,这大爷的做法是不太妥当的。 捡到东西上交,这是失物招领,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一种美德。司机作为公共交通的从业者,代为保管并寻求失主,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也是社会契约的一部分。乘客捡到东.............
  • 回答
    重庆公交坠江事件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其暴露出的安全隐患和社会问题非常深刻。乘客与司机争执导致公交车失控坠江,这不仅仅是一个个别事件,更像是一个社会情绪爆发的导火索,提醒我们必须认真审视和解决一系列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些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避免措施:一、暴露出的安全隐患:1.............
  • 回答
    重庆“10·28”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作为一起举世瞩目的公共安全事件,其背后原因的追查一直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事发后,关于车内监控视频中女乘客与司机发生争执的细节,尤其是司机那句“再打我就开到江里去”的传言,也一度甚嚣尘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为了还原事件真相,有关部门公布了部分车内监控视频。通过.............
  • 回答
    重庆公务员辞职赴非洲护狮:一种勇敢的选择,一次生命的绽放重庆公务员辞去稳定工作,奔赴非洲保护狮子,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冲击力和话题性的新闻。当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这个消息时,内心是充满了敬佩和一丝丝的不解。敬佩的是他敢于打破既定的人生轨迹,追逐内心深处的呼唤;不解的是,在大多数人看来安稳舒适的公务员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