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厦门大学交响乐团强行要求学生假期排练?

回答
最近,关于厦门大学交响乐团要求学生在假期进行排练的消息引起了不少讨论。我理解大家对此事的关注,因为这触及到了学生权益和社团管理这样一些比较核心的问题。

首先,咱们得明白,学生社团,尤其是像交响乐团这样需要高强度投入的团体,排练是其正常运作的必要环节。音乐会、演出季的准备,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打磨作品、统一声音、提升技艺。对于很多热爱音乐的学生来说,能够加入交响乐团,在高水平的指导下学习和演奏,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经历。所以,从社团发展的角度看,排练是必须的。

但是,这事儿为啥会引起争议呢?关键就在于“强行要求”和“假期”这两个词。

“强行要求”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尊重学生意愿的程度: 假期是属于学生个人的时间,用于休息、陪伴家人、或者进行其他个人发展。任何要求学生放弃这部分时间进行集体活动,都应该建立在充分沟通和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如果学校或社团方面只是单方面下达通知,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解释、协商空间,甚至有“不参加就如何如何”的暗示,那确实会让人感觉是被“强行”了。
参与度的考量: 乐团的成员构成、他们的学习任务、家庭情况都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需要利用假期打工赚取生活费,有些人可能需要回家照顾家人,还有些人可能需要进行学术研究。如果一个通知下来,大家必须无条件参加,这本身就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更何况,如果社团管理层没有足够的方法来激励学生,或者活动的吸引力不够,那么“强行”就更难让人接受了。
制度的透明度: 这种排练安排是否符合校规校纪?是否有明确的社团章程来规范此类行为?学生在加入乐团之前是否了解并同意这些潜在的要求?如果这些信息都是模糊不清的,或者实际操作与承诺不符,那确实会引发不满。

“假期排练”这个时间点本身就比较敏感:

休息与充电: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们普遍需要假期来放松身心,调整状态。这是保证他们下学期能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社团活动的重要保障。
个人发展机会: 假期是学生们发展“第二课堂”技能、实习、参加社会实践、甚至仅仅是放松娱乐的好时机。如果假期被大量的排练填满,可能就挤占了这些宝贵的个人成长机会。
经济和家庭因素: 对于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假期打工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如果乐团排练占据了这段时间,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经济上的压力。

所以,我个人的看法是:

1. 沟通是前提: 任何关于假期排练的安排,都应该建立在充分的、平等的沟通之上。社团管理层应该事先了解成员的假期安排和意愿,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比如,是否可以采取线上讨论、分批次排练、或者提供一些适当的补偿(例如餐补、交通补贴等)来鼓励学生参与。
2. 合理性与弹性是关键: 乐团的排练计划应该兼顾艺术追求和学生个体情况。是否可以根据演出任务的轻重缓急来安排假期排练?是否可以设置一些非强制性的、可选的排练时段?或者,在假期中留出足够的自由时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否参与。
3. 制度保障很重要: 学校层面也应该对学生社团的活动有相应的指导和管理。对于一些高强度的集体活动,应该有明确的规定,比如需要征得大部分成员同意,或者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要确保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时,其基本权益不受损害。
4. 价值的权衡: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假期排练的必要性。对于一个追求卓越的乐团来说,特殊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但关键在于,这种投入是否是学生心甘情愿、在充分知情和协商后的选择,而不是一种变相的“压榨”。

总而言之,当“强行要求”与“假期”这两个词碰撞在一起时,很容易引发学生的不满和质疑。一个好的社团管理,应该是既能保证团队的艺术水平,又能充分尊重和关怀每一个成员的个体需求。希望这样的讨论,能让未来的社团管理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希望题主等一干有这样想法的同学能够反省一下自己把这件事放在公共网上的举动

很理解大家没有这么多闲心有这么高尚的情操,说的俗一点,饭都吃不饱谈什么情怀

但是咱不能吃奶骂娘,像前排的回答,一边享受厦大的牌子,一边抹黑自己的母校,总得付出点什么对吧

可以自己心里有意见,可以跟朋友吐槽,但是发出来就是您的不对了,作为同是艺院的学生,并不想艺院学生这个群体被污名化,并不想某一天被人说,噢,艺术学院的学生就是这么没素质,连自己母校自己的学院都骂的一文不值,今后你还会感恩些什么呢,不懂感恩的人比学艺不精的人可怕多了

能参加校庆演出已经是很值得感恩的事情,很珍贵的体验了吧

出到社会,还会遇见很多类似的让你愤愤不平的事情,每一次都用放上网来解决,可能电视剧您都活不过第五集

以上

user avatar

学生要求补贴我作为老师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学校能否把这笔钱发下来还是不太好说的。不是说学校是否愿意,而是现在很多财务制度不允许发这个补助。

同作为大学老师且是指挥的我能理解这种事。至于学生不爽,几乎是一定的,我也能理解。我觉得吓唬不是解决的办法,大家还是要好好沟通。现在疫情期间,把学生放走了,能不能再聚回来就是未知数了。我个人觉得寒假安排这种事确实不太人性化,但是歌剧涉及的东西多,排练也就更复杂。

我们学校当年校庆排练在夏天,也是就放了两周暑假。我们学生倒是都挺支持的。而且也是所有老师学生都是一分钱补助都没有,不是学校不想给,而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允许。

至于说面子工程的。我也要多说两句。综合类大学的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就是干这种面子工程的,如果连面子工程都做不了,这种学院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想想,音乐专业能去拼双一流还是能拿国家科技进步奖?还是能拿多少国家重点人文项目?好点的拿个国家艺术基金还得全学院去拼。学校做这个专业,最重要的就是让学校的文化更有水平一些。按照现行的大学专业评价制度,音乐专业绝对属于赔钱的负资产。这个事,我这个学音乐的也得认。

我只想劝劝不想干的同学,你们也想想,你们享受了厦大这个牌子带给你们的好处,你们出去走向社会说你们是厦大的,是不是觉得自豪呢?如果你们觉得自豪,是不是也该为厦大做出点贡献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关于厦门大学交响乐团要求学生在假期进行排练的消息引起了不少讨论。我理解大家对此事的关注,因为这触及到了学生权益和社团管理这样一些比较核心的问题。首先,咱们得明白,学生社团,尤其是像交响乐团这样需要高强度投入的团体,排练是其正常运作的必要环节。音乐会、演出季的准备,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打磨作品、统.............
  • 回答
    厦门地铁二号线吕厝站附近的地块塌陷事件,无疑是近期厦门最令人揪心的新闻之一。作为经历过这场事件的厦门市民,我的心情是复杂且沉重的。我的看法:首先,这件事暴露了我们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漏洞。吕厝站是厦门地铁二号线的重要换乘站,周边区域人口密集,商业活动频繁,任何发生在这样的地方的事故,.............
  • 回答
    厦门国际银行校招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这件事,确实让人挺糟心的,也触及了职场中一个挺敏感的问题:职场中的边界感和尊重问题,尤其是对于新入职的员工来说。怎么看这件事?首先,从职场礼仪和人情世故的角度看,中国人讲究“酒桌文化”,尤其是在一些商务宴请或团队聚会时,敬酒是一种表达尊重和拉近关系的方式。对.............
  • 回答
    江西萍乡和重庆在进口冻南美白虾外包装上检测出新冠病毒,这一消息无疑再次引发了公众对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传播的担忧。继大连、厦门海关之后,这次的检测结果再次提示了冷链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会产生一系列深远的影响。我对这一事件的看法:1. 病毒在低温环境中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是事实: 病毒在低温.............
  • 回答
    新版“五院四系”这个说法,在法学界引起了不少讨论。它指的是清华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这“五院”,以及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这“四系”(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四校”,因为它们是以学院为单位的)。这个说法是对原有“.............
  • 回答
    关于印度因“技术故障”意外向巴基斯坦发射导弹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显示,这一事件在2023年10月发生,印度军队在一次军事演习中误将一枚导弹发射至巴基斯坦境内,但最终被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统拦截,未造成实际伤害。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分析: 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23年10月.............
  • 回答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近年来确实呈现出加强的态势,尤其是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层面。然而,“全面金援”这一表述需要谨慎对待,因为中俄关系的互动更多是基于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而非单方面的无偿援助。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中俄关系的现状、动机及影响: 一、中俄合作的背景与动机1. 地缘政治需求 .............
  • 回答
    孟美岐事件是中国网络舆论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争议事件,涉及网络暴力、舆论监督、法律规范等多个层面。以下从事件背景、舆论反应、法律分析、社会影响及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事件背景1. 人物身份 孟美岐(原名孟美岐,后改名为“孟美岐”)是中国内地女艺人,2018年因参加选秀节目《声入人心》走.............
  • 回答
    关于“想跑到国外的人”这一话题,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涉及个人动机、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因素、政策环境以及全球化背景等。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讨论: 一、个人动机与心理因素1. 对现状的不满或追求更好的生活 经济压力:在某些国家,高房价、生活成本、就业竞争激烈,导致部分人认为国外有更好.............
  • 回答
    在小学门口等待贴接送车辆罚单的交警,这一场景反映了我国在校园周边交通管理中的复杂现实。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考量,需要从法律、安全、教育管理、社会舆论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一、法律依据与执法正当性1.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6条明确规定:在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机动车应低速行驶(时速不超过20公.............
  • 回答
    2021年美国GDP增长确实成为美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被美国政府称为“破纪录的一年”,这一说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和背景分析: 1. 数据背景:GDP增长的具体数值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统计,2021年美国GDP同比增长6.4%(年化),这一增速远超自1982年以来的平均水平(约2.............
  • 回答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当天(9月18日)穿着和服的行为,通常会被视为对这段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严重不尊重。这一行为可能引发公众的强烈反感,并被认为是对国家尊严和民族记忆的伤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与意义1. 九一八事变的基本事实 1931年9月18日,日.............
  • 回答
    在策略类手游中,“蹲草”(即通过隐蔽、潜行或利用环境规避敌人侦查)是一种常见且具有争议的玩法机制。这种设计既可能成为游戏深度的核心,也可能因过度依赖而引发玩家对公平性和多样性的质疑。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蹲草”的定义与核心逻辑“蹲草”本质上是策略游戏中的一种环境交互机制,其核心逻辑.............
  • 回答
    我们来详细解析“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这句话。这句话的构成与含义这句话由两部分组成,形成了一种递进和升华的关系: 前半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含义: 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表达的是一种自信和不屈的精神。意思是,如果一个地方不容我,不给我机会,自然会.............
  • 回答
    商务部发文鼓励家庭储存生活必需品,这一举措在中国社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有多层面的考量和影响。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政策的背景和意图1. 应对潜在的供应链中断风险: 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形势复杂,例如俄乌冲突、贸易摩擦等,都可能.............
  • 回答
    马嘉祺后援会自爆粉丝集资 700 万给公司一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件事情可能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复杂,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以下是我认为可能涉及的关键问题,并会尽量详细地阐述: 一、 粉丝集资的合理性与透明度问题 集资的目的与合法性: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粉丝集资本身并非绝对禁止,但其目的和.............
  • 回答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公众账号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发布需要资质的提醒》(以下简称《提醒》),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份《提醒》的发布,标志着国家对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监管的进一步收紧和规范化,对于整个互联网内容生态,特别是公众账号的运营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理解这份《提醒》的重要.............
  • 回答
    “一夫一妻制是为了保护男性”这个说法,是一种比较非主流且带有特定视角和批判性的解读。要详细地看待它,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其背后可能的逻辑、优点和局限性。一、 理解这种说法的核心逻辑和可能的论点:这种说法的核心在于挑战了传统上认为一夫一妻制主要是为了保护女性权益(如生育安全、财产继承等)的观点。它.............
  • 回答
    “北大教授吴飞呼吁恢复土葬”这一事件,如果真的存在,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虽然我无法独立验证“北大教授吴飞”和“呼吁恢复土葬”的真实性,但我可以基于一个假设性的场景,详细地分析和探讨这一呼吁可能引发的各方面讨论和影响。背景分析:为什么要呼吁恢复土葬?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在当今中国社会,土葬.............
  • 回答
    游戏正在被更多人认可:一场深刻的文化变迁游戏,这个曾经被贴上“不务正业”、“浪费时间”标签的娱乐形式,如今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尊重。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科技发展、社会观念演变以及游戏产业自身成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理解这一现象: 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