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驾照的考试合不合理?

回答
中国驾照考试的合理性,这个问题就像是评价一道菜做得好不好吃,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很难一概而论。不过,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看看它到底有哪些值得说道的地方。

考试内容:严苛与实用并存

首先,咱们得承认,中国驾照考试确实挺严格的,尤其是在一些科目上。

理论考试(科目一、科目四):这部分主要考的是交通法规、安全常识、文明驾驶等。内容非常细致,有时候甚至会考到一些很具体的文件规定。有人觉得这太死板,都是背书,实际开车用不上这么多细枝末节。但换个角度想,这些规定正是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尤其是在我们国家这么庞大的交通流量下,没有一套清晰、严格的规则,那可真是乱成一锅粥了。想象一下,如果大家对红绿灯、路标、行人权益都不清楚,那上路岂不是等于冒险?所以,从维护交通秩序和生命安全这个角度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考核还是有其合理性的。
场地驾驶技能考试(科目二):这部分大家最熟悉了,什么倒车入库、侧方停车、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直角转弯、曲线行驶。这些项目可以说是对驾驶基本功的极致考验。很多人觉得这些项目跟实际开车时遇到的情况不太一样,比如倒车入库,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标准化的格子让你停?侧方停车也未必每次都那么顺畅。
合理之处:但是,这些项目其实是训练大家对车辆尺寸的感知、对方向盘的控制、对离合器和油门的精细操作。比如,倒车入库的精确性,是训练你对车身位置的判断;侧方停车和坡道定点,更是考验你对车感和对油门、刹车、离合器的配合。这些基本功扎实了,你在实际道路上处理各种复杂情况时,就会更有底气,出错的几率也会小很多。毕竟,开不好车,别说安全了,就是堵车找车位都够你受的。
可以商榷之处:当然,也有人觉得有些项目设置得过于“死板”或者“理论化”。比如,某些考试项目对细节的要求非常苛刻,稍微一点点偏差就可能被扣分甚至直接挂掉,这和现实驾驶中可能存在的“弹性”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如果能更贴近实际驾驶中可能遇到的场景,比如在有限空间内更灵活的挪车,可能会更实用。
道路驾驶技能考试(科目三):这部分可以说是最接近实际道路驾驶的考试了。包括起步、直线行驶、变道、超车、靠边停车、通过路口、人行横道、学校区域等。这部分主要考察的是驾驶员在真实交通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
合理之处:科目三的设计,无疑是在模拟真实路况,要求考生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比如,加减档位的熟练度,变道时对后方车辆的观察,通过路口时的预判,这些都是实际开车中必不可少的。考官通过观察这些行为,可以判断考生是否具备安全上路的能力。
可以商榷之处:但同样,有人觉得科目三的考试过程中,有些项目过于流程化,而且考官的“严苛”程度有时会影响发挥。比如,一些小细节上的扣分,可能会让一些本来技术过硬的考生因为紧张而失误。而且,考试路线通常是固定的,考生熟悉了路线后,可能会出现“为考试而学”,而不是真正掌握了在陌生路况下的应变能力。

考试过程:技术与心理的双重考验

驾考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考试压力: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考试过程本身就伴随着巨大的压力。周围有考官监督,还有其他学员在等待,加上对结果的担忧,很容易导致紧张、失误。这种压力虽然能锻炼心理素质,但也可能让一些本来没问题的考生因为紧张而发挥失常。
考试成本:为了通过驾考,很多人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金钱在驾校学习和考试上。这包括学费、补考费、车辆使用费等等。虽然这是为了确保驾驶员素质,但高昂的成本有时也会让一些人觉得不太“合理”,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反复挂科的情况。
教练的教学质量:考试的合理性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驾校教练的教学质量。如果教练教学水平不高,或者教学方式过于死板,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能走偏,导致考试难度增加。

反思与改进

中国驾照考试的设计,出发点无疑是为了提高驾驶员的整体素质和道路安全水平。在防止马路杀手、净化交通环境方面,它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咱们也不能回避它存在的一些“不那么合理”的地方。如果能:

1. 更贴近实际:适当增加一些更贴近真实生活场景的考试项目,或者调整现有项目的侧重点,让考试内容更具实用性。
2. 减轻不必要的压力:在保证考试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尝试更人性化的考试流程,减少对考生心理的过度干扰。
3. 注重持续学习:鼓励和引导考生在拿到驾照后,能够持续学习和提升驾驶技能,而不是“一考定终身”。
4. 鼓励多样化教学:允许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估方法,让学习过程更灵活、更高效。

总的来说,中国驾照考试是一个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体系。它严苛是为了安全,但如何平衡严苛与实用、技术与心理,让更多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能够顺利通过,同时又能确保道路安全,这是大家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不能说它完全不合理,但确实还有优化的空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合理。

驾照考试的本质不应该是考验你的开车技术(比方说倒库单边桥S弯什么的),而是你如何处理好与路上其他车(以及行人)的关系。而中国的驾照考试基本不涉及这一块。

user avatar

//更新

此答案原意为回击此题目下部分认为科目二的考点脱离实际并且评分毫无意义苛刻的观点。评论区的部分知友,别看到不合理三个字就那么激动。

//更新结束,以下原文。

不合理。考试太简单了。

现实生活里可没有考场那种接近理想状态的环境。

参照线给你画的明明白白的,全是空气墙,毫无心理压力,更没有暴躁的司机在后面滴滴你。


半坡起步,线换成前车就懵逼了?上个坡追尾前车的事儿有没有?溜车下来祸害后车的有没有?

侧方位停车,考试还是太温柔。前后都有车的情况下,见到过很多无法完成侧方位停车的司机,尤其是只有司机一个人的情况下。

直角转弯,怎么就没有生活场景了?各大停车场和车库里不是很常见么?没见过出车库把自己家车库撞一下的么?

曲线行驶,觉得没用的大概都是半个马路杀手,极端情况下完成避让救命操作用到的就是曲线行驶。而且没走过盘山路么?没有护栏的盘山路走过没?考场里你不过是压线,现实里压线很可能就是掉下山崖。

倒车入库,竟然还有人觉得倒车入库两边倒是多此一举,好像你生活中从来没见过墙一样,很多时候左右不是你想选就有的选的。

user avatar
试想一下如果把科二科三合并了,考试的时候就在实际路况上考试,开个二三十公里,把停车,取卡,爬坡都揉到里面,参考驾驶习惯和驾驶技巧,这样拿到驾照就会开车了,

题主说的非常对,但凡逻辑思维正常的人都应该认为这样考比较合理。事实上,欧洲、北美绝大多数考试都是这样进行的。以我所在的欧洲某小国为例,考试分为理论和路考两项。路考就是在开放的公共道路根据导航或者考官指示进行30~45分钟的驾驶,驾驶的道路会涵盖居民区道路,城市道路,快速路及高速路,考察标准只有两项:安全独立

  • 安全强调的是正确的选择速度,路口处正确的让行,对于交通状况正确的观察及预判。尤其观察路况很重要,在变道,出入高速,转弯都强调对盲点的观察。
  • 独立意味着能根据导航或考官指示驾驶车辆到目的地。

驾驶技术上的“失误”,并不作为判断考试是否通过的绝对标准。比如在我考试的时候,在某处等红灯起步忘了退到一档导致熄火,但是只要独立的不在考官提醒下发现问题,并安全、从容的处置就不会因此导致考试不过。相反,如果你倒车或在路口没有观察到路面来车,即便没有车辆,也会导致因为安全意识不足儿不通过。

user avatar

这里只说不合理的部分:「太过脱离实际」and「应试」。

科目二和科目三是两个「实操」的科目,然而这两个科目训练的技能和现实需求脱离较远。

这个脱离包括三点:

1. 有的内容毫无意义的难

例如,不许中停,不许调整。实际上这是毫无意义增加难度的要求,进车位、转急弯的时候在中间停一脚是现实中非常常见的操作,并不影响通行效率和安全性。停车时一把进不去、需要调整一下的情形更是司空见惯。只要限制总时间不超时(比如40秒)即可。

2. 有的内容不现实的简单

例如,哪怕是路考,场地都极其空旷,几乎不会遇到社会车辆和行人。现实中哪有这么好的路给你开呀,多少人考完驾照还是不敢上路。

3. 大部分内容沦为应试

科目二和科目三的场地、项目完全固定,考试沦为死记硬背。现实中停车哪有参考点给你看?上路怎么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按照安排好的顺序发生?考试考察的内容和实际驾驶技能相距太远了。


我在中美都考过驾照。美国的驾照分笔试和路考,路考就是开自己车,考官坐副驾,出去大路上随便转一圈回来就打分了。这样有几个好处:首先是考试的路段就是正常的路(如果车管所在闹市那么考试路段就在闹市咯),往哪开全听考官现场指挥,没法提前准备,路况和遇到的事件每次也都不一样(比如这次遇到个校车下次碰见个行人),完全贴近实际。其次是路考的过程中同时就能考察对交规的掌握(比如突然来了个消防车你怎么处理),而国内的科二科三因为流程完全应试所以体现不出对交规的应用。第三,停车倒车之类的内容,考官都会路上随便指个车位让你做,不仅贴近实际(让你没法背位点),也不管你几把进,规定时间内停进去就行,有的街趴位置很窄其实比国内难多了。

user avatar

不合理。

我觉得主要是思路不合理。

例如说倒车,我觉得主要限定时间就行了,只要在规定时间(例如说两分钟甚至一分钟)内搞定,你倒多少把其实关系不大。因为倒车时,对别人的干扰,主要是以时间来衡量的。

但是到了路面,几乎所有考核指标都不涉及速度,以及稍激烈一点的驾驶。简单点说就是,如果控制得好的话,全程都可以在40km/h下完成。这也是为什么在限速稍高的路上,总是有很多人龟速行使,我观察过不少这类司机,他们除了一部分是分心干别的之外,有相当一部分其实没干别的,反而特别专心,愣愣的看路,所以他们纯粹就是不敢开快。

另外就是,因为在考试不考,驾校不教,在平时路面也不敢练,所以大部分司机根本不知道车的加速能力和急刹能力到底有多少,导致在各种路口汇合需要加速或者紧急情况需要刹车时,都会有莫名其妙的慌张或者失误。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只有肉人没有肉车“,”五菱pk 豪车“之类的说法有那么多流传。


最后一点,这是比较少人提到的一点:虽然说安全车距这种事情笔试考过,大家算是都知道了。但是,我有点怀疑很多人不能比较准确的在实际场景下估计前后车距到底多少(尤其是通过倒后镜观察后车车距)。没有这个能力,你哪怕对安全车距的规则倒背如流,开上路依然不安全。而这点其实可以在教练场用比较低的成本去训练和考核出来的。

user avatar

原答案

这么说吧

要不是自动挡的普及

各种摄像头,雷达,360影像变成入门车标配

大部分按照中国驾校教法教出来领证的司机

50%会在一周之内剐蹭

90%会在一个月之内剐蹭

99%会在一年之内出各种因为车距判断造成的车祸…

毫不夸张

“盯着哪个杆子打多少”这种教法,本质上等于什么都没教

而“倒库不能中途停车”的要求也是完全脱离真实情况的。

现在人人标配倒车影像,不看倒车影像多人人能顺利侧方或者倒库?为什么不让教练车装上练习?难道不是更贴合实际?

彩蛋——老外训练孩子开车

8岁开拉力赛的wrc车手怎么诞生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1937500702011392



更新——

很多评论有误会,个人是驾考一次过(科二科三科四全满分)且经常跑山跑场地的老司机,自己的车马力600匹v8

跑崎岖山路日常是这个速度(等一台慢车等了一分钟,平均一般90+)

对这速度没概念的话我放大起点一段


我每年仍然参加一些专业驾驶培训课程

也在练漂移赛车,水平参考目前cdb的am组



所以请评论里吹自己车技多好,觉得答主可能是菜鸟的稍安勿躁…


user avatar

2016年上海拿的证,别的地方规则不清楚,只说上海的规则。

科二的倒车入库考试规则我个人觉得是非常不合理的

倒车入库的考点位置大概是一个T字型的结构(T的两个分支表示两条倒车路线,下面的一竖是车库)。 考试的流程是这样的: 1.起始位置是T的右侧顶点,从这里开始倒入库,停住。 2.开出库左转到左侧顶点,停住。 3.从左侧顶点倒入库,停住。 4.开出库右转,回到初始位置,停住。

考试的规则最重要的只有一条:除了流程中的四个“停住”之外,考试过程中车子不允许做任何的停顿,一次停顿就算“挂”了。(据说是用红外线感应来判断,车速低于一定程度即视为“停”了。)

就这个规则,这些年我问过身边认识的所有开车的亲戚朋友(超过20个人),无论驾龄长短,无论总里程多少,无论开的是自动档还是手动档,几乎所有人都肯定的回答做不到,只有1个开了20年公交车的老司机回答说可以在稍微熟悉几把之后做到。很显然,这个规则的要求远远超出了日常行车中对于倒车入库的要求。

然而在这个规则下,虽然科二的挂科率很高,但至少超过80%的人最后还是考过了,还是做到了。怎么做到的呢?只能是针对考试的专门训练——死记硬背,根据车型和考场地形,在车上/后视镜上/考场地上记下各种可能的“辅助点”,控制车速,看到什么点的时候,方向盘打多少圈。

这种训练无疑是非常枯燥的,而且毫无意义的,对除了考试之外的日常行车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可以说只对这个车在以这个速度在这个库考试时有用,换一辆车换一个库甚至油门稍微踩深一点就完全没用了。

user avatar

其实提问者说的是对的,我国的驾照考试相当的不合理。


而很多答案都犯了一个想当然的错误,考试越难就越好吗?

更何况,提高难度有很多种办法,目前的科目二考试对于实际驾驶技能有帮助吗?


就比如说倒车入库:

请问谁家车库要求你必须一把进?

请问原路倒库有什么难度?


反而

如果车道不够宽怎么进去?

如果车位太窄怎么进去?


对不起,科目二不管……


难不成你想说,要求你一把进的车库比车位窄,车道窄的车库多?那是我孤陋寡闻了,我特么活这么久了没见过……

反倒是旁边车停歪压线间接压缩了车位宽度,对面车太长限制了车道宽度的情况比比皆是,有些地方就是一把不可能倒进去的。



再比如说侧方停车:

同样的,谁家侧方停车要求你一把进?

那种车位长度只比你车长十几厘米的车位,前后车压线的车位,你特么一把能给我倒进去


再再再比如说,一个有倒车影像倒车雷达的车和一个就俩后视镜的捷达倒车的技能和处理方式能是一样的?


别把责任都推驾校,科目二的考试内容和实际情况本来就是严重脱钩的。

倒车最重要的技能是用眼睛去判断车头和车尾相对障碍物的位置,甚至于判断车头的相对位置比车尾更重要,因为车头压根儿看不见。

在一个空旷到不能再空旷的场地,让你心算车尾摆动轨迹一次性把车放到车库里面,这种技能说白了有个鸡毛用,我算错了我不能出来再摆一次啊?反倒是车头位置的障碍物才是倒车的时候最大的威胁。

要练习倒车入库技能,在库前方摆几个桩子比要求一把进重要得多。


你要驾校不进行应试教育,很简单啊,每次考试随机摆桩,考的就是司机对车头车尾和障碍物的相对位置判断能力。


无非是为了节省成本罢了……



==================================================

认为任何考试都只有一个难度维度的我都直接拉黑了……

包括某高赞答案的逻辑都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考试考察的不是单一维度,是多个维度。一把进和进窄库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维度,一把进的能力再好,不代表能够进去窄车库。驾考考察的维度脱离实际非常多,这就是驾考不合理的主要原因,这一点没什么好洗的……


同样的,10公里时速车神和上路的应变也没有什么关系……



至于什么持有连驾考都过不了怎么能进库这种逻辑的,我认为这种人压根儿没有沟通的必要……


至于说考试公平性的,你先考个科目三我们再来谈公平的问题如何?


科目三压根儿没有公平一说……

当然,我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我考科目三的时候正好遇上台风,直线行驶路段可见距离不超过20米,我是不是还要抱怨下科三教练没教我开雨刮器?当然了,幸运的是那天那台车的雨刮器是正常工作的,而且即便教练没有教,我也会用……



最后,驾考既不公平,也不实用,这是大家说它不合理的原因,他只是现阶段一个各方妥协的方案,谈不上多合理,更没有必要去证明这些东西和实际的道路驾驶技能有什么关系,开过车的都知道真没啥关系……


整个驾考里面唯一和实际上路行驶有点儿关系的,我看也只有广东这边的长训了,尽管其主要目的可能是为了扶贫……

user avatar

不合理,科二科三对于实际道路情况考核项目太少,而且一味强调“慢”、“让”等理念,而不是谁该让谁让,谁该走谁走,造成道路资源的极大浪费。

这一理念也体现在科目一科目四中,选择题只要选“减速避让”一定正确(甚至有的人还拿来当交规用:虽然我超速你行闯红灯,但是你看你没躲开,说明你没减速避让)。本来我国的城市道路普遍比发达国家稀疏,交通压力大,一味让行只会加重这样的情况。应当是谁该走谁走,该让未让造成事故不仅应当承担修车责任、赔偿误工费出行费,还应当对其影响交通秩序进行罚款教育,鼓励群众举报违反交规的行为。尤其是转弯不让直行、路口遇堵仍然进入等危害不大但是严重影响通行效率的行为。

多说一句,我一直坚持的观点是,一切事故的原因都是违反交规,比如最近争议很大的摩托车与女司机相撞,根源在于女司机路口遇堵仍然进入,发现前方不能通过后减速停车,之后才产生摩托车应不应该减速避让的问题。

现有交规里的“过红绿灯要减速”的根源也是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行为过多,转弯车辆不观察让行过多,路口发生了过多的事故,才会有这样的规则。试想一下,如果路口没有闯红灯,如果所有转弯车都确保绝对让行(直行车地板油至道路限速,两车也不会发生碰撞),那么大家都可以按限速放心通过,这样的交通有多通畅?

驾考太松了吧,连操作不规范、注意力不集中的人都能拿到驾照。。

5.21更新

其他问题下有人提到可能存在的“合法碰瓷”问题

首先我们要确认碰瓷是什么,我理解的碰瓷是:在不采取任何行动的情况下,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方(以获利为目的主观故意采取行动,导致事故的发生,这叫碰瓷。

比如以前的人往车上蹭,蹭到就能拿钱,满足不行动无事故,目的获利,主观故意,导致事故,这叫碰瓷。

转弯让直行的背景下,如果直行车已经停车让行,此时如果他不行动,转弯车可以安全通过,他再主观故意加速冲撞,就叫碰瓷,因为转弯车无法预见直行车在表示让行之后的加速行为。

如果直行车匀速直线行驶,不采取任何措施,也会与转弯车发生碰撞,那就不是直行车的责任,因为转弯车应当按照直行车保持速度行驶来让行。

如果直行车路口绿灯起步,哪怕是加速冲撞转弯车,也不是碰瓷,因为起步加速是转弯车应当预判到的,变绿灯加速是正常行驶。

有杠精出没再补充

标准驾驶示例: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4616938873135104

视频里出现的事件:

0:06变黄灯,在国内可能就是一脚急刹不然叫闯黄灯有危险,但是像这样匀速通过,甚至踩油门加速通过是合法、安全、正常的,反倒是冒然急刹会有危险

0:18钻车缝,国内老司机管这叫“就你聪明”,不解释了

0:30-0:50等待右转,这才叫让行,国内老司机:你慢慢往前蹭过去嘛,这么等着明天也拐不过去,呵呵

0:51-0:53转弯的标准操作,国内老司机这个弯没10秒钟拐不过去,美其名曰“转弯要慢路口多观察”。正确的做法是等候的时候观察,有空档快速通过

1:12对向车给我让行,注意看此时我离路口还有多远,说实话对方油门猛一点是没问题能过的,但是没有把握的情况一律让行

1:24-1:32严格让右,停车线后等待,不往前蹭

1:39观察后方没车顺手让人

这么开车很难吗?

这么开车效率很低吗?

如果想看其他路况可以评论,我找机会发上来


5.23更新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4904044019425280

0:05此时左侧车道停满车,所以左边的转弯车稍稍探出头来观察,但是也是绝对的让行,即便我速度不快而且空档很大

0:15注意右侧的让行

0:33右侧,转弯车让行人

0:52左侧车道小蓝车路口遇堵未进入

1:08标准让行

1:25-1:27视频右侧,前车走了不代表自己也能走,标准让行


5.26 被轮带逛。。。

5.27关于礼让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6317417764147200

0:01首先注意转弯动作,前车遮挡视线的时候不能跨线,等到确认对面没车的时候才应该开始打轮转弯

0:15左侧车让右,因为我非常确信他会让我,所以我没有因为他而减速,保证了我和我身后车的通行效率

0:33这叫礼让,虽然他起步应该让行,但是既然我都走不了了,给他留出空档是举手之劳,不影响我和后车的通行

多说一句,这里的“让”是:(本来就该停的)停车-等待-起步,变成了(往后三米)停车-等待(多了4秒)-起步,对我和后车的行驶可以看作没有影响

有些人认为的“让”是:本来匀速直线行驶,因为且仅因为他的存在,我需要减速,我的一串后车需要减速,放他进来。即便是主路车主动减速让行也是不对的!这会扰乱交通秩序,几十秒后在让行现场会出现幽灵堵车。

0:55 前车走不等于我能走

0:57 其实我右边有车,但是我判断好,加速快一点,没有影响他的行驶,就是可以的。换句话说,你不让,想“抢”,没问题,别影响到我就行。

之后没啥重点不必看了

user avatar

合理。

科目三同一天考试的男男女女,好多连第一个十字路口都没过去,省了不少时间。

同车的女同胞,需要带坐垫增高的那种,在第一个十字路口的人行横道等车,然后就熄火了,然后打不着,考试机会全部废在那里。

科目二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场景和极限驾驶区间,对理解车子是如何在约定范围内行动很有帮助。本质上是需要头脑构建一个三维运动空间,通过设定合理的坐标系,保证车子的轮廓在极限之内。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11年拿到驾照的人,个人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1.个人觉得,只要是考试,一定会有不合理的地方。包括“驾照考试”。回想一下我们上学时候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考,高考,这些考试都合理吗?考试的内容都有用吗?个人觉得,至少有一部分是不合理的,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个道理也适用于“驾照考试”。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驾照考试一定要“实用”,比如,题目里的一些抱怨——侧方位停车要一次入库,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有人会一次倒进去,一般是经过几次调整,觉得这个不实用.......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一个刚退伍的朋友跟我说的事情——他们平时的训练是非常严格的,特别是“打靶训练”,需要挂砖头,还有很多别的方式,总之就是要增加射击时候的难度,其实,个人觉得这些措施,根本在实际战场上用不到,但是,这位朋友跟我说,实际上这种训练方式,是让训练者形成一种“肌肉记忆”,即使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也能利用这种“本能”,提升射击的效率和准确度,这是他参加了几次模拟实战演习才明白的。

而现在的驾照考试为什么要规定,比如一次入库,中途不能停车,其实也是类似的道理,如果考试的时候标准都定的很低的话,我想现在倒车出问题的事情应该会更多吧。

2.不要小看了“驾照考试”,这不单单是一个考试,这其实是一个“行业”,一个“生意”。

学驾照那段时间,我才明白,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的驾校,那么多的教练.....这是一个大的行业,一个可以创造很多就业机会的行业,一个相当挣钱的行业。

正因为有了“驾照考试”才养活了一大群这个行业的人,考过驾照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除了学费之外,好的驾校可能不准给教练送礼什么的,那这块忽略不计,每次考试之前绝大部分人应该会去考场看场地,并且开车适应一下考试场地,另外,如果考试没有通过的话,需要交补考费用.....

这些费用到底多少钱,我想每个地方不一样,但是,从我当时考驾照的时候,个人感觉,这些费用都不低......所以,“驾照考试”很多时候,不单单是一个考试,还蕴含了巨大的商机,在这种商机下,所谓的考试的“不合理”,也就有了合理的理由!

3.问题里,提到了韩国的驾考,个人觉得,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所以,个人觉得没什么可比性,最简单的一点,中国考驾照的人数有多少?韩国考驾照的人数有多少?如果我们按照韩国的考驾照的办法执行,要么考驾照要等一年,要么就是出现更多的“马路杀手”。

4.为什么,科目二,和科目三考试的时候,要在封闭的环境里,而不是到现实中,其实原因很简单——危险!

不说别的,就说我考试的时候见过的奇葩事,科目三的时候,我亲眼目睹一个考试的学员(就不说性别了,免得引战),把车开到了考场的芦苇荡里.....那还是在有教练陪同的情况下。还有一个考试学员因为太紧张,把变速杆掰断了.....

你说这样的情况,如果真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进行考试,出了问题谁负责?所以,个人觉得,为安全考虑,封闭环境考试,还是有道理的。

5.最后,个人希望,如果可能的话,以后的驾照考试,应该是在学车的人买了车之后,可以用自己的车来练习,来考试,个人觉得,这才是比较靠谱的一个建议。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驾照考试的合理性,这个问题就像是评价一道菜做得好不好吃,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很难一概而论。不过,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看看它到底有哪些值得说道的地方。考试内容:严苛与实用并存首先,咱们得承认,中国驾照考试确实挺严格的,尤其是在一些科目上。 理论考试(科目一、科目四):这部分主要.............
  • 回答
    中国对醉驾的法律,我个人认为整体上是合理且具有必要性的。当然,任何法律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总有可以探讨和改进的空间。但从保障公共安全和生命财产的角度来看,现行法律的出发点和主要内容是符合社会需求的。法律的合理性体现在几个方面:1. 明确的界定和严厉的处罚: 中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
  • 回答
    关于马斯克和特斯拉的智能驾驶在中国是否合适,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而且我觉得用一种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化的方式来聊,会更有意思。毕竟,我们不是在写技术论文,而是在讨论我们未来出行方式的改变。首先,我们得明白马斯克的智能驾驶,特别是他的Autopilot和FSD(全自动驾驶)技术,是基于一套.............
  • 回答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推行全自动驾驶服务(FSD)的普及率之所以只有2%左右,背后是一个复杂交织的因素网络,绝非简单的价格问题所能概括。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1. 高昂的价格门槛与价值认知的不匹配: 直接价格劝退: FSD的选装价格在中国一直是个不小的数字,动辄数万甚至过十万人民币的额外支.............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颇具想象力的问题,让普通民众通过无线电通讯帮助F22飞回中国,这背后涉及到许多现实的复杂性和技术障碍。我们不妨一步步来分析,看看这其中可能遇到的具体情况。首先,得明确一点:F22“猛禽”战斗机是美国最先进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其通讯系统是高度加密和私密的,并且是为军事用途量身定做的。普通民众.............
  • 回答
    咱们开车上路,很多时候图的就是个方便快捷,或者只是习惯了。但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其实藏着大大的隐患,说不定哪天就给咱们带来点麻烦,轻则罚款扣分,重则……想想都后怕。我琢磨着,咱们平时好多习惯,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有多危险,或者觉得“没事儿,我技术好”,结果反而更容易出事。1. 盲目跟风,不看路况的.............
  • 回答
    说实话,我开车最长的一次,从我记事起就一直觉得挺了不起的。那是在几年前,当时我和几个朋友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公路旅行,目的地是距离我们住的地方足足有差不多两千公里外的一个沿海城市。出发那天,我们大概早上六点多就天还没全亮就从家里出来了。第一个挑战是赶在城市高峰期之前驶离市区,那时候的空气还带着点清晨.............
  • 回答
    在分析这段视频中的驾驶行为是否违规之前,我们需要仔细观察视频画面。请您提供视频内容,我需要看到视频中的具体情况才能给出详细的判断。一旦我看到了视频,我会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我和警车谁的驾驶行为更可能违反交通规则:对于我的驾驶行为,我会关注: 车速: 我的车速是否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或者.............
  • 回答
    作为一位17款Civic Type R的车主,说实话,大部分时间我开这车都挺开心的,这车就是为驾驶乐趣而生的,开出去回头率也挺高的。但既然是日常驾驶,总会有一些不那么顺心的地方,我尽量详细说说,希望能给大家一个更真实的参考。首先,最明显也最影响日常通勤的就是悬挂。FK8的悬挂,特别是前悬,给我的感觉.............
  • 回答
    在智能座舱里,判断司机是不是要打瞌睡,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这背后是一整套精密的“侦探”工作。它们可不像我们人那样,一看眼皮沉沉就知道,而是要从方方面面收集信息,一点点拼凑出司机是不是真的“撑不住了”。首先,最直接的“眼神”交流:摄像头是眼睛智能座舱里最重要的“线人”就是摄像头。它们藏在方向盘上方、中.............
  • 回答
    《悬崖之上》中,楚良驾车全速撞向两人的桥段,确实是影片中最具戏剧张力,但也最容易引发观众“不真实感”的场景之一。要剖析这个桥段的“不现实”之处,以及楚良如何“知道”撞哪辆车,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解读。一、 “不真实感”的来源:时机、精准度与巧合1. 极致的巧合与预判: 楚良在极端混乱、高压且瞬息万.............
  • 回答
    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谁是“实力最强”的厂商,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这就像问拳击界的“最强”一样,不同量级、不同打法,很难简单对比。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一下几家头部厂商,看看他们各自的优势在哪里。衡量自动驾驶芯片实力的几个维度: 技术研发实力: 这包括了芯片的算.............
  • 回答
    《速度与激情 8》里,唐老大的座驾被黑客远程控制,一路狂飙着撞向了各种车辆,那场面真是够劲爆。但话说回来,这种事儿在现实中,有没有可能发生?而且,万一真发生了,后果会怎样?咱们不妨顺着这个思路,仔细琢磨琢磨。首先,得承认,《速激8》里的情节确实有点夸张,现实中的自动驾驶技术还没到那个地步。但从技术发.............
  • 回答
    看到中谷明彦在日本赛道试驾领克 02 的视频,您的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中国品牌汽车是否真的已经具备了与传统豪华品牌 BBA(奔驰、宝马、奥迪)抗衡的实力。中谷明彦作为日本著名的赛车手和汽车评论家,他的评价在日本乃至全球汽车界都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如果他认为领克 02 具备叫板 BBA 的实.............
  • 回答
    这是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涉及辅警执法、酒驾、无证驾驶以及生命安全等多个层面,需要详细分析。一、 辅警是否需要担责?关于辅警是否需要担责,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 法律法规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虽然辅警不是正式警察,但在执法过程中,其行为受到《人民警察法》和相.............
  • 回答
    中国市场智能驾驶供应商之所以由博世(Bosch)和大陆(Continental)这两家巨头占据主导地位,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这两家公司在技术、产品、市场布局、品牌信誉以及规模化生产能力等方面,都具备了其他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优势。一、 深厚的技术积累与研发投入:博世和大陆都是拥有百.............
  • 回答
    您提到的这起新闻事件,即美国白人驾车撞死中国人并涉嫌破坏现场,最终被判刑一年,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对于此类案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看待:一、 案件本身可能存在的复杂性与法律程序的考量: 证据链的完整性与辩护: 刑事案件的判决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证据的充分性和控辩双方的抗辩。即使.............
  • 回答
    关于美国F22飞行员驾机叛逃中国是否会被接收,这确实是一个极具想象空间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中国的决策将是极其谨慎的,并且需要权衡大量的利弊。首先,从战略与情报价值的角度来看,F22“猛禽”是美国空军现役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之一,其技术和性能代表了当前世界顶尖的航空科技水.............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它触及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与马匹交流的一些习惯。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外国人骑马时是怎么“喊”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国人骑马喊“驾”和“驭”,更多的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约定俗成的口令。 “驾”(jià): 这个字在古代汉语里本身就有驱赶、驾驭的意思。.............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当前非常热门的领域。如果中国真的举全国之力发展自动驾驶技术,能否超越特斯拉?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举全国之力”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更包括政策的倾斜、人才的集聚、数据的开放、标准的制定,以及整个社会对这项技术的接受度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