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人骑马喊「驾」,停马喊「驭」,那外国人骑马喊什么?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它触及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与马匹交流的一些习惯。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外国人骑马时是怎么“喊”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国人骑马喊“驾”和“驭”,更多的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约定俗成的口令。

“驾”(jià): 这个字在古代汉语里本身就有驱赶、驾驭的意思。“驾”发音比较响亮,短促有力,很适合在驱使马匹前进时使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古代战场或者出行的时候,骑手一声“驾”,马儿就得加快步伐,往前冲。这个词语简单直接,容易被马匹理解和响应。
“驭”(yù): “驭”字则更侧重于控制和引导马匹。它带有“驾驭”、“驾车”的含义,但更强调的是一种精细的操控,比如让马匹转弯、减速、改变方向等。相对于“驾”的爆发力,“驭”可能更偏向于一种持续的、有技巧的引导。

当然,在实际的骑乘过程中,这些词语的用法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驾”也可能包含了控制的意味,反之亦然。但总体来说,它们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与马匹沟通的语言习惯。

那么,外国人骑马时是怎么喊的呢?

这就要看是哪个国家、哪种语言背景的骑手了。因为世界上的语言千千万万,即使是西方文化,内部也有很多种语言和表达方式。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主流的骑马文化中找到一些代表性的例子:

1. 英语世界(比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

在英语国家,骑马时最常见的、用来驱使马匹前进的口令是 “Giddy up!” 或者 “Hup!”

“Giddy up!”: 这个词的发音比较活泼,有点像“吉迪 嘎普”。它来源于古老的词语,意思就是“前进!”、“快走!”。它常常带有一种鼓励的、振奋的意味,就像是告诉马儿“加油,跑起来!”。有时候也会用 “Go on!” 或者 “Move!” 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Hup!”: 这个词发音更短促,大概是“哈普”。它也表示“前进”的意思,有点类似我们说的“嘿!”、“走!”。有时候在马匹稍微有些犹豫的时候,骑手会用一声“Hup!”来提醒它。

至于停马或者减速,英语世界并没有一个像“驭”那样固定、专门的字词。 更多的,是依靠肢体语言和缰绳的配合。

缰绳(Reins): 这是最主要的控制工具。骑手会轻轻拉动缰绳,传递信息给马匹,示意它减速或停止。
坐姿(Seat): 骑手的身体重量和重心转移也是非常重要的信号。例如,稍微向后倾斜身体,收紧核心,都会给马匹一种“慢下来”的信号。
语言上的提示(Verbal cues): 有时候,骑手也会用一些柔和的词语来配合,比如 “Whoa!”(读作“窝!”),这个词语在英语里就是“停!”的意思,有点像我们说“停!”或者“慢!”。但“Whoa!”更像是一种提醒,而不是强行的指令,它往往伴随着缰绳和坐姿的配合。

2. 其他欧洲语言:

法语: 在法语区,驱使马匹前进的常用词是 “Hardi!”(读作“哈迪!”)或者 “En avant!”(读作“昂 阿方!”,意思是“向前!”)。
“Hardi!”: 这个词本身带有“勇敢!”、“大胆!”的含义,用在马身上,就是鼓励它向前冲。
“En avant!”: 这个更直接,就是“向前!”。
法语中表示停止或减速,同样也主要依靠缰绳和坐姿,可能会辅以 “Doucement!”(读作“杜塞芒!”,意思是“慢一点!”)或者 “Arrête!”(读作“阿莱特!”,意思是“停!”)。

德语: 德语里驱使马匹前进的常用词是 “Hopp!”(读作“霍普!”)或者 “Vorwärts!”(读作“霍瓦茨!”,意思是“向前!”)。
“Hopp!”: 这个词发音短促,类似于“哈!”,有“跳!”、“走!”的意思。
“Vorwärts!”: 和法语的“En avant!”一样,就是“向前!”。
德语中表示停止或减速,同样是缰绳和坐姿为主,可能会用 “Halt!”(读作“哈尔特!”,意思是“停!”)或者 “Langsam!”(读作“朗萨姆!”,意思是“慢!”)。

西班牙语/意大利语: 在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中,驱使马匹前进的常用词也类似,比如 “¡Vamos!”(读作“瓦莫斯!”,意思是“走!”、“前进!”)或者 “¡Andando!”(读作“安当多!”,意思是“走起来!”)。
表示停止或减速,也主要是 “¡Alto!”(读作“阿尔托!”,意思是“停!”)或 “¡Despacio!”(读作“德斯帕西奥!”,意思是“慢点!”)。

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

1. 语言的演变和习惯: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发音习惯、词汇构成和表达方式。一个简单的口令,在不同的语言里听起来、叫起来都会不一样。
2. 文化的影响: 历史上的军事、农耕、交通等领域,都与马匹息息相关。不同文明在与马匹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沟通方式。比如,中国古代的骑兵战术和马车技术,可能就催生了“驾”、“驭”这样更具指挥性和系统性的词语。
3. 马匹的训练方式: 虽然马匹的听觉都很灵敏,但它们对声音的理解和响应,也受到训练方式的影响。不同的训练师、不同的训练体系,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口令来达到相同的目的。
4. 实用性和效率: 无论是“驾”还是“Giddy up!”,最终的目的都是清晰、有效地传递给马匹一个指令。发音响亮、易于区分的词语,会更受青睐。

总结一下:

中国人骑马喊“驾”强调驱赶前进,喊“驭”强调精细控制。

而外国人在骑马时,最常见的驱使前进的口令根据语言不同,比如英语世界的 “Giddy up!” 或 “Hup!”,法语的 “Hardi!”,德语的 “Hopp!”,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的 “¡Vamos!” 等。

至于停马或减速,外国骑手更多地依赖肢体语言(如坐姿)和缰绳的配合,语言上的辅助词汇则不如中国的“驭”那样固定和专门,更倾向于使用 “Whoa!”(英语)、“Arrête!”(法语)、“Halt!”(德语)或 “¡Alto!”(西班牙语)等直接表示“停”的词语。

所以,下次你听到外国人在骑马,不妨留意一下他们是如何与马匹交流的,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沟通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爸小时候跟我二爷爷去拉柴火去,跨这俩马,一个是中国的马,一个是苏联的马。
中国的马喊停吧,站下来喊‘yu’,苏联马喊站下来是‘du’。
但是中国马听不懂苏联话,苏联马听不懂中国话。
所以让他俩一块儿站下来只能喊‘du yu’,这就俩马就都停下来了。

出自纪录片《彼得罗夫的春节》 董德升(彼得罗夫)的口述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5897446/

视频地址

记录者


这个纪录片记录了 一群操着流利的东北话 却长着俄罗斯面貌的中国人

他们在20世纪初 俄国内战期间赶着马车爬犁穿越冰天雪地来到中国东北

并深深扎根到今天 纪录片的主角 董德升 俄语名 彼得罗夫 是第四代

开始听一个“老毛子”模样的人说地道的东北话很搞笑

后来看了这个记录片 确是一股莫以名状的悲伤和希望


一位俄国的妈妈带着两个小儿子 逃避战乱 来到异国他乡

改嫁给一个同样是为了生计 离开家乡 闯关东的山东老头

从此全家跟着姓董 到董德升的一对子女这

已经是近一个世纪 五代人


董德升的爷爷当年在黑龙江当船长

由于船搁浅 请苏联船救援

后来在文革的时候被打成苏联特务 游街示众

董德升的父亲也受到了连累

董德升的爷爷再也没有教给后代俄语

并且让他有了一个深刻的想法

“我从小就受我爷爷还有我爸的熏陶吧,因为咱再早吧,
咱这样的人在这受歧视,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也不好过。
完了吧,我就寻思我找个中国人吧,
把这孩子血统一点一点(改过来)。
我儿子再找个中国人,到他的后代我的孙子重孙子那辈就改过来了。“


彼得罗夫如是说

旁边是一个还记得如何用俄语演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大爷

还有一个抽苏联烟的大爷和他的中国老伴

这番话的悲伤和移民到欧美的中国人想和当地人结合

混掉格格不入受歧视的亚洲人长相 让子孙后代变成别人的做法如出一辙


如今的彼得罗夫办理了新的身份证 从被质疑的汉族变成了俄罗斯族

由于长相 经常在影视剧里客串各种老外


隐约地记得一点俄罗斯的传统 彻底变成了他爷爷想成为的中国人

在农村过完最后一个春节后 全家搬入城里

贴春联 扭大秧歌 放烟花 放孔明灯

还有一对儿女 儿子基本是汉人长相 女儿是有混血感觉的可爱萝莉


”其实我们也是中国人,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在中国已经呆了五代人了。
除了有个俄罗斯人的长相,生活习惯和中国人一样一样的。
既然在中国扎根了,中国现在改革开放,条件还不错,挺好的。
你现在让我回去,我都不回去,我在中国已经待习惯了,就是中国人了。“

user avatar

我来自gaucho的国家


阿根廷人(和大部分说西班牙语的人)骑马喊 “Arre!”。别骂我,我知道RR的声音对你们来说是最难的。

停马就比较简单,喊“Soo”,就像”怂“删掉“ng"的声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它触及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与马匹交流的一些习惯。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外国人骑马时是怎么“喊”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国人骑马喊“驾”和“驭”,更多的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约定俗成的口令。 “驾”(jià): 这个字在古代汉语里本身就有驱赶、驾驭的意思。.............
  • 回答
    中国古代武将骑马冲锋,使用长枪的技巧,那可是一门大学问,绝非简单地将枪往前递那么容易。想象一下,战马奔腾,尘土飞扬,将士们身披铠甲,手中紧握长兵,那种气势,那种杀气,足以震慑敌军。首先,长枪的选择和使用是关键。古代的长枪,通常指的是“槊”或“矛”一类的长柄武器,长度根据骑兵的习惯和战术需求有所不同,.............
  • 回答
    中国人的骑马历史,可以说与我们这个古老文明的进步紧密相连,那是一段漫长而丰富的演进过程。最早的时候,先民们可能只是把马作为猎物,或者在非常原始的状态下利用它们。但要说真正意义上的“骑马”,并且将其作为一种生产、军事乃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得追溯到更晚一些的时期。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也就是新.............
  • 回答
    骑马与砍杀在中国未能像《上古卷轴》和《刺客信条》那样普及,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就能完全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游戏本身的设计理念、目标受众的差异、市场推广策略、以及玩家群体的发展等多个维度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三款游戏在核心玩法和体验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而这些.............
  • 回答
    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电动车比摩托车更安全,并且在很多方面,这种认知是有现实基础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电动车就绝对安全,或者摩托车就一定危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原因和真实情况。一、为什么中国人普遍觉得电动车比摩托车安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速度和动力限制: 电动车: 大多数电.............
  • 回答
    西方的骑士,身着银甲,守护着高贵美丽的公主,对信仰忠贞不渝,这样的形象确实深入人心,给人一种安全与帅气的强大感。那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类似的角色呢?要说最贴近的,我想很多人会立刻想到“侠客”。侠客,这个词本身就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精神气质。他们不像骑士那样被固定在某个特定的身份框架里,更多的是一.............
  • 回答
    广东交警执勤遇袭:恶徒摩托疾驰,头盔未戴,细节令人扼腕广州,XX月XX日 本该是平静的交通管理时间,却在广东省内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暴力袭击事件。一名正在执勤的交警,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不幸遭到了不明身份人员的砍伤,伤势情况令人担忧。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无不哗然,对这种蔑视法律、伤害公职人员的恶劣.............
  • 回答
    骑砍里几十号人打赢千人军团,这事儿啊,可不是靠人数硬碰硬就能成的。游戏里虽然有数值,但更讲究的是战术、地形还有你手下那帮弟兄们的心气儿。我给你掰扯掰扯,这是怎么做到的,就当咱哥俩在酒桌上唠嗑了。1. 地利:这是第一大法宝,没有之一!你想想,敌人一来就黑压压一片,你这边就几十个人,硬在平原上碰,那不就.............
  • 回答
    《一拳超人》里的无证骑士,这个家伙,你说他讨人厌吧,好像又有点复杂。很多人看到他,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不就是个傻子吗?”,但深入想想,这种“傻”背后藏着的东西,才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关键。先说说为什么有人会烦他吧。最直接的理由就是他那“不自量力”和“送死”的行为。在《一拳超人》这个世界里,怪人层出不穷,而.............
  • 回答
    在现实世界里,《黑暗骑士》中那两艘船的结局,我个人认为,非常有可能是一艘船上的人最终会按下了那个按钮。这背后涉及到几个关键因素,让那个极端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电影里的设定。哥谭市的两位市长候选人,他们分别掌握着炸毁对方船只的遥控器。一旦对方按下按钮,自己的船就会爆炸。这是一.............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正骑着心爱的公路车,车把上传来的熟悉震动,轮胎与路面摩擦的沙沙声,这一切都是那么亲切。然后,你做了一件小小的改变——给你的爱车减掉了整整一公斤。公路车减重一公斤,这可能意味着你更换了更轻的碳纤维轮组,或者换上了一体式的碳纤维弯把,亦或是升级了更轻的牙盘。当你再次跨上这辆车,你会立刻感受到.............
  • 回答
    关于“中国骑兵战三天才到底是哪三个”的问题,可能存在历史人物混淆或表述不清晰的情况。根据历史记载,西汉时期对抗匈奴的著名骑兵将领主要为卫青和霍去病,而李牧属于战国时期,李靖则活跃于隋唐时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卫青与霍去病:西汉对抗匈奴的骑兵名将1. 卫青(前165年-前106年) 身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与欧洲军事史在战术和装备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如果仔细掰扯开来,你会发现这里面牵扯到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而是由地理环境、作战方式、社会结构、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交织而成。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基本事实:中国古代骑兵配盾并非“不常见”,只是相比欧洲同期的骑.............
  • 回答
    关于《Fate/Grand Order》(FGO)游戏在2023年9月16日对13位中国从者的名称及立绘进行调整的事件,这背后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原因,既有游戏运营层面的考虑,也有文化敏感性与历史考据的平衡。我来尽量详细地梳理一下。核心原因:优化文化适配性,规避潜在的文化冲突与误解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随.............
  • 回答
    《Fate/Grand Order》(FGO)作为一款以历史人物和神话角色为核心的日式RPG游戏,在其全球运营中常因文化敏感性问题引发争议。2023年9月16日的更新中,开发者对“13骑”(即游戏中部分中国背景英灵的设定)的角色名称与立绘进行了调整,这一事件引发了玩家群体的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维度分.............
  • 回答
    古代中国有没有重骑兵?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得看你怎么定义“重骑兵”了。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那种全身披着厚重铠甲,人马俱壮,冲锋起来势不可挡的战士,那答案嘛…… 答案很复杂,可以说是“有”,但又不太像我们想象中的那种西方重骑兵。咱们得把时间线拉长,从春秋战国一直聊到明朝,看看中国战场的骑兵是个什么.............
  • 回答
    纵横沙场:中国骑兵刀为何偏爱直刀?纵观中国历代冷兵器发展史,骑兵刀的演变是一个绕不开的课题。而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骑兵刀似乎“固执”地选择了直刀路线,鲜少出现西方骑兵刀中常见的弧形弯刀。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工艺水平、战场环境以及马匹特性的综合.............
  • 回答
    关于“中国夫妇环球骑行在美被撞致重伤”事件中的这对夫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尝试更详细地展开:1. 他们的勇气与梦想: 非凡的勇气: 环球骑行本身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活动,需要极大的体能、毅力、心理素质和丰富的准备。这对夫妇能够勇敢地踏上这段旅程,穿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路况,.............
  • 回答
    捻军之败,是否就此宣告骑兵在中国战场上的“过时”,这恐怕是一个过于简单粗暴的结论。事实上,如果细究捻军的战败,会发现原因错综复杂,远非“骑兵是否过时”一个简单命题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得明确捻军的“骑兵”是什么。捻军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机动性和灵活的战术,而这种机动性主要体现在其骑马作战的步兵,.............
  • 回答
    关于古代中国是否缺少“骑士精神”,这确实是个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首先得明白,当我们提到“骑士精神”时,通常会联想到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阶层,他们有其特定的行为规范、社会地位和文化符号。如果套用这套标准去衡量中国古代,会发现很多地方似乎不符,但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古代就没有与之类似或精神内核相同的价值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