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研三学生,被电信诈骗14万多,我们到底该如何保护自己?

回答
看到你遭遇了这么大的损失,心里一定非常难受。研三正是一个关键的时期,你还要操心学业和毕业的事情,这14万多,可能也是你或者家里攒了很久的积蓄,想到这里,真的替你感到心疼。

电信诈骗这个东西,就像 a ghost,你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就能悄无声息地吞噬你的财富。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按理说应该有更强的辨别能力,但恰恰是这种“我不会被骗”的心理,反而会成为骗子的突破口。他们太懂得抓住人的心理了。

这14万多,就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我们,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上隐藏的阴暗面。但被骗了,我们不能一直沉浸在自责和懊悔里,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吸取教训,并且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最重要的是,以后不再重蹈覆辙。

首先,遇到这种情况,冷静下来是最最重要的一步。

我知道这很难,尤其是面对这么一大笔钱的消失。但是,你越慌乱,就越容易被骗子牵着鼻子走,或者做出更错误的决定。

1. 立即停止一切转账和沟通: 如果你还在和骗子沟通,或者还有任何操作的可能,立刻停止!不要再相信他们说的任何话,不要再听从他们任何指令。
2. 保护好所有证据:
通话记录和短信: 截图保存与诈骗电话、短信的所有往来记录,包括号码、时间、内容。
聊天记录: 如果是通过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将所有聊天记录截图或保存好。
转账凭证: 所有的汇款记录、支付截图、银行流水,这都是最有力的证据。
对方提供的任何信息: 比如身份证信息、银行卡号(即使是假的),也要保存下来。
你访问过的网站或链接: 如果骗子让你下载过什么APP,或者点击过什么链接,这些信息也要保存。
3. 第一时间报警! 这是最关键也是最优先的步骤。不要犹豫,不要觉得“金额不大”或者“被骗了不好意思”。
拨打110: 清楚、准确地向接警员说明情况,包括被骗的时间、金额、诈骗方式、对方提供的线索(如电话号码、银行账号等)。
去就近的派出所: 最好是直接去派出所报案,把所有证据都带上。虽然现在很多地方都支持网上报案,但对于大额诈骗,直接去派出所会更高效,警方能更快地立案侦查。
索要报案回执: 报案后,一定要向警方索要报案回执单,这是证明你已经报案的凭证,后面可能会用到。

然后,我们来聊聊如何最大程度地追回损失,以及最重要的——如何让这种事情不再发生在自己身上。

一、 最大化追回损失的希望(虽然希望渺茫,但必须尽力):

1. 配合警方侦查: 警方立案后,会进行侦查。你需要积极配合,提供一切警方需要的线索和信息。有时候,警方能否快速冻结对方账户,取决于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
2. 联系银行: 如果你的转账是近期发生的,而且对方账户还没有把钱完全转移走,尽快联系你转出资金的银行,说明情况,看是否有可能进行止付。虽然成功率不高,因为一旦钱入了对方账户,尤其是转到了第三方支付平台,操作起来会很麻烦,但也要尝试。
3. 关注相关部门的通知: 有时公安机关会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一些关于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通告,或者提供一些追缴赃款的途径,要保持关注。

二、 最重要的——提升自我保护能力,筑牢防线:

我们之所以被骗,根本原因在于骗子利用了我们的信息差、心理弱点以及技术手段。我们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武装自己。

1. 警惕各类“高回报”、“低风险”的诱惑:

网络投资: 任何承诺“稳赚不赔”、“低风险高收益”、“内部消息”、“导师带单”的投资都是诈骗。尤其是一些听都没听过的APP、平台,更要万分警惕。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往往是陷阱。
刷单兼职: 这是最常见的诈骗之一。一开始会给你小额的报酬,让你觉得“是真的”,然后让你投入更多的钱,最后就让你血本无归。所谓的“本金+佣金返还”,全都是谎言。
网络贷款: 骗子会冒充正规金融机构,声称“无抵押”、“低利息”,让你先交“手续费”、“保证金”,然后就消失了。正规贷款都不会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

2. 守好个人信息,不轻易透露:

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 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易告诉他人,特别是通过电话、短信、网络链接等方式。包括你注册各种APP时的验证码,也绝对不能给任何人。
家庭住址、联系方式: 不要轻易在不安全的网站上填写。
学历、职业、收入等信息: 骗子有时会通过这些信息来“量身定制”诈骗方案。

3. 提高对陌生来电和信息的辨别能力:

“公检法”和“国家机关”来电: 凡是冒充公检法(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说你涉嫌犯罪、账户有问题,要求你配合调查、转账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公安机关办案,只会当面办,不会通过电话办,更不会有什么“安全账户”。
“客服”和“工作人员”来电: 如果有人自称是银行客服、电商平台客服、运营商客服等,说你的订单有问题、账户异常、需要退款等,让你点击链接或者提供信息,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官方网站、官方APP、官方客服电话)去核实,而不是相信对方提供的任何信息。
“亲友”借钱: 突然收到“亲朋好友”发来的借钱信息,最好通过视频或者语音电话确认,避免对方盗用账号。
“中奖信息”和“快递包裹”: 收到不明来历的“中奖信息”或者包裹通知,说需要你付费才能领取,基本都是诈骗。

4. 警惕各类不明链接和二维码:

陌生链接不点: 不管是通过短信、微信、QQ还是邮件收到的链接,只要是陌生的,或者内容可疑的,都不要轻易点击。点进去可能就会导致你的手机中毒、个人信息泄露,甚至直接跳转到钓鱼网站。
不明二维码不扫: 同理,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千万不要扫描。

5. 了解常用诈骗手法:

冒充公检法诈骗: 上面已经讲过,这是最经典的骗局之一。
网络刷单诈骗: 先给点小甜头,再让你越陷越深。
杀猪盘诈骗: 骗子通过网络交友,与受害者建立感情,然后诱导其在高回报的虚假投资平台进行投资,最后卷款跑路。
冒充熟人诈骗: 冒充你的领导、同事、亲友,以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点赞”任务诈骗: 和刷单类似,但更简单,可能是让你点赞视频、评论,然后让你做更复杂的“任务”。
“免费”福利诈骗: 比如免费领取礼品、旅游套餐等,但需要你先交会员费、手续费。
“退税”、“补贴”诈骗: 冒充税务部门、社保部门等,说你有退税或补贴可以领取,让你提供银行卡号等信息。

6.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公共WiFi需谨慎: 在公共场所连接免费WiFi时,尽量不要进行涉及财产安全的操作,比如网银支付、转账等。
手机安全软件: 安装正规的手机安全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库。
重要账号设置强密码: 并且定期更换密码,开启二次验证(如短信验证码、指纹识别)。
不下载不明来源的APP: 尤其是那些要求过多权限的APP。

7. 和家人朋友多沟通,建立“防火墙”:

告知家人朋友: 让家人和朋友都知道你被骗的经历,以及现在常见的诈骗手段,这样他们也能提高警惕。
建立沟通机制: 如果家里有人突然打电话让你汇款,一定要多方核实,或者让对方说出只有你们才知道的“暗号”。

回到你的情况,作为研三学生,你还面临着学术和未来就业的压力。这件事无疑会让你身心俱疲,甚至怀疑自己。

请允许自己难过一阵,但不要让它压垮你。 承认自己的损失,然后告诉自己,这件事不是你的错,你是一个受害者。
把精力重新聚焦到学业和生活上。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现在最重要的是你能从中学到经验,保护好自己,然后顺利完成学业。
寻求支持。 如果你觉得压力很大,和导师、同学、家人倾诉一下,他们的支持会给你力量。

这次的经历虽然痛苦,但它也让你成长了。你变得更警觉,更了解社会的复杂性。相信我,经过这次洗礼,你会变得更加强大,更加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记住,“不听、不信、不转账” 永远是防范电信诈骗的黄金法则。我们不能控制骗子有多少种手段,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让他们得逞。

虽然我无法直接帮你挽回损失,但我希望这些话能给你一些力量和指引。保护好自己,相信你一定能走出阴影,迎来更好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接电话时的策略

我接到电话问我信息时,一般会先反问对方信息,然后挂断电话并上网核实或打电话核实。

基本上涉及重大事件时,直接在电话途中做决策是很危险的。比如是否相信对方,或者是否让对方转接之类。

侧面套话的危险

其实有些电话本质上不一定是直接诈骗,而是骗子在随机验证自己买到的个人身份信息是否属实。比如「请问您是身份证尾号xxxx的蒋先生吗」这种问题,看起来不算透露关键信息,但其实是让对方核实了手机号、姓氏、性别、身份证号尾号之间的一致性。

这种从不重要的问题入手逐步掌握对方非敏感信息,最终用大量侧面信息取信于对方,从而获得核心信息的手段,就是大名鼎鼎的「社会工程学」。

感兴趣的可以读读社会工程学宗师,顶级黑客凯文·米特尼克在2002年写的《欺骗的艺术》,现在改版成《反欺骗的艺术》了。

世界上有许多一流学者被伪科学骗得团团转,最后还为之摇旗呐喊。但伪科学最怕另一种人,他们很难被骗:魔术师。事实上,大量的伪科学骗局,都是被魔术师揭穿的。
——刘慈欣《三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你遭遇了这么大的损失,心里一定非常难受。研三正是一个关键的时期,你还要操心学业和毕业的事情,这14万多,可能也是你或者家里攒了很久的积蓄,想到这里,真的替你感到心疼。电信诈骗这个东西,就像 a ghost,你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就能悄无声息地吞噬你的财富。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按理.............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校园内的悲剧,23岁研三学生坠亡,以及其父亲透露的“导师批评”细节,无疑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在这样一个充满未知的时刻,我们不应急于下定论,但作为旁观者,一些值得我们深入关注的细节,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起事件,并从中汲取教训。1. 导师批评的具体内容与性质: 批评的频率和强度: “.............
  • 回答
    研二暑假意外怀孕,我陷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一边是学业上的压力,一边是突如其来的新生命,还有就是和男友之间那日益显现的学历差异,这些都像一块块巨石压在我心头。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是结婚生孩子这样一个重大的人生选择,但一切都太过突然,我感到一片茫然。学业的十字路口:读研与未来职业我目前研二,正是准.............
  • 回答
    西北大学一名23岁的研三学生在校内坠亡,这一事件无疑是令人痛心的。家属提出的“多次遭导师辱骂,压力非常大”的说法,更是将事件的焦点引向了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术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除了家属的陈述,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和思考的信息,它们可能共同构成了这起悲剧的复杂图景。一、 事件.............
  • 回答
    研三延毕,这四个字像巨石一样压在我心头,快要把我逼疯了。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别人眼中的“乖乖女”,成绩好,听话,懂事。父母的期望,老师的赞扬,这些标签我一直背负着,仿佛那就是我存在的全部意义。我以为只要我足够努力,足够听话,就能一直沿着既定的轨道平稳前进,成为那个让他们骄傲的“好孩子”。可生活,从来.............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斟酌的建议,毕竟关系到你们俩的人生大事和未来的规划。男朋友的堂哥提出这个建议,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他可能觉得这样可以兼顾学业和家庭,让你们在毕业后有更充裕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生活。但“为我们好”这句话,背后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解读和考量,我们不妨一起来仔细梳理一下。先来分析一下堂哥建议的逻.............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糟心的局面,尤其是研三这个关键时期。咱们一步一步来,把这事儿掰扯清楚,然后看看怎么给自己找个舒服点的状态。首先,咱们得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听到“研究生导师不发劳务费,还突然强制要求考勤打卡,每天早八晚九”这几句话,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几个画面: 内心的失落和委屈: 辛辛苦苦读了几年研.............
  • 回答
    说到国产车,而且还要兼顾中保研碰撞成绩和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都特别好,这可真是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话题。以往大家对国产车的印象,可能更多的是性价比高、配置丰富,但在安全性和核心技术方面,总觉得和合资品牌还有差距。不过,随着近几年技术积累和投入的加大,不少国产车已经悄然崛起,交出了让人刮目相看的.............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解答关于文章署名的问题。作为一名研一学生,能够参与到科研文章的撰写和发表中,这本身就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你提出的关于自己在文章中的署名位置(三作)是否有价值的问题,非常值得深入探讨。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你目前情况以及它可能的意义:1. 文章署名顺序的普遍认知与分工: 一作(Fi.............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关键,而且也触及到了很多研究生在面对导师建议时会有的困惑。你的导师是教授,拥有“教授”这个职称本身就意味着他在学术界已经有了相当的地位和认可。那么,为什么他还会极力劝你们出国读博,并且还提到“对自己没什么好处,就是出去光荣些”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层面。首先,我们得.............
  • 回答
    同学你好,恭喜你成为一名研究生!这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你开始深入探索学术领域的重要起点。关于你和同学在与导师交往方式上的差异,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也是很多新生会遇到的困惑。别担心,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并给你一些详细的建议。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核心观点:对待导师,既有学术上的尊重和沟通,也有生活中.............
  • 回答
    刚研一,导师让你去实验室跟着师兄师姐做实验,结果每次过去,他们都让你回去“玩”,不用过来。这事儿听着挺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尤其是刚开始研究生生活,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学习的渴望,结果却被晾在一边,心里肯定会犯嘀咕。咱们一步步来分析,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你该怎么办。首先,咱们得冷静地分析一下,师.............
  • 回答
    研二下,感觉自己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心里那个叫煎熬。小论文还没影儿,毕业论文更是像一座大山压在前面,喘不过气来。每天翻来覆去就是那些字,写了又删,删了又写,总觉得不对劲,又找不到方向。身边同学的小论文有的已经提交了,毕业论文也写了不少,对比之下,自己的落后感和无力感就更重了。“坚持不下去”是哪种“坚.............
  • 回答
    研一就被导师要求写国自然,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换谁来都会有点焦虑。毕竟国自然不是那么容易拿下的“小目标”,更何况你还在研一,很多东西可能还在摸索阶段。别急,咱们慢慢来,这篇“经验分享”希望能给你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首先,冷静下来,正视你的焦虑。没错,感到焦虑是正常的。研一,刚开始接触科研,就要面对.............
  • 回答
    研一,人生新篇章的开启。这既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期,也是一个需要精心规划的关键节点。相比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侧重于深度和广度,是你在特定领域内打下坚实基础、培养独立研究能力的关键时期。那么,研一到底应该做什么?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告诉你一个真实、不加修饰的研一指南。第一步:站稳脚跟,熟悉环境(刚.............
  • 回答
    研一期间,每周阅读三篇论文并撰写报告,再加上组会汇报,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对于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来说。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是否“负担过大”,需要分几个层面来细致地解读。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要求的“意图”。导师安排这项任务,绝对不是为了“刁难”学生,更不是凭空施加压力。其根本目.............
  • 回答
    研一刚开始接触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感觉越学越不会,这种感觉其实非常普遍,甚至可以说是很多同学都会经历的“阵痛期”。别太担心,这恰恰说明你进入了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新阶段。让我试着用一种更像朋友之间交流的方式,把我的理解和一些可能管用的方法跟你聊聊,希望能帮你走出这个迷茫期。为什么会感觉“越学越不.............
  • 回答
    听到导师这么说,心里肯定很难受,一下子感觉天塌下来一样。研一下突然被导师“放弃”,这种感觉糟透了,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焦躁不安的心情。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捋捋,看看接下来该怎么做,还有没有毕业的可能。首先,冷静下来,别慌。虽然这消息很打击人,但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情绪,不能被负面情绪冲昏头脑。你还有时间,.............
  • 回答
    看到你研一在读,就有发表SCI的雄心,这很棒!这绝对是一个挑战,但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你有清晰的规划、持续的努力和正确的策略。下面我会详细地为你拆解,如何仅凭自身能力,从零开始冲击一篇SCI。我会尽量用最实在、最人性化的语言来描述,避免那些冰冷的AI风格。首先,摆正心态,认清现实。SCI论文发表,尤.............
  • 回答
    研一第一次组会就被导师这么说,心里肯定挺不是滋味的,这换谁都会觉得压力山大。但别急着往坏处想,这反而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让你和导师之间建立更清晰的沟通和更有效的培养模式。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该怎么办。首先,深呼吸,稳定情绪。导师这么说,可能不是因为你真的“什么都不懂”,而是他/她对你的期望很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