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啊,我个人觉得是文化不自信导致的。对此我们要思考清楚两个个问题:
其一,文言文真的不好吗,它有什么样的缺陷以至于非要废除不可;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凝练、言简意赅、表达的感情严肃而庄重。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以上资料摘抄于百度百科,从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文言文最大特点就是几千年来格式相对固定,词汇使用相对稳定,行文简练而严谨,同时区别于口语。换句话说,只要你学好了文言文(只要你高中语文不是太差的话,基本都能看懂一些文言文。),你就可以阅读几千年前的文章和书籍了。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任何一门语言都是做不到的,不论英语、法语、还是西班牙语,如果不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语言学家,根本就读不懂他们的上古文献。有些文献甚至连语言学家都无法读懂。
所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本身没有什么致命缺陷,你硬要说它有的话,那就是你不愿意学习。从古至今中国的书籍浩如烟海,文言文书籍更是占比极大。你要是不会文言文的话,你将失去与古人对话的机会。另外还有一个更为残酷的事实,就书籍的经典程度而言而言,纯白话文书籍谈得上经典的少得可怜。
用白话文写出来的史书有几本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相信大多数读者都不会认为有任何一本白话文的史书能超过二十四史。到目前为止,我都想不起来我看过哪本白话文的史书。
用白话文写出来的诗歌称得上经典的凤毛麟角,绝大部分可以用恶心来形容。例如:“一只蝴蝶飞到我的窗前,然后它飞走了。”这样的玩意儿也叫诗?太特么恶心了。古典诗歌的成就不必我多说,与白话诗歌相比,我都懒得拿唐朝文豪们的作品出来羞辱白话诗歌了。就拿元末诗人唐珙写的“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一句来说,有哪首现代诗的意境能超过这首的。
用白话文写的歌词有几首能称之为经典文学作品的?但是用文言文写的宋代歌词词、元代戏曲却有无数经典。
用白话文写的小说也不少了,但是有几本能被称之为传世之作?《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等作品都卖了多少年了?
而且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自从废除文言文后,中国再无文豪。
其二,是哪些人极力鼓吹废除文言文,他们又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鼓吹废除文言文。
胡适是主张废除文言文的旗帜性人物,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又称文学革命,曾与当时众多学者提议废除汉字,汉字拉丁化。
他们生活的年代动荡不安,中国正遭受西方列强的轮番欺侮。面对先进的西洋文明,他们无比自卑,他们错误地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就是因为文化上的落后。于是乎就开始了一系列自我阉割,自我抛弃的操作,他们恨不得一日之内全盘西化。当年这一病急乱投医的荒唐行为,居然被北洋政府给接受了。1920年1月2日民国政府颁布新法令,全国上下废除文言文,使用白话文。
文言文被废除后,所有官方文章均采用白话文书写,也就是用口语书写。但是这就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麻烦,口语是在不断变化的,时间一长,后来人根本就看不懂前人所写的文章了。例如现在还有多少人能知道”大虾、MM、GG、斑竹“这些词是什么意思?文化的传承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损。
胡适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是我还是想骂他。他是一个糊里糊涂且无比自卑的文化阉割者,干了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在文化上祸害了多少代炎黄子孙。
不过幸运的是,随着今天我们综合国力不断地提高,我们面对西方文明也越来越自信。文言文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处于复兴状态了,起码我经常能在知乎上看到,很多历史大咖在经常引用文言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