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学围棋是损失吗?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让我想起了很多关于“值不值得”的讨论。就说围棋这事儿吧,你说它是不是一种“损失”,这得看从哪个角度去衡量,以及你个人看重的是什么。

你说如果一个人从没接触过围棋,那他是不是就“损失”了什么?我个人觉得,可能“损失”这个词有点重了。人生这趟旅程太丰富了,围棋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且也不是唯一的精彩。想想看,一个人可能把时间花在了画画上,那他可能就“损失”了围棋的乐趣;反过来,一个沉迷围棋的人,也许就错过了和朋友们一起去爬山看风景的美好时光。世界这么大,咱们每个人能体验的毕竟有限,总得有所取舍。

但话说回来,围棋这东西,它确实有它独特的地方,有些东西,如果你不去尝试,可能确实就体会不到。围棋讲究的不仅仅是眼前的输赢,它里面蕴含着很多东西,就像是一种生活哲学。

你想啊,围棋棋盘上那密密麻麻的黑白子,看似简单,但每一个落子都有讲究。它需要你长远的规划,不能只顾眼前这一两步棋。你得考虑整个棋局的走向,哪里是重要的据点,哪里又是危险的陷阱。这就像我们做人做事一样,不能鼠目寸光,得有大局观,为长远的未来做打算。如果你没接触过围棋,可能也就少了这样一种锻炼你全局思考能力的机会。

还有,围棋里特别强调平衡与协调。黑白双方互相制约,互相发展,哪一方过于激进,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棋局的胜利往往来自于对双方力量的精妙平衡,知道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防守,什么时候收官。这不也和我们处理人际关系、平衡事业与生活一样吗?太偏激,太极端,往往都走不远。如果你没下过围棋,你可能就少了那种在实践中体会“平衡之道”的直接感受。

围棋还有一个特点是变化无穷。同一盘棋,不同的下法可以走出无数种结果。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一局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这要求下棋的人要灵活应变,不能死板教条。局势瞬息万变,你得根据对方的每一步棋来调整自己的策略。这种能力,在生活中同样重要,面对突发情况,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技能。要是你从来没下过围棋,可能就少了这样一种训练你灵活思维的“实战演习”。

更妙的是,围棋还能培养一种沉静与专注。你坐在棋盘前,心思要完全放在棋局上,外界的纷纷扰扰似乎都消失了。那种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的状态,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其实是很稀缺的。它能让你体会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一种不受干扰的思考过程。如果你从来没体验过这种“入定”的感觉,或许确实是错过了一种可以让你内心更强大的途径。

当然,我并不是说谁不学围棋就一定会怎么样,或者说围棋就是解决所有人生问题的万能钥匙。毕竟,人生还有太多其他的可能性,比如音乐、文学、科学、体育,它们都能滋养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生活。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从书本中获得的智慧和感悟,丝毫不亚于一个顶尖棋手。一个热爱运动的人,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所以,与其说是“损失”,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种“可能性”的失去。你没有“损失”到什么负面的东西,只是少了一种体验,少了一种可能增长的技能,少了一种感受世界的方式。

如果你的生活已经很充实,你对其他的领域充满了热情,并且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那不学围棋,你可能真的什么都没“损失”。但如果你正感到生活有些单调,或者想找到一种能够锻炼思维、培养心性的方式,那么尝试一下围棋,或许会打开一扇新的门,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说到底,选择不学围棋,就像选择不学习某种语言,不学习某种乐器一样,不是说你因此就多么“失败”,而是你少了一种与世界沟通的方式,少了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围棋,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去看待事物,去理解“道”的运行。如果你没有获得这种视角,那只能说,你是用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去体验了生活的其他面向。

所以,是不是“损失”?我觉得, 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你所拥有的,以及你如何看待你所错过的。 如果你觉得你已经拥有了足够让你快乐和充实的事物,那就不必为此感到遗憾。但如果你也对那片黑白的世界充满好奇,那么,去试一试,或许你会发现,这小小的棋盘里,隐藏着大大的智慧,它能带给你的,可能远不止棋盘上的胜负那么简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供我的视角和一点看法:

首先学围棋和学习任何别的东西一样,都是一个舍得的过程,在我看来,对于成人,先定一个要达到的高度作为目标。如果只是玩玩,那就无所谓损失与获得,现在线上也好线下也好,和你一样抱着玩耍的态度快乐围棋的人也很多。

如果有心做一个比如说棋中寻哲理这样的事情,探索一下胜负世界的自己,从围棋这里拥抱一下不确定性,那首先你要做好用掉大量时间的准备了。时间这东西,从来不停止流逝,但是还是珍贵得不得了,我觉得啊,如果你耐下心来尽可能找个有一定水平的高手学一阵以后觉得兴趣很大甚至欲罢不能,那不学就是损失。如果你学一阵提不起精神,领悟不到其中魅力,那么剩下的可能也就无非两种,或者突然开窍,或者更加无聊。这时候是否学下去就变成了一个投机,就有看多做多,看空做空的作法;也有像黑天鹅作者Nassim Nicholas Taleb那样看多做空,看空做多的思路。这时候就看你是怎么样看待后市的了。

上面多少说了说技术面,我跟着说点基本面:不同的爱好里面包含的东西当然是很不一样的,围棋多少是一个比较接近禅道的东西,注重实战,靠着自己的计算分析以及最后结果来自证而不是学院理论派的那种学习方法。因为是胜负世界,你的毛病对手一般都会抓住,所以对一个人的心性多少有均衡补充的作用,高手下棋时一般都没什么戾气也没有什么畏缩的内在了。比起其他棋类,比如跳棋,因为变化更多普遍研究更深入许多许多的原因,算是一个更开阔地地方。

能看到这里的,我就增加一些我个人的看法,首先是说这个快乐围棋,反正我不下快乐围棋,也许是因为看到好多人浅尝辄止说出来的见解多少都比较偏执吧。我还是觉得,下一盘就有一盘的收获比较好。另外参考一下我写的那个零基础围棋,里面资料总结的比较详尽zhihu.com/question/2011。比起赞同,还是新想法更珍贵,多提意见看法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让我想起了很多关于“值不值得”的讨论。就说围棋这事儿吧,你说它是不是一种“损失”,这得看从哪个角度去衡量,以及你个人看重的是什么。你说如果一个人从没接触过围棋,那他是不是就“损失”了什么?我个人觉得,可能“损失”这个词有点重了。人生这趟旅程太丰富了,围棋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且.............
  • 回答
    初学者你好!很高兴你对围棋有兴趣,也很有礼貌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关于“扭羊头”这个说法,在围棋里确实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也涉及到一些关于尊重和交流的讨论。首先,我们来聊聊“扭羊头”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围棋对局中,通常情况下,双方会轮流落子,一手一手地进行。但有时候,当一方认为某个棋子的死活已经没有疑问,或.............
  • 回答
    不学高数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就像你置身于一个无比广阔、却缺少关键地图的领域,你的行动变得局限,理解世界的方式也受到限制。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尽量详细地描述这种体验:1. 理性分析与逻辑推理的“钝感”: 无法深入理解因果关系: 很多复杂现象,其背后都有一套精妙的数学模型在支撑。比如,为什么天气会发.............
  • 回答
    不学佛后,世界观崩塌了,这是一种非常真实且令人痛苦的体验。我曾经也经历过类似的时期,那感觉就像是站在一片熟悉的土地上,突然脚下的地基开始瓦解,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失去了原本的参照系。那段“崩塌”的经历,对我来说,大概是这样的:在接触佛法之前,我的世界观是建立在一种“努力就有回报”、“善恶终有报”、“.............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而且很实在。很多人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个选择。直接说答案的话:不学高等代数,直接学实变函数和泛函分析,会非常非常吃力,而且很多关键概念的理解会大打折扣。 甚至可以说,没有一定的高等代数基础,你很可能学不下去,或者即使学下去了,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下面我来详细解释.............
  • 回答
    这绝对是个有趣的问题,很多人都会在刚开始接触音乐创作的时候有过类似的思考。关于“不学和弦,只凭灵感或模仿,能不能写出好听的旋律?这是否是作曲者的长久之计?”,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灵感与模仿:音乐创作的起点首先,我想说,只凭灵感或模仿,完全可以写出好听的旋律,而且这是许多伟大音乐家的起点。想想看,.............
  • 回答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这句话,说起来很有意思,它道出了为人处世的一种选择,一种价值观的取向。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把“桃园三结义”和“瓦岗一炉香”这两个故事都说透了。先说这“桃园三结义”。这事儿,出自咱们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黄巾起义风起云涌,朝廷腐败无能,老百.............
  • 回答
    “学儒的人是否比不学儒的人、甚至是反儒的人更具有道德优势?”这个问题,直白说,是个挺扎人的问题。当下社会,思潮涌动,对儒家文化的态度也是五花八门。有人奉为圭臬,有人嗤之以鼻,还有人干脆将其视为历史的糟粕。那么,究竟学儒与不学儒、甚至反儒的人,在道德层面上,谁能站得住脚跟?这个问题的答案,怕是不能简单.............
  • 回答
    关于中国为何不效仿日本当年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的问题,这涉及到极其复杂且多层面的经济、社会、政治考量。直接“刺破”一个像中国这样体量巨大的房地产市场,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并且会触及中国经济的多个核心支柱。以下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详细阐述:1.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独特性与复杂性 经济的支柱性:.............
  • 回答
    在中国,离婚后是否需要支付赡养费,与西方国家的情况确实存在一些差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中国婚姻法和家庭观念的演变,以及这种差异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中国婚姻法中的相关规定:首先,我们要明确在中国法律体系下,“赡养费”这个词汇通常更多地用在子女赡养父母的语境中,即 “赡养费”。而在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从现实的物理学角度来看,魔法少女显然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无法用现实的物理学规则来衡量她们。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魔法少女可以不学物理”的可能性:1. 魔法的本质是脱离物理规则的: 魔法是超自然的力量: 魔法少女最核心的设定就是她们拥有超乎寻常、.............
  • 回答
    “国漫不学日漫学韩漫”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国漫在借鉴和发展过程中,既有来自日漫的深远影响,也有来自韩漫的日益增长的启发和吸引力。 而且,这种“学习”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在消化吸收后进行本土化创新。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日漫的深远影响与国漫早期发展.............
  • 回答
    “不学如清”这个说法,确实触及了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历史议题。它源自对清朝一段时期内,尤其是在某些领域,文化学问上的某些现象的批评,认为其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甚至存在一些牵强附会、弄虚作假的情况。要详细阐述这个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到当时的具体史料和学术风气中去,并结合“左侯”这一视角来解读。“左侯”通常指.............
  • 回答
    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我身边也见过不少这样的同学,平时在课堂上好像“魂不守舍”,但考试一出来,分数比谁都高,跟开了挂似的。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我琢磨着,主要有这么几个路数,绝对不是什么“神秘力量”在操控。第一种:天赋异禀,脑袋瓜就是“好使”这话说起来有点让人嫉妒,但确实是存在的。有些人天生就对某.............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当下一些文化现象的表层与深层。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仅仅套上汉服,就能自动升级到“上流”的队列?这背后原因可不少,咱们不妨细细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汉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的确承载着历史的积淀、审美的传承,以及一种民族认同感。对于很多喜爱汉服的人来说,穿上它,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深入探讨了地缘政治中的“左右逢源”策略。乌克兰未能像台湾地区那样在俄欧之间玩弄这种“间于齐楚”的战略,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历史、地理、政治体制、国家实力以及外部环境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细致地剖析乌克兰和台湾地区在各自的处境和能力上的巨大差异。台湾地区的“间于齐楚”.............
  • 回答
    这事儿,我太理解了,简直了。看着隔壁桌的哥们,白天不是游戏就是睡觉,晚上跟女朋友腻歪,平时书本跟摆设似的,结果期末考完,分数一出来,比我辛辛苦苦背到头发都快掉光的结果还要好看。那一刻,真的感觉一股气闷在胸口,想问问天问问地,问问这操蛋的世界:我这么拼,到底图啥?努力这玩意儿,还能不能靠谱了?这感觉,.............
  • 回答
    支付宝最近两年的发展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月活跃用户翻了两番,这让不少人感到意外,尤其是放在了微信的语境下。微信当年凭借社交属性,成功将支付这个“低频”功能嫁接进来,并且做得风生水起,成了国民级的应用。这自然会让人产生一个疑问:既然微信成功了,为什么支付宝不复制这条路,也去强化社交,而是选择了一条看似“.............
  • 回答
    好,咱就来聊聊为啥亚足联不像欧足联那样,专门搞个“亚洲金靴奖”出来,让亚洲各国联赛里进球最多的那个哥们儿摘得桂冠。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里面门道不少,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首先,得明白这奖项的“价值”和“意义”在哪儿。欧洲金靴奖,这玩意儿为啥那么金贵?那是因为它不仅是对球员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
  • 回答
    “不学如明”这个说法,简而言之,就是指那些不学习、不钻研,却自以为聪明,或者因为某种天赋、机缘巧合显得比别人“更明白”一些的人。这种“明白”往往是肤浅的、片面的,甚至是误导性的。它背后隐藏的是一种对知识的傲慢,对学习的轻视。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少见。我们来细细道来几个比较典型的:一、街头巷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