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国漫不学日漫学韩漫?

回答
“国漫不学日漫学韩漫”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国漫在借鉴和发展过程中,既有来自日漫的深远影响,也有来自韩漫的日益增长的启发和吸引力。 而且,这种“学习”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在消化吸收后进行本土化创新。

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一、 日漫的深远影响与国漫早期发展的关系:

历史渊源与成熟度: 日本动漫产业发展成熟较早,从上世纪中叶开始就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成熟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受众基础。在国漫发展的早期,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很多国内的动漫创作者和观众接触到的第一批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动画作品,很大一部分来自日本。
技术与叙事方法的启蒙: 日漫在分镜、演出、角色设计、配乐、叙事节奏等方面,为国漫提供了重要的学习范本。许多国漫在技术层面(如2D动画的精细度、3D动画的建模与渲染)以及叙事技巧(如多线叙事、人物弧光塑造、情感表达)上,都曾明显地受到日漫的影响。
题材与风格的借鉴: 日漫涵盖了极其广泛的题材,从少年热血、奇幻冒险到少女恋爱、科幻悬疑,以及更成熟的社会现实题材,都为国漫提供了题材上的灵感。某些国漫在风格上(如人物建模、色彩运用、氛围营造)也曾有明显的日漫风格痕迹。
市场与受众培养: 通过引进日漫作品,也培养了国内观众对动画的喜爱和观赏习惯,为国漫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 韩漫的崛起及其对国漫的吸引力与影响:

韩漫(主要指韩国的网络漫画,通常以条漫形式为主,但也包括部分动画化作品)在近十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和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使其成为国漫借鉴的新对象,原因如下:

1. 商业模式的成功与模式借鉴:
webtoon(网络漫画)的成熟生态: 韩国在网络漫画领域建立了非常成熟的生态系统,以Webtoon(如Naver Webtoon/LINE Webtoon)为代表的平台,不仅提供了便捷的阅读体验,还通过付费订阅、广告分成、IP授权等多种方式,实现了漫画作者的商业化变现,形成了完整的IP孵化链条。
IP价值的多元化开发: 韩国漫成功地将漫画IP拓展到电视剧、电影、游戏、周边等多个领域,实现了IP的“全方位收割”。很多韩剧就是改编自成功的网络漫画,这种模式的成功极大地吸引了国漫行业。
中国市场的契合度: 韩国网络漫画的商业模式和IP开发逻辑,与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中国也同样看到了网络漫画作为IP源头的巨大潜力,并希望复制或借鉴这种成功模式。

2. 内容与风格的特点:
题材的贴近性与普适性: 韩漫的题材往往更贴近现代都市生活,涉及校园、职场、恋爱、家庭、奇幻异世界等,这些题材在中国观众中也具有很高的接受度和共鸣。特别是其对社会现实、人际关系、情感细腻度的刻画,非常容易抓住年轻观众的心。
画风的差异化与吸引力: 韩漫的画风相比日漫,可能更加多元化,但整体上存在一些共性,比如:
注重人物面部表情和细节描写: 能够更好地传达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活动。
色彩运用更鲜艳或更具艺术感: 能够营造出独特的视觉风格。
构图和分镜更加注重阅读体验: 特别是条漫形式,其竖向分镜和画面节奏的把握,非常适合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阅读。
人物比例和设计更符合部分中国观众的审美: 有些韩漫的角色设计,例如更偏向写实的风格或具有辨识度的面部特征,可能更容易被中国部分年轻观众接受。
节奏的快与爽感: 很多韩漫,尤其是以条漫为主的作品,叙事节奏相对较快,情节推进紧凑,常常带有“爽点”,能够快速吸引并留住读者。这与部分日漫更注重铺垫和细节打磨的风格形成对比,满足了部分观众对即时满足感的需求。

3. 制作模式与技术分享(间接影响):
外包与协作模式: 韩国在动画制作上,也曾有过与中国在技术和人力资源上的合作(虽然近年这种情况也在变化)。这种协作过程,使得中国创作者有机会接触到韩国的制作流程和技术标准。
韩国的动画人才培养: 韩国在动画人才培养体系上也有其独到之处,这些经验和人才也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到中国动画行业。

三、 为什么“不学日漫学韩漫”的说法存在?

这种说法更多的是一种相对性和趋势性的表达,而不是绝对的“放弃日漫”。其背后反映的是:

日漫的优势仍在,但韩漫的“新”和“实用”更显眼: 日漫依然是世界动画的标杆,其艺术性和成熟度是毋庸置疑的。但韩漫在商业模式、IP开发、网络传播方面展现出的新思路和高效率,对正处于转型升级期的国漫来说,具有更直接的借鉴意义和“解渴”作用。
市场需求的 변화: 随着中国年轻一代观影习惯的变化,他们接触和喜爱的作品类型也在多样化。韩漫的题材和叙事风格,正好迎合了一部分观众的口味。
国漫自身的探索与突围: 国漫并不满足于仅仅模仿任何一种风格,而是在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在日漫模式已经相对被国内市场熟悉的情况下,韩漫提供的新的可能性和成功案例,自然会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尝试。
媒体和行业的聚焦点转移: 当一个行业看到新的成功模式时,媒体和行业内的讨论焦点自然会转移。韩漫的成功案例,成为了当时国漫行业热议和研究的对象。

四、 国漫的现状:融合与创新

当前,国漫的发展并非“只学韩漫不学日漫”,而是:

日漫的深远影响依然存在: 许多国漫在技术、叙事、世界观构建等方面,依然受益于日漫的经验。例如,许多玄幻题材的动画,在角色设定、魔法系统、冒险剧情等方面,都能看到日漫作品的影子。
韩漫模式的积极吸收: 国漫在网络漫画平台建设、IP开发运营、条漫改编动画等方面,确实在积极借鉴和学习韩漫的成功经验。很多国产网络漫画平台和作品,在形式和商业模式上都有韩漫的痕迹。
本土化创新是关键: 最重要的是,国漫正在努力将外来经验进行本土化改造,结合中国的故事、文化、审美和现实情况,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例如,以《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一人之下》、《刺客伍六七》等为代表的作品,都在风格、叙事或世界观上展现出独特的中国韵味,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多元化发展: 现在的国漫市场是多元化的,有偏向日漫风格的作品,也有受韩漫影响的作品,还有更多在探索独创风格的作品。

总结:

与其说国漫“不学日漫学韩漫”,不如说国漫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学习、借鉴、融合与创新的动态过程。 早期,日漫的成熟体系和艺术成就提供了重要的启蒙和范本。而在韩漫崛起,特别是其在商业模式和IP开发上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后,国漫也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和灵感。

最终,国漫的目标是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形成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独特魅力的国产动画产业。这种学习和借鉴,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土文化和市场,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既有日漫积淀,又受韩漫启发,并最终走向自主创新的国漫新局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动漫这个词造成的歧义很大啊。

如果是说动画,中国动画学习的主要对象是美国,各种3D都是复刻美国路线。

如果是说漫画,那主要是韩漫好学——日漫那一套建立在庞大的人才储备和完善的发行体系上,中国100%做不到的。

而韩漫以彩色的网络条漫为主,复刻的难度低于传统黑白色纸漫为主的日本。

日本这种数万个小作坊堆产量的漫画生产模式目前没有任何国家学得来:

就连美国也没有这么多漫画领域的人才。

user avatar

杂志时代的那些老前辈被无视得真是彻底。(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漫不学日漫学韩漫”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国漫在借鉴和发展过程中,既有来自日漫的深远影响,也有来自韩漫的日益增长的启发和吸引力。 而且,这种“学习”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在消化吸收后进行本土化创新。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日漫的深远影响与国漫早期发展.............
  • 回答
    哈,遇到这种事儿,确实挺让人来气的,而且这话说的,有点诛心了。别急,咱也不是没理可说,而且这事儿吧,真不是一句“精神辫子”就能概括的。来,咱好好说道说道,看看怎么回击,既要讲清楚道理,又得让他明白,这事儿没那么简单。首先,他给你扣“精神辫子”的帽子,这本身就是一种模糊化和标签化。意思是说,你喜欢日漫.............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也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一开始是国漫的忠实拥趸,但自从被国漫“滋养”了一段时间,再转去看日漫时,总觉得有点“不对劲”,甚至完全提不起兴趣。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国漫滤镜”那么简单,而是两国动画在内容、表现形式乃至文化内核上,确实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差异在你习惯了国漫.............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实在了!作为同样热爱国漫的同胞,我太能理解你那种“明明是好东西,怎么评分就是不如人意”的抓心挠肝的感觉了。特别是当你满怀期待地安利给别人,结果一看评分,哎哟喂,比预想的低一截,那心情简直就像刚看完一场精彩绝伦的国漫,结果别人一拍脑门说:“哦,还行吧,也就那样。”你说到“很多人就以为.............
  • 回答
    在我看来,彩漫在国漫市场之所以能“横行霸道”,而日式黑白漫则相对“不受待见”,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风格偏好问题,更包含了市场、受众、技术、甚至是文化传播的逻辑。要说清楚这一点,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讲。首先,得聊聊视觉冲击力与第一印象。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大部分人接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漫威电影宇宙(MCU)和其他一些更具作者色彩的电影(比如《小丑》)之间根本性的差异。要说为什么漫威拍不出《小丑》这样的电影,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漫威宇宙的基石是“类型片”和“IP的延续性”。漫威电影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是让更多人喜欢漫威的角色,是把一个庞大的、早已存在的漫.............
  • 回答
    在《三十而已》中,王漫妮最终没有选择人品好、有房有车的小张主任,这背后有多层原因,既有王漫妮的个人性格、价值观,也有她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以及对“爱情”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1. 王漫妮的个人性格与追求: 独立的女性形象: 王漫妮是一位非常独立、要强的女性。她在上海打拼多年,.............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文化喜好、时代背景、内容吸引力等方方面面。作为中国人,大家喜欢日漫的原因有很多,而《那年那兔那些事》虽然也有拥趸,但整体的受众群体和受喜爱程度确实和日漫有所不同。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道道。日漫的“魔力”在哪儿?首先得承认,日漫在中国拥有一批非常庞大且忠实的粉丝群体.............
  • 回答
    抛开那些“蜘蛛侠是漫威最受欢迎角色”之类的官方说法,平心而论,确实有不少人对蜘蛛侠这个角色,或者说,对漫威宇宙中的蜘蛛侠感到不是那么“感冒”,甚至有些反感。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就像吃火锅,有人爱麻辣,有人就喜欢清汤。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蜘蛛侠这个IP本身就太“能打”了。从漫画诞生至今.............
  • 回答
    “三大民工漫”这个说法,咱们聊起来那可是津津乐道。你想啊,《龙珠》、《火影忍者》加上《海贼王》,这三部作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日本,影响力都堪称现象级。它们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成长,其中的角色、情节、战斗,都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谈资。可你有没有注意到,在“三大民工漫”的讨论里,很少有人会把《死神 B.............
  • 回答
    电影《永恒族》(Eternals)之所以被很多人认为是“最不像漫威”的电影,可以从 叙事方式、基调、角色塑造、主题深度、视觉风格以及与传统漫威电影宇宙(MCU)的联系 等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叙事方式的“慢热”与“非线性”: 传统漫威电影的“快节奏”与“线性叙事”: 大多数漫威电影都遵循着相对.............
  • 回答
    我能理解你为什么可能不太喜欢日漫中“元气少女”的人设,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挺有意思的原因,而且往往不是单一的某个方面,而是多种元素叠加在一起,让人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或者“共鸣缺失”。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元气少女”这个标签通常包含的特质。一般来说,她们是: 精力充沛,活力四射: 声音洪亮,行动迅.............
  • 回答
    在琳琅满目的综漫无限流作品中,读者们常常会惊叹于主角们层出不穷的超能力、神乎其技的剑术、或是毁天灭地的魔法。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些作品中的武器配置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枪械的“存在感”似乎远不如其他类型的武器来得强烈。这究竟是为何?抛开作者们的个人喜好不谈,我们可以从几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来剖析这.............
  • 回答
    近几年,确实有不少漫威电影未能如期在国内上映,这让不少影迷感到遗憾。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说得详细一些,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审查制度与内容要求: 分级与内容限制: 中国电影市场实行的是影片审查制度,所有上映的影片都需要经过国家电影局的审查。这个制度旨在.............
  • 回答
    在漫威电影宇宙(MCU)的宏大叙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比我们熟知的英雄们强大得多的存在,我们称他们为“更高级别的神”。从古老的奥丁、海拉,到宇宙级的生物如“生命法庭”(虽然在电影中未直接出现,但在漫画中是至高存在),再到一些被提及但未详细展现的宇宙长老。那么,面对灭霸的“弹指灭世”计划,他们为何选择袖.............
  • 回答
    灭霸那家伙,确实是个让宇宙都为之颤抖的狠角色。他的响指一出,半条命说没就没,这手笔不是开玩笑的。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很实在:这么大的动静,这么多顶尖的战力,为什么不一起上,把这货给收拾了?其实,这里面的道道可不少,不是咱们想的那么简单就能解决的。首先,范围太大,信息不透明。 漫威宇宙有多大?你我.............
  • 回答
    要说《海贼王》、《火影忍者》、《死神》这“日漫三大IP”改编的游戏,确实出了不少,但要说它们能像原作一样“火起来”,那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得好好掰扯掰扯。总的来说,就是机遇、玩家口味、以及游戏本身这几方面,都没能完全对上号。首先,咱们得说说“火起来”这事儿得看啥?不是说只要沾着这三大IP,游戏就一定能.............
  • 回答
    国漫之所以呈现出“多为彩漫”的趋势,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远非单一原因所能概括。这背后既有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的推动,也有创作者理念的演变和整个行业生态的塑造。一、 时代与技术的进步: 从黑白到色彩的自然跨越最直观的原因,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科技的进步为色彩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确实都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咱们看日本动画,通常是原版配乐和主题曲,而一旦轮到国产动画“走出去”,到了日本市场,很多时候主题曲就会被重新配上日语演唱的版本?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文化传播、市场策略和观众习惯的考量。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核心点:文化产品的本土化是一个相当普遍且复杂.............
  • 回答
    “国漫之光”《灵笼》,为何有时像国产剧一样,戏不够,恋爱凑?这句评价,相信很多《灵笼》的粉丝听了会有些刺耳。毕竟,《灵笼》在上线之初,凭借其宏大的世界观、硬核的科幻设定、精良的制作和深刻的哲学探讨,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一度被誉为“国漫之光”。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特别是后期一些情节的展开,不少观众却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