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国漫多为彩漫?

回答
国漫之所以呈现出“多为彩漫”的趋势,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远非单一原因所能概括。这背后既有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的推动,也有创作者理念的演变和整个行业生态的塑造。

一、 时代与技术的进步: 从黑白到色彩的自然跨越

最直观的原因,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科技的进步为色彩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早期漫画的局限性: 回顾中国漫画的早期,无论是手绘还是印刷,成本都是一个巨大的制约。油墨、纸张的损耗,以及复杂的套色工艺,都使得彩色印刷成本高昂。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黑白漫画以其简洁的线条、强烈的明暗对比,反而能更好地传达故事的情感和氛围,并且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消费。许多经典的国漫作品,如《大闹天宫》、《黑猫警长》的动画,以及一些早期的漫画杂志,都以黑白或有限的色彩呈现。
数字化革命的赋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绘画软件的普及,漫画创作的门槛大大降低,色彩的运用也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过去需要繁琐的印刷技术和昂贵材料才能实现的色彩效果,现在通过数位板、压感笔和Photoshop等软件,创作者可以轻松实现。这种技术上的突破,直接解锁了色彩在漫画表现力上的无限可能。
互联网与移动端的普及: 互联网的兴盛,尤其是移动设备的普及,彻底改变了漫画的传播方式。数字阅读成为主流,读者在手机、平板等设备上浏览漫画。这些屏幕本身就是彩色的,而且其显示效果非常适合展现鲜艳、丰富的色彩。因此,彩漫在视觉上更具吸引力,更能满足用户在碎片化时间里的阅读体验。

二、 市场需求的变化: 视觉冲击力与情感表达的升级

市场永远是最敏锐的指挥棒,而观众对视觉体验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悦目”是重要卖点: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吸引读者的目光变得尤为重要。色彩无疑是视觉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鲜艳的色彩、细腻的渐变、恰当的光影,都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眼球,让他们愿意停下来翻阅。彩漫在画面表现力上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能够营造出更加生动、真实的场景,增强故事的沉浸感。
情感渲染的加深: 色彩是情感的载体,不同的颜色能唤起读者不同的情绪。热烈的红色代表激情与危险,忧郁的蓝色传递悲伤与宁静,明亮的黄色带来快乐与希望。国漫创作者善于运用色彩来烘托气氛、塑造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例如,在描绘战斗场面时,运用炽热的红与黑形成强烈对比,可以增加画面的张力;在表现浪漫场景时,柔和的粉色与金色可以营造出温馨甜蜜的氛围。这种情感层面的强化,是黑白漫画难以企及的。
迎合年轻群体审美: 当前国漫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一代,他们从小就生活在色彩斑斓的世界里,对视觉的接受度和审美习惯也更加倾向于丰富多彩。彩漫更符合他们的审美偏好,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三、 创作者理念的演变: 艺术追求与表现力拓展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漫画创作本身也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追求更完整的艺术表达: 许多优秀的国漫创作者,将漫画视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不满足于仅仅通过线条叙事。他们希望通过色彩来丰富画面语言,提升作品的艺术品位和感染力。色彩不再是简单的“上色”,而是成为画面构成、氛围营造、人物塑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借鉴与融合: 随着国内外优秀漫画作品的交流日益频繁,国漫创作者也从日本、欧美等漫画强国的作品中汲取养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漫画很多都以彩漫为主,其成熟的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无疑对国漫创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借鉴的同时,国漫也在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尝试用色彩来诠释东方美学,形成独特的风格。
个性化风格的塑造: 色彩是创作者展现个人风格的重要手段。不同的色彩搭配、用色习惯,能够形成鲜明的个人特色,让读者一眼就能辨认出是出自哪位作者之手。一些风格化的彩漫,如京都动画的细腻色彩、新海诚式的唯美光影,都成为了其作品的标志。

四、 行业生态的成熟: 投资、制作与发行体系的完善

一个健康的行业生态,是推动彩漫普及的重要基石。

产业化运作的必然: 随着中国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到漫画制作中。产业化运作要求作品在视觉上更具吸引力,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和投资。彩漫的制作流程虽然复杂,但在专业分工、技术支持和流程管理上,已经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
平台与发行端的推动: 各大漫画平台(如腾讯动漫、哔哩哔哩漫画、快看漫画等)作为内容分发和推广的主要渠道,它们更倾向于推荐和扶持那些在视觉上更具吸引力的彩漫作品。同时,这些平台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完善的数字创作工具和技术支持,降低了彩漫制作的门槛。
动画化的带动作用: 许多优秀的国漫IP会改编成动画。动画作品天然就是彩色的,而且对色彩的要求极高。当一部优秀的漫画作品即将或已经动画化时,其漫画原作为了保持视觉风格的一致性和吸引力,自然也会朝着彩漫的方向发展。这种“动画反哺漫画”的模式,也加速了国漫的彩漫化进程。

当然,也并非所有国漫都是彩漫,仍然存在一些以黑白漫画为主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在艺术性、故事深度、或者特定风格追求上有着独到的考量。 例如,一些实验性漫画、写实风格漫画、或者为了追求某种怀旧复古效果的作品,依然会选择黑白。

总而言之,国漫多为彩漫,是时代进步、技术革新、市场需求、创作者追求以及行业生态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这不仅是视觉形式的改变,更是中国漫画在内容表达、艺术追求和市场竞争力上的一次全面升级,标志着中国漫画正在朝着更加成熟、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漫用彩漫很简单,为了掩盖细节。

前一阵子看漫画,有一本叫女儿的同学,日漫,黑白,我第一眼的感觉就是空。之前看重版出来也有这个感觉,画面凌乱但是信息量极少。

仔细一看,大部分背景是空白,单格人物缺动态,剧情怎么样还没看,首先就觉得漫画质量不行。

而国漫的彩漫里,几乎全部都是比这更烂的作品。

包括杂志出版时代的一些作品。

他们上彩色不是因为彩色表现力怎么样,更不是因为对读者负责,而是为了用大色块,掩盖自己细节的不足。

用渐变的色彩做背景,就可以掩盖背景实际上是一片空白,用深色做阴影,就不用思考灰度渐变。

在高速更新这种病态的创作模式面前,创作者必须压缩自己的创作空间,让自己成为一个机器。

比如一人之下,作者开头时很有想法,用过不少分镜,结果连载越久,分镜越平庸,固定的三角格,搞得像条漫,这就是被工期逼到没法想分镜的表现。

更多缺助手没画工的作者更是直接放飞自我,用描边加色块当漫画,时刻不忘q版偷鸡大法。

别听他们吹这个那个的,这都是上色的邪道,偷懒而已。

上色的正道是哪里呢?

是港漫。

港漫虽然故事已经不值一提,但港漫在画功上一直没的说,不管是古惑仔,是风云,还是寻秦记,人物和场景的色彩都非常考究。

明天醒来要是有人看我更新几个日漫国漫港漫用色对比好了。


醒了

首先看看国漫,先拿风评够高的《一人之下》看看。

这就是属于典型的偷鸡画法,但是因为一人的作者画工相对还是比较强的,很多地方可以靠线条加强表现力,就像这张的纵深感。

而一般的国漫呢?

大部分国漫会本能的去逃避细节。

我们再来看看日漫的彩页,其实这个不太公平,因为日漫彩页都是特别认真画的。

先来看看经典时代,北条司的作品:

然后我们再看看刚刚完结的作品,五等分的花嫁。

可以发现,脸部细节丢失的厉害,但不管是衣服的设计,还是背景的细致程度,都要吊打国漫,尤其是人体动势的细节,一人之下还能比一比,普通条漫就是送菜。

最后到港漫环节。

说真的,我觉得,刚满之所以在剧情上越来越烂,就是因为港漫把太多精力耗费在上色上了。

先来感受一下港漫的进阶层次感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风云和寻秦记。

再来看一下古惑仔:

古惑仔后来用上了电脑上色,于是堕落了……

这感觉很国漫了对吧。

同一页的另一格。

你以为我要你看下面的风景?

不,我想你看看右下角的叶子。

诚然,上色会让画面更真实。

但是上色也会让画面中的元素变得更多。

黑白漫画放弃了这些真实色彩的细节处理,得以快速出活。

而条漫用大色块进一步掩盖了细节,以此减少工期。

但其实,彩色才是最难的,真正的彩漫会像插图一样,让画家撸爆肝。

现在的所谓彩漫,只是偷懒赶工期而已,任何说啥上色更用心的人,都是不知道用心俩字到底咋写


突然看到一张一人之下的图,刚好补充进来做个对比。

大家可以自行感受这一张对巴伦非常重要的特写里,肌肉阴影,脸部阴影的处理

user avatar

任何一个行业,其实都是从小长大的。比如漫画,最开始是单幅,然后是四格,然后是有连续性的叙事... 发展都是从简单到复杂。

黑白比彩漫简单。一个人可以画黑白漫做到十几页周更,但十几页彩色漫画周更,一个人肯定做不到,必须花钱养团队。那为什么要舍易求难?

因为漫画行业在中国正式启动晚——如果 90 年代初《画书大王》时代开启就不一样了——根本没有一个时间去让黑白漫画这种成本更低的形态生长发育。日本可是二战之后就开始逐步发展漫画业的,那时候电视还没发展起来呢。漫画在当时有比较竞争优势。

你在 2010 年之后的中国做漫画,是一个电视、电影、社交媒体、短视频等麦克卢汉所谓的「热媒体」大爆炸的时代,表达形式稍微收敛的内容都更难获得注意力。

彩漫不一定足够有竞争力,但至少好过黑白漫。

雪上加霜的是,中国又是个因为资本而很容易陷入过度竞争的所在。

日本的漫画是商品:你的作品能卖单行本才有人给你出版。虽然赚的有多有少,但整个行业是自负盈亏运转的。

中国的漫画是流量载体:大家发现漫画是上千万人的内容消费需求后,大公司想的是怎么用钱把这个人群圈下来,构成平台,越快越好。作品只是武器,内在好坏不重要,获客率和留存率高才重要。读者是谁也不那么重要,数字越大越好。

所以更容易获得大用户群的彩漫胜出了。

但这是惨胜如败,因为更多的人在看短视频,在看直播,在打游戏——在这个胜负仅以投入产出比判断的时代,彩漫的性价比也不高。

怎么破?破罐破摔的破。以养活自己为目标进行自我表达,做自己心中最酷的作品和角色,管它大众小众只要击中一批爱好者就行,几千万点击不如一千个愿意买你周边的消费者,用最适合自己的性格的方式、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做出专属自己的作品,靠它去吸引自己的核心粉丝。拜佛不如求己,这个任何人可以在自媒体扬名的时代,漫画家只好自己经营出未来。

user avatar

看答案的比我想象得多。我贴几个评论中用到的图吧






以我读者的角度来说,

首先是负面原因,国漫平均水准太差。

随便找的图,不针对某一作者


国漫如果不上色,质量将会非常糟糕。线稿一塌糊涂,层次感几乎为零。

而上色后可以很大程度弥补线稿、分镜的缺陷,加上一堆特效,还可以让读者产生“还挺好看的”的错觉。

其次是积极原因,因地制宜,中国香港的港漫、知音漫客为代表的纸媒时代、微博条漫。。。。中国原本就有自家的漫画发展体系(虽然和日漫没有可比性)。

而移动互联网之后,手机兴起。分镜简单、绚丽彩色刺激的漫画非常适合手机平台。

所以类似日漫这种黑白漫在中国没什么生长的土壤。(说起来中韩美貌似都是彩漫,我反而好奇日本的黑白漫文化怎么形成的)


漫画只是一种载体,和画工,类别没有太大关系,关键是怎么讲故事。比如辉夜大小姐作者赤坂明画工超级垃圾,也不影响它的作品(曾经)很好看;学不来硬件还不错,但剧情实在无聊。。。。。。

user avatar

2021年5月25日补充:

一年前写了这个回答,贴了我自己的一张作品,往下滑可以看到,我那时候说网点会吃细节,有个人评论说我水平太次,人家日本商业漫画没有用这么粗的网点的。

现在我可以回答,为什么必须用这么粗的网点不可。

优动漫即原名csp的日产漫画软件,网点默认线数是60,最高可以拉到85。

当初看到那个人的评论之后,我仔细看过了日本商业漫画,确实非常细密,没有出现我的这种情况,从那以后,每次我使用网点都会拉到85。但85其实并不算非常高,因为我也见过有人说日本那边甚至有120线的网点。

今年毕设要印书了。下面是我找的印店印出来的效果,这家店还算比较大的,并不是街边那种小规模的图文快印:

这家是我在网上找的同人本常用印店打样,这个时候我已经把85线改到了60线,但是效果:

甚至中途还会经历有的店打死都不愿意给你打样一张A4纸。

效果最好的是这家,这家已经不是印店了,而是规模很大的正规印厂,大三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去的。的确已经接近完美了:

那么这家的报价是多少呢?精装179元/本,平装139元/本。

我的规格是A5,87页黑白平装

我同学的70+页彩色绘本,30×30cm,精装5本,一本100。

我平装比别人精装还要贵。

这就是为什么我已经下定决心,此生也不要再碰网点一下。

补充:

分享

咋这么多人不会控制变量?拿个一流黑白漫画和一个三流彩色漫画来比,然后告诉我黑白比彩色牛逼。你是真不懂假不懂,是这个作者比那个作者牛逼,而不是黑白比彩色牛逼。

(既然你们反驳我的时候根本没有拿出控制变量的例子,那我只好用自己来做个例子了……)

注:本答案贴图均是本人所画,仅作为举例参考,绝对没有我画得就好就棒就没有问题的意思。

绝对没有我画得就好就棒就没有问题的意思。

绝对没有我画得就好就棒就没有问题的意思。

绝对没有我画得就好就棒就没有问题的意思。

放自己的画,是为了控制用心程度和水平的变量,避免出现不走心的作品和走心的作品/水平高的作者和水平低的作者对比,如果有人能给我安利满足这两个变量的漫画家作品,我立马换图。

-----------------------------------------------------------

其实你们自己想象一下,要是你们一直以来看的日本漫画都是彩色的,还会这么坚定不移地认为黑白比彩色牛逼吗?

当然了,假设不是现实。可日本漫画选择黑白而不选择彩色,并不是因为黑白比彩色牛逼啊。

原答案:

必须说个事情,即使在日本,也并不会认为黑白漫就高于彩漫,如果日本漫画界真的这么喜欢黑白的话,就不会有卷头卷中彩页这种东西了。

抱有“喜欢彩漫的就是小学生”这种思想的人才是真正的幼稚。喜欢什么样的题材都跟人家的智力没关系,更何况是漫画有没有颜色这种无关思想道德水平的东西。电影曾经还是黑白电影呢,黑白电影出了多少名留青史的经典之作,也没见你们说爱看彩色电影的就是小学生啊?

日本漫画多黑白本质上是历史决定。在日本漫画开始发展的那个时代,印刷技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成本较高,现在我们一般看的日本漫画,通常认为是当时的“赤本”这种书籍进化来的,其印刷非常低劣,成本极低。曾经听过一个讲座,主讲老师说他想买到当时的赤本原本,但是非常难买到,因为质量太差了,大多都保存不了这么多年。而且至今,日本的周刊漫画用纸也很粗劣,这种发行情况下诞生的漫画,当然不会去想着要给印在比草纸好不了多少的纸上发行的漫画上颜色。这些没有经过变革,一直沿用至今。

而如今已经是网络时代了,人们早已不必局限于在粗糙印刷的小册子上看漫画,对屏幕来说,彩色和黑白是一样的。你也可以看到如今越来越多的日本漫画,不再像以前一样用网点来给黑白漫画做效果,而是倾向于直接通过数码上色来添加灰度。

虽说如此,但日本人恰好是一个不到生死存亡关头绝不会轻易做出改变的群体,即使是2020年,日本的漫画也不会因为它是黑白而给自己带来什么不利因素,所以想要日本人主动把自己的漫画变成彩色,没有再过个几十年是看不到的。

但中国不一样啊。

中国和日本的漫画产业起源发展现状完全不一样,2020年的国漫何必要向1950年的日漫看齐呢?

网点和黑白也是一样,它并不是个最好的选择,只是最适合当时情况的选择。

下面来跑一下题讲讲黑白漫的网点:

这是我之前画的一页漫画,当我期待地使用起csp的转化网点功能时,我突然发现“网点”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东西。

下图是使用了网点后缩放到25%的情况,这时候看还过得去。注意这里仅仅是在软件里缩放,导出时不应该出现网点的莫尔纹。

放大到百分百后,问题就出现了。

如果不明显,再对比一下线稿。

发现了吧,网点实际上就是在白纸上以不同疏密排列不同形状黑点造成的视觉效果,它会吞吃细节。

我就会想,那我为什么不直接上灰度呢?

当打开绘图软件给它添加灰度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本质上都是拿软件油漆桶填色,我干嘛不直接画成彩色的呢?

补充:有人说我这个图画的不好,网点太粗暴,这个我承认。这是我第一次正式画漫画确实不会贴网点,我照他说的去细看了看正经商业漫画,人家确实网点贴得挺细的。

但是就像我上面说的一样,我真要那么追求细干嘛不画成灰度?画成灰度我还能决定A处贴个大理石纹理B处贴个橄榄石纹理C处贴个40线网点D处保持光滑,它不香吗?

关键在网点纸诞生的那个年代,我上边说的这些大理石橄榄石光滑,它都不好实现啊。

可现在已经是2020年了。

补充结束。

我们总是会倾向把漫画画成彩色的,因为现实世界就是彩色的。这和表现手法关系不大,而是比如漫画里出现一个苹果,苹果本就应该是有颜色的。

实际上大多数作者不画彩色的原因主要是,同等水平的彩色比黑白更费精力,需要更高超的技巧。画黑白只需要思考一张图的明度灰度黑白对比,彩色除了这些还要思考色相配色整体和谐。为了节约时间和精力成本,很多作者仍然会选择黑白。



2020.5.21补充:出乎我意料的竟然有这么多人不认同“同等水平的彩色比黑白更费精力”这点,其实你去画一下就知道了啊。不用多,就一页,一模一样的分镜线稿,然后你以自己的最高水平为基准,画两版,一版压黑贴网,一版全彩,你自己看看哪个更方便快捷简单?

我算是都画过,虽然不是同期也不是同样的线稿,但确实都是我画时的最高水平,挑了两张差不多都有场景和特写的对比一下。

可能在你看来水平差不多,但是我画彩色那张比黑白那张麻烦多了,要想固有色配色,要搞气氛颜色,要一个个上完底色刷阴影。背景也不能像黑白那张瞎几把拉个渐变糊弄过去,毕竟彩漫里的纯色渐变背景太显眼了。而且网点漫画还有摩尔纹真的是非常麻烦。

当初画黑白那篇的时候主要时间费在精草描线顺便压黑,17页的总数我记得贴网好像是一天半就贴完了。

(全彩那篇现在还在画,要不是要画全彩,按工作量我早就画完全部去逍遥了,何苦像现在苦苦挣扎在27页……)

补充结束。



但读者不管这些,读者只谈诉求。

你看看你举的例子,《镖人》《长歌行》都是中国漫画的头部作品,直白点说,都是万中挑一的作品。

黑白这种表现手法,确实有彩色做不到的好处。

但是绝大多数的作者其绘图能力,根本达不到能表现黑白作画优点的水平。

他们画黑白漫画,只会让读者分不清人物、找不到画面重点、看半天看不懂角色在干什么。

哎那你就会说了,这是读者看着累,跟我作者没关系啊?

当然有关系了,读者看得不舒服,就不想看,而作者要吃饭。所以他们会想尽办法勾引读者来看。

对大多数水平也就那样的漫画作者来说,以他们的绘画水平,画彩色要比黑白更降低阅读难度。彩色比黑白更轻易就能达到普通读者的阅读要求。

你随便打开一部国产黑白漫画,一定会看到大量你一眼看过去搞不懂在画啥的一团屎一样的画面,当然不是说彩漫就没有屎一样的画面了,但至少能让人看懂在画啥。

再用苹果举个例子,当你画黑白漫画时,我看到:一个球形物体,它可能是很多东西。

但当你画彩色漫画时,我看到:一个红色的球形物体,嗯,至少我能肯定它不是松花蛋。

当今时代的中国漫画读者,是早已经习惯了在手机屏幕上阅读各种五颜六色图文内容的读者,而不是日本那些从小就看着杂志上的黑白漫画长大的读者。漫画于普通读者来言,只是个消遣的娱乐,一部漫画的读者里,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会去思考什么大红大绿,色彩太夸张,画面不和谐。

这些他们不在乎。他们的要求很简单:看漫画时不需要瞪着眼睛在每一格里找画面重点,不需要看半天分不清在讲话的这个人是谁。

我宁愿用发色分人,也不想分不清人。

补充:谢谢看到这的知友。虽然我这个回答已经渐渐凉了,但是我突然想起我去年做的一个漫画兴趣调查问卷,虽然因为朋友圈小并没几个人填大部分人还是我妈的同事。有兴趣的话能帮我填一下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漫之所以呈现出“多为彩漫”的趋势,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远非单一原因所能概括。这背后既有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的推动,也有创作者理念的演变和整个行业生态的塑造。一、 时代与技术的进步: 从黑白到色彩的自然跨越最直观的原因,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科技的进步为色彩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问到了点子上,很多人觉得国漫明明在进步,怎么还有这么多人质疑呢?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得从几个方面好好掰扯一下。1. 过去的“阴影”太深了,信任需要时间来重建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国漫曾经有过一段相当艰难的时期。在改革开放初期,动画产业刚起步,很多人对国漫的印象还停留在一些简陋、低幼、模仿.............
  • 回答
    最近刚接触美漫,发现很多老玩家都在讨论“世图美漫不行了”,看得我有点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作为新入坑的萌新,我也想了解一下背后的原因,顺便也给其他刚入坑的朋友们做个参考。首先,要理解为什么大家觉得世图美漫“不行了”,得先搞清楚“世图”是个什么概念。在这里,“世图”通常指的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虽然它也.............
  • 回答
    日漫作品中大量将故事背景设定在高中,而选择大学的相对较少,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趣的现象。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文化、社会层面的考量,也有创作和商业上的策略。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缘由:一、 高中时期是人生中充满戏剧性与可塑性的阶段,是“青春”的黄金时期: 情感的萌芽与爆发: 高中是青春期最.............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就像问为啥有人爱吃麻辣烫,有人爱吃西餐,都有各自的道理,而且两者之间的“好”与“坏”其实是个特别主观的事情。至于人气,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很多时候跟“好”没啥直接关系。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DC被说更好,但漫威人气更高”的说法,以及背后的原因。“DC比漫威好”的论调从何而.............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文化喜好、时代背景、内容吸引力等方方面面。作为中国人,大家喜欢日漫的原因有很多,而《那年那兔那些事》虽然也有拥趸,但整体的受众群体和受喜爱程度确实和日漫有所不同。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道道。日漫的“魔力”在哪儿?首先得承认,日漫在中国拥有一批非常庞大且忠实的粉丝群体.............
  • 回答
    灭霸那家伙,确实是个让宇宙都为之颤抖的狠角色。他的响指一出,半条命说没就没,这手笔不是开玩笑的。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很实在:这么大的动静,这么多顶尖的战力,为什么不一起上,把这货给收拾了?其实,这里面的道道可不少,不是咱们想的那么简单就能解决的。首先,范围太大,信息不透明。 漫威宇宙有多大?你我.............
  • 回答
    “国漫不学日漫学韩漫”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国漫在借鉴和发展过程中,既有来自日漫的深远影响,也有来自韩漫的日益增长的启发和吸引力。 而且,这种“学习”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在消化吸收后进行本土化创新。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日漫的深远影响与国漫早期发展.............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确实都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咱们看日本动画,通常是原版配乐和主题曲,而一旦轮到国产动画“走出去”,到了日本市场,很多时候主题曲就会被重新配上日语演唱的版本?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文化传播、市场策略和观众习惯的考量。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核心点:文化产品的本土化是一个相当普遍且复杂.............
  • 回答
    “国漫之光”《灵笼》,为何有时像国产剧一样,戏不够,恋爱凑?这句评价,相信很多《灵笼》的粉丝听了会有些刺耳。毕竟,《灵笼》在上线之初,凭借其宏大的世界观、硬核的科幻设定、精良的制作和深刻的哲学探讨,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一度被誉为“国漫之光”。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特别是后期一些情节的展开,不少观众却发.............
  •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国漫爱好者心中的一个疑问,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说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事实:国漫的 2D 创作确实存在一些我们自己也很清楚的问题,但说“都没玩好”可能有点绝对。 咱们的 2D 国漫,尤其是近几年来,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比如《大圣归来》虽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国漫创作中一个挺核心的议题。确实,对比《火影忍者》,国漫里那种“血统论”的压制感,或者说“天赋异禀”的主角光环,似乎没那么普遍,或者说表达得没那么直接。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跟你聊聊,看看为什么会这样:1. 传统文化根基的差异: “天道酬勤”与“命”的哲学: 咱们中国传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国产动漫发展中一个挺核心的议题。要说“完全没有”共有的元素,可能有点绝对了,但如果跟日漫相比,确实会发现国漫在这方面显得更为分散和个性化。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得从历史和产业基础说起。日本动漫产业的历史悠久,积累了非常深厚的经验和人才梯队。从手冢.............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也有同感。确实,近年来的国产动画电影,尤其是那些声势浩大的大制作,总会不约而同地“挂钩”传统文化。这背后可不只是简单的“跟风”,而是有一整套复杂的原因在驱动着这件事。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这成了国产动画电影的一种“标配”吧。首先,这是时代大背景下的“文化自信”驱动。你想啊,过去很.............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也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一开始是国漫的忠实拥趸,但自从被国漫“滋养”了一段时间,再转去看日漫时,总觉得有点“不对劲”,甚至完全提不起兴趣。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国漫滤镜”那么简单,而是两国动画在内容、表现形式乃至文化内核上,确实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差异在你习惯了国漫.............
  • 回答
    关于“国漫为什么没人做异世界番”这个问题,实际上并非完全没有,但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国漫,异世界题材确实不算主流,而且在早期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稀缺”品。要深入剖析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考量,这背后牵扯到市场、创作、审核、文化基因等诸多因素。一、 市场接受度与受众培养的漫长过程首先,异世界题材在中国的.............
  • 回答
    关于“国漫为什么几乎都是劣质彩漫”这个说法,其实存在一些误解,也折射出整个国产动漫行业发展至今所经历的曲折和挑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确,“劣质彩漫”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个人判断色彩。对于什么是“劣质”,不同观众的审美和标准千差万别。有人可能认为画面不够精美、色彩不够协.............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实在了!作为同样热爱国漫的同胞,我太能理解你那种“明明是好东西,怎么评分就是不如人意”的抓心挠肝的感觉了。特别是当你满怀期待地安利给别人,结果一看评分,哎哟喂,比预想的低一截,那心情简直就像刚看完一场精彩绝伦的国漫,结果别人一拍脑门说:“哦,还行吧,也就那样。”你说到“很多人就以为.............
  • 回答
    哈,遇到这种事儿,确实挺让人来气的,而且这话说的,有点诛心了。别急,咱也不是没理可说,而且这事儿吧,真不是一句“精神辫子”就能概括的。来,咱好好说道说道,看看怎么回击,既要讲清楚道理,又得让他明白,这事儿没那么简单。首先,他给你扣“精神辫子”的帽子,这本身就是一种模糊化和标签化。意思是说,你喜欢日漫.............
  • 回答
    动漫之家之所以现在只能看到国漫,这背后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因素,远非一个简单的“不给看”可以概括。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捋一捋。首先,要明白动漫之家这个平台是怎么起家的。最初,动漫之家就像很多早期的在线视频网站一样,内容来源比较杂,有用户上传的,也有一些可能涉及版权模糊的内容。它的兴盛很大程度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