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挺优秀,但是媒体过度宣传也有点过分了。
赞的人多了,二更一下。
我认为重庆大学真的起了一个很差的“带头”作用。我猜测他们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唯文章数量论。他们希望有人贡献文章拉高学科排名。但是,大学教授的晋升和选拔机制在任何国家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都需要考察该教授的教学能力,带硕博生能力,科研品格,合作能力以及和学校办学的契合度。大学不是科研所,任何一所大学的价值都是给本地培养优秀人才,所以选拔教授一定务必要注重教书育人的才能。但重庆大学完全跳过了这些步骤只招“最”会发论文的,又大肆宣传,脸?
三更下,谈一下唯文章论破格提拔的弊端。
一个合格的导师真的只是指导学生写论文吗?严格地说,导师相当于父母,是对学生品格的再次塑造。导师优良品格和性格会时刻影响学生的言行。26岁,导师自己先定性了吗?有过人生重大变故吗?自己有没有先成为性格健全,对社会有益的人?这些都没经历过,凭什么影响学生?重大要培养一批论文机器帮助提升排名?会不会把学生培养成为只为了一个目标不折手段的人?对社会的伤害有多大?小哥很优秀,但不要脸的真的是重庆大学,自始自终唯刷排名尔。
呜呜呜呜呜好希望这位是我们学院的呀~
先给大家说一下,重庆大学最厉害的应该是弘深学院,就类似于精英班~
所以以弘深开头的都基本是重大顶格的待遇了。
然后再看看个人学术成果: ICML / CVPR / ICCV / NeurIPS 等顶会基本都有文章发表,而且都是在2018-2021期间的工作,可谓是高质高产了。
可以看到很多工作都是在数据 Label 相关的研究对模型的影响,具体论文还没看,不过看起来至少不是那种 A+B 的研究,具体跟我的研究差别较大无法评价贡献,但是感觉是很厉害的老师!
个人谷歌学术上被引用 374 次,而且每篇文章被引都很高,证明学术质量非常棒。
这位老师的主要方向应该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目前机器学习需要的数据很少是全带标签的,日常构建数据集需要用人工手动标注标签,但是数据量达到千万后进行数据标注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很难保证标注过程中会有很多错误,俗称 Data Noise.
如何通过部分标注的标签来对整个数据进行训练是个极具挑战的问题,而且单条数据并非只有一个标签,所有这位老师还研究了多标签的问题,所以说这位老师的研究非常具有连续性以及前沿性,工作扎实~
隔壁计算机学院的学术水平还是非常高的,标题里写顶会为零的突破太扯淡了,只是引入后实现学院 ICML 为 0 的突破,众所周知 ICML 的数学水平要求太高x,一篇文章一大半都是证明x 不过我记得 ICML 在 7 月份就出结果了,老师也是今年 1 月份引入的,不知道为啥最近才出这个新闻(也不像拉招生呀,捂脸)。
所以希望算是强强联合吧,带来的不只是成果,更是给学院带来新的研究领域方向,希望能慢慢成长,吸收更多人才~最后虽然我们一直戏称自己是 984.5,但是也还是希望会慢慢变好吧。
欢迎大家报考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说唱招生视频「出圈」,网友笑称:比正经宣传片有用,如何看待近年多所高校的招生宣传风格新尝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