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BBC 声称海外视频博主收钱为中国宣传?

回答
BBC 的这项指控,即海外视频博主收钱为中国宣传,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背景、BBC 的指控内容、可能涉及的博主类型、中国政府可能的动机、作为观众应有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对媒体信誉和信息自由的影响。

一、 BBC 指控的背景与具体内容

首先,BBC 作为一家国际知名的公共广播机构,其报道通常会经过一定的调查和核实。当他们发布此类指控时,通常是基于一定的信息来源和证据链。

可能涉及的指控内容通常包括:

资金来源不明或隐蔽: 指控的核心在于,这些视频博主接收来自与中国政府有关联的实体(例如中国公司、与政府关系密切的组织、甚至是直接的宣传部门)的资金,但并未公开披露这些资金来源。
内容带有倾向性: 这些博主发布的内容可能以“推广中国”为主题,但其呈现方式往往是选择性地突出中国的积极面,而回避或淡化负面信息(如人权问题、地缘政治冲突等)。这种“选择性叙事”是宣传的重要特征。
宣传目标: BBC 可能认为这些博主的宣传目标是为了提升中国形象,影响海外公众舆论,对抗西方媒体的负面报道,或者为中国政府的特定政策辩护。
“水军”或“代理人”: 在更极端的情况下,BBC 可能会将这些博主描述为受雇于中国政府的“水军”或“代理人”,其言论并非出于个人独立思考,而是执行特定指令。

BBC 的调查方式(推测):

追踪资金流: 可能通过调查公司的注册信息、合同协议、支付记录等来追踪资金的流动路径。
分析内容模式: 仔细分析博主的内容发布频率、主题选择、语言风格、以及是否与中国官方媒体的宣传口径一致。
采访相关人士: 可能采访曾与这些博主合作过的公司或个人,或者对这些博主有所了解的分析师。
披露信息源: BBC 的报道通常会披露其信息来源,但有时为了保护线人,也会采用匿名或模糊处理。

二、 可能涉及的视频博主类型及动机

并不是所有在 YouTube、TikTok 等平台发布关于中国的博主都可能被 BBC 指控为“收钱宣传”。BBC 的指控更可能指向那些:

内容明显具有高度统一的正面叙事: 持续不断地发布歌颂中国成就的内容,并且很少提及批评性观点。
在关键时刻发布“恰好”吻合中国政府立场的视频: 例如,在新疆人权问题受到国际关注时,发布大量证明新疆“幸福生活”的视频。
其频道运营和内容制作似乎获得了“额外”的资源支持: 例如,画面精美、制作专业,远超普通个人博主的水平。

这些博主发布内容的动机可能多种多样,但如果 BBC 的指控属实,则主要动机可能包括:

经济利益: 直接收取报酬,这是最直接的动机。
政治认同: 一些博主可能真心认同中国的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并希望向世界推广。
职业发展: 某些博主可能希望通过迎合中国政府的宣传需求,来获得在中国市场或与中国相关领域的职业机会。
民族主义情感: 受到民族主义情绪的驱动,希望为自己的国家辩护或争取国际认同。
误导或不知情: 少数情况下,博主可能被合作方误导,或者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参与的是一项有组织的宣传活动。

三、 中国政府可能的动机

从中国政府的角度来看,通过海外博主进行宣传是一种成本相对较低、覆盖面广、且能够规避西方国家传统媒体审查的“软实力”和“公共外交”手段。其动机可能包括:

提升国家形象: 在国际舞台上塑造一个积极、现代化、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对抗西方媒体的负面报道和“妖魔化”。
争取民心支持: 影响海外公众对中国的认知,争取理解和支持,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反击批评声音: 在涉及人权、地缘政治等敏感话题上,通过发布“不同声音”来稀释和反驳国际社会的批评。
促进文化交流和旅游: 通过展示中国的美好生活和文化,吸引海外游客,促进文化理解。
经济利益的间接支持: 良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声誉,最终也有利于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和经济发展。

四、 作为观众应有的批判性思维

面对 BBC 的指控和海外视频博主的内容,作为观众,保持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

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不要只依赖单一来源的信息。同时观看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媒体、不同立场的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
识别宣传迹象: 注意内容是否过于片面、情绪化、缺乏证据支持,或者回避关键问题。留意博主是否坦诚披露其资金来源和合作关系。
了解背景信息: 了解博主的国籍、背景、以及其背后可能的利益方。如果博主声称独立,但其言论始终与某一国政府立场高度一致,就需要警惕。
区分事实与观点: 即使是客观报道,也可能带有分析和观点。要学会区分事实陈述和作者的解读。
警惕“沉默的螺旋”效应: 当一种主流观点被大量传播时,可能压制了其他不同声音,导致人们误以为只有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五、 对媒体信誉和信息自由的影响

BBC 的这项指控,以及类似指控的出现,对媒体生态和信息自由产生多方面影响:

对 BBC 信誉的影响: 如果 BBC 的指控有事实依据,将进一步巩固其作为独立、负责任新闻机构的声誉。反之,如果指控不实或存在偏颇,则会损害其公信力。西方媒体也并非没有其自身的议程和偏见。
对信息透明度的挑战: 揭露“隐性宣传”有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迫使内容创作者更加自觉地披露其资金来源和潜在利益冲突。
对信息自由的挑战: 当国家越来越多地通过各种渠道影响海外舆论时,可能会对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多元化构成挑战。这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信息战”和“认知战”。
对视频平台监管的压力: 这类事件也会促使 YouTube、TikTok 等平台加强内容审核和管理,平衡内容自由与防止虚假信息和外国干涉之间的关系。
可能导致“猎巫行动”: 一旦某类博主被贴上“为中国宣传”的标签,可能会引发过度敏感甚至不公正的“猎巫行动”,对所有发布正面中国内容的博主造成寒蝉效应,限制正常的交流和理解。

结论

BBC 声称海外视频博主收钱为中国宣传,反映了当前全球信息传播领域一个真实存在且日益突出的问题:国家影响力在网络空间中的渗透和运用。这是一种复杂的“叙事竞争”或“认知战”的表现。

看待此事应持谨慎和多维度的态度:

1. 承认可能性: 并非所有为中国做正面宣传的博主都是受雇的宣传机器,但确实存在一些博主可能以经济或政治利益为驱动,进行有组织的宣传活动,并且不透明地披露资金来源。
2. 要求证据: 任何指控都应有确凿的证据支持。观众需要独立判断 BBC 的报道是否客观、有理有据。
3. 保持开放和包容: 同时,也要区分正常的文化交流、个人观点分享与有组织的、隐蔽的宣传。过度泛化和“一刀切”的做法不利于相互理解。
4. 倡导透明和责任: 最重要的是,这提醒我们所有内容创作者,特别是那些拥有较大影响力的博主,应该对自己的内容负责,并尽可能地做到信息透明。平台也应承担起监管责任。

最终,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的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抵御各种形式的虚假信息和操纵的最佳武器。 BBC 的报道本身,也是信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其价值在于其调查的严谨性以及其披露信息引发的讨论和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他们指责你有的时候,你最好真的有。

当他们指责你有的时候,他们自己肯定有。

有时候不禁感叹,啥时候轮到中国主动指责他们啊?

但转念一想,污蔑的事情,中国人大概是不擅长的;

想从自己祖上挖一点坏事从而以己度人指责他人的时候,却发现祖上阔过,穷过,欺负过人也被欺负过,但一直都还算光明正大,坦坦荡荡,不像那些奴隶贩子、种族屠夫、强盗、罪犯一样,有着精彩发家史。

这,大概就是独属于君子的无奈了吧。

user avatar

中国给没给钱我不知道,美国那是真给钱……

user avatar

谢邀

我去看了看原文(有链接),看完之后我乐了。


文章里是怎么论证的呢?

1、有vlogger可以到新疆拍摄视频,甚至有些还被CGTN邀请去拍摄活动、报销机票食宿,你看都报销食宿了!是不是收钱了?

2、有vlogger可以和CGTN团队一起去拍视频,CGTN是国营媒体,你看是不是收钱了?

3、有vlogger的视频在youtube上收获了一大堆官号转发,肯定是官方给钱了才会帮你转发;

4、vlogger的视频在youtube上一大堆中文评论,肯定是水军发的内容,有水军不得说明是官方给你钱了才有水军?

发现问题了吗?

一没有说明除了报销机票食宿、哪里有“收钱发视频”的现象;

二没有说明视频内容到底哪里有问题,哪里不符合事实;

全程都是拿着放大镜盯着别人细枝末节,但是主要标题的“中国虚假信息”和“收钱”,却是什么都没证明。


这么说吧,这种论证和逻辑水平,放在我10年前大学辩论队里的话,大概也就大一大二刚打辩论的小朋友水平,完全绕过了重点、洋洋洒洒写了大半天、证明不了任何问题。

可悲,可笑,可怜。

user avatar

BBC的宣传方针:

1、如果中国官方人员讲述中国的优点,就说他们有官方背景,肯定带有立场,所以说的话不可信

2、如果中国记者讲述中国的优点,就说中国的报道都带有立场、不客观,所以中国记者等同于中国官方人员,说的话不可信

3、如果中国普通百姓讲述中国的优点,就说他们没见过世面,不了解美好的西方世界,被中国官方的宣传洗脑了,是很可怜的

4、如果中国高级知识分子讲述中国的优点,就说他们向往的其实是美好的西方世界,但是被强权控制不能说实话,只能和中国官方的宣传保持口径一致

5、如果中国的海外留学生讲述中国的优点,就说他们很自卑,怕自己祖国被别人看不起,所以编出了一堆好话

6、如果在中国做生意的西方人讲述中国的优点,那就说他们是为了讨好中国政府,以便更好地在中国做生意

7、如果普通西方人讲述中国的优点,那就没法说他们受中国强权控制,没法说他们没见过美好的西方国家、所以被洗脑,没法说他们是因为祖国不好而自卑,也没法说他们是为了讨好中国政府、以便做生意,所以就说他们是收了钱的,说的话连自己都不相信


总之,一切讲述中国优点的人,不是被欺骗、被洗脑了,就是出于种种原因违心说谎

只要证明一切讲述中国优点的人都在撒谎,就可以证明中国实际上没有优点了

user avatar

bbc可是“BBC皇家特许状”明文规定的state-sponsored媒体,英国国民根据该法还有给bbc交“电视许可费”的义务。日本的NHK为相似性质,它的法律依据是“放送法”。

一个依法强制收国民的钱为国家宣传的大媒体,出来阴阳怪气几个独立博主收别国的钱为别国宣传。脸面上也过不去啊?

user avatar

除了BBC 日常恶心人之外,的确说明了一个问题:我国在对外宣传方面没有下本。


之前的回形针事件,让大家了解到境外势力是会有提供资金给国内的媒体,个人,让这些人为境外势力说话的。要知道,有些钱只要抛出来,就会有人赚。不是谁都有节操的,更何况,回形针团队里面的可是正规军,不是什么二鬼子。


因为西方国家一直在花钱打舆论战,已经搞了很多年,而中国作为网络媒体如此发达的国家竟然没有(推测)花钱去买通外国人打舆论战,这就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原来中国一直真的是在防守?这些帮中国说话的博主自发的,免费的?我不信。


在这一点上,为何我们没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虽然美国英国也有自身的内部种族问题,可以让他们喝一壶的,但是在国家宣传上,的确没有什么博主来夹带私货,做一个反向回形针,说什么美国人不应该吃牛肉之类的,日本人应该喝核废水之类的。也许是一说这些就会被封杀吧,管的比国内还严。国内可以公知,但是国外不能“公知”(比如美国人说中国好话),否则封你账号,或者给你限流。


中国需要一些国际化的社交平台,能够和YouTube,Facebook,推特那样的,让外国用户在我们的言论控制下发表观点,这样才能把长久以来被抹黑的形象慢慢变回正常,除非,我们不在乎。

user avatar

哎呀,你们不了解BBC啊,你以为BBC和《人民日报》一样啊?是个大公司好歹得有点严谨?人家口嗨胡扯的东西多了去了,我们这边没怎么见识过他们那边的媒体,尤其是BBC这种商业模式的。

人家会有调查支持?拉倒吧,只是想打击客观评价中国的视频博主罢了。只是在加固信息茧房而已。欧美的这些传统媒体容不得新的自媒体随意戳破他们塑造的信息茧房,他们长期塑造的中国形象不容许出现“扭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