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看待有人认为猫和蟑螂是等价的,并对虐猫保持中立态度?

回答
有人认为猫和蟑螂是等价的,并对虐猫保持中立态度,这种观点无疑是令人不安的,而且从绝大多数人的道德和情感认知来看,是站不住脚的。要详细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

首先,我们得理解这种观点的可能来源和逻辑推演。虽然听起来极端,但持有这种想法的人,或许是在试图进行一种反常识的类比,或者在表达一种极端的虚无主义。

反常识的类比:
生物学层面: 从最纯粹的生物学角度,猫和蟑螂都是生命体,它们遵循着基本的生物学规律:出生、成长、繁殖、死亡。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都有新陈代谢,都会对环境做出反应。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可能过于强调了这种“生命体”的共性,而忽略了它们在其他层面的巨大差异。他们可能认为,既然都是“生物”,那么对待它们的方式就不应该有本质的区别。
感知能力和价值定义: 这种观点也可能源于一种对生命价值的非常规定义。他们可能认为,人类赋予猫的情感和价值,是一种“主观偏见”或“拟人化”。在他们眼中,蟑螂同样是“活着”,它们的求生欲望和对疼痛的反应(尽管程度和方式不同)同样存在。因此,在他们“客观”的定义里,所有生命都应该被平等对待,或者说,都不应该被赋予特别的“高贵”地位。他们可能会觉得,人类对猫的喜爱,本质上和某些人对蟑螂的厌恶一样,都是一种带有个人情绪的反应,而非客观事实。

极端的虚无主义或反人文主义:
生命无意义论: 有些人可能认为,生命的本质是苦难,无论是猫还是蟑螂,最终都会走向死亡,它们的生存过程充满不易。在这种虚无的框架下,生与死、疼与不疼,似乎都失去了特别的意义。他们可能认为,人类对猫的特殊关怀,不过是在虚无的生命中寻求一点情感慰藉,而对蟑螂的厌恶,则是人类对自身厌恶的投射。在这种极端的虚无主义下,虐猫就如同踩死一只蟑螂,都是对生命终将消逝的重复,无所谓对错。
反人类中心主义的极端延伸: 虽然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即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生命都以人类为尺度)是一种值得探讨的哲学观点,但这种观点将其推向了一个极端。他们可能认为,人类对猫的特殊情感,是对其他生命的“歧视”,是在“厚此薄彼”。因此,他们选择了一种极端的中立,即不偏袒任何一方,认为所有生命都“一样”。

为什么这种观点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错误且令人不安的?

1. 情感与共情能力: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也拥有强大的情感和共情能力。我们能感受到猫咪的可爱、忠诚、陪伴带来的快乐,也能理解它们会感受到疼痛、恐惧和痛苦。这种情感连接是人类社会和文明的重要基石。将猫和蟑螂等同,实际上是在否定和压制这种人类天生的、也是重要的情感功能。对猫的喜爱并非无缘无故的“主观偏见”,而是基于它们与人类互动中展现出的特定属性。
2. 道德与伦理的基石: 现代社会的道德和伦理规范,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人类及其他具有感知能力的生命的尊重和保护之上的。虐待无辜的、有感知能力的生命,尤其是被许多人视为伴侣动物的猫,普遍被认为是违背道德的行为。这种观点回避了虐待的残酷性,将生命等同化,从而为不道德行为提供了某种“理论上的合理性”(尽管这种合理性是建立在扭曲的逻辑上的)。
3. 社会契约与价值观: 许多人与猫建立了长期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被视为一种社会契约。人们为猫提供住所、食物和关爱,猫则提供陪伴和情感支持。这种关系在社会层面被广泛接受和珍视。将猫和蟑螂等同,就是在破坏这种社会共识和价值观,因为人们普遍不期待与蟑螂建立类似的共生关系,也不认为踩死一只蟑螂和虐待一只猫具有同等社会道德含义。
4. 人类的认知和分类能力: 人类并非全无章法地认识世界,我们有能力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区分。这种分类是基于多种维度,包括生理结构、行为模式、感知能力、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将猫与蟑螂等同,是一种对这些差异的刻意抹杀,是一种简化到失真的认知方式。猫咪的复杂情感表达、互动能力,以及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是与蟑螂截然不同的。
5. 对“中立”的曲解: 真正的中立往往意味着不干预或保持客观分析,但这不等于“不区分”和“不评判”。在涉及虐待和伤害时,中立不应是消极的旁观,而是可能需要进行道德判断和采取行动(例如,呼吁停止虐待,或者至少不认同虐待行为)。持这种观点的人所说的“中立”,更接近于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或者一种“事不关己”的冷漠,甚至是为自己的不作为或默许虐待行为寻找借口。

如何看待这种“中立”态度?

这种“中立”的态度,如果真的是建立在“猫和蟑螂等价”的逻辑上,那么它实际上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否定和对同情心的逃避。

道德上的危险性: 这种观点打开了“对所有生命都可以无所谓”的潘多拉魔盒。虽然我们不能强迫所有人去喜爱动物,也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对动物的苦难感同身受,但当一个人宣称“猫和蟑螂是等价的”并且因此对虐猫保持中立时,他实际上是在为残忍行为提供一块“理论土壤”。这不仅仅是个人观点,它可能影响到对动物福利的社会态度和法律法规。
情感上的隔阂: 这种观点会与绝大多数拥有基本同情心和爱心的人产生巨大的情感隔阂。它会让人觉得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缺乏同理心,甚至可能是反社会或冷酷的。
对“价值”的误读: 他们可能误读了“价值”的含义。事物的价值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存在,还包括了它在特定关系(如人与动物)中产生的意义和功能。猫咪的价值体现在它们带来的情感支持、陪伴,以及它们在人类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蟑螂则承担了不同的生态位,它们对人类而言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同的。

总结来说, 认为猫和蟑螂等价并对虐猫保持中立的观点,虽然可能试图从某种抽象或极端的哲学角度出发,但它与人类普遍的道德认知、情感能力和社会价值观相悖。这种观点通过抹杀生命之间的本质差异,回避了对伤害的道德评判,本质上是一种对生命的漠视和对残忍行为的默许。在看待这种观点时,我们应当认识到它的极端性,并理解它为何会引发如此广泛的担忧和反对。它挑战了我们社会对生命、情感和道德的基本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让我们吵架,是知乎平台的工作之一。

user avatar

这么说吧,如果有人把猫和蟑螂放在一个天平上,多是因为有人先把猫和人放在天平上了

目的就是提醒某些人:你看,只有人类才能高高在上谈生命无价

说出这话的人认为猫和蟑螂从生命的意义上是等价的,而不是从经济的意义上等价,其实是迎合那些把猫和人放在一个天平上的价值观——你既然认为生命无价,那你就应该承认从生命的角度上你和蟑螂也是一个等级

所以他们就炸了,说猫和蟑螂怎么能比?然后从各种角度阐述猫比蟑螂多么多么强

一边谈生命无价,一边为了反驳而开始谈论生命的价值,何其讽刺?


至于对虐猫保持中立态度?

我先说明,除了不懂事的小屁孩和心理有问题的人,没有人会没事跟猫过不去

他们不是对虐猫保持中立态度,他们是对虐待动物立法这件事保持中立态度,甚至大部分人还是持反对态度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我去市场买了只猫,把它脖子扭断,尸体扔垃圾桶,那谁也不知道是我干的,对吧?

但是如果有人把我拍下来了放网上,我被人肉,丢了工作,家人收到骚扰,吃不上饭,付不起房贷,是因为我杀了一只猫吗?

明明是传播视频的人们,人肉并泄露信息的人们,和骚扰我的人们把我逼到了这份上!

所以,在这些人眼里,生命真的是有价值的

他们只是把生命无价当做幌子,掩盖自己只是个投机倒把的伪救世主这一事实


9月19日补充

评论区吵个没完

我觉得我的阐述十分完整——许多所谓的爱猫爱狗人士,尤其是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有关此类信息的回复中,经常就出现高举生命平等的大旗,再把生命分出三六九等来驳斥别人的作态,令我恶心

尤其是生命平等……如果生命真的在他们眼中平等,那么在他们眼中他们所攻击的那个人不是生命

什么那啥生命平等,说这句话的时候能不能想想午饭碗里的肉?

平那啥等

现在的小孩没可能没见过杀鸡

活鸡,开水烫,活拔毛,割喉放血,开膛取内脏

哪儿平等了?

如果猫狗也有这个市场,开水烫,活拔毛,割喉放血,开膛取内脏

是不是就能明白?

动物群体,尤其是人参与的动物群体,它们的所有价值,都是人赋予的

所有价值!

懂吗?

人类所参与的动物群体,所有价值,都是由人类赋予的!

生物毛制品,生物皮制品,生物食用品,生物消耗品

这玩意儿叫经济,经济,经济

这玩意儿叫商品,商品,商品

衣服是给人穿的,食物是给人吃的,宠物是给人养的

它们被人类赋予各自的价值,而且它们也各司其职,我尊重它们

所以我会爱惜我的衣服,吃完我的食物,养好我的宠物

这不是冷血

这叫秩序


10月9日补充

以虐待动物为乐的人是心理有问题

所以心理有问题的人应该他那啥的去看心理医生

而不是立法,坐牢,凌迟,社死

混江湖的都知道祸不及家人

不过我看有些人似乎并不在乎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但可以不承认啊,可以沉默啊

哎呦我弄错了,可是关我屁事,是不是?

就当自己是滚刀肉呗

下个话题出来接着吵,接着骂,是不是?

传播学上有个词叫沉默的螺旋,我建议看到的人去搜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因为知乎关于虐待动物的话题已经他妈是这个状态了


10月31日补充

就拿虐待动物这件事来说,不管是知乎,还是某B,某抖,某手,去问他们,问十个人,就有十个人反对虐待

我的评论区有些人走进了一个大误区——你不全面反对,那就是全面支持!

也就是说,你跟他一讲更深层次的东西,讲他们的情绪发言中有多少不合理的点,他们就捂着耳朵,我不管我不管你就是支持虐待动物巴拉巴拉

……马泽法克

他们的脑子是核桃大吗?我是在跟人类对话吗?

哦,我说多点,我头上就自动带上支持虐待的帽子了?

我今年听到的最大的笑话,就是“知乎是仇猫仇狗根据地”

???

不跟你们一起喊立法,不跟你们一起搞网络暴力,不跟你们一起咒人死,我就成了仇猫仇狗份子?

别那啥装模作样了

发泄情绪就发泄情绪,还整得跟做圣人一样

我觉得评论区就会有人来说

“那你是觉得他做得对喽?”

(数据删除)

或者有人来说

“万一他以后伤人了怎么办?”

你他那啥的这么能未卜先知,能不能给我算算你什么时候死?毕竟万一你明天被车撞死的几率也不低

因为“不对”就要抹杀掉对方,上一个这么做的是纳粹集中营

你们还不如他们,他们手里有枪,敢想敢干

你们只有键盘,光说不练


11月25号补充

今天是感恩节,我给大家讲个笑话

一个美国人问中国人:你们居然吃狗?狗是人类忠实的伙伴啊!你们是不是什么都吃?
中国人:不,我们不吃火鸡,因为我们没有屠杀印第安人。

最近稍微关注了一下别国的反虐待法,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实,不管是哪个国家,虐待和遗弃都是同一档的重罚

也就是说,假设张三看邻居李四不爽,趁李四不在家,在没有遗留下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偷偷把李四的宠物带走丢弃,然后报警李四遗弃宠物,那么李四就很可能进局子,如果多出一些对李四不利的证据,那李四就会被罚款甚至有牢狱之灾

难道这种事不会发生吗?

2021年8月“4日”,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生,被“路人”举报使用食盐“屠杀”蜗牛,“有虐待之嫌”,然后到了“16日”,香港动物罪案专队将其拘捕,随即将他“押返回其寓所搜查”。

关键词我都圈起来了,大家来研究研究哈

我一直害怕的事早就出现了,有些人一个个还(数据删除)装眼瞎呢

与其呼吁什么反虐待法,不如跟我呼吁现代传播学加入进义务教育微机课吧。否则我很担心我的评论区里某些人把自家孩子教成他们这样啊

唉~

问题是存在,不假

但你就真的确定,敌人指给你的就是出路?

user avatar

有这种看法的人大概率没见过脊椎动物被凌虐的死状。

这是刻在DNA里的本能,一只猫被碾死的样子远比一只被踩死的蟑螂更让人毛骨悚然,我曾经见过被车辆意外碾死的猫尸,血浆混着屎尿洒得到处都是,整个脊椎被碾断,皮开肉绽,脑瓜子糊了一地,那场面直接让我背后一凉。

踩死一只蟑螂很难给人生命消逝的实感,更何况蟑螂属于害虫是自然现实+多年人文宣传熏染的固有概念,相比之下,难道真的有人会觉得杀死一只猫和杀死一只蟑螂背后代表的观念水平完全一致?更何况是虐杀?

知道什么叫虐杀吗,举个例子:你在街上看到一个人,他随便抓了一只和他毫无关系的猫,然后拗断它的骨骼、踹碎它的内脏、用鞋子碾着猫的脑袋看着它咳血呜咽,还嬉皮笑脸对你说:“嘿嘿,你看这破玩意还在叫。”

我就问问你觉不觉得这是个正确的行为?如果类似的事情每天都发生在你身边呢?发生在你可能只有三四岁的孩子身边呢?你会不会觉得毛骨悚然?

更何况就算是一只蟑螂,你让我看着一个人毫无理由和意义地以肢解它为乐,我也会下意识敬而远之——虐,和杀,可不是一个概念。

——更新

虽然早就知道现在很多网友喜欢忽视观点重心然后逮着字眼找对立,但真见到总是觉得很好笑。

脊椎动物的血腥惨状,比节肢动物更容易引起人类作为生物本能的共鸣,很难理解吗?破碎的骨骼、鲜红的血肉比起一摊肉眼都无法辨别的节肢碎片对普通人的感官冲击更强烈,很难理解吗?

是不是我原文表达采用了一些修辞,某些人就只会盯着“毛骨悚然”、“背后一凉”,然后沾沾自喜再妄加鄙夷:“哎这种人就是逊啦!我超勇的!又理智又坚强!从来不会被这些干扰到!”

嗯,你是的。

当然,这种东西只能说属于常见情况,总会存在特例。有的人确实可能天生这方面感官没那么纤细,在他们眼里节肢动物、脊椎动物甚至于其他人类都没有什么区别,这也很正常,属于生物多样性的表现。

但我真没想到一个小小回答的评论区下就有这么高的比例,是我的生活经验都是假的吗?

分不分得清我在说什么?你去医学院外科随便抓几个学生,哪个不能对着被解刨的动物谈笑风生?你去屠宰场找那些几十年来宰猪千万的老屠夫问,哪个不觉得剥皮抽筋是洒洒水?

但这和本能有关系吗?和脊椎动物比起节肢动物更容易引起共鸣有关系吗?

当然,如果你真的是从小、从毫无认知训练的时候开始,就觉得一只蟑螂被踩扁的画面和一只猫血肉淋漓的样子对你来说完全没有区别,感受不到血腥画面的冲击力,那我对你道歉,因为我不是在写学术论文,没那么严谨的措辞,忽视了你的感受,但绝对没有把你划归到“正常人”之外的意思。

至于把等肉下锅之类的场景拿来举例的话,我真的不想吐槽了……上面的意思表述得够准确了吧?

而如果你只是没有理解我在说什么的能力,或者就喜欢逮住这种措辞来展示你“超然的生命观”、“高度的生物平等意识”、适应丛林法则的坚强意志”或者“我才没有这么惺惺作态”,那么——

嗯,你真棒!

————

10.19

一周多了,又看了眼评论区,没啥好说的。

实际上评论区大部分的人关注的东西和我开始的观点都没啥关系。我甚至有些震惊我原来表达的是这么个意思?

不过回头想想,有的人本来就带着框好了的脑子过来,压根就没打算听别人说什么,但却早就想好了自己要说什么。

这种事情我也不是第一次在网络论坛上见到了,尤其存在立场冲突的时候。

个人体验如下:

要不来个大手子给我解释下我的答案和评论区被戳的点有啥关系?反正我已经迷了

如果之后哪天我突然觉得这个答案的消息提醒太多有些烦了,估计就删了。现在就先留着吧,毕竟这么多人还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一下失去了“友善讨论”的地方指不定血压就上来了……

————11.7更新

大半个月了,又看了眼评论区,给我气笑了。

我算是明白了,对一些人,你考虑措辞礼貌、迂回解释,他们是看不懂的。甚至你就算直白说,只要不是用枪顶着他们的脑袋,那你的话还是屁话。

在这里勉强做最后一次说清楚的尝试:

原文引起争论的地方,我核心观点很简单,猫作为脊椎动物,其死亡对人类的触动相比于蟑螂更直观。相比,相比,相比!

真的有这么多人觉得血肉模糊和节肢破碎在感官上完全对等?牛逼,你说的都对。

然后,虐和杀不是一个概念!不是!不是!不是!

你如果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就喜欢去虐点什么,那你具有很高的自由权,并且非常善于利用自己的权力,你牛逼

至于用什么屠宰场杀猪、医学生解剖来举例的——

我很想尝试教会你“基于食用需求”、“基于医学研究需求”等等等等和“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去虐杀动物”的区别,但我想你应该没有理解这种东西的能力。

然后关于各种“wow我天天看猫尸,那换你来不是应该天天毛骨悚然”之类的扯淡言论——

我也很想跟你科普一下“相对”这个词的定义,以及“人可以通过学习适应某件事情”这种常识,但我同样觉得你应该没有理解这些的能力

另外,这评论区里可不是什么“理性知乎er”的集中地,别侮辱“理性”这个词,它不是用来形容自带立场极端化思维的人的……

我自问原回答除了掺杂一些修辞手法和倾向化的描述之外,观点核心是很中立的。

但评论区各种怼人言论让我一度以为自己是个什么倡调极端爱猫的暴力性圣母组织成员,并且把代表暴力的枪口伸进了他们嘴里……至于很多人安慰我和反驳前者的话语,更让我一脸迷惑:哦原来这种观点在你们看来是表达这么个意思?我原来这么爱猫?

我人麻了,各种意义上的。

评论区堪称大型逻辑滑坡现场,各种曲解诡辩看得我直呼内行。上面我着重列举的几个例子只能说是冰山一角,真要一个个给这群人讲解估计我能打字打到明年……而且以我的经验,这种人的立场一般很“坚定”,认真讨论的话真的是浪费生命和精力。

跟一个理性的人讨论,你只需要解释大概的观点核心和逻辑,双方就会互相理解然后高速得到结论;但和杠精讨论,你将会惊叹于一个问题背后深刻的学术化意义无限的待挖掘矛盾——在他们看来,每一个字眼、每一个概念都需要你严谨地论证才有听的价值,完事之后他们还可以用各种明显偏离问题核心的质疑去强迫你解释,而你只要不解释清楚你就是错的(这种也是平时杠精最常见的pua技巧了)。

就像我很想告诉某些人,猫和蟑螂在这个问题上不等价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吗?但他们会先从生命本身的大一统层面上,告诉我猫和蟑螂都是生命,他们是等价的(典型的极端化逻辑,有并集=全等,换个学过高中数学的人来都给不出这么扯淡的推论,但这类问题在评论区里甚至不是孤例);当我提出猫作为脊椎动物相比于蟑螂更容易触动人类感官时,他们又会提出猪、牛等动物更接近人类(注意这里怼的点已经开始跟我表达的核心出现偏移了);当我再告诉他们“基于食用需求”、“基于医学研究需求”和“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有区别时,他们又会要求我严格论证这个区别的定义……以此类推永无止境。

我写学术论文的答辩官都没你们要求多。

也没你们架子大。

心累。你们牛逼,爷不伺候了

这回答就这样了,除非遇到真的有价值的讨论,否则此回答不再更新。至于我没有回复的那些人,你说的都对!

user avatar

这逻辑有什么问题?蟑螂就不是动物不是生命啦?因为蟑螂侵犯了人类的利益可以随便虐杀,那你怎么知道猫没有侵犯人类的利益?猫没有侵犯爱猫人士的利益,就等于没有侵犯人类的利益了?那我实话告诉你我住在北方,并且家里时常大扫除,所以我从小到大就没在家里见过蟑螂,我觉得蟑螂没有侵犯到我的利益,所以我是不是就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批判批站上那些虐杀蟑螂的人了?

某些人从来不会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凭借自己意愿实施网暴,这也就罢了,还能找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你虐猫你就是反社会,你反对虐蟑螂你就是圣母婊,简直跟帝国主义的流氓一个德行,欺负你是你自己的问题,我欺负你是伸张正义

这个问题下居然还有一堆人说从来没见过有人虐蟑螂,你们是真无知还是选择性眼瞎?不会去批站搜搜?把一千度高温的铁球扔进蟑螂堆里,活活把蟑螂烫成焦炭;把蟑螂绑在暴力风扇上,风扇一转,蟑螂直接头和身子分离,这样的视频一搜一大堆,花样可比虐猫繁多了,很多播放量都几十万,up主至少能从这些播放量几十万的视频里获得上千元的激励金收入,这算不算是靠着传播虐待动物视频牟利?有人做视频反对这种行为,被一堆人骂圣母婊、蟑螂的后代,这就是某些人口中的“正义”?

user avatar

一,说说虐待动物是否违法或者不道德的基本逻辑。

不如你先告诉我,你能弄清楚虐猫虐狗侵害谁的利益了?我们反对虐猫虐狗,保护的是谁?

猫和狗吗?猫狗有自己的利益吗?没有。

保护人类自己的情感吗?这个我认为可以。但是我见过的所谓动保人士,压根分不清“虐猫虐狗是错误的”和“虐猫虐狗影响了他人所以是错误的”这两个概念。

我来整理整理逻辑链条:

1,你如果是想保护动物的利益,你就应该承认蟑螂的利益,因为蟑螂就是动物。

2,如果你只因为人类喜欢猫狗不喜欢蟑螂而觉得应该保护猫狗而不保护所有动物,那么你本质上还是在保护人类自己的利益。

区别只是你想保护自己心理健康的利益,而虐待猫狗者同样也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你们没有任何善恶之分

(至于说什么“为了单纯取乐的虐待是不必要的”应该反对,宰杀做皮衣皮鞋赚钱吃肉是必要的是合理的,这就很搞笑。

按这个说法,同样是虐待动物,难道为了流量赚钱的比为了满足心理需求的更具有必要性吗?

你屠宰商能要了它的命卖肉赚钱,张三就不能断它一条胳膊卖视频赚钱吗?同样为了赚钱,你就比张三高尚吗?

3,那么,既然你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利益,那么你就必须认识到,当虐待猫狗而不公开的时候,是不侵犯他人的利益的。

4,既然虐待猫狗(不公开)这个行为不侵犯他人利益,就没什么太大的错误,更谈不上违法。

5,很多人把上述推论理解为“不被发现就不违法,那杀人不被人发现也是对的吗?”

这就是完全的逻辑错乱,我们是因为先不承认猫狗有任何独立的利益,所以以是否影响他人作为违法的依据。人类本身拥有权益,自然不是以影响他人作为违法的依据,只要你做出了伤害人类行为,就是违法。和被发现没有没有半毛钱关系。

二,说说部分动保人士的问题

我是谁,为了谁,团结谁,打击谁,这是我们需要搞清楚的问题。但是很可惜,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缺乏,使得大多数动保人士看起来更像是无脑狂热的恐怖分子。

1,理性的缺乏,使得很多人只能凭着感性的冲动做事,喊打喊杀。美其名曰什么“同理心”,自以为很伟大很了不起。

但是所谓同理心,不过就是一种感性思维,上过高中政治的都知道,感性思维是一种低层次的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才是认识的第一步飞跃。

能够抛却单纯的感性认识,放下自己个人的好恶和偏见,摆脱屁股决定脑袋的思维模式,才是客观看待一个社会问题的第一步。

当然,知乎现在反对理中客的思想挺普遍的,反智主义的红脖子们可不只是在川建国同志治下才存在。

2,逻辑思维能力的欠缺,让很多人分不清“虐猫虐狗是错误的”和“虐猫虐狗影响了他人所以是错误的”这两个概念。

两个看起来相似却不同的概念,他们因为没有能力区分,但是又想博一个“有爱心”的好名声,所以干脆一起打倒。

这就是为什么保钓能变成砸日本车日料店的群体性行为——因为既然我分不清你们诸“日”之间的关系和区别,那么只要带“日”的我一律砸烂吧,不然怎么体现我的“爱国主义”呢?

三,回到问题本身,猫狗和蟑螂自然不是同一物种,人们对他们的喜爱和厌恶程度自然也不同。

没有人喜欢蟑螂,但是真正讨厌猫狗的人肯定比讨厌蟑螂的人多的多(对蟑螂最多是无感和随手拍死,上升不到讨厌憎恶的程度)

但是,为什么会有人认为他们等价?那是因为动保人士的逻辑有问题,用一种普适性的口号去保护少量的动物,因为自己的利益和喜好为某些并不特殊的物种打上特权阶级的标签。

美帝国主义天天输出“民主,人权”口号为什么看起来像笑话?因为在他们眼里,只有美国白人算人,美国黑人,印第安人,中国人,阿富汗人,伊拉克人……通通不算人。

我们说中华民族要完成伟大复兴,也要人权。奥巴马回应我们说“如果全中国人都过上美国人的生活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回到正题,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是某些人虐待猫狗对不对,违不违法的问题。那么你认为他不对,认为他违法,就要从道德层面和法律层面去论证他们侵害了什么利益,应该怎样规避。

自己提出的对策具不具有公平性和普适性,当别人用蟑螂来反驳你的理论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不是“我的理论和我对动物的定义是不是有问题?”而是“天啊,居然有人认为蟑螂也配算动物?它们也配得到我的保护?”

可是是我逼着你保护蟑螂吗?是你tm哭着喊着要“保护动物”的啊!

是你没把你的主张说清楚啊!还是说如果你说清楚你的主张是“保护猫狗”,很多“爱心论”“动物权利论”等各种像“皿煮人权”一样看似伟光正的口号就通通不好使了呢?所以只好挂羊头卖狗肉,打着“保护动物”的旗帜,干着“保护猫狗”的事儿?

恐怕你自己心里清楚的很。


user avatar

猫肯定跟蟑螂是不等价的。

但问题是,这个价必须要有,而且必须是人定的。

你不能张口就来“猫天生就比蟑螂高贵”。

猫并不是“天生”就比蟑螂高贵,猫之所以现在比蟑螂高,那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喜好。

所以人类,必须是凌驾于猫和蟑螂的。

人类虐猫这种行为应该受到谴责,理由也必须是“他这种行为让其他人类不开心”,而不是“猫天生高贵”。

有任何人类,想要把猫的生命和自己的自由作等价,那就必须是他自己下降到猫的位置,而不是把猫提升到人类的位置。

猫,没有猫权。

当然,很多人支持虐猫者,也并不是真的因为他们喜欢虐猫,他们只是讨厌“猫和人是等价的”这种说法而已。

我也养猫,我很喜欢我家泰莎。

但是,但凡有一天,社会非要强迫我接受“泰莎和我是等价的”这种观点的话,那泰莎第一个就得死,我动手的时候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我写这话的时候泰莎就在旁边看着,你看她敢多废话一句么?

你看她像是反对的样子吗?

user avatar

糊涂虫。如果猫和蟑螂是等价的,那么猫和人也是等价的。

user avatar

对动物的双标,其实是人作为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在人的社会属性上最大的双标。太多爱猫人士,在自己的生活中无肉不欢,更不说猫本身就是食肉的动物。自己和自己的宠物都是消耗生命的存在,当然,你也可以把猪牛羊鸡鸭鱼排除在“生命”之外,自己吃了无数的生命,拿着生命的肉体喂饱猫,然后拿起键盘说“要关爱生命”。

对待猫,还有对待狗,人类表现出太多的善意。猫咪吃饱了不想被投食的愚蠢人类抚摸,那是猫独立自主的表现,应该被尊重,我们更爱猫了!有几个人想到,被送入屠宰场的动物,有没有自愿被宰杀的。你给了猫权力,你对其它动物呢?只关心它们香不香吗?猫什么都不用干,就可以拥有食物,看到流浪的猫受苦了就要流泪?哀叹人类无情?那为人类耕耘了一辈子的牛,被宰杀吃肉的时候,你在哪里?还是觉得牛肉三分熟最好?说什么人类最残忍,动物不会因为捕食之外的原因杀生,却无视猫是最会因为玩乐而虐杀猎物的动物。猫奴为了辩护,甚至说本能无罪?如果说本能无罪?那蚊子叮咬你吸血,也只是想维持自己的生命的本能,为什么你要打死蚊子呢。

如果你认定了蚊子和人不平等,别人认为人和猫不平等,为什么你要激动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人认为猫和蟑螂是等价的,并对虐猫保持中立态度,这种观点无疑是令人不安的,而且从绝大多数人的道德和情感认知来看,是站不住脚的。要详细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首先,我们得理解这种观点的可能来源和逻辑推演。虽然听起来极端,但持有这种想法的人,或许是在试图进行一种反常识.............
  • 回答
    话说,这话题可真够劲爆的!男足国家队对阵美国女足,这可不是一般的比赛,而且还是放在眼下这届女足世界杯的背景下聊,那可就更有意思了。让咱们先摆开那些“男强女弱”的老套路,单从这场架设出来的“非常规”对决来看,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画面还挺复杂的,绝不是一两个简单比分就能概括的。首先,技术层面。美国女足,尤其.............
  • 回答
    将麻将简单地视为中国人的“赢家通吃”劣根性,是一种非常片面和狭隘的解读。虽然麻将游戏中的确存在“赢家通吃”的某些元素,但这背后涉及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因素远比这复杂得多,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劣根性”。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赢家通吃”的联想? 游戏机.............
  • 回答
    关于库里是不是历史第二控卫这件事,在我看来,这真是个让人津津乐道又常常引发激烈讨论的话题。说实话,听到有球迷这么认为,我一点都不意外,甚至觉得挺有道理的。咱们不妨把这事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控卫”这个位置到底意味着什么。传统意义上的控卫,那肯定是组织、传球、串联球队的第一人选,要像.............
  • 回答
    “七成中国人认为自己愿意为国参战”这个数据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现象,它触及了民族情感、国家认同、历史记忆以及现实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个数据,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数据来源与解读的注意事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七成”数据的来源是什么?是由哪个机构发布的?调研的方法、样本构成、问题.............
  • 回答
    《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是红学研究中一个备受瞩目且极具争议的话题。关于“《红楼梦》作者非曹雪芹,而是明末清初的亡国之人”的说法,确实是红学界存在的一种重要观点,并且有其深厚的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种观点的由来、主要论据以及一些反驳意见,并分析大家对此的不同看法。一、 为什.............
  • 回答
    艺术家用作品来描述疫情,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能够超越文字和数据,触及人们的情感深处,引发共鸣,并以更深层次的方式记录和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一、 艺术描述疫情的意义所在:1. 情感的载体与宣泄: 捕捉和表达复杂情感: 疫情带来的情感是多层次的,包括恐惧、焦虑、悲.............
  • 回答
    关于库页岛、西伯利亚等地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说法,以及“收复”的呼声,这确实是一个在某些圈子里流传已久,也比较敏感的话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国际法以及现实政治等多个角度来审视。历史的视角:远古的联系与帝国扩张首先,要承认的是,在极其漫长的历史尺度上看,中国的统治范围确实曾触及过如今被视为俄.............
  • 回答
    “把学生当天才教,会教出天才;把学生当庸才教,会教出庸才。” 这句话触及到了教育的核心——教师的期望、信念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对学生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这句话背后蕴含的心理学原理和教育实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与心理学基础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强调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自我认知、学习动力和最.............
  • 回答
    拜登政府推出的 1.9 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甫一公布,就给本已波涛汹涌的美股市场投下了一颗不小的石子。计划公布后的收盘行情,美股普遍下跌,这无疑让许多投资者心生疑虑,特别是那些担忧“股市泡沫”和“股灾”的论调,也随之甚嚣尘上。对 1.9 万亿美元计划的看法: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计划的核心目的。1..............
  • 回答
    戈尔巴乔夫的这句话,说实话,当时听了挺让人震惊的。毕竟他本人就是苏联解体后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对国家和政治体制的运作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这么一说,自然会引起很多人,包括咱们普通老百姓的思考:美国,这个在我们印象中一直以来都是强大、稳定象征的国家,真的有可能解体吗?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逻辑和担忧呢?首先,.............
  • 回答
    哎呀,这事儿我也遇到过,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单位水龙头坏了,放着没人管,你说这正常吗?我当时也是憋不住,想着大家用着不方便,就想着赶紧解决。于是乎,我揣着一颗热心,在单位群里发了个消息,大概意思就是“各位同事,XX办公室的水龙头好像漏水挺厉害的,用着不太方便,大家注意一下。” 本来是好心提醒,想着大家.............
  • 回答
    默克尔等欧盟领导人对推特永久关停特朗普账号持“有问题的”看法,这是一个涉及言论自由、平台责任、民主规范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 欧盟领导人的担忧与立场: 对言论自由的担忧: 欧盟将言论自由视为一项基本人权和民主的基石。尽管特朗普的言论引发.............
  • 回答
    张静初、陶虹、舒淇等公众人物倡导吃素食,却遭到网友嘲讽,这反映了社会上对于素食主义的多元看法和一些固有观念。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一、 公众人物倡导素食遭嘲讽的现象分析:1. “人设”与“真实”的落差: 明星光环下的质疑: 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放大和审视。.............
  • 回答
    我怎么看这种人?挺让人心疼的,但也挺让人佩服的。你想啊,在咱们这个眼球经济、追求即时回报的时代,有人能这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本身就够稀奇的。咱们大多数人,要是拼尽全力做了某件事,结果连个响儿都没听到,估计早就泄了气,转头去追逐那些更容易看见成果、更容易被点赞的事儿了。可这个人,他就是不一样。我.............
  • 回答
    张捷对柳传志的深挖,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是非恩怨,更触及了中国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的诸多重要议题。要理解张捷为何如此“执着”,以及事件可能走向,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张捷为何如此“深挖”柳传志?首先,不能排除张捷个人视角下的合理质疑和监督。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企业和经济的评论员,张捷在公开场合对.............
  • 回答
    尘埃落定,荣耀加冕:国际田联认证中国接力队东京奥运铜牌的深远意义东京奥运会结束许久,但有关中国田径的讨论热度从未消退。特别是男子4x100米接力队,在经历了跌宕起伏的申诉过程后,国际田联(现已更名为世界田联)最终于2022年5月23日宣布,授予中国队东京奥运会男子4x100米接力铜牌。这一官方的认证.............
  • 回答
    这起上海独居老人将300万房产赠予水果摊主,后法院认定老人无民事行为能力、赠与无效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它不仅仅是一则新闻,更触及了我们社会中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财产安全以及法律公正等多个层面的重要议题。事件回顾与各方解读: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大致脉络。一位独居老人,据报道称可能患有.............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心里总会有点挠痒痒的,想知道些什么,又怕知道太多。你女朋友有个初中就认识的男闺蜜,这事儿,挺正常的,也挺容易让人多想的。你想想,初中那会儿,多青涩的年纪,大家还没什么心机,就是一起笑一起闹,分享着小秘密。那时候认识的朋友,很多都带着一份纯粹,一种“我们一起走过青春”的默契。这么多年.............
  • 回答
    “如果我当初不打游戏,我能上重本”,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在不少人的成长故事里,它像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在某个深夜,或者在一次考试失利后,悄悄爬出来,在你耳边低语。这话说得吧,挺有道理的,又好像哪里不太对劲。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背后的逻辑和情绪。首先,从最直接的因果关系来看:游戏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