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兵必败。劣势兵力必败。
厦门战役之前,9月11日攻占了湄洲岛,9月16日攻占了南日岛和平潭岛。都是几小时一波莽得手。
厦门战役,守军3万,攻方5万。船只630艘,船工1600人,平均渡海距离2公里。船只未被轰炸,第二波能跟上,优势兵力,牺牲了2418名战士才攻下来。击毙对方5000人左右。
金门,守军5万。原进攻计划仅用2万人。发动进攻时,船只挨了炸,只剩船300艘,船工300人。平均渡海距离6公里,弹药粮食也不够,大概就一天多点的量。第一波仅运了8千多战士上去,还是临时拼凑互不隶属的三个团分头莽。第二波,已退潮,没船。到了早上被空投汽油弹给炸了。看看攻厦门的交换比,8千人那是送肉进虎口。
和上面的大领导关系不大
主要是下面的骄兵悍将飘了,完全把交换比置之脑后,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
对于金门战役,粟裕有“三不打”指示:没有一次运载六个团的船只不打;敌增援不打;要求山东沿海挑选六千名久经考验的船工支援十兵团,船工不到不打。
这三条指示,十兵团的叶飞一条也没做到。
第一梯队只运了三个团上去,这三个团还分属三个不同建制的师:主攻团244团属于82师,助攻团251团属于84师、253团属于85师。当然这也是28军肖锋的轻敌,这不是打仗的编排,而是瓜分胜利果实的队形。
战役开始前,一直在海上游弋的胡琏12兵团动向不明,而叶飞对此视而不见。28军军长、政委、参谋长都不在位的情况下,叶飞依然坚持把打金门的任务交给28军。敌情不明,我军准备又不充分,这样的仗怎么打?
进攻开始前,渡船不够,第一梯队只送了三个团上去,战斗一开始,从福建抓来的船工四散而逃,潮水一退,船只全部陷在沙滩回不来。三天三夜,无一人一船返回,第二梯队上不去,眼睁睁地看着上岛的兄弟被一点点打完。
当时作为华野首长的粟裕对于打金门的认识是清醒正确的,指示是对的。但当时解放军携横扫大陆胜利之余威,很多人对金门这个小岛不放在心上。华野的有些首长就认为我军一登陆,金门就会不战而降,轻敌思想严重。粟裕作为一名高级将领,对下属部队的作战也不能事必躬亲、过多干预。做任何事都得上下一心,思想统一才能成事,在部队领导打仗也是一样,粟裕也不能一个人说了算,有些事他明白、着急,也没有用。此时对于怎么打金门,部队的思想不统一,导致粟裕的指示没能得到落实。
打海南岛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因为有了金门战役的教训,毛主席对林总反复强调不能轻敌,林总也认真总结了金门失利的教训,打海南岛的部队积极训练,准备充分,才有了解放海南岛的胜利。再说了,林总在四野的话语权也是粟裕没法比的。
而另一个重要因素,台湾对金门、海南的重视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蒋公退守台湾,金门就是门户,金门丢了,大军朝发夕至,台湾时刻都有危险,这是真正的唇亡齿寒。而海南岛对于守台意义不大,这从两地国军的配置上也能看出来。
一场战役的胜败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统帅的指挥能力只有顺利转化为整个团队的力量,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回到题主的问题上,这两场战役并不能说明林总的能力比粟裕强。
另外,关于金门战役的详细情况,建议参考《金门战役检讨》,作者是现任国防大学政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