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相关的题外话吧,林总与粟总的神经系统稳定性。战略战役指挥是高智商活动,极度依赖于指挥员一人之神经系统。
林总大军南下青树坪以后倒下了,在大连住院修养了,扫到海南岛之类的后期是刘亚楼在现场指挥,用现代知识判断是抑郁症爆发。
粟总打完大淮海突然倒地,大睡七天,用现代知识判断算焦虑发作吧,但也可能是颞叶弹片的因素,不详。那年他们都是41岁。
林总怕光怕水神经衰弱人所共知,克格勃尸检其实没有任何器质性毛病;粟总死在医院过道里,76岁,也算善终。
林总无意中随口一句神仙仗,暴露出他的谨慎与粟总的大胆,其实是神经系统在绷到最紧时刻的张力差异。
但是有一点,二人经历过的最低潮体验不一样,林总败走井冈山,走弓赤水河的时候,都有大神毛主席在上面,大不了还可以去莫斯科治病,仍有底限,所以凡事都留有余地;粟总落草浙南,游击闽北的时候,陷于民团都有可能“大不了被砍头”,不能更惨,所以不怕冒险失败。
做大事者,都要有极好的神经弹性;想做大事者,要有意识地抻抻自己神经的弹性;遇到挫折,不妨往好里想,老天爷帮忙抻弹性呢……
唉,文人相轻,武人相轻更狠。
这是个千年老话题了。。。(应知乎要求,中间部分删除)。
实力战绩上,四野是头号主力,三大打了俩,是事实不?有什么不服的?粟总生前敢跟林总叫板不?
歼灭主力最多的是三野(二野为辅),是事实不?国军都承认的,好不好?林总看得起看不起不知道,主席是很赞赏的,还不够?
林总与粟总加起来,敢跟彭总叫板不?结束中国百年屈辱外战真正打出威风的是彭总。民族英雄当之无愧。“如果”有个卵用?如果“如果”有用,李中堂早尼玛统一宇宙了。
主席能带领大家得天下,让民族再起。是因为副总司令能降级成个军长在西北安心吃土,是二野甘愿牺牲自己成全大家。是所有解放区抽调精锐敢让林总一人带队。是能让一个游击区的配角当主演。要是粉丝和徒子徒孙这鸟儿样,能成个卵。
看到两边脑残粉无耻双标捏造互黑就觉天下粉丝都是一般傻比。
先学会尊重彭林刘粟为代表的一众战神和前辈的基础上再谈分析学习不同风格。凡是捧一个贬一个的都不配谈。
ssssssssssss
下面简单谈下个人偏好。
林总黄埔科班出身,在早期决定红军生死存亡时期走上舞台奠定其基础。早期冒险仗难道少了?最终以稳健碾压,善于总结带团队著称。国军后来闻风而逃而降是偶然的?选对手没人愿选巅峰期的林总与其大军。
粟总,一直游离于主力之外。完全是配角甚至群演的班子。最终走向舞台正中。而且“这种仗也能打得出来?”的战役太多。从当浮一大白来说,最喜欢看粟总的战例。
ssssssssssss
如果对淮海战役到底是谁指挥的感兴趣,可以看看我的这一篇分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