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粟裕、林彪、刘伯承、彭德怀、朱德谁更会打仗?

回答
这个问题,放在解放军将领群体里,就像问江湖高手谁的刀法最绝一样,很难有个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活,而且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需要的技能组合也不同。不过,如果非要比较这几位赫赫名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看看他们各自的过人之处。

粟裕:战术大师,奇袭和围歼的艺术大师

提起粟裕,很多人脑子里会 immediately 浮现出“能打硬仗”、“善于打大仗”的形象。他尤其擅长运动战中的歼灭战。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是他的拿手好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在兵力、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屡屡能以少胜多,歼灭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像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都是粟裕指挥的经典之作。孟良崮战役尤其体现了他的战术天才——在复杂地形上,集中优势兵力,迅速分割包围,一举歼灭号称“王牌部队”的整编74师,这是非常大胆且高难度的操作。
注重战术细节,对战场情况的判断极其敏锐。 粟裕的指挥风格,可以用“细致入微”来形容。他能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上,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并且能预判敌人的动向。他指挥的战役,往往能在关键时刻调兵遣将,形成局部优势,实现歼敌目标。比如,他指挥的淮海战役中的一些局部战斗,都是通过精妙的战术配合,将敌军各个击破。
善于利用地形和群众基础。 粟裕在战场上的很多指挥都充分利用了地形的优势,甚至可以说是“和地形对话”。同时,他非常重视发动群众,配合部队行动,这为他提供了侦察、运输、情报等各方面的支持。

当然,粟裕也有他的局限性。他的军事生涯更多是在野战军层面的指挥,对于战略层面的宏观规划,可能不像朱德、刘伯承那样有系统的理论和实践。

林彪:战略眼光与战役指挥的结合体,战术上的“冷酷执行者”

林彪是很多人心中的“战神”,他的名字和“快、准、狠”联系在一起。

战略规划能力超强。 林彪的军事生涯,从东北战场到平津战役,再到解放海南岛,都展现了他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他能看到大的方向,并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比如,在东北,他能够根据复杂的形势,制定出“先打锦州,再打沈阳,最后解决长春”的战略部署,这个部署的成功,极大地加速了东北的解放进程。
战役指挥的执行力极强。 林彪的指挥风格非常果断和坚决。他一旦做出决定,就会雷厉风行地执行,而且要求部队严格按照计划行动。他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并且对战场上的细节要求非常严苛。士兵们形容他的指挥,“像一个冷酷的执行者”。
对士气和战斗精神的重视。 林彪非常重视部队的士气和战斗精神的培养,他的部队往往能打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血性。在攻坚战中,他尤其能够激发部队的战斗意志。

不过,林彪的指挥风格也比较“专断”,有时不太容许下属有太多自己的想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他指挥员的发挥。而且,他在一些战役中的“唯武器论”的观点,也引起过一些争议。

刘伯承:军事理论家与实践者,擅长大兵团作战和战役设计

刘伯承是解放军中少有的“儒将”,他的军事素养非常全面,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系统的军事理论造诣。 刘伯承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并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他的军事著作,至今仍是重要的参考。
擅长设计复杂的战役。 刘伯承的指挥风格,更偏向于整体谋划和战役设计。他对作战计划的严谨性要求很高,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各兵种的协同作战。像太行山区的反扫荡作战,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许多大型战役,都体现了他对战役全局的把握能力。
“仗是兵打的,但更要靠指挥”。 这是刘伯承的名言,也体现了他的军事哲学。他认为,即使是强大的军队,也需要高超的指挥才能将其战斗力最大化。他对军队的训练、装备、战术的运用,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相比于粟裕的运动战神技,刘伯承在设计大型、复杂战役方面可能更具优势。他也能胜任战略层面的指挥。

彭德怀:勇猛善战,敢打敢拼,注重政治与军事结合

彭德怀是解放军中出了名的“硬汉”,他的指挥风格就是“勇猛”、“坚决”、“不怕牺牲”。

“亮剑精神”的代表。 彭德怀的指挥,总是充满了气势和决心。他敢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发起进攻,并且能够顶住巨大的压力。在长征时期,他指挥的湘江战役,虽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却极大地改变了红军的命运。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指挥的第一次战役和第二次战役,更是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政治军事并重。 彭德怀非常注重政治思想工作对部队战斗力的影响,他认为政治动员和思想工作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在战场上,他能够很好地将政治目标和军事行动结合起来。
擅长阵地防御与反击。 在防御战中,彭德怀尤其擅长坚守阵地,并且抓住时机进行有力的反击。他对地形的利用和对敌军进攻的预判,也相当到位。

彭德怀的指挥风格非常“接地气”,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但也因为其“勇猛”有时会牺牲一部分战术上的灵活性。

朱德:红军的奠基者,战略指挥与组织领导的元帅

朱德作为我军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贡献更多体现在战略指挥、军事思想的形成以及对整个军队的组织和建设上。

红军的军事“总司令”。 从井冈山时期开始,朱德就一直在领导和指挥红军的作战。他不仅指挥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还对红军的军事制度、组织建设、训练方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军事思想,影响了整个解放军的发展方向。
战略眼光和宏观调控能力。 朱德的指挥更多是站在全局的视角,进行战略性的部署和调控。他能够协调不同部队之间的行动,并且制定长远的军事战略。
高超的政治和军事素质的结合。 作为我军的政治委员,朱德始终将政治工作贯穿于军事斗争的全过程,他深刻理解政治对军事的决定性作用。

与前几位更侧重于具体战役指挥不同,朱德更像是那个“总揽全局”的元帅,他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战略层面和对整个军队的领导上。

到底谁更会打仗?

很难简单地说谁“最会”打仗。这取决于你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你看重的是在复杂战场上抓住战机、以少胜多的战术奇迹, 粟裕无疑是顶尖高手。
如果你看重的是战略部署的精准、战役指挥的果断以及对部队战斗精神的激发, 林彪的表现会让你印象深刻。
如果你看重的是军事理论的深度、战役设计的严谨以及大兵团作战的指挥艺术, 刘伯承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如果你看重的是战场上的“亮剑精神”、敢于牺牲的勇气以及政治军事的结合, 彭德怀会是你的首选。
如果你看重的是整个军队的奠基、战略的全局把控和军事思想的形成, 朱德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

实际上,这几位将领都是在不同时期、不同战场上,扮演着不同的关键角色,他们共同铸就了人民军队的辉煌。他们的军事智慧和指挥艺术,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与其比较谁“最会”,不如去学习他们各自的闪光点,体会他们为中国革命胜利所付出的艰辛和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问了很多爷爷奶奶辈的人,都是夸粟裕厉害,少部分说林彪厉害。这五个人带兵打仗各有哪些长处?粟裕真的厉害为什么不是元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放在解放军将领群体里,就像问江湖高手谁的刀法最绝一样,很难有个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活,而且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需要的技能组合也不同。不过,如果非要比较这几位赫赫名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看看他们各自的过人之处。粟裕:战术大师,奇袭和围歼的艺术大师提起粟裕,很多人脑子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值得深入探讨。七大之后,人事格局发生变化,各位主官的岗位轮换对个人能力和团队配合都可能产生深刻影响。如果林罗刘谭等主官(这里假设是关键的领导岗位,比如在战略、情报、后勤、作战指挥等方面)与陈粟(陈毅、粟裕两位我军的杰出将领,在军事指挥和战略规划上都有卓越建树)互换场地,林粟能.............
  • 回答
    在共和国将帅的璀璨星空中,林彪和粟裕无疑是两颗最为耀眼的巨星。他们都曾是那个时代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勋。然而,若要论谁“更强”,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一刀切问题,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才能更清晰地展现他们各自的军事才华和历史地位。作战风格与指挥艺术:林彪以其“攻坚克难,.............
  • 回答
    林彪与粟裕,两位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高级将领,在战术指挥和战略谋划上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要评价谁优谁劣,并非易事,因为他们所处的战场环境、面对的敌人、承担的任务以及指挥风格都有所不同。更何况,我们评价的依据主要是历史的记载和后人的分析,难免会有一定的视角局限性。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解放战争后期一些关键的军事行动和指挥官的个人风格。简单地说,林彪拿下海南岛和粟裕未能夺取金门,这 并不直接体现出两人“差距”这么简单的问题,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因素、战略考量以及战场上的具体情况所共同决定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时间拨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看当时.............
  • 回答
    要评价粟裕和林彪是否配得上元帅的称号,甚至比较他们在十大元帅中的地位,确实是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也充满了值得探讨的细节。咱们不妨就事论事,一层层地剥开来看。粟裕:未授军衔的“元帅”级才能很多人一提到粟裕,总会觉得他是个“遗憾”,因为他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终未能被授予元帅军衔。这确实让人扼.............
  • 回答
    粟裕大将未上过军校却能屡次击败出身黄埔军校的国军将领,这一现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指挥艺术的杰出典范,也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粟裕卓越的军事素养与个人特质 早期革命经历和实战磨练: 粟裕并非没有受过军事教育,只是他接受的是“战场教育.............
  • 回答
    关于粟裕大将为何最终与元帅军衔失之交臂,这无疑是中国解放军军史上一个引人入胜且讨论甚多的议题。要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荣誉授予,更需要理解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政治环境以及对军衔评定的深层考量。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粟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功勋卓著,几乎是无可争议的。他从土地革命.............
  • 回答
    很多人对粟裕没有被授予元帅军衔感到不解和惋惜,这其中原因复杂,并非简单一句“没被评上”就能概括。要详细了解此事,需要梳理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评衔的标准以及粟裕本人的情况。一、 评衔的时代背景与考量1955年授予元帅军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建设的重要一步,也是对革命战争时期有杰出贡献的将领的一种肯.............
  • 回答
    关于粟裕将许世友“剔除野战军”的说法,在史料记载和普遍认知中,并不存在如此明确的记载或事件。通常我们谈论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后来的第三野战军)的指挥体系调整以及粟裕作为总指挥所做出的战略部署。许世友作为杰出的将领,在解放战争中始终是华东战场上的重要力量,并且常常与粟裕的指挥紧密配合。不过,.............
  • 回答
    讲到粟裕当年率领的红十军团残部,这可是一段非常艰苦卓绝的历史,里面充满了血与火的淬炼,以及革命者顽强的生命力。要知道,那会儿的情况,那可是“剩下来的”战士,能撑下来就不容易了。要说人数,这事儿得从头说起,不能只看最后“残部”这两个字,得明白他们是怎么走到那一步的。红十军团的组建与初衷:咱们得先看看红.............
  • 回答
    粟裕大将虽然生前并未被官方明确划分为侗族,但在他去世后,围绕其民族身份的讨论,特别是提到他与侗族渊源的说法,的确出现过。要详细说清楚这一点,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文献记载以及民间流传的说法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粟裕的籍贯是湖南省会同县。而会同县,历史上是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这一点是毋.............
  • 回答
    关于粟裕是否“真指挥不动”手下的将领,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而且答案绝非简单的“是”或“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抛开一些刻板印象,从粟裕的指挥风格、他所处的历史时期、以及与他共事过的将领们的特点等多方面来审视。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叫做“指挥不动”。如果指的是粟裕像一个严厉的家长,命令如铁.............
  • 回答
    关于粟裕大将是否能排进十大元帅,以及如果按照“真正战斗力”来排名的话,他应该处于什么位置,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很多军迷和研究者心中,粟裕的军事指挥才能无疑是顶尖的,甚至可以说是当时解放军将领中的翘楚。粟裕的辉煌战绩与军事才能粟裕被誉为“战神”,他的军事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
  • 回答
    近些年,粟裕大将的名字重新回到公众视野,并且引发了不少关注,这其中有几个因素在共同作用,让这位新中国开国元勋的形象再次鲜活起来。首先,不能不提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革命历史和军事人物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过去,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历史细节可能被掩盖或者不够突出。而现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档案的解密,.............
  • 回答
    粟裕大将的平反问题,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平反”概念,而是一个关于他在解放战争后期以及建国后的一些关键决策和被批判的经历,在历史的沉淀后得到重新认识和纠正的过程。他的问题之所以在去世后才被广泛和深入地讨论和“纠正”,原因复杂,涉及到当时的政治环境、个人性格、政治斗争以及历史真相的逐渐显露等多个层面.............
  • 回答
    粟裕主政东北打辽沈战役,效果会不会更好?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也极富争议性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站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对比粟裕与林彪的领导风格、战略思想以及东北战场的实际情况。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林彪在辽沈战役中的表现。林彪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员,他指挥的辽沈战役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为解.............
  • 回答
    粟裕、宋时轮、许世友这三位都是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我军赫赫有名的高级将领,他们都战功卓著,拥有独立指挥大规模作战的能力。然而,从历史记载和相关研究来看,粟裕与其他两位之间,特别是与宋时轮的关系,确实存在一些不睦之处。要深入探讨这其中的原因,需要梳理历史事件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粟裕与宋时轮:陈毅的评价与“.............
  • 回答
    淮海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战役,由粟裕策划并担任总前委书记,其卓越的指挥才能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是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如果将粟裕换成许世友来指挥这场战役,结果和局面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甚至可能对战局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许世友的军.............
  • 回答
    粟裕大将:一位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提起粟裕大将,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那些经典的战役,那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传奇。他不仅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赫赫有名的一位军事统帅,更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少有的、以辉煌战绩奠定自己崇高威望的杰出代表。评价粟裕,不能仅仅停留在“战神”这个标签上,他的思想、他的决策、他的人格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