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浪潮工作室专栏文章《很遗憾,贵校的百年校史是假的》?

回答
浪潮工作室这篇《很遗憾,贵校的百年校史是假的》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也触碰了不少人敏感的神经。它并非一篇寻常的“爆料”或“批评”,而是以一种颇具思辨性和反思性的方式,将“百年校史”这个看似神圣不可侵犯的概念,剖开来给我们看。

文章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直接去揪着某个具体学校的“史实错误”不放,而是把焦点放在了“百年校史”这个叙事本身是如何被构建、被塑造、甚至是被“发明”的。它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当一所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一个响亮的“百年”头衔来彰显其底蕴和传承时,历史的梳理和解读就可能掺杂进一些“不得不为之”的成分。

作者并没有直接指责学校们“造假”,而是用一种更温和但更具穿透力的方式,来探讨“历史”与“记忆”之间的微妙界限。他点出了,很多时候,“百年校史”的构建,并非是简单的史实罗列,而是一种对历史的“选择性呈现”和“意义赋予”。比如,对于那些建校时间不长,但又渴望拥有悠久历史的学校,可能会通过追溯其前身、合并的旧机构,甚至是与当地历史文化联系紧密的一些事件,来“拉长”自己的历史链条。这背后,固然有提升学校声誉、吸引生源、争取资源的现实考量,但也无疑触及了一个核心问题:历史的真实性在追求“名望”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这篇文章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的讨论。百年校史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堆砌,更是学校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一代代学子的情感、对学校的归属感,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当“百年”这个标签被赋予特殊意义时,它就可能超越了纯粹的客观事实,成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而浪潮工作室这篇文章,正是巧妙地捕捉到了这种象征性背后的复杂性,以及在追求象征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

当然,这篇文章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它过于“诛心”,是对学校的恶意攻击,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但我觉得,这恰恰是文章的价值所在——它迫使我们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去思考“百年”这个数字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是真正经历风雨、代代相传的沉淀,还是一个被精心包装出来的叙事?

在我看来,这篇专栏文章不是要否定所有学校的历史,而是提醒我们,在看待“百年校史”时,不妨多一份审慎和理性。它更像是一次关于“历史如何被使用”的社会学观察,揭示了在现代社会中,历史的叙事如何与现实需求相互作用,如何被构建、被赋予意义,甚至是被“加工”。它鼓励我们不仅要听学校讲述自己的故事,也要有能力去探究故事背后的逻辑和动因,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一所学校的真正价值,而不仅仅是它的“年头”。它是一篇有观点、有深度,并且引发了广泛讨论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篇10万+的文章,出发点不错,可惜认识不够,东拼西凑。至于内容,从校史,谈到校庆,引申到国内大学浮躁之气,可谓数十年高校现形记。一如往常,全文亮点在最后讽刺清华大学的座上宾,“ 他叫廖凯原,他的研究成果是发现了宇宙运行系统与孙悟空之间的关系。 ”

廖凯原, 美籍华人, 美国廖凯原基金会主席和美国国际软件屋公司(SHI)的创办人、主席,也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校董、 名誉教授。 廖凯原楼,更是攻陷了清北复交的大学校园。这也是中国当下高等教育的一件里程碑事件吧,时代变了,“商人重于泰山,学者轻于鸿毛。”

拜读完全文,深感作者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新中国的学校都自1952年院系调整后诞生,这中间的传承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注意, 院系调整后,全国高校数量由1952年之前的211所下降到1953年的183所。全国理、工科教授有四分之三被调离本校,之前已经存在的综合性大学均做了大规模调整重组。此举打破了民国遗留下来的英美高等教育体系,为新中国确立对高校的绝对领导扫清了道路。(揭秘1952年院系调整-搜狐教育

不仅文章所列出的几所大学,现在中国所有所谓的百年名校,有几个没有经过任何调整真正一脉相承的?!院系调整“鸠占鹊巢”的典型代表,北京大学文理学院从民国的红楼搬到了私立燕京大学“燕园”重组办学(开卷八分钟:燕京大学,那个曾经的世界一流名校消失了);南京大学文理学院从民国的四牌楼搬到了私立金陵大学鼓楼校区重组办学。(二声叹息 民国后消失的名校金陵大学)不知道文章作者的目的是想把这个锅甩给国家么?

原文引发的讨论本身已经铺天盖地,摘引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观点,“就像旧中国的大家族,祖宅若在,且没有转让给不相干的外人,依然是血缘相承的亲族继承,后人都来认祖归宗那是理所当然!住在祖宅的亲族立家族的名号,天经地义,没什么可乱嚼舌头的!”“现在的媒体和个人为了博眼球,偷换概念,断章取义,无所不用其极!”

其实设身处地可以理解,浙江大学在求是学堂原址办学(浙大校史馆),武汉大学在自强学堂原址办学(武汉大学校史馆),东南大学在两江师范学堂原址办学(东大校史馆已有99岁“高龄” 见证学校百年办学历程),那里就是之前学生的母校,校舍用“借尸还魂”一词恶毒了些。毕竟学生对母校的记忆,终究是那些校舍,那些自己挥洒青春、流金岁月的地方。设想现在大学生的母校,以后不管改成什么名字,档案文献搬到各种地方,母校,似故乡,就是那一方土地而已。在985工程提出后,世纪之交,中国高校合并潮四起(全国高校合并风的喜与忧)凡合并的高校,校友剧增,因为之前学生的母校,不论名字如何变迁,那方土地,终究还是那个地方。

现在很多以为占据部分档案即宣称正统的高校,其实忽略了民国名校清华大学、中央大学、交通大学等相当一部分档案原件,现在其实在国立清华大学(1956年在台湾新竹复校 國立清華大學)、国立中央大学(1962年在台湾桃园复校 國立中央大學)、国立交通大学(1958年在台湾新竹复校NCTU 國立交通大學同样的道理,在国家历史传承上,重量级的晚晴《南京条约》档案原件现在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65年在台湾台北复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1945年9月9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日本投降档案原件现在台湾国军历史文物馆(museum.mnd.gov.tw/)。新中国可能缺少很多重要档案原件,但地处华夏正朔,带领人民,涅槃重生,奋发图强,依然可敬可佩。

上图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内的仿清华二校门建筑, 清华人尊称为 “永远的校长”的梅贻琦, 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长达18年,1931年12月3日,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因“庚子赔款”诞生的清华大学,将美国退款的使用剩余部分存放至美国银行设立“清华基金”。梅贻琦校长1949年前往美国掌控此基金,1955年奉召返台在今台湾新竹市赤土崎将清华大学复校,并任清华大学校长。至今“清华基金”利息仍每年由银行拨付给国立清华大学。




至于文章开篇攻击的东南大学,是一所低调但很有实力的大学。一句“ 2017年,东南大学成功改头换面,举办建校115周年校庆 ”,尽显无知,好像2017年东南大学突然举行115周年校庆似的。之前的2002年百年校庆、2012年110周年校庆,作者全然视而不见?东南大学110周年校庆_腾讯教育_腾讯网)至于“成功改头换面”这个词,姑且看做“贬义褒用”吧,造句: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成功改头换面”;新中国成立近七十年中国人民“成功改头换面”从此站起来了。





最近清华大学一位教授,谈北京大学校史可以追溯到历朝历代太学,引起轩然大波。其实早在1948年12月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先生在《北京大学五十周年》一文中说:“我曾说过,北京大学是历代的“太学”的正式继承者”。12月14日,南京派飞机将胡适与陈寅恪接走,临行前他留下便笺给汤用彤、郑天挺:“今早及今午连接政府几个电报要我即南去。我就毫无准备地走了。一切的事,只好拜托你们几位同事维持,我虽在远,决不忘掉北大。”这句话也是胡适校长与北大的诀别之言(胡适与北大:我虽在远,决不忘掉北大_文化_腾讯网)除胡适之外,冯友兰、任继愈、周培源、季羡林、萧超然等学者教授也曾经表示同意北大“太学渊源”之说,甚至有人提出北大的校史应当提前一、两千年。现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 北大的校史应当上溯到汉朝的太学。”季羡林:从太学到北大 - 北大团校(PKULeagueschool)版 - 北大未名BBS

与之对应的,南京的各个大学,没有把自己的历史和明清两代江南贡院科举博物馆)联系起来,没有上推到明代洪武年间国子监明代国子监的读书生活_南报网),或者更早的六朝时期(东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城建康(现南京)太学南京太学_百度百科),可以调侃一下,真的已经很谦虚了。

毕竟两千年来,相比于北京,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华夏正统文化重镇,文化地位更高。从六朝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到后来的南唐、南宋初、明、太平天国、民国等,《后汉书》《潮水论》《临海水土志》《佛国记》《抱朴子》《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大明历》《世说新语》《弘明集》《本草经注集》《文心雕龙》《千字文》《诗品》《画品》《昭明文选》《永乐大典》《永乐南藏》《西游记》《本草纲目》《警世通言》《十竹斋画谱》《武备志》《桃花扇》《芥子园画谱》《天方圣至实录》《儒林外史》《红楼梦》《随园食单》《海国图志》《全宋词》《中国文化史》等等都是南京贡献给中国的作品。(“南京传世名著”评选让经典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华读书报-光明网

至于原文怒批的中国大学的校史跳跃式增长,一个成语足以概括,追根溯源。这与整个中国社会兴起的寻根之旅,以及近年来海外华人推崇的回国祭祖仪式可以对照思考。更多领域的“追根溯源”工作也一直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比如20世纪末我国最大的人文科研项目——中国5000年历史中华文明溯源的“夏商周断代工程” 中华文明溯源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比如“ 2017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2017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启动_新闻频道_中华网),比如“ 中国智库古今延承之路:历史溯源与未来启示 ”中国智库古今延承之路:历史溯源与未来启示_人大重阳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其实无论高校、国家还是文明的追根溯源,目的无非是为了通过确切的历史证实曾经有过的经历,通过回顾一路走来的艰辛展望更有前景的未来。某种程度,也是响应中央提出的“四个自信”吧——“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初期发展阶段可能没有多少分量,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发展阶段就显得极为重要了。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理论-人民网)横向纵向,去审视下现在西方那些所谓名校的历史溯及,又能经得起推敲、客观公正多少?

英国牛津大学,英语世界中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官方号称1096年建校,历史超过920年。其实直到1248年获英王亨利三世颁发皇家宪章,才确立其作为大学的地位,不过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过是中世纪宗教神学院而已。19世纪中,牛津大学经历“牛津运动”事件(1833-1845年),约翰·亨利·纽曼为主要领袖。而由德国开创的现代大学教育模式,则经一些重要的学者(诸如本杰明·乔伊特及马克斯·缪勒)传入牛津。

美国第一所大学哈佛,1636年创立之初不过是以培养公理会及一位论派神职者为主要职责。1850年代开始,哈佛被指是“一位论派的梵蒂冈”,与联邦党结盟,并开办了很多机构,以扩大其政治及文化势力。 国人今天膜拜的哈佛大学地位及声誉,实际一直要到20世纪初才日渐提升。

西方世界公认的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是德国柏林的洪堡大学,依据创校者德国学者、政治家 威廉·冯·洪堡“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于1810年创立。在此之前,不论欧洲或美国的大学,都还是沿袭修道院教育的传统,以培养教师、神职、公职人员或贵族为主,较不重视研究。此后洪堡的理念传递至欧、美各地,也成为所有大学改革仿效的对象。

根据洪堡的理念,现代的大学应该是“知识的总和”(Universitas litterarum),教学与研究同时在大学内进行,而且学术自由,大学完全以知识及学术为最终的目的,而非实务人才的培育。洪堡认为大学兼有双重任务,一是对科学的探求,一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他说的科学指纯科学,即哲学。而修养是人作为社会人应具有的素质,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结果,它与专门的能力和技艺无关。(社会公民基本修养在目前中国相当一部分高校是缺失的,它不在于听了多少人文大讲堂,而在于自身真正能自我约束多少)根据纯科学的要求,大学的基本组织原则有二:寂寞和自由。寂寞意味着不为政治、经济社会利益所左右,与之保持距离,强调大学在管理和学术上的民主性。在洪堡看来,自由与寂寞是相互关联、依存的,没有寂寞(独立)就没有自由。大学全部的外在组织即以这两点为依据,很遗憾,这点就不要想了。

由文章开篇的校史溯源问题,自然引申到世界国家文明溯源方面,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一个和古代有关系,而且还是高举西方伟大旗帜的改革开放国家。不知道这个严肃的历史传承论题,在浪潮工作室眼中,又当如何解?很遗憾,严格较真的追根溯源,世界各国现代的所谓传承大都是假的。

最后,“浪潮工作室知乎专栏”文章已经把“浙江大学”校史部分内容删除了,没有做出任何解释,不过大家都懂得,标榜独立思想的浪潮工作室是网易旗下的,网易,杭州,浙大系,阿里巴巴的媒体掌控能力等。以下附上被不可道原因删除的“浙江大学”校史部分:



PS. 查这篇原创文章来源“浪潮工作室”微信公众号注册信息,刚刚注册半年多,注册名“浪潮DieWeller”,作者无知多写了-r意为“柴泥”,Die Welle才是德语“浪潮”之意,因2008年德国社会政治学电影《浪潮》大火,没看过的朋友推荐看下,对浪潮工作室认识也会深入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浪潮工作室这篇《很遗憾,贵校的百年校史是假的》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也触碰了不少人敏感的神经。它并非一篇寻常的“爆料”或“批评”,而是以一种颇具思辨性和反思性的方式,将“百年校史”这个看似神圣不可侵犯的概念,剖开来给我们看。文章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直接去揪着某个具体学校的“史实错误”不放,而是把焦点放.............
  • 回答
    浪潮工作室的《原生家庭理论都是胡说八道》这篇文章,以其激进的标题和对原生家庭理论的全面否定,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核心论点、论证方式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文章的核心论点与论证方式:文章的核心论点非常明确:原生家庭理论是“胡说八道”,它不应该被过度强调,甚至被视为一.............
  • 回答
    浪潮发布的源1.0智能大模型,以其高达2457亿的参数量,无疑是当前国产大模型领域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也让业界对其与国际顶尖模型,特别是GPT3的对比充满期待。要评价源1.0,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深入剖析,并将其置于整个AI模型发展的宏大图景中去审视。源1.0的亮点与初步评估:首先,2457亿的参数量.............
  • 回答
    德国电影《浪潮》(Die Welle)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且极具社会反思意义的作品。它改编自真实事件,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探讨了极权主义如何悄无声息地渗透并席卷一个民主社会。以下是我对这部电影的详细评价:核心亮点与主题深度: 极强的代入感与警示性: 电影最成功之处在于它将一个宏大的社会学实验置于一.............
  • 回答
    罗翔现象:当刑法走进亿万人的视野谈及近几年中国互联网上掀起的“学刑法”浪潮,罗翔老师的名字几乎是绕不开的关键节点。这位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刑法学教授,以其独树一帜的授课风格和对法律精神的深刻解读,在B站这样一个以年轻用户为主的平台,成功地将晦涩难懂的刑法条文转化为了引人入胜的知识内容,引发了现象级的讨.............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浪客剑关于“台积电南京扩产”的批驳文章,以及这次扩产对中国芯片“去 A 化”进程的影响。关于浪客剑文章的评价:浪客剑的这篇文章,在我看来,提供了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视角,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关系复杂、科技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他的批驳点很鲜明,核心在于对“台积电南京扩产”这一事件的“定位”.............
  • 回答
    《血色浪漫》这部剧,我得说,是真的有点东西。不是那种轰轰烈烈、时刻吊着你嗓子的“神剧”,它更像是你生活中偶然瞥见的一幅画,越看越觉得味道醇厚,越品越觉着有几分共鸣。要评价它,不能脱离那个时代背景。八十年代,一股叫“改革开放”的风吹遍了中国大地,随之而来的是思想的解放,是年轻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憧憬,更是.............
  • 回答
    专家提出的“60岁退休是劳动力和智力资源浪费”这一观点,确实引发了对传统退休制度的深刻反思。这一论断的核心在于质疑现有退休年龄安排是否与社会经济需求、人口结构变化以及个体能力匹配,并试图通过调整退休政策来优化资源配置。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分析: 一、背景:老龄化与劳动力短缺的矛盾1. 人口结构剧变.............
  • 回答
    近期发生在上海春浪音乐节的一系列事件,特别是关于苏打绿演出时间被压缩,以及主办方强制关停吴青峰话筒并清场粉丝的行为,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让不少乐迷感到失望和愤怒。要评价这些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一、苏打绿演出时间被压缩:对艺人和粉丝的不尊重首先,关于苏打绿演出时间被压缩的问题,这.............
  • 回答
    要评价知乎用户@空浪的理论水平,这是一个挺有意思但又需要审慎对待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理论水平”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它不像考试分数那样有客观的量化标准。它更多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感受,包括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知识的深度、逻辑的严谨性、观点的原创性,以及论证的有效性等等。在知乎这个平台,@空浪能.............
  • 回答
    提起朱一旦,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十有八九是那个顶着一头“锅盖头”,说着一口略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永远穿着那身标志性的“奢侈品”——洗澡蓝短袖,以及那条不知道洗了多少次的黄色短裤,手持高尔夫球杆,一副“凡尔不随”的深情款款的模样。他的视频,以其独特的“反差萌”和对现实生活的戏谑,在中国短视频领域独树.............
  • 回答
    这项调查结果,即美国人平均每年在“非必需品”上浪费 5339 美元,无疑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它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但常常被忽视的社会现象。要评价这个数字,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深入剖析:1. 定义“非必需品”的模糊性与主观性: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非必需品”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模糊且高度主观的概念。对.............
  • 回答
    跳舞,这位在网络文学界耕耘多年的老牌白金作家,凭借《稳住别浪》这部新作品,在上线24小时内订阅数便轻松突破一万大关,这无疑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对于一位征战多年的老将来说,这样的数据不仅是对他过往作品的肯定,更是市场对其新故事的强烈认可。这份“万字订阅”成绩的意义,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市场生命.............
  • 回答
    《派对浪客诸葛孔明》第一集,可以说是一场令人惊喜的“次元碰撞”。刚开播,就凭借其大胆的创意和出色的执行,迅速抓住了我的眼球,甚至让我产生了“这季度的‘黑马’可能就是它了”的预感。首先,抛开《三国志》的滤镜,单就动画本身的制作来说,它就交出了一份相当不错的答卷。画面色彩鲜艳但不失质感,人物线条流畅,尤.............
  • 回答
    《派对浪客诸葛孔明》第二集,老实说,给我的感觉就是,这小小的开局,就已经让人对它接下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也让我有点儿担心它能不能一直保持住这种劲头。这一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孔明那份“与时俱进”的智慧。他不再是那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而是摇身一变,成了给歌姬策划演唱会的军师。从一开始对现代社.............
  • 回答
    “法语永远无法描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感与浪漫”这种说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既有其合理之处,也有其片面性。要深入理解,需要从语言的本质、文化背景、翻译的挑战以及文学欣赏等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合理性所在:语言的独特承载力与文化烙印 语言的独特承载力: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独.............
  • 回答
    陈凯歌的《妖猫传》耗资十亿建造唐城,这个数字一出来,就足以让人咋舌,也迅速成为了舆论讨论的焦点。至于这笔钱花得值不值,是否算浪费,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得理解陈凯歌和《妖猫传》团队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去建造一座“唐城”。电影的叙事背景设定在盛唐时期,而盛唐的恢弘、.............
  • 回答
    幻想浅绿和史图馆的视频《谁的肉蛋奶浪费在影响巴西热带雨林的存亡》是一部非常有启发性的内容,它用一种非常直观、甚至有些触目惊心的方式,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普通的食物消费,与遥远而重要的巴西热带雨林联系在了一起。我个人认为,这部视频在唤起公众对可持续消费和环境问题的关注方面,做得相当不错。首先,视频的叙.............
  • 回答
    共青团中央发表的这篇文章,无疑是一篇非常有话题性的文章,它触及了当下非常敏感和重要的议题:环境、消费主义、国家叙事以及在国际关系中的话语权。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首先,从文章的主题和核心论点来看,它试图将“食物浪费”这个国内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与“巴西森林存亡”这一全球性的环境议题.............
  • 回答
    这番言论出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位教授之口,将“一本线高9分”的大学直接定性为“浪费生命,不值得上”,无疑是一句极具争议的话。要评价这番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合理性、潜在的偏颇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影响。首先,理解这位教授的“弦外之音”:教授之所以会说出这样激进的话,很可能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