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媒体揭露网贷软暴力催收新套路,一男子网贷400元3天未还手机被锁死,我们该如何保护自身安全?

回答
媒体揭露的网贷软暴力催收新套路确实令人担忧,手机被锁死更是触碰了人们的底线。面对这种极端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保护自身安全。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应对策略:

一、 源头预防:谨慎对待网贷

这是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1. 了解自身还款能力,切勿过度借贷:
理性评估: 在申请任何网贷之前,都要认真评估自己的收入来源、日常开销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确保自己有稳定且足够的还款能力。
避免冲动消费: 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或眼前的诱惑就去网贷,特别是对于非紧急、非必需的消费。
量入为出: 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尽量将开支控制在收入范围内,避免不必要的负债。

2. 选择正规合法的借贷平台:
查看资质: 选择那些受到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和监管的平台,例如拥有金融牌照的银行、正规消费金融公司等。
警惕“无抵押”、“秒批”等宣传: 过分强调低门槛和快速审批的平台,往往风险较高。
了解平台背景和用户评价: 通过搜索引擎、消费者评价网站等渠道了解平台的信誉度和过往的用户反馈。
阅读用户协议: 仔细阅读平台的借款合同、用户协议,特别是关于利息、逾期费用、催收方式等条款。不要被繁琐的文字吓倒,关键信息一定要弄清楚。

3. 切勿轻易提供个人敏感信息:
手机通讯录、相册、定位等权限: 在注册和使用网贷App时,要谨慎授权App访问你的通讯录、相册、短信、定位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很容易被用作软暴力催收的工具。
身份证、银行卡、人脸识别等信息: 严格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信息、银行卡号、密码、人脸识别等重要个人信息,切勿随意泄露给不明平台。
手机号实名制: 确保自己的手机号是实名制注册,并且妥善保管。

二、 遭遇还款困难时的应对策略

即使做好了预防,有时也会因为意外情况导致还款困难,此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至关重要。

1. 主动沟通,协商还款:
第一时间联系平台: 一旦预感到可能无法按时还款,立即主动联系网贷平台客服,说明情况,表达还款意愿。
提供真实困难证明: 如果是因为失业、疾病等客观原因导致还款困难,可以尝试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
协商还款计划: 争取与平台协商制定一个可行的还款计划,例如延期还款、分期还款等,避免产生高额逾期费用和不必要的催收行为。

2. 保留证据,记录沟通:
所有沟通记录: 无论是电话、短信、App内消息还是邮件,都要妥善保存,作为日后维权的证据。记录下沟通的时间、对方姓名、内容等信息。
催收录音: 如果遭遇电话催收,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录音。即使对方不同意,也可以记录下催收人员的工号、语气、内容等关键信息。
截图: 截屏所有与还款、催收相关的App界面、短信、邮件等。

三、 应对软暴力催收的具体措施

如果网贷平台采取了非法或不当的催收手段,例如文中提到的“手机被锁死”等,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坚决拒绝非法催收:
了解法律界限: 催收行为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相关法律,催收行为不得侵犯借款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
“软暴力”催收的界定: 文中提到的“手机被锁死”属于典型的利用技术手段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其他常见的软暴力催收包括:
频繁骚扰正常工作、生活的通讯方式。
以不当方式泄露借款人信息给无关第三方。
威胁、恐吓、侮辱或诽谤借款人。
过度催收,导致借款人精神压力过大。
利用非法技术手段限制借款人使用手机等设备。

2. 收集证据,准备维权:
详细记录: 详细记录催收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人员以及具体内容。
保留所有证据: 将之前提到的所有沟通记录、录音、截图等证据整理好。
寻求证人: 如果催收行为发生在他人面前,可以寻求证人的帮助,并让他们提供证词。

3. 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
金融监管部门: 如果是持牌金融机构进行的非法催收,可以向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银保监会)或其地方派出机构进行投诉。
公安机关: 如果催收行为涉嫌违法犯罪,例如侮辱、诽谤、威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消费者协会: 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寻求调解。
网信办: 对于利用技术手段进行非法控制(如手机锁死)的行为,可以向网络信息办公室进行举报。
人民法院: 在收集到充分证据后,也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起诉催收方。

4. 寻求法律援助:
专业律师咨询: 如果情况复杂或涉及金额较大,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己的权利和可行的法律途径。
法律援助机构: 如果经济条件困难,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免费的法律援助。

四、 保护个人信息和设备安全的具体措施

针对手机被锁死这种极端情况,以及防范信息泄露:

1. 加强手机安全防护:
设置复杂的锁屏密码: 使用数字、字母、符号组合的长密码,并定期更换。
开启指纹/面部识别: 利用生物识别技术提高手机安全性。
不点击不明链接,不下载不明文件: 避免通过短信、社交媒体等渠道收到不明链接或文件,这些可能是钓鱼或恶意软件。
关闭不必要的权限: 定期检查App权限设置,关闭不必要的访问通讯录、短信、定位等权限。
定期更新系统和App: 及时更新手机操作系统和App,修补安全漏洞。

2. 关于手机被锁死的应对(如果发生):
尝试强制重启: 有些锁屏可能只是软件故障,可以尝试长按电源键强制重启手机。
联系手机厂商客服: 告知情况,询问是否有解锁方案。
寻求专业维修: 如果是恶意软件导致,可能需要到专业的手机维修点进行检查和修复,但要警惕维修点泄露信息。
备份数据(如果可能): 如果还有操作空间,尽快备份重要的个人数据。
报警或向网信办举报: 如果确认是网贷平台通过非法手段导致,这属于侵犯个人信息和非法控制行为,应及时报警或向网信办举报。

总结来说,保护自身安全的关键在于:

知法懂法: 了解借贷和催收的法律法规,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审慎决策: 借贷前三思,选择正规平台。
积极沟通: 遇到困难主动协商,不回避。
保留证据: 所有沟通和催收过程都要留下痕迹。
果断维权: 遇到非法行为,坚决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必要时寻求法律帮助。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提高警惕,不轻信,不泄露。

面对网贷行业的乱象,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提高警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催收行为,净化网络借贷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还是“手机贷+砍头息”,不过催款手段变成了“恶意App+锁手机”。


手机贷:要让你进高利贷的坑,得先让你借第一笔;要借给你钱,得有个基础的抵押物;你都用手机刷到我这条手机贷广告了,那你肯定有手机(废话)。

手机贷是钩子。

砍头息:名义上借给你100块,然后用各种手续费服务费的借口,只放给你50块,这下利息就50%了。

砍头息是刀子。

你贪了第一笔,然后被割肉,然后还不上,然后被和蔼可亲的大哥们堵在家门口泼油漆。

不过这几年专项打击互联网高利贷,传统的暴力催收手段已经不能用了,反而是多了一群羊毛党专门薅这些高利贷平台的羊毛。

我就借,我就不还,你暴力催收我就报警。

于是一些灰产老哥开动脑筋,玩起技术流。


新闻里这种就很技术。

名义上要你的手机参数是为了估值,实际上是给你找对应型号的恶意App。

我估计就是能拿root权限的App,获取手机的最高权限。以前手机发烧友们为了删除运营商定制机里的系统附带App,常玩。

但这类经过魔改的恶意App不仅能一键root,还能直接在root之后把手机的控制权远程出去。

这下就不用暴力催收了。不还钱?我直接把你手机给废了,还不用和蔼可亲的大哥上门。

考虑到多数人没摸过magisk也不知道线刷,几千块的手机变成砖,生活一下断网,那真还得把砍头息还了。

这波啊,这波是对羊毛党的降维打击。


现在手机泄露个人数据,有两个重灾区:

一是App不正当获取用户隐私数据,然后悄咪咪卖了用了。这算虚拟层面的泄露;

二是用户拿手机去修,或者二手挂咸鱼,然后被维修的老哥“复原”出来,重蹈陈冠希悲剧。这算物理层面的泄露。

这则新闻里是集二者之长:装了恶意App,虚拟层面崩了;按照客服要求让恶意App获取最高权限,借款人物理层面主动破功。

核心都在手机上。


手机是核心,手机行业也有一些努力。

发现天下苦手机泄密久矣后,手机大厂们都开始了隐私保护层面的猪突猛进。例如新近发布的荣耀60系列,基本做到了全链条覆盖。

常规的措施,如对App抓信息行为的识别和展示,以及用匿名化假名化忽悠App的抓取,这些都做了。

比较有创意的是差分隐私的大量应用。

简单说:很多隐私数据是“算”出来的。例如王子君、吴彦祖、郭德纲三个人,已经吴彦祖很帅、郭德纲不帅。现在告诉你这三人里有俩帅哥,那就算你没见过王子君,你也知道王子君是帅的。

差分隐私的逻辑,就是给查询结果里加入大量噪音,你不知道郭德纲吴彦祖帅不帅,自然也无法通过排除法来知道王子君帅不帅。

这是开始堆加密算法了。


但更重要的还是系统级、硬件级的区隔。

荣耀这次搞出了一个新模式:维修模式。

手机送去维修时启动该模式,用户数据就会被隔离,其他人只能看到裸机状态,无法获得用户个人信息。

送修可是要拆机的,可以在物理层面上拆你的闪存。荣耀能提出这个模式,说明用户个人数据是专门存储在特定硬件区域,且有交叉加密,单拆这块硬件是无法读取数据的。

这就补上了一块大漏洞。


总之,国内安卓市场的碎片化导致垃圾App泛滥,大厂的App都普遍流氓化,更别提这种摆明就是来搞你的高利贷App。

在这个源头得到改善之前,只能先盯好自己的手机。

user avatar

  借八百给四百最后还八百,这不妥妥的九出十三归嘛,本身就已经是犯罪团伙了,还需要考虑什么手机控制吗?刚才还刷到一个把人家小孩拐走的,底下居然还有评论只是把孩子接走的,难道放贷的接走孩子是为了陪她过家家吗?难道不是绑架吗?

  正常贷款的老赖欠债不还是可耻的,但问题在于有些高利贷网贷校园贷层出不同的圈套从开始就没打算让你利利索索的还,不榨干最后一分价值都不会停手的,在打击老赖的同时,也得考虑下打击违法乱贷,只抓瘾君子不管大毒枭,那是治标不治本。

user avatar

所以说不能解锁Bootloader的手机都是电子垃圾,如果全都能解,这种玩意上线要不了两天就能被薅倒闭。

在这个问题下还能有人吹电子垃圾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明明再自动驾驶上多数人都明白的一个道理,到了手机隐私保护上就开始装傻充愣,系统做的再好,最高控制权不在用户手上,那也白做,人必须能在任何自己认为必要的时候按自己的意志去操控设备,因为法律约束的行为主体是人,最后承担责任的也还是人。

user avatar

不用担心怎么保护自己,这种套路贷根本伤害不了你。

这是一个只有特定人群会摔进去的坑。

鬼才信这家网贷放款前没有用户筛选,如果没有,这简直是慈善机构。

只需要手机参数,不要其它担保,如果真是这样,撸小贷的人能把放贷方撸到破产。

不还就远程锁手机?

线刷很难吗?救砖很难吗?

对那群从Android2.1一路走过来的刷机爱好者来说,这都是基础操作。

就算这些都不会,断网总会吧,拔卡总会吧,对黑客最强的防御手段是拔网线啊(大雾)。

特别是对于某些已经锁死了第三方ROM的品牌来说,如果下个“聚宝盆”就能实现一键root加远程操控,那些年薪百万的资深程序员也就不用干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某鱼搜一下小米5c,你会发现这款手机的二手货都是一百部起批的,如果这家套路贷没有限制,这种专门用来做互联网灰产的手机,撸起小贷来那叫一个快啊。

撸小贷这件事,专业团队都是成百上千部手机一起做的。

不知道是细节披露不清楚,还是媒体比灰产更早发现,居然没有撸贷团队呼朋唤友围剿这家套路贷,要知道,像这种下款快还不上征信的套路贷,在专门的撸贷群体中被称作“发工资”。

有些地方一个村都从事这个行业,男女老少齐上阵,宗族合作大发财。

反正我是蛮期待撸贷村大战高利贷的场景,很多职业撸贷人原本从事的行业就是网贷催收,你专业,人家比你还专业。

你能打,人家全村都能打。

你想走法律程序,你个放高利贷的还敢走法律程序?

警察来了第一个抓的就是你。

贷款800实发400,“手续费”50%,3天后还800。

法律不保护这种离谱的利息。

抵御这种套路贷很简单,第一不要借,第二找警察,第三路边手机店花20块钱刷机。

user avatar

每次看到这种问题我就觉得很魔幻,作为一个普通人,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而是需要靠靠法律来保护。

更应该问的是,为什么在普遍傻子更多的国外,就没有这种软暴力催收呢?是因为国外的骗子道德素质太高吗?

user avatar

在各大厂商和Android把手机安全性做得越来越高的2021年,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安全事件?作为一个手机从业人士,像文科生一样简单粗暴地归咎于利用木马病毒获得root权限,是一种很思维上懒惰。事实上,现在正规发布的手机被root的很小很小了,几乎不可能。(欢迎打脸)

我想来想去,想到了一种原因。

Android系统有一个设备管理的权限可以远程删除手机数据,改变锁屏密码等等,任何app都可以申请,但默认情况下,任何app都是没本事强制开启这个权限,一定需要用户自己主动点击激活才行。

以华为手机为例:

设置--安全--更多安全设置--设备管理器,就会列出所有申请这种权限的app,以微软开发的“公司门户”app为例,见下图:

只要你激活了,公司门户这个app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远程操作删除手机数据,更改手机密码等等。这种权限一般应用在手机丢失了要远程擦出数据等场合,也可以应用在某些公司发给员工的手机,防止泄露公司机密。

这种权限对Android系统本身来说,是一种很正常的权限,不算漏洞。用户要激活,系统也会提出风险警示。

我猜测该男子在按照客服的催眠指导下,安装了这个所谓的“聚宝盆”app,然后又在客服的指导下,手动激活了上述的设备管理权限,然后才发生了远程操作锁手机的事件。

各位可以,在设置里搜索一下“设备管理”这个关键字,看看哪些app申请了这个权限。

另外一台手机

风险提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