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高膛压、提升发射药性能(燃速等)的前提下,加大药筒还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反坦克炮威力。73式100毫米反坦克炮能对抗T-62,86式100毫米反坦克炮就能对抗T-72M了,这两种炮口径一样,身管长度也差不多,主要就是膛压大幅提升,发射药加大,弹丸增重。
但这条路不是无限的,最后还是得加大口径,这条技术路线上出来的89式120毫米反坦克炮,威力也就是提高到打T-72B、T-80水平,但体积巨大,整个炮尾都大了一圈,装不进坦克炮塔,最后只能放到152自行榴弹炮的平台上搞成自行反坦克炮。
后来引进了2A46坦克炮的技术,这条路线就废止了。
首先,不否认在一定范围内堆装药不行,而且是避免陷入局部优势陷阱很好的方法,但并非本文重点。
堆装药这事,边缘效应太明显。
该回答主要为直观说明题主堆药极端行为不行的原因。以下是原回答。
这问题不值得琢磨,最简单内弹道模型20多个变量为啥不提,因为我怕题主知道了又会冒出更多的“想法”。
不行。
能不能极端一点,像题主说的,如果用152mm药室发射小口径如20mm的穿甲弹,那动能岂不是要捅穿虎式正面?
恕我直言,这么弄,我看他速度跟正常20mm穿甲弹差不多。
发射药的能量并不会如你所愿地定向传给弹丸。
弹丸能不能推出去甚至会不会膛炸我不知道,因为压力波总是沿最小抵抗线传播,但能量利用率绝对很低。只有很小的能量传递给弹丸,假设不膛炸,大部分能量都以应力波形式在膛内反射透射内耗掉,每一次反射都会产生透射的能量消耗,而弹丸或许早已离开而无法得到再次加速,这一切都在几到几十毫秒完成。
再极端一些,逃逸速度极限今天的弹都还达不到呢,何况二战时候的弹,就凭堆装药?同样的弹,药室越大,倒不是说堆装药没用,但药的能量利用率就越低,不管你是加粗还是拉长还是怎么弄。
工程岩土爆破中,炸药总能量的能量利用率也就百分之十几。
你要是让发射动能弹(不论轻武器还重武器)的发射药的能量利用率达到百分之四十,国家把你供起来养。
当然你要是说我不在乎速度,那BMP-3那门炮能量利用率确实特别高,弹多大药室多大你懂的。
再说另一种情况。
估计有军迷就要亮出m/42古斯塔夫20mm无后坐力反坦克枪了。其实没错,瑞典确实这么干过。
对比一下20×180R弹的尺寸,相比弹丸大小其药室和相对装药显得特别多。
这么大的相对药室,还是反坦克的,初速度却只有950m/s。大约同时期,日本的九八式20mm防空自动炮的药筒只有142mm长,初速也是950m/s,瑞典啊你这20反坦克枪尴尬不?还有很多同或不同时期的20炮就不列举了,有很多药筒的相对(弹丸)或绝对尺寸比瑞典这反坦克枪小,但初速比950要高的20mm炮,一千多初速的不少。
足以说明,m/42古斯塔夫的药室能量利用率特别低,这么大的药室就是为了无后坐力炮尾部喷气抵消后坐的,跟提高反坦克炮杀伤力没半毛钱关系。
所以,不要相信为了提高动能弹杀伤力,一味地增加装药了,要么是假象,要么就是自欺欺人。
增加发射药量可以啊,德国人以前特别聪明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
增加发射药就要增加炮管,不然炮弹都飞出去了,发射药没有烧完。
单纯增加发射药除了增加炮口火光以外没别的用
必须和发射药一起加长炮管
最终的结果就是下面这个图
130倍的88炮 十一米多的炮管
除了下坡的时候炮管容易扎在地里还有转弯的时候炮管会打倒一排树木以外,一点缺点都没有。
在近战的时候,炮口可以装一个从日本进口的刺雷。坦克也可以拼刺刀。
十一米外一炮把敌人戳死。
德意志科技真是天下第一。
简单的增加药室容积需要下列措施的一个或者几个甚至所有措施一起上来平衡掉。
1:增大后座距离——增大座圈,增加坦克宽度
2:增大后座峰值——增大复进机和驻退机质量,或者复进/驻退机换更高规格。
3:更换燃烧速度更快的发射药——整个发射药生产/后勤体系变化,
4:增加炮管长度——炮管刚性下降,回转惯性增加,行车超限增加,生产成本提高。
5:我暂时想不粗来,想起来再说。
所以 不是说不行,而是相对来说,增加药室容积 可能 只是一定的区间内好使。
——反正你换药室基本上也就是门新炮了……
57㎜炮打不穿敌坦克
我倒想问问哪门57在他们应有的战场上和应用场景下敲不穿二战时期典型坦克的......
前提都不谈就直接谈结论可还成。
大批装备57炮的也就美英苏三家,但你也不会用6pdr或者Zis-2去敲丘吉尔啊。
德军坦克典型防护来说IV是80/30,V是80/60°+120弧形炮盾,侧面35/40,VI也就是100/80。
都不是那种很厚的防御,虎王这种都是战线上的稀有物,见到了可以买彩票的那种。
还振振有词说“要增加口径”“打不穿敌军坦克”“要长管”
Zis-2说是L70,但这倍径这德三不也一样用,75L70和88L71也没人说离谱不是?又没到L100。
发点APCR东线基本也就是虎王正面穿不了,其他都随便穿。
6Pdr更是只有L50,性能也没差到哪里去,西线除了追猎的正面和V的首上,用APCBC基本也都能打穿,但追猎因为机动性太差和部署部队的问题,基本不会出现在进攻情况下,威胁很小,V炮塔只有正面很厚,但就正面6pdr也不是没有办法。
别说英军还会发脱壳的APDS了。
你看看步兵部队就知道了,英美军都是6Pdr用到战终的,虽然有别的型号,但是其实用的不多,像17Pdr虽然纸面性能好,但得上很好的牵引拖车,不像6pdr连吉普都能拖,17pdr还太高,开火也过于暴露,没什么部队喜欢用。
苏军这边Zis-2也是所有步兵部队都换全了的,反而是Zis-3这个76mm的退出了反坦克一线。
增加口径就不是纯粹为了反坦克,须知。
就和苏军坦克的主要任务不是反坦克,美军里最受欢迎的是105的短管谢尔曼,其次是75的版本一样,因为榴弹好用太多。
那个口径基本就不是纯为了反坦克而加的,甚至可以说反坦克的比例不大,不然苏联优先装备T34-57就行,85可能还靠后一点。
反坦克需求要真是很强,那几种轻坦底盘改的自走炮也不会用反装甲力捉鸡的76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