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否会损害贫困者的利益?

回答
关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否会损害贫困者的利益,这是一个复杂且争议颇大的问题。支持和反对的观点都有其道理,并且会根据具体的经济环境、政策设计以及受益人群的特点而产生不同的影响。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首先,支持提高最低工资的论点是显而易见的:

增加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论点。当最低工资提高时,原本收入较低的劳动者(尤其是那些在服务业、零售业、餐饮业等行业的底层劳动者)将获得更高的薪水。这意味着他们有更多的钱用于基本生活开销,如食物、住房、医疗和教育。对于许多贫困家庭来说,这点收入的增加可能意味着不再需要精打细算到极致,或者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
减少贫困率和不平等: 理论上,提高最低工资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将一部分利润从企业主或股东手中转移给低收入工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不公。如果这些工人能够通过更高的工资摆脱贫困线,那么贫困率自然会下降。
刺激消费需求: 低收入人群往往会将大部分新增收入用于消费,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即时需求需要满足。这种消费的增加可以刺激整体经济增长,为企业带来更多订单,从而形成一个积极的循环。
提高劳动者的士气和生产力: 获得更公平的报酬可以提高工人的工作满意度、忠诚度和积极性,这可能会转化为更高的生产效率,从而抵消一部分企业因工资上涨而增加的成本。
减少对政府援助的依赖: 如果人们能够通过工作获得更体面的收入,他们对失业救济金、食物券等政府福利的依赖程度就会降低,这也能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然而,反对或担忧提高最低工资会损害贫困者利益的论点同样不容忽视:

就业岗位的减少(失业风险): 这是最常被提出的担忧。当企业面临更高的劳动力成本时,尤其是那些利润微薄的小企业,可能会选择减少招聘、推迟扩张计划,甚至裁员来控制开支。如果最低工资的上涨幅度过大,或者经济本身不景气,这种效应可能会更明显。而最容易受到失业影响的往往是那些技能较低、工作经验较少的底层劳动者,其中很多就是贫困人口。他们一旦失去工作,境遇可能会比仅仅收入低时更糟糕。
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通货膨胀): 为了抵消人力成本的增加,企业可能会选择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所有消费者,包括低收入者,都将面临更高的生活成本。如果价格上涨的幅度超过了最低工资的增幅,那么贫困者实际的购买力反而可能下降,福利并未真正提升。
工时缩减或福利削减: 除了裁员,企业也可能通过减少员工的工时来控制总工资支出。这意味着即使时薪提高了,但如果总工作时间减少,他们的整体收入可能并没有显著增加,甚至可能减少。此外,一些企业可能会削减其他福利,如健康保险、带薪休假等,来弥补工资上涨的成本。
对小型企业的影响: 小型企业往往是吸纳低技能劳动者的主要场所。如果最低工资大幅提高,这些企业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甚至无法生存,这反而会减少就业机会。
“拐点效应”或“技能偏好”: 当劳动力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可能会更有动力投资于自动化和技术升级,以替代人力。这会导致对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增加,而对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减少,长期来看可能会加剧结构性失业。
非正规就业的增加: 如果合法就业的成本过高,一些企业可能会转向雇佣不受合同约束、不缴纳社保的“黑户”工人,或者采用更隐蔽的雇佣方式。这可能会导致劳动者的权益进一步被剥削,处于更不稳定的状态。
福利“陷阱”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工资的小幅增加可能会导致贫困家庭失去享受某些政府补贴(如住房补贴、儿童补助等)的资格。如果工资增加的数额不足以完全弥补这些补贴的损失,那么这些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可能会下降,形成一种“福利陷阱”。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说“可能损害贫困者的利益”?

核心在于政策的 “力度” 和 “背景”。

幅度过大、过快: 如果最低工资的涨幅远远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或者经济整体增长乏力,那么企业“应激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失业和价格上涨的风险也越高。
缺乏配套措施: 如果提高最低工资的政策没有与其他促进经济增长、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政策相结合,那么它可能难以发挥积极作用,反而暴露其潜在弊端。
不同贫困群体的差异: 并非所有贫困者都处于同一状况。有些贫困者是全职工作者,他们从工资上涨中获益;有些是失业者或兼职者,他们可能从上涨的最低工资中无法直接受益,反而可能因就业机会减少而受损。

总结来说,

提高最低工资是一把双刃剑。它确实有潜力改善部分贫困者的生活状况,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就业机会的减少和物价的上涨,同样可能对最脆弱的群体造成打击。

要让提高最低工资真正惠及贫困者,关键在于 精准的设计和审慎的实施。这包括:

1. 循序渐进的调整: 确保最低工资的增长与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相匹配,给予企业适应的时间。
2. 深入的研究和评估: 在实施前进行充分的经济影响评估,了解不同行业和地区的承受能力。
3. 配套的政策支持: 为小微企业提供税收减免、贷款支持等帮助,同时加强对失业人群的再培训和就业援助,使其能够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4. 关注福利系统的衔接: 确保工资上涨不会导致贫困家庭过度失去社会福利支持。

最终,提高最低工资是否会损害贫困者的利益,取决于它如何被执行,以及它是否能在一个健康、充满活力的经济环境中发挥作用。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政策,而是需要与其他经济和社会政策协同配合,才能达到“惠及最需要帮助的人”的初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排除了革命及威胁使用革命这个终极大杀器的话,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确实不是什么好事

user avatar

提高最低工资,我能想到的至少有三种影响,题主谈了一种,其他两种我补充一下,帮助大家直观理解问题。

  1. (题主)提高最低工资以后,公司的成本升高,因此公司提高产品价格,造成物价上涨
  2. 提高最低工资以后,一部分员工面临失业,或者工作时长减少,导致劳动收入降低,而收入降低又进一步减少购买需求。
  3. 提高最低工资以后,依然就业的员工可以获得更多的工资,导致劳动收入增加,而收入增加进一步增加需求。

这三种作用,前两种大体来说会导致社会福利降低,第三种导致社会福利增加。总体的效果如何,要看这三种作用的强弱关系了。


-----开始学术讨论的分界线-----

在我看来,如果要对这三种作用定量分析,那么那我们就必须要估计:

  1. 各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价格粘性,占当地销售额的多少。
  2. 在不同地区,提高最低工资对当地物价的影响怎样。
  3. 不同工作的劳动供给弹性,以及各地区就业人数(失业率)随提高最低工资的改变

其实简单来说,如果想验证题主谈到的 minimum wage 对当地物价的影响,可以先在 BLS, BEA 这些网站调些 state level 的物价和失业率的数据,跑一个简单的 fixed effect regression,比如下面这样:

左手边放当地物价,右手边放一些state/time fixed effect, 里面控制一下local heterogeneity,这个就可以给我们看到提高最低工资对物价的影响。


写到这,我觉得这个问题好像还挺有意思,要是这一步谁做了,一定麻烦发我看一下!说不定可以成为一篇论文的雏形呢。


就先写到这吧!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user avatar

最低工资这个话题很有趣。从学界来说,如果经济学有左派(政府干预)和右派(自由市场),那么对最低工资的态度应该算是左派和右派的分水岭标志之一;在学界之外,最低工资又往往可以成为装X的话题。如何装X?且听我细细道来。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一个人头一次接触到最低工资这个问题时,他所处的语境可能是这样的:

X国的最低工资XXX,一个月可以买XX(很多)个XX;中国的最低工资一个月只能买XX(很少)个XX,这到底是为什么/到底谁才是社会主义/政府都干什么去了/请迅速转发

在这样的语境下,这一个刚刚接触到最低工资这个概念的人,根据他的直观感受,往往会得出“最低工资应该更高,甚至越高越好”的结论,因为他可能下意识地认为,最低工资的提高可以帮助那些底层人民,让他们不至于过于困苦,而且这应该是政府的责任。

这种下意识的判断其实也很正常,因为人们总是希望工资越高越好,那么最低工资更高一些,似乎也应该是正确的。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很不幸的是,这个人所处的语境是可能一个钓鱼贴,一旦有鱼上钩,就会有一些人前来叫阵:

虽然这些人可能只学过Economics101,或者只看过几本“古典名著”,但是这完全不妨碍他成功装X,并让一批人获得“哦哦原来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这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的确,在经济学的初等课程中,我们首先学到的是“最低工资对底层劳动者有害”这一判断,其逻辑在之前的几个回答中已经有所涉及:最低工资提高,markup最低的企业开始亏损,于是只好减少雇佣,降低产出,然后边际成本降低,价格提高,markup重新回到正值。此时,一批生产力最低的人已经被解雇了——于是,最低工资不仅没有帮到底层人民,反而会对其有害。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按照上面的逻辑,最低工资简直一无是处,那为什么各国政府还要讨论最低工资的高低?直接取消不就行了吗?经济学家为什么还要研究最低工资问题?事实上最倾向于自由市场的经济学家也不会赞同完全取消最低工资(前提是他是真正的经济学家)。

换句话说,如果一座山你怎么看他都是水,那可能不是山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毕竟,从抽象的理论到复杂的现实,有许多东西可能会造成结果的改变。

一,假设一个企业原本雇佣了一些拿最低工资的劳动力,当最低工资上升时,如果仍然要继续雇佣这些低工资劳动力,企业的成本会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会把这些人裁掉,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在需求方面,裁人需要成本,将他们的工作分配给别人,也需要成本,因此把人裁掉,也许对企业来说并不划算。这就是所谓的“菜单成本”,即餐馆不会因为食品价格的变化频繁更换菜单,每天都提供“最划算食品搭配”,因为菜单本身就是需要成本的。

在供给方面,当整体最低工资增加时,低工资劳动力的流动率(Turnover)会下降,他们的劳动效率会提高,这甚至可能补偿最低工资提高带来的成本上升。举一个例子来说,有两家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拼命压榨员工,结果员工离职率很高,从甲企业到乙企业,或者反过来,这样频繁的流动让员工的生产经验得不到增长,企业的产出停滞,利润降低,只好进一步压榨员工,于是陷入了囚徒困境,处于恶性循环中。而最低工资上升,反而有可能让两家企业跳出囚徒困境,社会总效用会上升。

二,最低工资的增长,也够促进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并对家庭来说显得更重要。如果一名低收入者是一位父亲,那么他的收入提高可能就不仅仅意味着自身的消费上升,还有可能让他能够更多的投资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而教育的外部性,更是难以估量的。

在消费上升,总产出上升后,经济将会产生新的就业机会,

这一项研究

表明,美国的最低工资如果从7.25美元/小时上升至10.10美元/小时,将能够产生14万个额外的就业机会。

三,从现实到抽象理论之间的距离,如果理论说不清楚,那么我们就要用实证研究来弥补。大量文献研究了美国的最低工资上升对就业的效应,而绝大部分都得出了同一个结论:最低工资上升,就业并不会下降,反而可能会上升。其中最经典的一篇文献要数Card和Krueger的

最低工资和就业——对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的快餐行业工人的研究

。在研究最低工资的效应时,一个常见的argue是识别问题——你无法判断一个地区的就业上升抑或下降是来自最低工资的变化,还是来自经济状况的好转或恶化,这两种因素无法被截然分开。

为了应对这个argue,Card在那篇论文中选取了替代性较强、技术含量比较低并且相当部分的员工只能领取最低工资的快餐行业,采用了Difference in Difference方法。由于新泽西的最低工资从4.25美元上升至5.05美元,而与之地理位置、经济状况都接近的宾州没有最低工资的变化,于是将宾州的就业变化作为基准时间趋势,从新泽欣的就业变化中减去,就能得到在新泽西的最低工资的纯粹效应。

Card的发现是,尽管在新泽西最低工资上升了将近20%,可新泽西的快餐工人就业情况相对于宾州来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那些原本有很多最低工资员工的快餐店,与原本大部分员工工资都高于5.05美元的快餐店相比,前者因最低工资提高而受到成本压力更大,但在雇佣行为上却与后者差不多——雇佣都增加了,而不是减少。

四,最低工资的提高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也很小,比如

这一封信

说到,如果美国的最低工资从7.25美元上升到10.10美元——近40%的增长——那么麦当劳只需要将产品价格提高2.7%,就可以完全覆盖成本上升。Card的研究也同样发现新泽西的最低工资上升造成了该地快餐价格上涨速度比宾州高出3.2%。一边是20-40%%的最低工资上升,另一边是2-3%的价格上升,如何权衡?如果此时最低工资收入的劳动力生活质量正在受到严重影响,那么我想,政府的选择也就不难预测了。

山山水水无穷尽也

虽然证据确凿,但争论却远没有结束,Neumark等人又提出了

了不同意见

。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层出不穷,帮助我们完善理论,补充我们对现实的理解,使我们总能在今天比昨天更进一步地接近真相。

也许我们曾经看山是山,曾经看山是水,但只要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最终我们还是会发现山山水水混杂在一起,其实根本无从分开,使我们无法做出任何斩钉截铁的判断。

但反过来,如果有人要对你说一项斩钉截铁亘古不变的“事实”,并且说服你相信,千万多长个心眼。倒不是因为他一定错了,而是因为他的思想太封闭,因此很可能是个笨蛋。

user avatar

最低工资标准对雇佣的影响,实证做出来各种相反的结果很正常,参看 @chenqin的回答就有一些提高最低工资没有显著降低雇佣的情况。最低工资提升,失业率增加是由供求关系推导出来的,有很多的预设条件,尤其是需要劳动力市场是基本有效的,但是现实中,有太多的因素可能会把这个关系中和乃至于逆转。


我先构建一个理论模型的例子说明为什么可以逆转。现实中大家都有一个“找工作”的过程,并不是工资一高或者一低,人就瞬间找到或者失去工作。那么找工作其实是一个雇员和公司之间搜寻和匹配的问题。如果所有的雇员都学过经济学,尤其是不完全信息下的经济学,那么当最低工资提升的时候,会有三个效应:

  • 正在找工作的人会感受到竞争压力,从而更加积极的提升自己;
  • 因为其他人都在努力提升自己,正在找工作的人会更加积极的找工作,更加积极的投简历,因为觉得可能竞争更激烈了;
  • 公司预计到潜在雇员的质量得到提升,结果没有减少职位供应

这依然构成了信念的自洽,公司的信念是符合现实的,雇员的质量确实得到了提升,所以职位没有减少; 找工作的人的信念也是自洽的,因为竞争确实更加激烈了,只是这个激烈不是来自于职位供应的减少,而是来自于其他人搜寻的努力和自我的奋斗。


所以你看提升最低工资反而在工作岗位不变的情况下,促使人更加上进了(摊手)

---------------------------------------------------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一旦引入了不完全信息,完全信息下的纳什均衡这个概念就不够用了,也就意味着会根据人们的『信念』不同而产生贝叶斯纳什均衡。而一旦引入了信念,几乎不可避免的会根据人们的初始共同信念的不同而产生很多乃至于无数个均衡 (大家有兴趣看经济学论文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细节,讨论到带信念的贝叶斯纳什序贯均衡的时候,很多文章都会开发出各种各样神奇的规则来『精炼』,或者干脆说自己只讨论某一个『有意义』的贝叶斯均衡)。多重均衡下,各种奇葩的初始信念下,什么结果出现都不奇怪。

----------------------------------------------------


反过来说,在一个信息已经高度透明,人们工作匹配非常便利,工作流程非常标准化、非常适合监督而人们也没有太多自我提升空间的行业,上述的情况就不大可能会发生,这也是在其他的答案中,坚决支持最低工资上升导致职位减少,反对 @chenqin 答案的往往来自于高度标准化的制造业从业者的原因之一。

user avatar

不会,因为底层人民从事的工作恰好是对社会最有用的工作,他们如果不工作,社会是无法运行的,所以提高最低工资就相当于给他们加薪。薛兆丰基本没有生活常识。中国99%教师工资不到一百万,你能想象最低工资提高到一百万会导致99%的教师下岗吗?显然不会,毕竟1%的高薪教师没有三头六臂,无法满足教育一百倍的儿童的社会需求,而我们社会没有疯狂到不需要教育下一代。中国99%火车司机工资不到二万元,你能想象提高最低工资会让99%的火车司机下岗吗?显然不会,因为那意味着铁路运输系统完全瘫痪,社会无法承担这个后果。能被最低工资消灭的工作,基本都是可有可无的工作,而不是不可或缺的工作。但是另一方面来说,可有可无的工作也未必被最低工资消灭,比如喝茶看报公务员,这些工作的雇主是印钱的,他们获得法币是近乎零成本的,他们的经济模式是官僚主义的,部门规模不断扩大对他们来说是有益无害的。那么有没有一些工作,是底层的,不是喝茶看报部门,同时也是可有可无的呢?其实是有的,那就是所谓制造业。为什么制造业可有可无呢,难道社会不需要工业产品吗?其实是必须的,但可以从没有最低工资或最低工资比较低的外国进口,所以在本国范围内,制造业就是可有可无的了,所以才产生了提高最低工资导致失业的问题。要摧毁这一基础,要么依靠无产阶级在国际范围内的联合,要么靠失业者的选票上台搞关税壁垒。不过,在这个事情上,中国是幸运的,因为中国几乎已经是资本主义制造业的最后一站了,比中国穷的国家多数没有相应的物流,电力,教育,治安条件,无法承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转移,想要建立这些条件少说也要几年几十年,谈何易事。少数有这些条件的都是小国,规模不足以对我国劳动者构成威胁。而且,贸易战背景下,我国出口产品本身就很可能变成过剩产品,现在是政治斗争,你压低工资也不可能继续靠卖便宜货赚美元了,何必呢?制造业企业都有固定厂房,想要检查是否有违反八小时工作制的行为是十分容易的,然而我们执法部门就是不查,现在查一下,就业岗位总量必然大幅度增加,毕竟12小时变8小时,两个人的工作需要三个人做了。我国自称自己厉害了,有没有厉害到可以查处违法血汗工厂的程度?政治家如果要名留青史,就大胆提高最低工资吧!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