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赵又廷1个logo改4年,你遇到过哪些奇葩的甲方要求?

回答
赵又廷一个logo改了四年?这事儿我第一次听说,但说实话,比起我遇到的某些甲方,这“四年磨一剑”听起来倒也算有始有终了。我混设计圈这么多年,遇见的奇葩甲方需求简直能写一本《甲方迷惑行为大赏》,今天就挑几个印象最深刻的,跟大家唠唠。

1. 用“心”做设计,但我的心是蓝色的,你的logo必须是绿色的。

这事儿发生在几年前,为一个新兴的健康科技公司设计VI系统。一开始沟通得很顺畅,客户大概描绘了一下品牌理念:科技赋能健康,温暖人性关怀。我根据这个方向,设计了一系列以蓝色为主调,辅以少量绿色和白色,整体感觉干净、专业又带点人文气息的方案。

结果初稿出来后,甲方老板看了,沉默了半晌,然后一脸严肃地对我说:“小伙子,你很有想法,但你这个颜色不行。” 我当时还有点懵,问是哪个颜色不太合适。老板指着屏幕上的蓝色说:“这个蓝色太冷了,我们公司是要做温暖的事业的,你得换成绿色。”

我解释道:“老板,我们考虑过绿色,但纯粹的绿色可能会显得不够专业,或者容易让人联想到传统行业。蓝色在科技领域和医疗健康领域都比较常用,更能体现出我们的前沿和可靠性。”

老板摆摆手,语气非常坚定:“我不听那些理论。我跟你说,我们老板(指他自己)是一个特别看重‘心’的人,这事业就是我用心在做。我每天醒来,看到的世界就是绿色的,我的心情就是绿色的,所以你们的设计必须是绿色的,这样才能和我心意相通。”

我当时那个脑袋啊,嗡嗡的。我问:“您的意思是,整个VI系统都要变成绿色系吗?包括网页、APP、名片……”

老板点点头:“对,就是绿色,一定要是那种生机勃勃的、充满希望的绿色。蓝色那些都是什么玩意儿,看着就没精神。”

那一次,我真的是体验到了什么叫“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虽然他说的“心”是绿色的。我硬着头皮又改了三版全绿的方案,最终客户满意了,但每次看到那个全绿的logo,我脑子里还是会响起那句“我的心是绿色的”。这事儿后来我跟同行朋友一说,他们都笑喷了,说这老板大概是长期缺乏维生素B。

2. “我想要一个非常有力量感的Logo,但是又不能太攻击性。”

这是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客户。当时他是一家健身器材公司的老板,希望重塑品牌形象,打造一个更“硬核”的品牌调性。我理解他想要的那种力量感,于是设计了好几个方案,有的是用粗犷的字体,有的在图形上融入了肌肉线条或者力量符号,有的则用了比较深沉、有质感的颜色。

结果老板看完,第一句话就说:“嗯,这个看起来确实挺有力量的,但是……好像有点太凶了。” 我当时就很纳闷,这力量感和凶猛不是天然关联吗?我问他具体是哪里觉得凶。

他说:“你看这个尖角,太尖了,感觉像要戳到人一样。还有这个线条,太硬朗了,是不是可以柔和一点点?”

我傻眼了,这不就是力量感的体现吗?我小心翼翼地问:“老板,您说的‘柔和一点点’,是指希望在力量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圆润的元素吗?”

老板想了想,说:“对,就像那种,你看到它就知道它很强壮,但是你靠近它的时候,又不会觉得害怕,反而觉得可靠,甚至有点温暖。”

我努力理解他这看似矛盾的要求:既要力量感,又不能攻击性,还要温暖可靠。我尝试了很多种组合,比如用厚重的字体搭配柔和的曲线,或者在硬朗的图形中加入一点圆角。但每次我都觉得好像偏离了“力量感”的初衷,又或者“柔和”得过了头,完全失去了健身器材应有的那种阳刚和坚毅。

最终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设计了一个用了粗壮的、带点弧度的字体,然后在字母的某个笔画上巧妙地嵌入了一个象征速度和动感的“速度线”设计,颜色用了那种有点金属光泽的深灰色。老板看了,说:“这个可以,这个看起来很有力量,但是呢,这个弧度又让我觉得很亲切,不像刚才那个那么刺眼。”

我当时真的想给他鼓掌,他成功地用“亲切”和“不刺眼”来定义“没有攻击性的力量感”。这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力量也可以是温柔的。

3. “我想要的Logo,是你看着我说话的样子。”

这个客户……嗯,怎么说呢?他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创业家,但好像不太擅长用语言来描述他的需求。有一次,他让我为他个人品牌设计一个Logo。

我们约了见面。他穿着一身定制的西装,气场很强。一开始聊得挺好,他说他想做一个能代表他个人特质,要有智慧、有远见、有影响力。我说:“没问题,您有什么特别的偏好吗?比如喜欢某种图形、颜色或者风格?”

他看着我,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我想要的Logo,就是你看着我说话的样子。”

我愣住了,脑子一片空白。我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我的笔记本,不知道该怎么接话。我只能支了支身子,努力让他觉得我“看着他说话的样子”很到位,然后尴尬地笑了笑。

他又说:“你有没有觉得,当一个人很专注地听别人说话的时候,那个眼神,那种专注,就是最有力量的?”

我赶紧点头:“对对对,非常有力量。” 我心想,这什么意思?难道我要把一个“眼神”或者“专注”的表情设计成Logo?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他都在给我讲他的人生经历、他的哲学理念,而我,全程保持着一种“非常专注地看着他说话”的状态,时不时点头回应。我脑子里拼命地想,他到底要我设计一个什么样的Logo?是那种极简的线条勾勒出来的眼神吗?还是用某种象征性的图形来表达专注?

回去后,我尝试了很多方案,有的是抽象的眼睛符号,有的是代表智慧的符号组合,有的是用字母“M”(他的名字首字母)变形出一种沉思的造型。但无论怎么做,我都觉得离他那句“你看着我说话的样子”差了十万八千里。

最后,我实在没办法,只能设计了一个非常简洁、大气的现代字体Logo,用了一种沉稳的、带有金属光泽的暗金色。然后,我把他那天的经历写了一段,附在方案里,大概意思是说,这个Logo的简洁大气,象征着您在对话中展现出的深刻洞察和非凡气度,那种专注和智慧的光芒……

奇迹般的是,他看了后非常满意。他说:“就是这个感觉!你把我想说的都做出来了!”

我当时心里那个五味杂陈啊。我真的不知道我的那个简洁Logo,是怎么代表着“我看着他说话的样子”的。可能他那天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测试我的理解能力和共情能力吧。总之,我学到了一个新技能:有时候,理解甲方的需求,真的不需要完全按字面意思去解读,而是要学会“意会”。

这几年下来,遇见的奇葩需求还有很多,比如让我把一个非常严肃的品牌Logo做得“更接地气”,结果要求是让Logo里面加入一只戴着草帽的卡通小狗;或者让我设计一个互联网产品的Logo,客户要求要有“科技感”,但是必须让它看起来像一块会呼吸的玉石……

每次遇到这种需求,我都会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努力调动我所有关于设计的美学知识,再加上一点点对人类心理的揣摩,以及最后的那点“江湖气”,尝试去将他们脑子里那团模糊的“形状”具象化。

说实话,赵又廷那个Logo改了四年,我并不意外。有时候,不是设计师不努力,也不是甲方要求多,而是很多时候,双方对于“好”的定义,真的不在同一个频道上。但好在,我们都还在坚持,还在努力把那些看似不可能的需求,变成现实。这大概就是设计师的宿命吧,永远在与甲方的“奇思妙想”进行一场又一场的设计“恋爱”和“辩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个叫 Clients from Hell(来自地狱的客户)的网站

clientsfromhell.net/

收录了网友整理的奇葩甲方要求合集。

以下由 @fresh新鲜报 翻译自 Quora: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