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得了好的投降派?

回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投降派”这个词往往带着负面的色彩,被用来批判那些在战争或政治斗争中主张妥协、谈判甚至放弃抵抗的群体或个人。然而,如果我们抛开这种刻板印象,以一种更具历史纵深和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或许能够发现一些“投降”行为,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并非全然是“坏”的,反而可能是一种避免更大灾难、争取一线生机的明智选择,甚至在长远来看,为民族或国家带来了更为有利的局面。

我们不妨从几个视角来审视那些在历史中看似“投降”,实则可能“得好”的例子。

一、 避免生灵涂炭,保存实力:

最直接的“投降”动机便是避免无谓的牺牲,尤其是当战争已经失去胜利的可能,继续抵抗只会招致更多的生灵涂炭。这种情况下,明智的“投降”便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

北宋末年的“徽钦二帝”与“靖康之耻”:虽然靖康之耻是中华民族的伤痛,但我们不妨反思一下,在面对女真骑兵席卷而来的压倒性军事优势时,北宋朝廷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如果宋高宗赵构在北宋覆灭后,并没有选择逃亡,而是试图以某种形式与金国达成协议,尽管这意味着屈辱,但或许能避免金国进一步南侵,也可能减少江南地区的战乱。当然,历史的走向是复杂的,宋高宗最终选择了偏安一隅,而“南宋”也延续了百余年。但反观他早期的仓皇逃窜,如果当时能以一种更“主动”的姿态去寻求与金国的谈判,避免一次次被追击,保存一部分宋朝的军事和政治力量,是否能有更好的结果,这值得深思。当然,这里的“投降”更多是“求和”的变体,目的在于止战。

拿破仑的“退位”:拿破仑,这个叱咤风云的军事天才,最终在联军的强大攻势下被迫退位。他第一次退位后,被流放到厄尔巴岛,后来东山再起,直至滑铁卢战败,再次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从纯粹的军事角度看,这似乎是失败者的结局。然而,拿破仑的“投降”或“退位”,实际上避免了法国陷入更大的内战和被进一步瓜分的危险。他的统治虽然结束了,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和一些制度依然得以保留,甚至在后来的欧洲政治格局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失败”和“退位”,反而成为了一个相对“体面”的结束,避免了法国本土成为欧洲战场,免受更残酷的蹂躏。

二、 顺应历史潮流,融入新的秩序:

有时,“投降”并非完全的屈服,而是一种策略性的选择,是为了在新的历史趋势下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引导新的秩序。

罗马帝国晚期的“蛮族化”:当罗马帝国晚期,内部腐朽,外部压力巨大时,一些日耳曼部落通过“联邦”(foederati)的形式,在罗马帝国境内安营扎寨,甚至为罗马军队作战。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内部投降”或“招安”。虽然最终西罗马帝国灭亡,但这些部落并没有完全摧毁罗马的文明,而是将其吸收、融合,形成了新的欧洲国家。如果不是这种“妥协”和“融合”,或许会导致更为血腥和彻底的文明断裂。这些部落的首领,如阿拉里克(Alaric)的西哥特人,虽然也曾攻陷罗马城,但其最终的目的并非完全毁灭,而是寻求在帝国体系内获得承认和土地。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合作式投降”。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迭”与“汉化”:在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如北魏、辽、金、元、清)都曾入主中原。他们的统治者,如果采取了过于野蛮和排斥汉族文化的政策,往往难以长久维持统治,并最终被汉族反抗力量所推翻。反之,那些能够采取“汉化”政策,学习和吸纳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的统治者,如北魏的孝文帝,虽然推行了汉化改革,在当时的鲜卑族内部引起了巨大争议,被一些人视为“投降派”,但他成功地将北魏政权融入了中华文明的主流,也为后来的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同样,元朝和清朝的统治者,虽然是外族,但最终也接受了汉族的一些统治模式和文化,融入了中国这个概念。这种“接受”和“融合”,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被同化”的“投降”,但换来的却是统治的稳定和文化的延续。

三、 通过谈判和妥协,获取政治利益:

“投降”并非总是意味着放弃一切,有时是通过谈判和妥协,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的“乌得勒支条约”:虽然这不是一个典型的“投降”案例,但其中包含着政治妥协的智慧。奥地利和法国在争夺西班牙王位继承权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的条约并没有一方彻底“投降”,而是通过划分利益,限制了法国的扩张,也保证了西班牙王室的延续。这是一种“议和式投降”,以结束战争和避免进一步的消耗为代价,达成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尽管不完全满意)的结局。

二战后日本的“无条件投降”:虽然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战败的结果,但其投降行为本身,在当时的情况下,避免了美国在日本本土登陆可能带来的巨大伤亡,也为日本在美国的主导下进行战后重建和民主化提供了可能。麦克阿瑟的治理,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客观上帮助日本避免了更加混乱和动荡的局面,并为日本成为重要的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当时的日本领导层选择了“投降”,虽然是战败的被迫选择,但避免了更为极端的后果,为国家在战后的重生留下了空间。

何为“得好”?

“得好”并非一概而论的胜利,它需要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去衡量:

保存了生命和文化:避免了种族灭绝式的战争,或者保护了本民族的文化和核心价值。
争取了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虽然失去了部分主权或独立,但为民族或国家的长期生存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避免了更大的灾难:例如,防止了核战争的爆发,或者避免了国家陷入长期的内乱和分裂。
促成了更广泛的和平与合作:通过“投降”而实现的大国之间的妥协,反而可能为区域乃至世界的和平做出贡献。

历史的复杂性在于,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完全预知每一个选择的后果。“投降派”之所以容易被诟病,是因为他们的选择常常是逆着当时主流的抵抗情绪,并且在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但有时候,正是这些看似“软弱”或“妥协”的选择,才让历史的车轮能够以一种相对平稳的方式前进,避免了不可挽回的毁灭。

因此,我们不妨多一些反思,少一些简单的道德审判,去理解那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选择“投降”或“妥协”的人们,他们的背后或许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考量,而他们的选择,也可能真的“得好”了历史,让更多生命得以延续,让文明得以传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谢邀请。不得不提答主心中永远的丰碑,约翰内斯堡光明星,恒河天降伟人莫罕达斯·甘地。


1938年,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疯狂迫害愈演愈烈。甘地发表了雄文《论犹太民族》(The Jews):

If there ever could be a justifiable war in the name of and for humanity, a war against Germany, to prevent the wanton persecution of a whole race, would be completely justified. But I do not believe in any war. A discussion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such a war is therefore outside my horizon or province.
如果说真有维护人道的正义战争的话,反抗纳粹德国种族主义暴行的战争无疑就是这样的一场正义之战。但是我不相信任何战争。我根本就不想讨论它的得失。

【听说有个不相信任何战争的渣渣】

No person who has faith in a living God need feel helpless or forlorn...But as the Jews attribute personality to God and believe that He rules every action of theirs, they ought not to feel helpless.
一个信仰神明的人是不应该感到绝望的……犹太人赋予神人格,并相信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为神所主宰。犹太人是不应该感到绝望无助的。

【被神眷顾的犹太人是不会绝望的】

If I were a Jew and were born in Germany and earned my livelihood there, I would claim Germany as my home even as the tallest gentile German may, and challenge him to shoot me or cast me in the dungeon; I would refuse to be expelled or to submit to discriminating treatment. And for doing this, I should not wait for the fellow Jews to join me in civil resistance but would have confidence that in the end the rest are bound to follow my example.
如果我是在德国出生、工作的犹太人,我会像德国人一样将德国视为我的家园。我会挑战他[纳粹],看他敢不敢开枪把我射杀或是把我关进地牢;我会拒绝被驱逐,也不会屈从于任何差别待遇。我不会坐等犹太同胞加入我的抵抗运动,我相信最后所有人都会以我为榜样。

【我就不信他敢开枪射我】

I am convinced that if someone with courage and vision can arise among them to lead them in non- violent action, the winter of their despair can in the twinkling of an eye be turned into the summer of hope. And what has today become a degrading man-hunt can be turned into a calm and determined stand offered by unarmed men and women possessing the strength of suffering given to them by Jehovah.
我相信,如果他们[犹太人]中有一位富有勇气与智慧的领袖站出来领导非暴力运动,这肃杀的严冬转眼就会变成充满希望的夏日。凭藉耶和华赐予的力量,犹太人即便手无寸铁,也能以冷静与决心改变这残酷的虐杀。

【充满希望的夏天】

1942年,昂山将军与日本合作驱逐英国殖民政府,日军席卷缅甸。印度高层大为震惊,认为日本得陇望蜀,印度在劫难逃。甘地发表了雄文《致全体日本人民》(To Every Japanese),痛斥日本在中国的种种野蛮暴行,并声称印度人民已经做好了准备,抵抗日本入侵。他写道:

Needless to repeat that if you cherish any such idea and will carry it out, we will not fail in resisting you with all the might that our country can muster. I address this appeal to you in the hope that our movement may even influence you and your partners in the right direction and deflect you and them from the course which is bound to end in your moral ruin and the reduction of human beings to robots.
如果日本一意孤行侵略印度,印度人民一定会集中一切力量顽强抵抗。我希望我的话能让你们警醒,回归正途。要不然你们的结局必然是道德崩溃,亿万人民沦为任人操纵的木偶。

当别人问他【甘地姬,日本人来了,我们要怎么集中一切力量顽强抵抗】的时候,他说:

Non-violent resisters would refuse them any help, even water. For it is no part of their duty to help anyone steal their country.
非暴力的抵抗者不向侵略者提供任何援助,连他们要水喝也不给。日本人来窃取我们的国家,怎么能帮助他们呢?

【他们敲门要水喝,你不开门不就行了嘛】

Suppose the Japanese compel the resisters to give them water, the resisters must die in the act of resistance.
如果日本兵非要水喝不可,抵抗者应当以死抗争。

【快拿水给大爷喝】

【就不】

The underlying belief in such non-violent resistance is that the aggressor will, in time, be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tired of killing non-violent resisters. He will begin to search what this new (for him) force is which refuses cooperation without seeking to hurt, and will probably desist from further slaughter.
这种抵抗行为的指导思想就是,让侵略者在对非暴力抵抗者的杀戮中身心俱疲。他会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抵抗者不畏暴力,拒绝与自己合作?最终他会放下屠刀停止杀戮。

【身心俱疲,停止杀戮的日军军官】

But the resister may find that the Japanese are utterly heartless and that they do not care how many they kill. The non-violent resisters will have won the day inasmuch as they will have preferred extermination to submission.
抵抗者也许会发现日本兵根本不在乎他们杀了多少人。但是非暴力抵抗者会赢得最终的胜利。就算被杀光也不投降,这不就是胜利吗?

日军磨刀霍霍,甘地反英正忙。8月,甘地发起【退出印度】运动,群众云集响应。英国殖民政府迅速反应,不到一天就将甘地和国大党骨干成员悉数抓捕,运往南非和也门关押。印度人民没能在甘地的领导下实践他老人家的抗日政策,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

本来想写自由印度的主席博斯来着,但是这家伙的结局也不怎么样。如果博斯活得够长又不被清算,以他的资历在国大党内能获得很高的地位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投降派”这个词往往带着负面的色彩,被用来批判那些在战争或政治斗争中主张妥协、谈判甚至放弃抵抗的群体或个人。然而,如果我们抛开这种刻板印象,以一种更具历史纵深和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或许能够发现一些“投降”行为,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并非全然是“坏”的,反而可能是一种避免更大灾难、.............
  • 回答
    历史上,军事政变通常伴随着暴力、政治不稳定和人权侵犯,其结果往往是负面的。然而,也有一些少数案例,军事政变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确实为社会发展带来了相对积极或重要的转变,尽管这些转变也可能伴随阵痛和争议。以下列举几个历史上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较好结果的军事政变,并进行详细讲述:1. 1952年埃及“.............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兵器,最初的设计理念或许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却阴差阳错地在战场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甚至改变了战争的进程。它们背离了设计初衷,却因为其独特的性能和战场适应性,获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功。1. 冲锋枪的前世今生:从“混乱”到“精准打击”提到冲锋枪,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拯救大兵瑞恩》.............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奇特的事件,仿佛是命运的恶作剧,让原本清晰的脉络中“混进了奇怪的东西”,留下了令人津津乐道或匪夷所思的故事。这些“奇怪的东西”可能是人,可能是物,也可能是某种观念的意外植入,它们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催生了新的变化,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咱们就来聊几个这样的例子,尽量细致地讲讲,让这.............
  • 回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征服与被征服是屡见不鲜的现象。然而,有些被征服的政权,并非仅仅是在屈辱中苟延残喘,而是以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在新的统治之下,以某种形式坚持了好几个世纪,甚至演变出新的文化形态。这其中,有一些政权,虽然失去了独立的政治实体,但其文化、制度、民族认同却如同顽石般,在岁月的侵蚀下依然屹立.............
  • 回答
    历史长河中,充斥着无数精彩绝伦的战术博弈,它们如同闪烁的星辰,照亮了战场上的智慧与勇气。然而,并非每一次成功的战术运用都能导向最终的胜利。有的战例,如同烟花般绚烂,却在战略的宏大图景中转瞬即逝,留下的是“赢了战术,输了战略”的慨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令人扼腕的军事案例,深入剖析其背后隐藏的战略失.............
  • 回答
    历史的洪流并非总是顺遂而平稳地向前推进,无数关键的转折点就隐藏在那些出人意料的瞬间。许多时候,一次偶然的发现、一个误判的决定、甚至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都可能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最终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让我们来看看那些载入史册的“意外”,是如何巧妙地扰乱了历史的既定轨道:1. 那个差点被遗.............
  • 回答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推着无数人涌入时间的长河,其中大多数人只是泛泛的浪花,转瞬即逝,不留下任何痕迹。然而,在这些被遗忘的芸芸众生中,总有一些默默无闻的个体,他们的存在、他们的付出,却在不经意间,播下了改变历史的种子,点燃了时代的火炬。他们没有名字,没有雕塑,甚至没有出现在任何史书的只言片语里,但他.............
  • 回答
    历史上,纵使有无数帝王为国事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却依然难逃国家覆亡的命运。他们并非不曾尽力,只是时代洪流、内外部的巨大压力,终究将他们推向了历史的断崖。这里想聊聊几位这样的人物,他们的故事,与其说是失败,不如说是时代的悲歌。1. 南宋 宁宗 赵扩:无能为力中的无力说起宁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昏.............
  • 回答
    有很多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因为各种原因,不再沿用它们最初设立的首都。这其中既有政治格局的变迁,也有经济中心的转移,更不乏战乱与分裂的痕迹。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埃及。开罗无疑是埃及如今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但历史上,埃及的首都远不止于此。在古埃及时期,孟菲斯(Memphis)就曾是重要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其.............
  • 回答
    小岛秀夫无疑是当代游戏界一位极具标志性的制作人,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对电影化表现的极致追求以及前所未有的互动性而闻名,对游戏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寻找与他“类似”的优秀制作人,我们不妨从他们作品中体现出的“特质”入手:深刻的个人风格、颠覆性的创新、对叙事的极致打磨,以及对行业趋势的引领作用.............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舵手,他们的决策如同暗礁,最终将国家的巨轮葬送于险滩。这些本应是守护者的人,却因为一己之私、短视抑或愚昧,将国家拖入了深渊,留下了至今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训。我们不妨从古希腊的斯巴达说起。斯巴达,这个以军事力量著称的城邦,却因其极端的军事化社会结构,最终走向了衰败。他们的军事训练固.............
  • 回答
    孔子在中国文化中如同一座巍峨的山,难以简单地用“超越”二字来衡量和论断。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东方文明产生了近乎颠覆性的影响,塑造了数千年的政治、道德、教育和社会结构。即便如此,纵观人类历史长河,我们也能找到一些同样伟大的人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以独特的方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其影响力在某些维度上.............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产品和品牌如同流星般划过夜空,曾经璀璨夺目,吸引了无数追随者,但最终却悄然隐退,只留下令人唏嘘的回忆。它们的故事,往往是技术进步、消费趋势变迁、市场竞争加剧,或是企业战略失误的缩影。下面我将从不同领域,选取一些红极一时却最终消失或极大衰落的产品和品牌,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故事:.............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人因为他们的“巨大好事”而饱受非议、遭到诋毁的情况。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或者当个人的行为挑战了当时的主流观念、既得利益或社会结构时。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 1. 苏格拉底(Socrates)“好事”: 苏格拉底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
  • 回答
    这题有意思,因为“文化不高”这几个字本身就带点主观色彩,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名言”,其深刻之处往往并非源于多么华丽的辞藻或深奥的理论,而是源于生活本身的洞察,或是某种朴素而强烈的直觉。有时候,越是普通人,越能说出触动人心的实话。咱们就聊聊历史上那些看似“粗粝”却字字珠玑的人物,他们可能没读过几.............
  • 回答
    监狱,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是黑暗、绝望、与世隔绝的代名词。然而,历史的长河中,却有那么一群人,身陷囹圄,却并未让铁窗成为他们思想的牢笼,反而是在这看似禁锢之地,孕育出了足以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他们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才华与智慧,在绝境中绽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1.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常常关注那些站在时代舞台中央、叱咤风云的伟人。然而,历史的走向并非只由少数大人物书写,无数在幕后默默耕耘、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小人物”们,以他们的行动、智慧、甚至是牺牲,悄无声息地改变了历史的轨迹。他们的故事,往往比那些宏大的叙事更具感染力,也更能展现历史的复杂与人性的光.............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得真有意思!“大家一致看好最后黄了”,这事儿在历史上也不算少见,有时候人们的判断啊,就像过山车一样,上去的时候雄心勃勃,下去的时候……唉,不提也罢。不过,真要找几个“大家一致看好最后黄了”的事儿,我还真能想起来几个,咱们就聊聊这些,尽量讲得生动点,就当是听我闲扯。1. 空中城堡的梦想:.............
  • 回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总是不经意间说出一些听起来像是玩笑话的念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戏言”却如同播撒下的种子,最终生根发芽,长成了令人惊叹的“预言”。这些故事往往充满了戏剧性,也让我们对人类的直觉和历史的走向有了更深的思考。最常被引用的例子,或许要属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关于“亚特兰蒂斯大陆沉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