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全国人大代表马春雨:建议城市取消学前班?你赞同吗?

回答
关于全国人大代表马春雨提出的“建议城市取消学前班”的议案,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它触及了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普遍且被广泛关注的现象。要理解和评价这个建议,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马春雨代表提出这个建议的潜在考量。通常,此类建议的出发点可能是为了规范教育市场,减轻家长经济负担,或者从更宏观的教育发展层面来考虑。在一些城市,学前班(这里通常指的是幼儿园之外,一些机构或学校开设的、以“幼小衔接”为名义的收费班级,或者在幼儿园内部也可能存在一些强化教学的内容)确实存在过度商业化、教学内容脱离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加剧教育焦虑等问题。例如,一些学前班可能过早地灌输小学课程内容,比如拼音、识字、计算等,这不仅违背了学前教育的科学性,也可能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压力,甚至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学前班”指的是这种拔苗助长、脱离幼儿发展规律的教学形式,那么取消它们,回归以游戏、探索、生活化体验为主的科学的学前教育,无疑是有益的。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学前班”这个概念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如果指的是正规的、纳入教育体系的幼儿园,并且其教育内容是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那么“取消”就显得不妥。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早期发展的关键时期。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能够为孩子打下良好的身心基础,促进其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

另一个重要的维度是家长和社会的普遍需求。在许多家长看来,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城市环境中,让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够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获得优势,减轻进入小学后的不适应感。这种“幼小衔接”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尽管其方式和内容可能需要规范。如果简单地“取消学前班”,却没有提供有效的替代方案,可能会让一部分家长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转而寻求更隐蔽、可能更不正规的“家庭私教”等形式,这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

因此,关键可能不在于“取消”本身,而在于如何界定和规范“学前班”的性质和内容。如果马春雨代表的建议是针对那些“脱离实际、违背科学”的学前班,那么我们应该赞同其出发点,即倡导更科学、更健康的学前教育。但如果建议泛化到所有形式的学前班,则需要更谨慎的评估。

从我的角度来看,我更倾向于一种“规范与引导”,而非“一刀切的取消”。

我赞同的观点是:

应当严格规范并引导学前教育的科学发展,打击一切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过度超纲教学的“学前班”。

这意味着:

明确幼儿园的定位: 幼儿园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和审美等。教学内容应以游戏、探索、生活体验为主,而不是小学化、成人化的知识灌输。
治理“小学化”倾向: 对于那些将小学课程内容提前教授、过度强调应试技能的所谓“学前班”,教育部门应当坚决予以取缔或整改。这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制定清晰的教学标准,并严厉处罚违规行为。
引导家长的教育观念: 很多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多学一点”就是好。需要通过媒体宣传、家长学校等多种渠道,普及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帮助家长认识到早期教育对孩子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过度超前学习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提升幼儿园的专业水平: 鼓励和支持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使其能够科学地设计和实施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
探索科学的“幼小衔接”模式: 如果确实需要进行“幼小衔接”,那么应该由教育部门主导,在幼儿园内部或小学低年级,以一种循序渐进、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方式进行,而不是依赖社会上的各种“学前班”。这可能包括在幼儿园后期引入一些与小学生活相关的体验,或者在一年级初期,教师能更多地关注孩子的适应性,而不是一开始就强调学科成绩。

如果马春雨代表的建议,其背后是希望遏制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小学化”、“过度竞争”等乱象,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那么我举双手赞成。我们不希望看到孩子在最应该快乐探索的年纪,就被沉重的学习任务压得喘不过气。

但如果“取消学前班”的提议,忽略了社会上对于学前教育的实际需求,也没有为家长提供清晰可行的替代方案,那么它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关键在于“如何做”,而不是“是否做”。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没有学前教育的教育体系,而是更加科学、健康、公平、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总而言之,对待这个建议,我认为不应简单地赞同或反对,而应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意图,并在此基础上,倡导和推动教育改革朝着更符合儿童发展规律、更顺应社会期待的方向前进,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首先,我以前就是“学前班”的学生!

作为一个80后,我对“学前班”的记忆还挺深的!我幼儿园是在我父亲的“厂办”幼儿园里,这种厂办幼儿园实际上是名副其实的“托儿所”,所谓的“老师”是父亲厂里的家属........印象里,在幼儿园里,除了玩就是吃........根本没有学什么东西!

听老妈说,当时是父亲厂里的同事建议我父母送我去“学前班”,说是,如果不去的话,直接读小学会有问题.........

如果没记错的话,那个“学前班”上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掌握了汉语拼音,和十以内的加减乘除........

不过,就算是这样,我上了小学,一开始还是听不适应,第一个学期成绩有点跟不上.......差点留级........

所以,那个时候“学前班”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现在,我妻子就是“幼儿教师”!她告诉我:现在大多数幼儿园的“大班”都会有“幼小衔接”课程!

所以,其实,这样来看的话:“有没有学前班,意义已经不大了!

很有可能用不了多长时间,“学前班”就慢慢被“市场”所淘汰了!


至于,应不应该“取消”?个人认为:“存在即有价值。”学前班的存在可以给“家长”更多的选择!没有必要强制取消.........

如果说,学前班影响了小学的正常教学........

个人建议:对现有的学前班加强监管就好!

很多事情,最好不要“一刀切”!“城市和城市还不一样呢!”因地制宜就好!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