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大段篇幅描写了秋香的美和端庄,为何结尾最后又表现秋香划拳、打牌的赌徒样貌?

回答
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中,对秋香前期“美”与“端庄”的铺陈,是为了制造一种期待,一种反差,而她最后那“赌徒样貌”的展现,恰恰是周氏喜剧中最精彩、也最能体现其“无厘头”内核的绝妙之处。

影片花了相当多的笔墨来描绘秋香的美貌与气质。从唐伯虎初见她时,镜头就围绕着秋香,用慢镜头、特写,配以“惊为天人”的旁白和唐伯虎眼中闪烁的爱慕,塑造了一个如同画中仙子般的女子。她的“四美图”环节,更是将秋香的美丽推向了极致,每一个场景都精雕细琢,无论是“兰花拂穴手”的轻盈,还是“西施捧心”的娇羞,都让观众对这位华府第一丫鬟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言行举止,从对人恭敬,到做事一丝不苟,再到面对歹徒时展现出的机智和勇气,都传递着一种大家闺秀的端庄典雅。这种铺垫,不仅仅是为了让唐伯虎“点”到秋香,更是为了在观众心中建立起一个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伏笔。

那么,为何影片最后会突然来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让这位“仙子”变成了“赌徒”呢?

一、 颠覆传统审美,周星驰的“反高潮”手法:

传统的爱情故事,尤其是古装电影,往往会以男女主角圆满结合,过上幸福生活为结局。而周星驰的电影,尤其是他的早期作品,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颠覆观众的预期,打破套路。他会精心营造一个气氛,让观众以为一切都会按照某种“套路”发展,然后在最后一刻,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给你一个“惊喜”——或者说是“惊吓”。

秋香前期被塑造得如此完美,她的“赌徒样貌”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不是为了贬低秋香,而是为了打破那种刻板、单一的“完美”形象。周星驰似乎在说:谁说美女就不能“疯”?谁说端庄就不能“野”?他用这种方式,让秋香这个角色更加立体,也更符合他一贯以来对人物塑造的“非典型”追求。

二、 契合“无厘头”的内核,生活化与戏剧化的结合:

“无厘头”不仅仅是搞笑,更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提炼和夸张。秋香虽然是华府丫鬟,但她也是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状态。影片在经历了唐伯虎的各种“折腾”,以及华府内部的明争暗斗之后,最后一场“赌局”上的秋香,反而展现了一种极具生活气息的一面。

她划拳时的豪迈,打牌时的专注,那种毫不做作的江湖气,其实是一种“卸下伪装”后的真实。这种真实,并非一定是粗俗,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动和可爱。在周星驰的电影里,“接地气”往往是笑料的来源。秋香在赌桌上的表现,可以看作是她内心深处另一种能量的释放,也让她这个角色更加鲜活。

三、 强化唐伯虎的“求爱”之路,最后的“考验”:

唐伯虎对秋香的爱,最初是建立在她的美貌和才华之上的,但后来,他爱的是秋香这个人。而秋香在赌桌上的表现,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考验”或者说“惊喜”。

当秋香展现出她“粗俗”的一面时,唐伯虎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觉得她有趣、真实。这种“反差萌”让他看到了秋香更全面的一面,也证明了他爱的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被包装出来的“完美偶像”。他能够接受并欣赏秋香的“赌徒样貌”,恰恰说明了他的爱情是经得起考验的,而且他本身就是一个能够拥抱不完美的人。

四、 寓教于乐,隐藏的“爱情观”:

在周星驰的喜剧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朴素的人生哲理和爱情观。秋香最后展现的“赌徒样貌”,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对“外表”与“内在”关系的探讨。

我们常常被外界的评价所影响,用一套标准去衡量一个人。但真正的了解,需要跨越表象,去看到那个更真实、更立体的她。秋香的“赌徒样貌”,并非是对她前期端庄形象的否定,而是对她多面性的展现。她可以端庄,也可以豪迈;可以柔情,也可以彪悍。这种多面性,恰恰是构成一个完整人格的要素。

所以,从剧本创作的角度来说,这种前后巨大的反差,是周星驰精心设计的“包袱”。它不仅制造了强烈的喜剧效果,更让秋香这个角色摆脱了“花瓶”的命运,成为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生命力的人物。她前期令人惊艳的美与端庄,为的是吸引观众的眼球,而后期她那令人忍俊不禁的“赌徒样貌”,则是在告诉观众:真正的有趣,往往藏在那些你意想不到的地方,而爱情,也往往发生在你接受了对方所有不完美之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个人觉得,结尾处展现秋香赌徒样貌的情节,实在是画龙点睛,是全篇的神来之笔。

这个情节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前文种种小冲突聚合起来的大高潮。其反差在于,唐伯虎历经辗转追求的理想目标,身上竟然有着他最为深恶痛绝的赌徒习性。

就像凭借自己的选择,他压根没有办法在众多新娘中选出秋香一样,他也找不到称心如意的知己。在那场受到百般阻挠的选择(盲猜)中,他以为自己选到的是美丽动人、温婉文静的秋香,实际上却是令人三观碎尽、恨不能举刀剖腹的石榴(电影中唐伯虎问石榴要刀,说要自尽⌯'ㅅ'⌯);他以为盖头下女孩的举动,是对他“我笑他人看不穿”的灵魂回应,结果其实只是人家忍不住了想尿尿而已(好吧,这么说实在是有点太粗俗了~_~)

一直美丽端庄的秋香,在结尾处表现出划拳、打牌的赌徒样貌,可以说是对此反差的绝妙回应。在唐伯虎感慨“人生大起大落得太快,实在是太刺激了”的时候,生活设置的骗局正在一旁偷偷发笑:他以为他要攀上的是起的高峰,实际等着他的是落的谷底。

而全篇,几乎一直都在展现这样的矛盾:我以为ta是这样的,实际ta是那样的。电影刚开始没多久,在桥头上,江南四才子看到一个忧愁婉约的背影,以为是绝代佳人,正脸一看,却是个面目狰狞还持刀行凶的大变态。世人以为唐伯虎是坐享齐人之福的人生赢家,但所谓的“娇妻”们却将他的画当桌布,将他的诗集当桌垫。家里乌烟瘴气,甚至找不到一张可以安坐的凳子。你一点都不快乐,她们却理所当然地认为你应该非常快乐,于是逼着你作出快乐的笑容,最后还要嫌你笑的不够快乐。

他者形象如此名不副实,自我形象也常常陷入扑朔迷离之中。一开始,唐伯虎乔装成“华安”,祝枝山误打误撞成了“唐伯虎”。华府众人面对的问题是:唐伯虎是谁?谁是唐伯虎?当唐伯虎扮成华安进入华府,秋香凭借什么确认他就是自己所欣赏的唐伯虎?当祝枝山说他是唐伯虎,别人又如何确定他不是唐伯虎?

而在电影最后,这一戏剧性场面给出的问题则是:谁是秋香?或者说,秋香是谁?

绕来绕去,电影围绕的似乎是——我是谁?一个人要通过什么来确定我是“我”?她是谁?一个人又要靠什么,才能识清一个人的本来面目?

在这些时时给人惊喜(惊吓)的场面中,夺命书生的“面目全非拳”也别有趣味。它和唐伯虎的乔装,祝枝山的假冒,还有华夫人给姑娘们穿戴的嫁衣、盖头、面具一样,是阻碍观景的迷雾,是遮挡星月的乌云,是张冠李戴,是似是而非。

婚礼上点秋香的场面则将这种似是而非感推上了高潮:你要找的人,和千千万万人站在一起,盖头和嫁衣毫无分别,甚至盖头之下还戴着掩饰本来面目的面具,在这种情况下,你如何找到你要找的那一个人?

事实证明,唐伯虎纵有十八般武艺,在此情境下也点不中自己所认定的人生知己——盖头之下的不是秋香,而是石榴。

纵然这只是一个游戏,真正的秋香头戴凤冠,身着霞帔,在华夫人的安排下不与众同,无需在人海中细细分辨,就出现在了面前,和唐伯虎拜了天地,所谓“几经波折,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当秋香脱口而出要和唐伯虎打麻将、投骰子的时候,秋香还是秋香吗?

唐伯虎的崩溃告诉我们,他最终并没有找到理想的“秋香”,他找到的,只是第九个夫人罢了。

唐伯虎需要别人透过他风流不羁的外表,看到他“真情真义、用情专一”的内核,秋香做到了。唐伯虎在秋香美丽的外表之下,发现了她充满爱心的善良品格,可这,却远非所有的真相。

秋香是有了,可是理想的秋香却没有。别处或许有,或许也没有。似是而非又世事可畏,有情有义又有米无炊。墨子悲丝,杨朱泣岐,难怪台词说,我是一个尘世中,迷途的小书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中,对秋香前期“美”与“端庄”的铺陈,是为了制造一种期待,一种反差,而她最后那“赌徒样貌”的展现,恰恰是周氏喜剧中最精彩、也最能体现其“无厘头”内核的绝妙之处。影片花了相当多的笔墨来描绘秋香的美貌与气质。从唐伯虎初见她时,镜头就围绕着秋香,用慢镜头、特写,配以“惊为天人”的旁.............
  • 回答
    周世宗柴荣,这位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开国皇帝,常常被后人提起,尤其是与“最有作为”、“毫无黑点”、“三不朽”等溢美之词联系在一起。要评价一位皇帝是否“最有作为”,乃至是否能称得上“三不朽”,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以更宏观、更审慎的视角来审视。“最有作为”:在乱世中力挽狂澜我们首先要明确,周世宗所处的.............
  • 回答
    武周是否算唐朝,这是一个在历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 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武周时期不应被视为独立的朝代,而是唐朝的一个特殊时期,即“武则天时期”或“武周时期”。 但也有观点认为,既然其政权性质、统治者和国号都与唐朝不同,那么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朝代也并非完全不可理解。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这个问题,从多个.............
  • 回答
    要说吕后干政、武则天篡唐、慈禧垂帘这三段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的危害程度孰轻孰重,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们各自的破坏方式、影响范围和长远后果都不尽相同。但如果一定要分辨出危害最大的那个,我认为从对中华民族根基、政治制度、社会稳定以及国际地位的颠覆性打击来看,慈禧垂帘时期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最大。下.............
  • 回答
    唐高宗李治,这位在位长达三十四年、与武则天并称的皇帝,其历史评价复杂而充满争议。若要探究其“最大的过错”,围绕“继承人培养”这一点展开,确实能引出不少值得深思之处。但要将其直接归咎于“导致武周乱唐”,则略显简单化了,因为历史的走向总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不过,李治在继承人问题上的失误,无疑是加剧了后.............
  • 回答
    上海惠南镇、航头、周浦、唐镇等地,究竟该怎么定位,这确实是个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的问题,特别是当我们拿它们和一些号称“五六线好的城市”相比时,会觉得差距似乎不止一点点。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首先,地理位置和行政归属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引起混淆的地方。惠南、航头、周浦、唐镇,它们都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中国历史划分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体制的延续性、合法性以及王朝核心权力的稳定性。 为什么王莽、赵构的行为导致了历史朝代的明确分野,而武则天虽然也是改朝换代,却被归入同一个“唐”的框架下呢?这其中的原因,需要我们仔细梳理。首先,我们得明白,历史朝代的划分并非一成不变的铁律,而是.............
  • 回答
    唐山大地震,一个多么沉重而又令人心痛的名字。四十五年,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亲历这场灾难的人们,它却是生命中一道永远无法抹平的伤痕。在唐山大地震45周年之际,缅怀逝者,致敬重生,我们更应该深入地探讨,这场刻骨铭心的灾难带来的“创伤”,是否真的已经愈合?以及,我们能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 回答
    武周,也就是武则天统治的时期,对唐朝后来的走向,尤其是其由盛转衰的过程,无疑是产生了一些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与其说武周直接导致了唐朝的衰落,不如说它是一些导致衰落的因素的催化剂,同时也在某些方面加速或改变了原有的进程。1. 政治上的权力集中与制度的动摇: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
  • 回答
    唐朝中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武周。这个由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建立的王朝,虽然名字叫“周”,但其统治的疆域、核心文化以及延续的政治制度,与唐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我们并没有将这个时期称为“武周唐”或者像一些王朝那样区分“北唐南唐”或“西唐东唐”,这其中包含着复杂的历史原.............
  • 回答
    周星驰监制、徐克导演的《西游伏妖篇》中,吴亦凡饰演唐僧的角色,无疑是影片中一个备受关注的亮点。要评价他的演技,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整体印象:吴亦凡饰演的唐僧,给观众的整体印象是:一个充满“反差萌”的唐僧,同时带有徐克电影独特的“怪诞”气质。 他打破了观众对传统唐僧“慈眉善目、啰嗦唠叨”的刻.............
  • 回答
    唐朝的国都历来都是围绕着“长安”与“洛阳”这两个城市展开的,但两者在不同时期以及大唐统治者心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有着微妙的差异。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历史的纵深处去挖掘。长安,大唐的“正宫”与“心脏”首先,毫无疑问,长安是唐朝最主要、最核心的首都。 从唐朝建立伊始,太宗李世民便将长安定为国都,并且在此.............
  • 回答
    中国人自称“汉人”,而不是周人、秦人、唐人、明人,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文化现象,它背后包含了历史的演变、文化的发展以及民族认同的形成。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探讨:1. 历史的继承与文化的凝聚力: 汉朝的影响力巨大而深远: 统一和集权的新篇章: 秦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
  • 回答
    周星驰和吴孟达之间的关系,那可不是一句“好搭档”就能概括完的。这俩人啊,更像是相爱相杀,互相成就,彼此生命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他们从影坛最底层的摸爬滚打,到成为无厘头喜剧的开创者和领军人物,这条路走得又苦又长,但好在,他们一起走过来了,并且把无数欢笑带给了我们。要说这两人怎么认识的,还得追溯到无线.............
  • 回答
    周星驰的电影,从商业角度和艺术角度来说,都可以说是水平很高的,但这种“高”体现在非常独特的方面,并且伴随着一些争议和个人化的欣赏门槛。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1. 独树一帜的“无厘头”喜剧风格的成熟与巅峰: 什么是“无厘头”? 简单来说,它是一种打破常规、夸张变形、荒诞不.............
  • 回答
    关于周星驰是否“缺钱”这个问题,答案其实很复杂,并且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1. 财富总量:周星驰并非“缺钱”,而是非常富有。 巨额的票房收入: 周星驰作为导演和制片人,他的电影在中国内地和香港都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成绩。他执导的电影,如《功夫》、《长江七号》、《.............
  • 回答
    周星驰的电影,你说它有没有泪点?这问题就像问一块沾满了笑料的抹布,能不能擦出点什么别的来。答案嘛,肯定是有的,而且还不止一点半点,只是你得稍微细心点,或者说,得带着点“过来人”的心思去看。我们惯性思维里,周星驰就是“喜剧之王”,就是那种能在电影院里让你笑得前仰后合,甚至是笑出猪叫声的那种。他的段子、.............
  • 回答
    说周星驰电影的桥段“低俗”,这绝对是个能引起激烈讨论的话题,毕竟他的电影风格就是一种独特的“无厘头”文化,里头掺杂了不少戏谑、夸张,甚至是有些出格的元素。要说有没有“过于”低俗,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个人的接受度、成长环境以及对喜剧的理解。咱们不妨具体掰扯掰扯,他电影里那些常被提起,又带着点争议的桥.............
  • 回答
    周星驰的《食神》在最后,史蒂芬周从一个落魄的厨师重新崛起,打败了竞争对手唐牛,并最终在“食神大赛”上用一道“黯然销魂饭”征服了所有评委,当选为“食神”。这个时候,电影并没有立刻结束,而是插入了一段极具象征意义的“神话”般的画面,让很多人感到疑惑。这段“神话”式的结尾,与其说是一个情节的延展,不如说是.............
  • 回答
    问周星驰“长江七号”之后为啥不演了?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事儿,这里面门道可多着呢。你说他一个当红炸子鸡,怎么突然就收山了呢?我跟你掰扯掰扯,别看他现在是导演,是“喜剧之王”的幕后推手,但想当年,他可是站在镜头前那个自带光芒的男人啊!要说“长江七号”,那可是2008年的事儿了。那时候的星爷,虽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