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一直很能打。
他的官是一路打上来的。
和西北军打,和东北军打,和蒋介石打,和日本人打,和我军打。
都是胜多败少。
我军吃亏的次数不太多,傅作义一个人就占了好几次。
但是,到了辽沈战役之后。四野实力太强了。
兵强将勇装备好后勤足,傅作义打不过。
傅作义回绥远也是死路一条,从塘沽跑是唯一出路。
问题是他估价了一下,不信任蒋,认为到了南方蒋也不会对他好,弄不好还当替罪羊。
以他的筹码,能从我军这边换什么,他一直有幻想,想要联合政府。拖拖拉拉的谈判。
但是,等到东北军真的入关把他围起来,他已经没法带部队走了,只能自己跑。
而跑到南方,蒋完全可能把他枪毙了当替罪羊,不当替罪羊,日子也不会太好。
而带着部队投降,多少能换点东西。
天津他想试试。
如果我军三个月打不下来,他这个筹码就足了。
结果,刘亚楼光速打下来。
傅作义这个时候筹码完全失效了,百万拿关东军装备和缴获美械,有大连军工产业支持的四野要消灭他并不费劲。
他就是破坏点文物而已。给解放军制造一些伤亡,而他的结局是死。
对抗是死,跑到南方也有被枪毙的危险。
这个时候条件就好说了。先投降,在蒋那边留个后路,随时可以反悔(如果美军真打进来,他可以反水。)
到了抗美援朝以后,他才真无法反水了。
蒋一直排斥非嫡系,非嫡系也不信任蒋,无论怎么称兄道弟,都怕蒋背后下死手。宁可投共。
白崇禧的死因一直有各种说法。
冯玉祥的火灾怎么回事也难说。
阎锡山去隐居,蒋才撤了特务
李宗仁就是没敢去台湾。
非嫡系是真怕蒋。
因为他跑不了也打不过。。。
问题就是这么简单。
1,傅作义所部虽然人马甚众,但是战斗力很一般。说起来剿总华北王,那些军队其实派系很复杂,战斗力根本无法保证。
2,傅作义是保定帮(民国军队里几大派系:日本士官/陆大,保定陆校,云南讲武堂,黄埔)算起来是老北洋系出身,这帮人的特点是特别擅长在乱世中拥兵自重,长袖善舞,左右横跳,没有什么忠诚可言,和黄埔系比如胡宗南那种反动道路走到黑的完全不一样。对于“顺应天意”四个大字那理解的不是一般透彻。
下面讲最重要的:
47年11月解放石家庄。石家庄战役的战略目标特别清晰,就是截断平汉路,封死傅作义所部从陆上南逃的可能性。石家庄一解放,傅作义所部是不可能全身而退的,彼时的刮民党海军还没有从塘沽把华北剿总几十万人运走的能力,华北剿总也没有组织几十万人有序从海上撤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运力不足,老蒋不会选择带走非嫡系部队的。所以华北剿总唯一南撤的道路被堵死了。傅作义的选择只有三个:1,原地寻机决战。2,从天津走海路撤退。3,西窜绥远(绥远是傅作义的地盘)。
48年1月涞水战役,傅作义心腹35军新32师被我军歼灭。35军军长鲁应麟自杀(鲁应麟和傅作义是同期同学)。傅作义对解放军的战斗力有了个大概认知。
48年11月,杨成武率军反攻张家口,傅作义命令35军增援。12月东北野战军取消休整迅速入关,傅作义命令防守张家口的35军极速后撤增援北平。35军一撤张家口解放,傅作义西逃绥远的道路被堵死。此时傅作义的选择只剩两个:1,原地决战。2,从塘沽走海路撤退。顺便说一句,35军撤退过程中被华野堵在了新保安给报销了。
此时傅作义仍然没有放弃抵抗的打算,因为傅认为天津城防固若金汤,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也承诺帮助撤退,所以傅认为从海上撤退仍然是“万无一失”的方案,底气又足了。所以在与我党的谈判中闪烁其词,毫无诚意。
于是我党于49年1月15日对天津发动总攻,当晚解放天津,俘获天津城防司令陈长捷。傅作义对解放军队的战斗力有了清晰的认识。傅作义看似目前剩下两条路:1,原地负隅顽抗,指望着天降祥瑞咸鱼翻身,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赌一赌摩托换吉普。2,自己坐飞机跑路去南京。但实际上:1,天津解放,傅作义认为最坚固的防线工事和战斗力最强的部队30小时不到就土崩瓦解全军覆没。傅作义深知咸鱼翻身是痴人说梦。2,飞去南京,丢了地盘和军队的保定帮军阀,必不为常凯申所容,前途惨淡。
所以摆在傅作义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起义。
而全须全尾的交出北京城,就算给新中国表忠心的大礼,这一套操作北洋保定帮太擅长了。否则负隅顽抗,自己定然被俘,在我党这里也就前途惨淡了。
所以你以为傅作义有的选么?
对了多说一句,天津总攻之前,傅作义拍胸口给陈长捷表示一定全力援助,陈长捷信了傅作义的话才顽抗到底被俘,结果直到被俘陈长捷都没有见到傅作义的援兵。
修改后再补充一点,有人说陈长捷被傅作义坑了真冤,其实你得这么想啊,作为一个反动派,级别不够,上头关系又不硬,还认不清天下大势,不冤啊。你换吴化文(脑袋瓜子好使擅长见风使舵)张克侠(根正苗红老地下党)上去,你老傅就算拍胸口拍吐血,发毒誓喝血酒,也碍不着他临阵起义倒戈来降啊。
陈长捷属于贫苦人家出身,一步一步干出来的老晋军保定帮军官,家庭出身贫苦,按照前几年流行的说法叫凤凰男。一无背景二无靠山,傅作义是其保定陆校的同学,根据陈的履历来看,也算是陈唯一的“关系”。像陈这种情况,很少有顽抗到底的,因为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陈之后的遭遇很能说明这一点,都没人替他说话,因为他在刮民党军队里唯一的关系就是傅作义。
以前我也怀疑过陈长捷为什么非要顽抗到底?贫苦出身,在刮民党系统内也是受排挤,而且连个小军头都不算就是一个普通带兵的将领,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至于啊。直到我看到了他的履历。。。在整个刮民党系统内,他就傅作义这么一个背景靠山。对,没错,在刮民党那种恶劣的政治氛围下,贫苦出身的人即便有了位置为什么也没前途?看陈长捷就知道了。而且,这个靠山仅仅是同期同学。吴化文啊,曾泽生啊,人家起义那都是消息灵通,一早就知道形势了。李涯为什么升不了上校?因为他在南京国防部只有一个朋友,为什么死?因为他没有老师推心置腹的跟他说:那个计划没前途;靠几个人打个冷枪,扯淡;照顾好老婆等待命令撤退。刮民党那些“看清形势”的人,大半是消息来源多,两边的消息都有,早就知道怎么回事。沈醉为什么配合卢汉起义?不仅是云南一地根本扛不住,而是他在保密局根基很深,他知道云南除了卢汉,就剩下他这几个鸟特务,也知道其他城市的特务是怎么被铲除的,更知道起义/投诚的特务是啥待遇,而且他还知道常凯申除了口号根本没资源给云南顽抗。所以人家麻溜的就配合卢汉起义了。
陈长捷唯一的消息来源差不多就是傅作义,傅作义自己跟101谈判一点消息都没透给陈长捷,反而督促陈长捷一定要扛住,从陈后期的言行来看他未必就是个死硬分子,只是傅作义把他忽悠瘸了。
简单地说就是打输了啊
具体细节可以看国民党将领自己写的《平津战役亲历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