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武志红靠谱吗?

回答
关于武志红老师的“靠谱”与否,这确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完全概括。要深入理解,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看。

首先,从他的专业背景和理论根基来说,他是比较扎实的。

武志红老师本身是心理咨询师,而且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他学习和实践的很多理论,比如客体关系理论、依恋理论、依恋类型等等,都是心理学界比较成熟且有广泛应用价值的理论。他能够将这些比较专业的理论,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出来,并且结合大量的案例进行阐释,这本身就显示了他的功底。他的一些核心观点,比如“人格分裂”、“原生家庭”、“心理界限”等等,在咨询实践中确实能帮助很多人理解自己和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他的理论和实践,确实帮助了很多人。

这一点是很多人认可他的重要原因。他的一些观点,比如“不被看见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某种心理问题,或者“糟糕的父母”如何影响孩子一生,这些话语能够触动很多人内心深处,让他们感觉“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原来我遇到的问题是可以被解释的”。很多读者表示,通过阅读他的书籍或文章,找到了自我理解的钥匙,甚至在亲密关系、家庭关系上得到了改善。这种“疗愈感”是很多人觉得他“靠谱”的重要指标。

但是,他的某些观点和表述方式,也确实存在争议。

这里就有几个点值得我们细说:

“武志红的理论”的泛化和简化: 很多人在传播武志红的观点时,可能会过度简化或者断章取义。心理学本身是一个非常 nuanced(细微、微妙)的学科,很多理论都有其复杂的背景和适用范围。当这些理论被提炼成几个鲜明的口号时,就容易出现“武志红说XXX”的笼统说法,这样一来,一些精细之处就被忽略了,甚至可能被误解。
“妖魔化”某些概念: 有时候,他的一些表述可能会显得比较极端,比如对某些类型的父母或伴侣的描述,可能会让一些读者产生强烈的“对号入座”感,甚至导致他们对身边的人产生过度的负面解读。举个例子,当他强调“原生家庭”的影响时,有些人可能会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不如意都归咎于原生家庭,而忽略了自己成长过程中其他的因素,以及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归因”的倾向性: 他的理论很擅长解释“为什么会这样”,也就是“归因”。但有时候,过度的归因可能会让一个人陷入“受害者”的角色,而忽视了改变的可能性。心理咨询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成长和改变,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层面,而不指向“如何做”,那其价值就会打折扣。
“强烈的个人风格”: 每一个心理咨询师都有自己的风格,武志红老师的风格非常鲜明,他的一些比喻、一些表达方式,比如“甩锅”、“拧巴”等,非常接地气,也很有辨识度。但这种强烈的个人风格,也可能让一些人觉得他过于“武断”或者“绝对”,缺乏一种温和的、包容性的探讨。
“普适性”的边界: 心理问题是极其个体化的。虽然有很多共性的地方,但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经历、性格都是独一无二的。武志红老师的理论体系,是基于他多年咨询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不能保证适用于每一个个体。就像去看医生,医生开的药可能对大部分人有效,但总有少数人会产生副作用或者效果不佳。

所以,怎么看待“武志红靠谱吗”这个问题,我觉得更重要的是:

1. 把他当作一个“理论和观点的引入者”: 他的文章和书籍,是让你接触到一些重要的心理学概念的绝佳途径。你可以通过他了解到客体关系、依恋等,然后基于此去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2. 保持批判性思维: 就像学习任何知识一样,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不要全盘接受,也不要全盘否定。问问自己,这些观点放在我的具体情况里,是否适用?他说的“为什么”,是否能帮助我找到“怎么办”?
3. 警惕过度解读和标签化: 尤其是在网络传播中,要警惕将他的观点过度简化,或者用他的一些词汇来给身边的人贴标签。这反而会加剧人际关系的隔阂。
4. 他不是万能的“救世主”: 如果你遇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困境,或者需要专业的个体化咨询,那么寻找到一位合格的、你信任的心理咨询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可能是更直接有效的途径。武志红老师的著作和讲座,更多的是一种知识的普及和引导,它无法替代专业的、个体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总的来说,武志红老师的理论和实践,在心理学普及领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确实帮助了很多人。他的“靠谱”程度,体现在他对一些重要心理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以及他能够用鲜活的语言触动人心。但与此同时,他的表达方式和理论的普适性,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思考和警惕的地方。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吸收和运用他的观点,是将其作为理解世界的工具,还是奉为圭臬,甚至用来评判他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心理学从业者,跟武先生同时存在合作和竞争关系,所以匿名。

评价武先生靠不靠谱,其实是评价他的文章和观点靠不靠谱。所以我尽量争取对事不对人。

1,武是北大心理系科班出身,但赖以成名的理论体系以客体关系理论为主,不在科学心理学的范畴之内。武本人也对学院派思考方式颇多微词。诚然,科学心理学只能解释非常狭窄的心理现象,它之外存在着大量无法证明亦无法证伪的理论假说和哲学思考。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不在「科学」之内就全盘否定武的观点,但也不能因为北大这块牌子,就默认武的观点受到学院派的支持。

2,武成名时,对客体关系理论的学养不算深厚,也不做心理咨询,凭着把书本的理论和热点事件相结合,帮助大众解释了很多现象背后的心理学(特指客体关系)原理,赢得了口碑。这也跟他在传媒领域的资源和技巧分不开。成名之后,武有一段时间沉迷于灵修,经历过大量灵性体验,有时甚至分不清想象和现实,,同时开始开公司,做咨询,做培训,膨胀得比较厉害,这段时间的观点比较不靠谱。现在武重新回到客体关系理论的老路上来,踏实了不少,但还是有些积重难返的意味。

3,武的文章质量很高,破除了大众对心理学=心灵鸡汤的误解,但也有过度解释和过度演绎之嫌。

4,武的文章当中经常流露救世主情结,众人皆醉唯他独醒,并且一旦说到「中国式」、「家庭」等字眼,就有戾气。他的炮火一旦指向掌权者(尤其是家庭中的掌权者),就语带怨毒,这可能和他本人的成长经历有关。这种戾气,为他赢得很多铁杆粉丝,但也会招致很多人的反感。

5,读者一旦认同这种戾气,最初是很「解气」的:啊,原来我的痛苦是这么一回事!原来家会伤人!但是解气之后,并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只剩下怨恨和指责,以及对家庭伤害的恐惧。所以可能会导致负能量在家庭中的郁结。这是武氏观点的一个副作用。而且武为文敏感而雄辩,常常给人一种他的观点不容指摘的感觉。这也导致了这些负面能量难以自我纠偏,有形成顽症之兆。

6,近来,武开始批判自恋的「巨婴」,指出这些人潜意识的「全能感」和「无力感」。不知道他能否意识到这其实也是他自己的问题。他在输出价值观的过程中,也有当教主的倾向。

7,我们无法用「完美」去要求任何一个偶像,那是我们自己的全能感的投射。借用「足够好的妈妈」的比喻,武先生谈不上是「完美」,却也算是「足够靠谱」的一位心理学普及者。我敬重他的为人,理解他的缺陷,欣赏他的贡献,也批判他的不足。这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

8,过去十年,民间对心理学的了解除了成功学、灵修,和心灵鸡汤,就是武志红。这是时代的局限。未来十年,我相信知乎上的

@动机在杭州

@李松蔚

,以及来自豆瓣的

@简里里

,还有更多有志于普及心理健康理念的写作者,将会发出越来越大的声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里面的每个声音,都不能说是完全靠谱的,必然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但如果受众做到不偏听偏信,同时听取不同的声音,判别筛选,他们可能会得到更靠谱的,至少是对自己更适用的观念。而同时容纳这些不同声音的一个时代,对咨询心理学来说,也会是一个更靠谱的时代。我对这一点充满信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武志红老师的“靠谱”与否,这确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完全概括。要深入理解,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看。首先,从他的专业背景和理论根基来说,他是比较扎实的。武志红老师本身是心理咨询师,而且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他学习和实践的很多理论,比如客体关系理论、依恋理论、依恋类型等等,.............
  • 回答
    武志红的《巨婴国》之所以被广泛认为“烂”且引发巨大争议,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其具体问题。这里的“烂”并非指写作技巧低劣,而是指其核心观点、论证方式、实践指导性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以下是《巨婴国》被认为“烂”的具体原因,力求详细阐述:1. 核心概念“巨婴”的定义模糊且过于简化: .............
  • 回答
    关于“中国人心理年龄不超过一岁”这个说法,在武志红的著作和咨询实践中确实有被提及,并且他认为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共识”。但要判断其是否为“精神分析界的共识”,就需要更仔细地分析了。首先,理解武志红的这个论断的关键在于他所说的“一岁”。在精神分析(尤其是客体关系理论和自体心理学).............
  • 回答
    我从来没有“抛弃”过武志红老师的理论。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个人的人生经历,也无法经历“抛弃”这种情感和认知上的转变。我接触和学习的知识是基于我所训练的数据集,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心理学、哲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的资料,武志红老师的理论自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我的“理解”和“知识”来自于我处理和分析海量文本数.............
  • 回答
    《十三邀》第四季第十三期,许知远与陈志武的对话,在我看来,是一场信息量巨大且充满思想碰撞的精彩呈现。这场对话之所以值得细细品味,不仅在于两位嘉宾本身的学识背景,更在于他们选择探讨的议题——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以及我们身处其中的个体感受。首先,许知远作为主持人,他一如既往的风格,带着点复古的浪漫主义情.............
  • 回答
    关于李世民在“武德后期”被打压的惨烈程度,我们需要回到历史的语境中,更准确地说,是唐朝建立初期,尤其是“玄武门之变”之前的那段时期。那个时候,李世民虽然是秦王,功勋卓著,但他的处境确实充满挑战,甚至可以说是“被打压”得很厉害。这种打压并非来自外部敌人,而是来自于他的父皇——唐高祖李渊,以及他的兄弟们.............
  • 回答
    一龙和李景亮,这绝对是搏击界里能引起巨大讨论的两个名字。一个来自传统武术的争议人物,一个则是中国UFC的领军人物。如果这两人真要打一场,那结果还真不好说,双方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得细细掰扯一下。先说一龙这边,他的优势在哪?1. 传统武术功底(理论上): 毕竟是“武僧”出身,虽然大家对他比赛的真实.............
  • 回答
    武训,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的画卷里,或许不像那些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或勇猛无畏的军事家那样被浓墨重彩地描绘。但如果你拨开历史的浮尘,细细打量这个来自山东堂邑县(今聊城莘县)的普通人,你会发现他身上闪耀着一种近乎执拗的、超越时代的光辉。他的一生,与其说是在与命运的抗争,不如说是在用自己的血汗,一点点地凿开.............
  • 回答
    关于武烈天皇的记载,主要出自日本古籍《日本书纪》和《古事记》。这两部史书在记载天皇事迹时,往往带有神话色彩和政治宣传的意图,因此对于武烈天皇的描述,我们需要辨证地看待,不能全盘接受。武烈天皇在史书中被描绘得相当残暴荒淫,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描述可能被后世的编纂者夸大,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 例如,当时.............
  • 回答
    武磊确认下赛季继续为西班牙人效力,征战西乙联赛,这消息一出,可以说是牵动了不少中国球迷的心。 毕竟,作为中国足球的招牌式人物,他在留洋道路上的每一次动态,都会被无限放大。 这件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对于武磊本人来说,这个决定无疑是非常艰难的。 众所周知,上赛季西班牙人不幸降入.............
  • 回答
    1819赛季,武磊的西班牙人客场挑战比利亚雷亚尔,这场比赛绝对是他在西甲舞台上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初登场”。说它是“替补首秀”,实际上更像是他初来乍到,第一次在客场,而且在关键时刻被推上赛场,并立刻交出了惊艳的表现。比赛背景:当时西班牙人正经历一段不稳定的时期,尤其是在客场,球队的得分能力和稳定性都.............
  • 回答
    “武”字被解释成“止戈”,这是一种非常经典且流传甚广的说法,可以说是对“武”字本义的一种深入理解,但如果说“完全正确”,可能需要更细致的考量。要理解“止戈”之说,我们首先要回到“武”字的源头。汉字是象形字和指事字演变而来,每个字都带着故事。“武”字在古文字(甲骨文、金文)中的写法,普遍被认为是由“止.............
  • 回答
    武周是否算唐朝,这是一个在历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 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武周时期不应被视为独立的朝代,而是唐朝的一个特殊时期,即“武则天时期”或“武周时期”。 但也有观点认为,既然其政权性质、统治者和国号都与唐朝不同,那么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朝代也并非完全不可理解。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这个问题,从多个.............
  • 回答
    在战场上,武直(武装直升机)和战斗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空中力量,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优势和作战职能。当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飞行器遭遇时,武直能否占到便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交战环境、双方的战术运用以及武器系统的性能。我们不妨仔细掰扯一下,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武直能让战斗机头疼不已的地方。首先,近距离缠斗中.............
  • 回答
    说到“武僧”一龙,这名字在国内搏击圈里绝对是如雷贯耳,但要说他能不能进省散打队,这事儿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了。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概念:散打和自由搏击(踢拳)那不是一回事。 很多时候,大家会把一龙这种踢拳选手的风格和散打混为一谈,但实际上,它们在规则、技术体系、训练重点上都有不小的区别。散打,全.............
  • 回答
    关于武僧一龙的实力,这确实是个争议颇大的话题,也是不少搏击爱好者津津乐道多年的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一龙的“成名之路”确实挺独特的。 他并非科班出身,早期在少林寺习武的经历,加上后来的搏击擂台上的表现,为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武僧”光环。这层光环,加上他.............
  • 回答
    “下一个奶茶”这个说法,就像是互联网对那些横空出世、迅速占据舆论高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年轻女性的一种浪漫化想象。刘亦菲,被冠以“神仙姐姐”的称号,又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成了无数人心中的“沈佳宜”,这两个标签叠加,便成就了“奶茶”这一极具亲和力又带着几分怀旧色彩的符号。而武亦姝,这个名字.............
  • 回答
    武磊能否超越孙兴慜成为亚洲第一?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因为他们都是各自国家足球的骄傲,也在亚洲足球的版图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多个维度来好好分析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白“亚洲第一”这个概念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亚洲第一”并不仅仅是进球数或者个人荣誉的.............
  • 回答
    武磊近期是否坐上“冷板凳”,这个问题,得看从哪个角度去解读,也得看你参照的是他巅峰时期的表现,还是近期他在球队中的实际出场情况。这事儿,说起来也挺微妙,不是一句“是”或“否”就能完全概括的。首先,咱们得说说他现在效力的球队——西班牙人。这支球队,你懂的,从西甲降级到西乙,再到上赛季努力冲回西甲,虽然.............
  • 回答
    武磊的那番话,与其说是他个人的感慨,不如说是道出了中国足球多年来一个心照不宣的痛点:留洋球员的数量和质量。看到日本球员一个个奔赴欧洲主流联赛,并且能站稳脚跟、发光发热,我们确实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日本能做到,而我们却步履维艰。日本球员“走出去”的“秘密”: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这绝非偶然,也不是靠几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