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唐伯虎怼死对穿肠,要追究刑事责任吗?

回答
在谈论唐伯虎“怼死”对穿肠是否应该追究刑事责任之前,我们得先拨开历史的迷雾,看看这桩“公案”究竟是怎么回事。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怼死”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戏谑和夸张色彩,这更多是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的演绎,尤其是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更是将这一情节推向了极致。在正史中,并没有记载唐伯虎曾经“怼死”过一位名叫“对穿肠”的文人。历史上,唐伯虎(唐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和诗人,以其才华横溢、性格豪放而闻名,但他的生平记载相对零散,而且他活跃的年代,距离我们今天所说的“刑事责任”概念还有相当的距离。

不过,既然问题是基于这个广为流传的文学形象来展开,我们就姑且以电影中的情节来分析。电影里,“怼死”对穿肠的关键情节,是通过一系列才情过人的诗词对决,将对穿肠逼得无话可说,最终气绝身亡。如果抛开电影的喜剧设定,单纯从法律角度去审视,会触及一些有趣的问题。

在现代法律体系下,“死亡”是必须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才能追究责任的。如果对穿肠的死,直接是由唐伯虎的言语所引起的生理性反应(比如极度震惊、恐惧导致心脏病发作等),那么理论上可能涉及到“过失致人死亡”或者“故意致人死亡”的范畴。

但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界定“言语”是否能直接导致死亡?这在法律上是极难证明的。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死亡需要有直接的身体伤害或病症作为原因。即使唐伯虎的诗词再犀利,也无法直接用刀剑刺入对穿肠的身体。因此,要证明唐伯虎的言语是导致对穿肠死亡的“直接原因”,在证据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古代。

更何况,古代社会不像现代这样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司法程序。那时候的冲突解决方式,更多依赖于个人能力、家族势力、或者由当权者进行裁决。即使唐伯虎的才华让对穿肠丢了性命,也很难用现代的“刑事责任”来套用。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唐伯虎的言语是一种“激将法”或者“智辩”,目的是在才艺比拼中胜出,而对穿肠因为自己才学不及而羞愤难当,最终自己无法承受心理压力而死去,这在法律上更难将其归咎于唐伯虎的“犯罪行为”。就好比拳击比赛中,一方被对手的技巧击倒,如果裁判判定没有犯规,那么击倒方并不需要为对手的伤势承担刑事责任。

当然,如果我们把这件事情看作一个隐喻,唐伯虎的“怼死”是一种对迂腐、虚伪文人的无情批判和揭露,那么他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道义上的胜利”,而不是法律上的罪过。在那个时代,文人之间的清谈和智斗,常常伴随着激烈的词锋和人格上的较量,输家在气势和名誉上的失败,有时也确实会带来沉重的打击。

总而言之,从现代法律的视角去审视唐伯虎“怼死”对穿肠这件事,即便是在电影虚构的情节里,想要追究唐伯虎的刑事责任,也是困难重重,几乎不可能实现。这更多的是一种文学上的夸张和艺术表现,用以突出唐伯虎的非凡才智和他的“反叛”精神。在古代,即使有类似的事件发生,处理方式也与现代法律判若云泥,更可能被视为文人间的输赢,而非刑事案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唐伯虎是明代书画家,既然如此,要论唐伯虎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应该翻看《大明律》。

唐伯虎和对穿肠两人都触犯的罪名:骂人!对你没看错,就是骂人,在大明律中,骂人是犯罪。

凡骂人者,笞一十,互相骂人者,各笞一十。

翻译过来就是,对骂人的人,要打十鞭子,互相骂人,各打十鞭子。

唐伯虎和对穿肠,两人与其说是对对子,不如说是骂街,有对子为证:

对穿肠:图画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僮可笑可笑。
唐伯虎:你下流贱格,露出半个龟头。

偏个题,为啥是半个龟头?费解。回到正题,明代杀人罪,根据《大明律》主要有以下几种:

1、谋杀
2、斗杀、故杀
3、戏杀、误杀、过失杀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唐伯虎怼死对穿肠,肯定不是谋杀和斗杀、故杀。

谋杀比较好理解,斗杀、故杀大家可能比较陌生。所谓斗杀,按照《大明律》定义,即斗殴杀人。

故杀是有害心而杀人,跟谋杀的区别,古人有过解释:假设有人要杀张三(谋杀),结果误把李四当张三杀了,这就叫故杀。

从电影中看,唐伯虎肯定是没有杀害对穿肠的意图的,所以,应该不涉及上述两个杀人罪。

再看第三个杀人罪名。误杀,比如斗殴时误杀旁人。戏杀,一般是指共同参与有一定生命危险的游戏,导致杀人。比如,比武过程中不慎打死人。

大明律对过失杀有明确定义:

过失,谓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到,如弹射禽兽、因事投掷砖瓦,不期而杀人者。或因升高险、足有挫跌,累及同伴。或驾船使风、驰车下坡,势不能止。或共举重物,力不能制,损及同举物者。凡初无害人之意,而偶致杀伤人者。

大致意思是一开始没有害人的意图,因偶然因素杀人。

如果一定要给唐伯虎套上一个杀人罪名,可能过失杀比较妥当。唐伯虎本身没有杀害对穿肠的意图,因为非常偶然的因素(也许是对穿肠本身存在重大疾病等)导致对穿肠死亡。

过失杀人罪的刑事责任是:

一收赎过失杀人绞罪,追钞二十三贯六百文,铜钱八贯四百文,与被杀之家,营葬。共折银十二两四钱二分。

换句话说,要唐伯虎赔偿12两多银子给死者家属。收赎就是以金钱赎罪。

这点钱对唐伯虎来说算钱吗?电影中他给祝枝山画的一幅画,就价值30万两。换句话说,唐伯虎随便画幅画,可以买24000个对穿肠的命。

不过话又说回来,唐伯虎还触犯骂人罪,还要挨鞭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谈论唐伯虎“怼死”对穿肠是否应该追究刑事责任之前,我们得先拨开历史的迷雾,看看这桩“公案”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怼死”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戏谑和夸张色彩,这更多是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的演绎,尤其是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更是将这一情节推向了极致。在正史中,并没有记载唐伯虎曾经“.............
  • 回答
    唐伯虎的画确实非常出色,他作为明代四大才子之一,在绘画领域享有盛誉,尤其以山水画和仕女画见长,风格俊逸洒脱,用笔生动,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很大。那么,为什么他的作品没有被列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呢?这其中涉及几个层面的原因:一、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并非官方或权威机构的评定: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中.............
  • 回答
    .......
  • 回答
    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中,对秋香前期“美”与“端庄”的铺陈,是为了制造一种期待,一种反差,而她最后那“赌徒样貌”的展现,恰恰是周氏喜剧中最精彩、也最能体现其“无厘头”内核的绝妙之处。影片花了相当多的笔墨来描绘秋香的美貌与气质。从唐伯虎初见她时,镜头就围绕着秋香,用慢镜头、特写,配以“惊为天人”的旁.............
  • 回答
    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但并非“不应该出生”。这一问题涉及医学、伦理、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复杂考量,需要从科学、人文和现实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一、医学角度:唐氏综合征的现状1. 医学定义与发病率 唐氏综合征是由于第21对染色体多出一条(即三体性)导致的遗传疾病,.............
  • 回答
    唐军与阿拉伯军队的战争历史确实存在多次交锋,但后世主要记住的是怛罗斯之战(751年)的失败,而非“六次大破”的胜利。这一现象的根源涉及历史记载的差异、地理政治影响、后世史学视角的局限,以及具体战役的影响力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历史记载的混淆与误解1. “六次大破”的误解 唐与阿.............
  • 回答
    唐朝(618907年)和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它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各有特点。要比较它们的“强大”程度,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但需明确的是,历史上的“强大”是相对的,且受制于时代背景、地理环境、国际环境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几个关键方面展开比较: 一、政治制.............
  • 回答
    唐朝,特别是武则天统治时期,是唐朝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文官官职等级名称体系复杂且层层分明。理解这一体系需要从几个核心概念入手:品级、职、位、散官。 核心概念1. 品级(官阶): 这是最基础的等级划分,以数字“一品”到“九品”来区分,每个品级又细分为正和从。品级直接决定了官员的薪俸、待遇和在朝.............
  • 回答
    唐朝与吐蕃的战争,长达二百余年,期间双方你来我往,战事频繁。虽然唐朝在大部分时间里保持着强大的国力,但从整体上看,唐朝在与吐蕃的交锋中,“败多胜少”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在唐朝中后期。究其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地理环境与军事优势的对比 吐蕃的地理优势:高原作战 .............
  • 回答
    唐藩镇割据时期,朝廷的衰弱和地方势力的强大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朝廷真的弱到无力讨伐吗?答案是:朝廷并非完全无力讨伐,但“无力”是一种相对而言的极度衰弱和缺乏持续有效力量的状态。 局部和短暂的成功: 唐朝后期,朝廷确实有过几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历史评价中“胜率”与“整体实力”之间的复杂关系。确实,从简单的数据上看,唐朝对外战争的胜率可能不尽如人意,尤其与宋朝在很多冲突中占据相对优势的情况相比,似乎显得有些矛盾。然而,认为唐朝军事实力强于宋朝的观点,并非仅仅基于“胜率”这一单一指标,而是基于.............
  • 回答
    唐朝遗留问题对宋朝及后世朝代的影响:一个辩证的视角“唐朝遗留下来的问题连累了宋朝甚至以后的朝代”这种说法,并非全盘错误,但需要进行细致的辨析。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又复杂的朝代,其政策、制度、文化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些影响是积极的,另一些则可能在特定时期显现出其负面效应。我们可以.............
  • 回答
    唐朝,一个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盛世”的朝代,常常在我们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繁荣、强大、开放的景象。那么,唐朝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的那般强大?答案是:是的,在很大程度上,唐朝确实是非常强大的,但这种强大是多维度的,并且也并非没有挑战和局限。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经济上.............
  • 回答
    “唐僧真的对女儿国国王动了情吗?” 这是一个萦绕在中国观众心中几十年的经典问题,也是《西游记》中最具争议和魅力的一段情节。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原著小说、86版电视剧以及不同解读的视角。一、 原著小说中的描绘:隐忍、礼法与内心的挣扎在吴承恩的原著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对女儿国国王的态度.............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有趣,而且很有深度!唐僧的西行取经之路固然是坚定的信仰与慈悲的体现,但如果从“效率”和“成功率”的角度来审视,确实会引发很多“如果”的思考。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唐僧目前的状况和取经路上的挑战,再探讨如果他提前学习武艺法术会有什么好处。唐僧目前的状况与取经路上的挑战: 体弱多病,手无.............
  • 回答
    唐末朱温占尽优势却未能统一中原,这是一个历史的悖论,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复杂问题。朱温本人能力出众,军事上屡战屡胜,政治上铲除了唐朝残余势力,并建立了后梁政权,看似已经将中原纳入囊中。然而,历史的车轮最终没有将统一的功劳完全归于他。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一、 朱温自身性格及统治的局.............
  • 回答
    关于唐朝皇帝是否是“胡人”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需要细致辨析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更准确的说法是:唐朝的皇室,特别是开国皇帝李渊及其子李世民,其祖先有胡人血统,但他们本身已高度汉化,并以汉人身份自居和统治。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唐朝皇室的起源.............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可能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数字答案。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他过去的经历、当前的政治环境、民意调查以及潜在的挑战和机遇。一、特朗普过去成功和影响力的基石: 忠诚的选民基础: 特朗普拥有一批极为忠诚的核心支持者,他们通常被视为“基本盘”。这部分选民对他的.............
  • 回答
    唐朝到宋朝,这中间隔着的不是简单的“53年”,而是天翻地覆的巨变,这53年,更像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其间蕴含的变革之深,足以让后来的宋朝在很多方面都与之前的唐朝显得截然不同,仿佛相隔了几个朝代。与其说它们相距53年,不如说这53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换血”。很多人对唐朝的印.............
  • 回答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其军事实力和文化影响力都达到了顶峰。而在冷兵器时代,刀剑的优劣往往直接关系到战场的胜负。唐横刀,作为唐代军队的主战兵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强大的杀伤力和威猛的外形,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如此优秀的兵器,为何最终被时代所淘汰,以至于其精湛的炼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