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间谍活动大部分是由企业自己自发开展,少部分是由政府开展。
比如前苏联时期,由于苏联被拖入和美国之间的“星球大战”竞争,导致苏联轻工业非常落后,连怎样做塑料桶的技术都要通过情报机关从日本窃取。
如果苏联工业部门和科技部门需要科技情报了,它们就会从国家划给自己的生产和科研预算中拿出一大笔钱来作为奖金,请上面协调后,把KGB(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和GRU(苏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格鲁乌)找到一起,请它们从国外窃取自己需要的工业和科技情报,谁先拿到情报, 谁就可以得到奖金----这在苏联叫“情报订购”。
于是,KGB和GRU会派出间谍搜集这类情报。
比如在日本的KGB特工会对日本的一名工业科技专家进行跟踪监视,结果发现他和一个女人有婚外情,他就可以以此要挟这名工业科技专家向他提供苏联工业部门需要的工业科技情报。
但更多情况下,往往是各个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而自发的刺探外国同行业企业的工业科技情报:
政府即使资助,也是资助国防工业等与政府密切相关的企业,对于一般的工业间谍活动不会资助。
比如一家私营企业是生产避孕套的,它使用商业间谍去刺探国外一家避孕套生产企业的情报,你觉得政府会资助它么?没准还怕它给自己惹来麻烦呢。
即使对于政府愿意帮助的企业,政府也不太会出太多钱资助,倒是可能会派情报机关的专业间谍去做培训和指导。
毕竟很多时候专业间谍不懂技术上的东西,冒充工业科技专家接近外国科技专家容易被识破,所以干脆就对真正的工业科技专家进行间谍培训,由他们以真实身份去窃取工业和科技情报。
这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