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香港和内地政府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有效整治水客乱象?

回答
香港和内地政府要有效整治水客乱象,必须采取一套有系统、有层次的措施,务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并非易事,需要双方政府的紧密协作和长期投入。

首先,我们得承认“水客”现象的出现,背后往往是复杂的经济和利益驱动。一部分是来自内地消费者对香港某些商品(如奶粉、药品、奢侈品)的需求,另一部分则是跨境代购和走私所形成的产业链。因此,整治的核心在于“疏”与“堵”相结合。

在“堵”的方面,边境管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内地海关和香港海关需要加强联合执法,加大对超量携带物品的检查力度。这不仅仅是增加人手,更重要的是提升科技手段的应用。例如,可以考虑引入更先进的X光机、金属探测器,甚至利用大数据分析过往旅客的出入境记录、购买习惯等,以更精准地识别高风险人群。对违规行为的惩罚也要足够严厉,形成有效的震慑。罚款、没收违禁品是基础,但对于屡犯者或涉及大规模走私者,可以考虑将其列入不准入境名单,或者与征信系统挂钩,让其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然而,单纯的“堵”往往会催生出更隐蔽、更狡猾的走私手段。因此,“疏”的策略更为关键。

从内地方面来说,如果香港部分商品在内地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合理、质量有保障,那么“水客”存在的土壤就会大大削弱。这意味着内地政府可以考虑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方面,积极研究和引进香港市场上的热门商品,并努力在国内进行生产和销售。这需要政府在产业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国内企业学习香港的先进经验,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例如,在婴幼儿奶粉领域,如果国内品牌能够达到甚至超越香港销售的同类产品的品质和信誉,消费者自然会减少跨境购买的动力。

另一方面,要打击国内市场上存在的一些不正规的销售渠道,例如一些假冒伪劣的商品,或者存在过度炒作、哄抬物价的现象。当国内市场环境变得更加规范、透明和有利于消费者时,“水客”的市场空间就会被压缩。

从香港方面来说,政府可以考虑的是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和规范“水客”行为,以及提升其本地市场对内地消费者的吸引力,使其成为一个健康、合法的旅游和购物目的地。

首先,政府可以加强对“水客”行为的界定和管理。例如,对于合理的个人自用物品携带,应有清晰的规定和便利的通关流程,避免误伤正常的访港旅客。同时,对于那些明显以牟利为目的、批量携带商品的“水客”,则要严格执法。

其次,香港可以考虑通过调整商品供应和价格来吸引内地消费者。例如,在一些内地紧缺或者价格差异较大的商品上,可以与商家沟通,增加在香港的供应量,或者推出一些更具吸引力的本地化促销活动。这需要政府与商界建立更紧密的沟通机制。

再者,香港的旅游业也可以进行转型升级。与其仅仅依赖“购物游”,不如更加注重文化体验、历史传承、生态旅游等方面。当香港的魅力不再仅仅体现在商品上,而是体现在其独特的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时,来港的游客目的会更加多元,对“水客”模式的依赖也会降低。

此外,加强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是关键。香港和内地政府之间需要建立更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通报“水客”的活动规律、常见作案手法等信息,以便双方能够协调行动,形成合力。例如,可以定期举行联合的执法会议,分析问题,制定对策。

最后,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促进两地经济的均衡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才是解决“水客”乱象的根本之道。当内地不同地区的发展更加均衡,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对跨境商品的需求自然会更加理性。这需要长期的经济政策支持和区域发展规划。

总而言之,整治“水客”乱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它需要两地政府在法律法规、边境管理、市场调控、产业发展、旅游推广以及信息共享等多个层面协同发力,既要严厉打击非法行为,又要积极创造更有利的市场环境和消费体验,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问题表面原因在于,大陆人对香港商品需求的激增与香港人无法满足对应需求的矛盾。

问题本质根源在于,香港社会阶层的割裂,商贸经济发展无法让大多数人得益。

非得益阶层,无法改变现实,只能抱怨生活受到影响和诋毁内地人形象发泄聊以自慰。

大陆居民近年来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中产阶层以上人群对商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陆生产的商品(尤其是食品)问题频发,引发信任危机,居民在具备消费力条件下倾向购买进口商品,然而能够直接进入大陆的进口商品品类有限、而且税率过高。

大陆与香港相互出入境规则逐步放宽,自由行成为现实,方便双方居民相互来往。

香港商品选择丰富,而且为免税港,而且具备旅游资源,自然吸引游客。

大陆居民来港购物观光旅游消费,客观上提高了香港商品需求,让商贸、服务从业者受益,促进香港经济繁荣,本乃妙事。

一时间内,大陆水客对商品过大的需求,香港商家无法完全满足,引起顾客恐慌抢购,连本地居民也难以买到商品,引起不满。在亚当·斯密仙逝300多年后的今天,本不应是什么怪事。

香港开埠百余年,以商贸立港,崇尚自由贸易,供求关系变更、价格波动、买卖权法,本应无不比改革开放仅三十载的大陆人更精明。

自由贸易者,供不应求,本应是惊叹:商机难得,加大供给,现实却是:限制游客,控制需求。无奈是,香港商品之于大陆客的需求,无异是九牛一毛,以奶粉为例,限制出境携带量,加大顾客不便、执法成本高昂、变通方法多,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实为难治标不治本。

香港社会阶层割裂之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往的成就逐渐变成压在香港居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一是房地产业受寡头控制,土地价格、租金居高不下,加重各行业成本。二是政府对公共福利制度缺乏前瞻性,在房屋保障、养老保障等方面与居民预期存在落差。三是本地行业结构变更,地区产业结构趋于单一,缺乏产业多元化吸纳居民就业,商贸繁荣获益难以覆盖大多数阶层。

港人历来热衷参议评论,言论自由、发声有理、针砭时弊,城市论坛就屹立数十年依旧活跃。中港旅游贸易活跃,得益者忙于应对、乐于收成,对顾客更是欢迎备至,自无批评必要。无得益者心中抑闷,无处抒发,把矛头针对水客、大陆客,既得发泄,也获同情,可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有半分贡献?

如非要说解决办法,无非如下:

整治水货,上文已提,人生而要衣食住行,此乃基本权利,不得限制,唯一出路是加大供给,香港商家可以供给,大陆商家也可以供给,谁能做得更好,谁就能赚更多的钱。关税调整、自贸区政策、内地产业发展是满足需求的三个直接力量。进口商品税率下降、自贸区税率减免优惠,直接扩大便宜优质商品来源,大陆客无需不辞辛苦挤去香港。内地产业发展升级,客观上逐步削弱进口商品需求。长远来看,香港能得的好处不会逐步增加,届时港人又要对提高城市旅游吸引力费煞苦心。

港人生活水平与内地人形象,本不是问题,也无甚关联。内地人来港,去的是旅游景点、买的是大家都能买的商品、坐的是公共交通,上的是公共厕所,吃的是餐厅饭店。内地人在港的衣食住行,本质上也是香港人提供的。港人精明自不必提,也不会如一年到头难有来宾的深山族群,对旅客过于热情,掏空家底来接待。一来一往,实在是你情我愿的平等交易关系。作为一个全球知名旅游城市,大陆游客做出不文明之事,香港是否应该反思自身首先是否准备充分、是否指引便利、是否乐于帮助、是否体谅宽容游客彼时彼地的处境和不得已的选择呢?

大陆客想来香港作客、消费、带水货、见世面,是因为大陆客觉得香港好。

香港能够提供足够优质且价格合理的商品、舒适的服务、丰富的旅游项目,是因为香港在这些方面的确做得比大陆好。

一旦某一天,大陆客发现在自家也有安全质优价格合理的商品、不输他人的服务和旅游,大家就得掂量掂量下一站到底去哪里。

一旦某一天,香港客发现大陆的厕所还是不够,三急无处可去,而且坚守着做一个有形象的香港人的尊严时,他们很可能在找到厕所前被送去医院。

======================================================

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发现已经离题万丈。欢迎来弹来踩,本人非专家,只陈列个人观点,不谈论数据、不讨论细枝末节、不与各位看官辩论。文明看帖,敬请自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香港和内地政府要有效整治水客乱象,必须采取一套有系统、有层次的措施,务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并非易事,需要双方政府的紧密协作和长期投入。首先,我们得承认“水客”现象的出现,背后往往是复杂的经济和利益驱动。一部分是来自内地消费者对香港某些商品(如奶粉、药品、奢侈品)的需求,另一.............
  • 回答
    香港与内地在文化渊源上确实同根同源,都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两地所经历的截然不同的历史进程、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社会思潮,如同两条河流,即便源头相同,流经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最终也呈现出迥异的河道和水流特征。这种分歧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长期作用的.............
  • 回答
    香港和中国内地,地理上毗邻,血脉上也多有相连,但若论文化,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情画卷。这种差异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历史进程、社会制度、经济发展以及外部影响等多重因素共同塑造的结果。要详细讲来,得从几个层面细细品味。首先,历史的烙印是最深层的区分点。香港,作为英国近百年的殖民地,其文化基因里深深地植入了.............
  • 回答
    说到1月9号麦当劳出售内地和香港业务这事儿,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商业案例,也折射出很多变化。让我跟你好好捋一捋,这事儿到底怎么看。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麦当劳在2017年左右,确实做了一个重大的股权结构调整,把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大部分业务出售给了中信股份、中信资本、凯雷投资等组成的联合体。所以你说的“1.............
  • 回答
    香港与内地的文化输出能力,在我看来,就像一对龙凤胎,都出自同一个文化母体,但又各自在不同的土壤上开出了截然不同的花。说起来,这其中的对比,既有让人振奋的相似之处,也有引人深思的差异。先说说香港的“看家本领”——那些让人念念不忘的优势: “舶来品”的融合与再造能力: 这是香港文化最鲜明的标签。作为.............
  • 回答
    .......
  • 回答
    理解澳门和香港对内地政策和情感上的差异,需要深入剖析两地独特的历史、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以及发展轨迹。笼统地说澳门“温和得多”确实是一种直观感受,但背后却有着复杂而深层的原因。历史与根基的差异:殖民遗产与“一国两制”的实践首先,澳门和香港的回归历程,以及其各自的殖民历史,对它们与内地的关系奠定了不同的.............
  • 回答
    香港低收入群体蜗居的窘境,确实让人不禁思考,为何他们不选择到内地,特别是近邻的珠三角地区寻找更宽裕的生存空间?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现实考量,绝非简单的“来不来”就能概括。首先,我们要明白,香港的低收入群体,虽然住在“笼屋”、“劏房”里,但他们并非一无所有。他们扎根香港,拥有当地的身份认同、.............
  • 回答
    这香港人对内地人用英语交流这件事儿嘛,看法可复杂着呢,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我就跟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透彻点儿,别搞得跟什么AI一本正经的报告似的。首先,得承认,香港的国际化背景让英语在这里的地位确实不一样。 从小到大,学校教育,街头招牌,甚至是新闻报道,英语都渗透得厉害。 所以,当一个内地朋.............
  • 回答
    香港在婚姻家庭案件判决互认及强制执行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其“婚姻及家庭案件判决(相互承认及强制执行)条例草案”已获通过。这项立法标志着香港与内地在民事司法领域合作的深化,对双方的家庭和婚姻关系处理将带来多方面的改变和深远意义。此前,香港与内地的法院在婚姻家庭案件判决的相互承认和执行方面,并没有一个系.............
  • 回答
    这些调查结果确实引人深思,它们不再是简单地讲述一个“北上潮”的故事,而是描绘了一幅更为复杂和动态的图景。近年移居香港的内地人学历和收入出现“大幅提升”,这背后折射出的现象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这最直接地反映了中国内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人才素质的普遍提高。 过去,提到内地移民香港,.............
  • 回答
    关于内地房建和桥梁强制性规范在香港、澳门的适用性问题,以及香港、澳门各自参考的规范,这里为你详细解答一下,力求内容详实且不带AI痕迹。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香港和澳门实行的是一套独立于内地的法律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 这是历史、政治以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因此,内地的房建和桥梁强制性规范.............
  • 回答
    中国内地与韩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确实旨在降低关税,促进贸易。然而,内地消费者购买这些国家的商品时,仍然觉得不如香港便宜,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叠加的现象。下面我将详细展开讲述:一、 直接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对比 FTA的主要作用:降低关税。 自由贸易协定最直接.............
  • 回答
    香港与内地一衣带水,人员往来频繁,本是件好事。但近年来,总有一些新闻和传言指向“内地游客挤到扰乱香港居民生活”,这其中既有事实的影子,也夹杂着一些情绪化的放大。要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一说。首先,得承认,“挤”这个字背后,确实反映了一些现象。想象一下,当某些时段,比如节假日,大量的游.............
  • 回答
    “五一”小长假,本应是香港旅游业复苏的重要节点,然而,媒体报道的数据却让人捏一把汗——“五一”当天,香港接待内地游客仅119人次,而去年同期的数据高达50万人次,这巨大的落差,不禁让人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香港旅游业如此萎靡不振?一、内地游客数量断崖式下跌,背后原因多重拷问首先,最直观的对比就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地道,直击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内地资本市场之间一个非常关键但又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很多人觉得,既然美元能自由兑换港币,而香港又是人民币离岸中心,那外资为什么还要绕道香港进入内地呢?直接用美元走别的通道不行吗?这里面其实涉及一系列历史原因、制度设计、市场考量和规避风险的综合性因素。.............
  • 回答
    “香港人是否敌视内地人”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完全回答。这是一个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的议题,并且在不同群体和不同时期,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身份认同”的演变: 殖民地历史的遗留影.............
  • 回答
    关于香港人是否歧视内地人这个问题,这绝对不是一个非黑即白能简单回答的。香港社会内部对于内地人的看法是相当多元化的,情况也相当复杂。要说“所有”香港人都歧视内地人,那肯定是不准确的,但要说完全没有歧视现象,那也是不现实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给你掰扯一下,尽量讲得细致些,让你了解其中的一些况味:1. 历.............
  • 回答
    香港人来内地,体验这事儿,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就好比一块港式蛋挞,你吃着觉得熟悉,但里面的馅料可能早就换了配方,甚至连挞皮的酥度都透着一股陌生感。首先,最直观的,就是那个“大”字。你从香港走出来,从小小的街区,密集的楼宇,有序的车流,一下子闯进内地的大城市,那种“大”会扑面而来。马路宽.............
  • 回答
    “香港人对内地人很不友好”,这似乎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说法,甚至可以说是刻板印象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目光放得更长远,更细致一些,而不是简单地贴个标签。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首先,不能忽视的是香港和内地的历史发展轨迹非常不一样。香港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在回归中国之前,它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政治、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